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老城厢史话|城墙·城门·城厢:筑城始末(2)

老城厢史话|城墙·城门·城厢:筑城始末(2)

时间:2020-01-05 10:02:33

相关推荐

老城厢史话|城墙·城门·城厢:筑城始末(2)

接 上 篇

(4)城墙显威力 倭寇被击溃

上海县城池建成仅一个月,即次年正月,倭寇乘船又来侵犯,且直逼城下。但这次见有城池阻挡,不如以前可长驱直入。守城军民在按察佥事董邦政指挥下,以少量兵力据撄城固守。倭寇兵力虽多,始终望城兴叹,不得前进一步,最终悻悻而退。县城安然无恙,民众拍手称快。但倭寇还不死心,妄图以攻围相结合的办法破城,然而这又是个梦想。嘉靖三十五年(1556),倭寇又从海上登陆上海,将上海县城团团围住达17天,城内军民凭借城池屏障,誓师固守,且乘隙攻敌。倭寇时有损失,无奈又退去。从此,倭寇未敢再来侵城。

19世纪80年代小东门水门和护城河

清末上海城墙

(5)增建设施加固城墙

上海军民依靠城墙打退了倭寇多次进攻。由于城墙是抢时间赶筑,虽然暂时度过了难关,但好多重点设施没能跟上。嘉靖三十六年(1557),有见识的官员考虑及此,便在城墙上增建设施,使之更加完备、坚固。当年,海防同知罗拱辰便在北门、西门和南门增建敌楼。因这三门是倭寇从海上来袭最先“光顾”之门,建了敌楼,便于昼夜了望,监视倭寇行动。同时,又在东北城墙的要害之处,即上海县军民吃过倭寇亏的地方,建造万军台、制胜台、镇武台等三座楼台,既作了望,又作备战,一旦发现敌情,立即作出反应,对保障城内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除增建敌楼和楼台外,还对城墙进行维修加固。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将城墙加高五尺,增辟小南门水门,因黄浦江水通薛家浜,以后又垒巨石加固大南门至北门段。清康熙十九年(1680),大南门旁城墙被暴雨毁坏,知县史彩主持修复。乾隆年间城壕淤塞,知县李希舜下令疏泼,使之能通舟楫。城墙历三百年,不少地方损坏,为抵御英军侵犯,江苏巡抚林则徐于道光十三年(1833)以“捐廉劝募”方法筹资,修复了修坍城墙和残缺的雉堞炮台。

镇武台

(6)增建殿台楼阁风景点

倭寇绝迹后,有士绅倡议,将城墙附近的庙宇搬上城墙,使之成为人们祈神和休闲之处。祭祀天后的古顺济庙主殿“丹凤楼”(毁于明初)于万历十五年(1587)在万军台上重建,称为即“沪城八景”之一的“凤楼远眺”,即可观陆家嘴潮头之处。豫园内大士庵移建至制胜台(万军台西)上,改称“观音阁”。士绅曹垂璨在镇武台(制胜台西)上建“真武庙”,又称“镇海楼”。在西北门城墙箭台上,原有建于明万历间的大境关帝庙,于嘉庆二十八年(1823)翻建成三层楼阁,并加筑“煕春台”,成为“沪城八景”之一——“江皋霁雪”或“胜景烟霞”之处。

大境庙

《申江胜景图》中的大境关帝庙

(7)增筑障川门

咸丰三年(1853)九月七日,小刀会趁县官、道台等在文庙祭孔之机,潜入庙内,杀县老爷,捕道台,起义宣告胜利。之后,清军联合法国人围攻县城,法军舰“贞德号”和“高尔拜号”向北城炮击,炸开一个缺口。小刀会失败后,沙船巨商郁泰峰出资修筑堵住缺口。咸丰十年(1863)李秀成率太平军逼近上海,清政府联合租界当局共同派军,即与英、法军队共驻县城。为便于进出,又将原缺口处打开,建城门,由李鸿章题额“障川门”(取“挽狂澜障百川”之义),俗称“新北门”。同治五年(1866)道台应宝时重修新北门,并增建月城和吊桥。

七星井,障川门

文章选自《老城厢——上海城市之根》一书

(编辑:安然)

文章为“黄浦档案”原创首发

版权归上海市黄浦区档案馆所有欢迎转载,请在公众号留言联系转载事宜

长按二维码

关注黄浦档案

在看点一下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