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明末时期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 康熙与台湾成为内附

明末时期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 康熙与台湾成为内附

时间:2022-08-28 13:37:46

相关推荐

明末时期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 康熙与台湾成为内附

导读:明末时期,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康熙与台湾成为内附

台湾是孤悬在中国东南海疆上的一个岛屿,宋元时代已有国人移民该处。明末有郑成功父亲郑芝龙等人来到岛上经营开发,不过后来郑芝龙任明朝官员,荷兰人进入了宝岛,直到郑成功东征台湾,建立反清复明基地,从此清郑才隔海对抗起来郑成功击败荷兰人收复台湾以后,曾经制订过一系列开辟岛屿的计划,可惜他不久病逝,这些开台事业只有留待他的儿子郑经来实现了。郑经因为生活放逸不检点,在继承他父亲延平王位时曾引起家属与部将的反对,结果发生了内讧,最后在有力武官们的支持下才得到领导地位,继续与清朝抗争。郑经得位后,最初佯装与清朝议和,以安定内部。清朝发觉郑氏谈和无诚意,乃发动攻势,甚至联络荷兰人,联合攻打台湾的前哨金门、厦门诸岛。由于军力悬殊,郑经乃退守铜山。

康熙二年,清军再攻铜山等地,郑军不敌,于是尽弃沿海诸岛,撤回台湾。其后两年之间,清军又攻澎湖,遇风失败,清军水师将领施琅无功而返,双方回到平静的对抗局面。三藩乱起时,耿精忠向郑经乞援,允许割让漳、泉二州,郑经乃挥兵西征,重新登上大陆,与耿军合攻广东。不过,耿精忠后来食言,郑耿二人于是反目。耿精忠不久再降清,转攻郑经,郑军在大陆的发展更形困难。当吴三桂死后,吴世璠退走云南时,清军以水陆联军猛攻郑经,厦门失守,大陆沿海也无法立足,郑经乃于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返康熙皇帝在三藩乱事后期,曾经说过:“滇黔底定,贼寇殄灭,独兹回台湾海外鲸鲵,犹梗王化,必须用兵扑灭,扫荡逆风,庶海隅安全,民生乐业。”可见当时康熙已决定以武力解决台湾问题了郑经回到台湾之后,心灰意懒,纵情花酒,后来抑郁而终。王位传给长子郑克垄,但是臣下有人袭杀了克垄,拥立十二岁的克垄弟弟克塽,由侍卫冯锡范当权,台湾岛内一时“文武解体,政出多门”。康熙听到消息之后,随即下令对台用兵,并重用郑成功的大仇家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因为他是“世仇,其心可保,又熟悉海上情形”,大举攻台的战争至此确定.

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十四日,施琅在铜山誓师,统领水师三万多人,战船三百多艘,于第二天扬帆出海,直驶澎湖,先克花屿、猫屿、草屿,再乘风进泊八罩。郑克埃命大将刘国轩守澎湖,他的兵力不及清军,士气也不振,尤其刘国轩始终坚持防守,幻想海上能发生台风,吹散清军,这种不切实际的战略终致失败,刘国轩也退回到了台湾澎湖失守后,台湾各港警戒,但驻守基隆的北路将领何佑等却秘密地向清军通谋纳款,而在台南的郑克塽与臣下会商时,有人建议:南走吕宋,刘国轩则坚决主张投降清朝。刘国轩兵权在握,郑克塽、冯锡范、刘国轩等都剃发迎降,向施琅缴出“延平王”大印,正式结束了三十多年的清郑抗争,也结束了南明反清的最后一点象征.

这一天是康熙二十二年十月八日。郑克埃等投降后,被清朝封为公爵,冯锡范与刘国轩封为伯,都归隶于上三旗,以示优待,刘国轩还被任命为天津总兵官,更显见对他的军事能力器重了。台湾平定后,有人主张放弃此岛,甚至任荷兰人再去占据。施琅认为不可,他向康熙上书,说明台湾是关乎东南沿海要害之地,如不治理而放弃,不但不利于国家的安定,更会引起外国人的侵略野心,而且台湾已经“备见沃野土膏,物产利溥,耕桑并耦,渔盐滋生,满山皆属茂树,遍地俱植修竹,硫磺、山藤、蔗糖、鹿皮以及一切日用之需,无所不有”,当时的台湾一片富庶景象。康熙皇帝同意了施琅的看法,将台湾纳入中国内地行政管辖权内,属福建省管理,置台湾府,下设诸罗、台湾、风山三县,澎湖一厅。台湾的内附,使清朝实现了全国统一,海峡两岸的经济文教关系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交流发展。

此外,在清初台海两岸的对抗斗争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主要原因为大家的政治理念与目的不同。郑成功祖孙三代为了忠于明朝,忠于中华文化,不愿以夷变夏,坚决不肯剃发,依从满洲习俗。郑家以及他们的追随者的孤忠正气是值得肯定赞扬的。清朝方面为了辨别顺逆,一定要郑氏及其属下剃发归顺,才给他们赐地赐爵,双方在观念上得不到交接点,所以几番和议都不能成功。康熙皇帝后来看清这事实,知道非以武力不能解决,于是他下定决心,不妥协地以消灭郑氏为目标。他重用有信心征台的人员,而且任用不疑,寄以厚望,付予全权;他的表现是杰出的,他的思想可以说是引导征台成功的动力与保证,他的行事则直接影响征台之役的胜利成功,功劳是不可磨灭的。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