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温州冬至习俗你知道多少呢

温州冬至习俗你知道多少呢

时间:2020-11-28 22:17:22

相关推荐

温州冬至习俗你知道多少呢

在中国有很多的习俗和讲究,这是老祖先留下的东西,到现在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也形成了一些习俗和讲究,人们都会认真的去对待。在小编的老家有一年扫墓两回的习俗,一次在清明节的时候,一次是在冬至的时候。下面一起看看温州冬至习俗吧!

冬至,温州人俗称“冬节”,旧时与清明、端午、春节并列为农村“四大节气”,有“肥冬瘦年”、“冬节大如年”的说法,自古有吃汤圆麻糍过节的风习,寓意团圆喜庆。清光绪《永嘉县志》载:“冬至,粉糯米为丸,或炊舂为糍,以享先充馈。官僚相贺,略如元旦。”大约自宋代开始,温州民间有“吃了冬节汤圆大一岁”之说。《平阳县志》载:“(冬至)晨揉糯米粉为丸,曰汤团,食之云长一岁。”

汤圆是古老的食品,春秋时已出现。唐时的面茧、粉果、米团,是各种风味的汤圆。宋代的浮圆子、汤圆子、乳糖圆子等各色汤圆,已出现在夜市上。旧时温州汤圆制作颇精致,先磨汤圆粉,选取优质糯米,浸水几天,洗净后,放在石磨里磨成粉浆,装入布袋置于柴灰中渗干,就可用来做汤圆了。汤圆品种多样,大类分无馅、有馅两种。有馅汤圆又有甜咸之分,风味各殊。水磨糯米粉切片晒干,俗称“汤圆粉”,可以储藏很长时间,随时取食。

麻糍的制法与汤圆不同,是将浸了几天的糯米,置于蒸笼内炊熟后,放在石臼中捣烂而成。取一小块,放在伴有糖霜的豆沙粉内滚翻几下,全身都粘上了豆沙粉,俗称“硬捣麻糍”、“擂麻糍”,软韧香甜,美味可口。雁荡有一种“糖汤麻糍”,是将麻糍浸泡在红糖姜汁里调味,吃起来软糯甜辣,别有一番风味。乐清雁荡、大荆一带农村,旧时宗族修谱、办清明酒时也要捣麻糍。现在造屋迁居、小孩周岁、老人寿诞以及老年协会欢度佳节时,也常常捣麻糍,以飨亲友。

旧时温州民间还要吃冬节饭,一般讲究平盛,桌上酒菜有鱼、肉、鸡、鸭、南北货和时令蔬菜,还有汤圆、麻糍等。先祭祀祖宗,预祝来年丰稔,然后全家聚餐,称为“冬至享”、“团圆饭”。旧时有的地方还有上山祭坟、祭宗祠之俗。此俗如今已逐渐消失,但吃汤圆至今盛行不衰。

冬至,汉代已立为“冬节”,百官放假,皇帝要率三公九卿举行隆重的贺冬迎岁活动。《汉书》载:“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后汉书》载:“冬至前后,君子安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南宋时,民间贺冬尤盛,好像过春节那样,人人都要穿上新衣裳,贺冬车马填溢街道,市场要罢市三日,垂帘饮酒,称为“做节”。元代马臻《至节即事》诗:“天街晓色瑞烟浓,名纸相传尽贺冬。绣幕家家浑不卷,呼卢笑语自从容。”可见元代还有互赠“贺冬片”的习俗。旧时在温文武官员,冬至日都要穿上皮袍皮套,至孔庙拜牌,称“拜冬大典”。乾隆《温州府志》:“是日,官府展履长之庆,交相称贺,略如元旦,民间则否。”

温州民间,从冬至开始至来年立春前夕,自古还有夜里“敲梆”的传统习俗。每夜10时过后,当夜深人静时,就会自远而近传来一声声清脆的“笃笃笃”的敲梆声。敲梆人边敲边喊话:“寒冬腊月,小心火烛。前门照照,后门看看!”给居民敲响了防火防盗的警钟。无论刮风下雨,严寒落雪,夜间敲梆从不间断。清代郭钟岳瓯江竹枝词《敲梆》:“谯楼鼍鼓已三更,灯火荧荧杂市声。街柝不需申夜禁,侬家犹有未归人。”敲梆,是一种古老的治安联防的优良传统民俗,至今有些农村尚在延续。

温州一些山区乡村,有历代传承的“冬节会众”习俗。“冬节会众”是一种自发的民间护林组织。凡是有山林田产的农户,都自愿入会成为“会众”,大家公推一位“管事”轮流值年,负责处理管山护林事务。每年冬节,当年轮值“管事”都要遵例备办“冬节酒”,宴请全体会众,同时商议管山护林事宜,修订封山育林禁约。吃过冬节酒后,大家上山巡视山林,整枝除草,补塌培土,刷立新禁牌。这些活动一般要持续三五天。

总结:通过小编的介绍,大家知道温州冬至有什么习俗了吧。冬至到来的时候,意味着冬天真的来了,气温会开始起变化,这就需要大家添衣加被了。

相关文章

揭秘冬至九九歌传说和由来

冬至的由来,冬至有哪些美食?

冬至的资料,你了解多少呢?

关于冬至吃饺子主题活动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