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裕国通商钱庄钱的前世今身

裕国通商钱庄钱的前世今身

时间:2018-09-20 11:32:34

相关推荐

裕国通商钱庄钱的前世今身

此钱面文对读“裕国通商”,背文“一千文正”。钱文名称前所未见,历朝历代闻所未闻。相关信息有两种说法,一说太平天国铸造的辅币,另一说是民国初期苏州钱庄代用币。太平天国说源自民国钱币大家郑家相先生。网上有郑先生着述的一段摘要,转述如下:“近二十年来,在扬州、镇江、苏州一带陆续发现两种太平天国时期的代用币,一种是制钱代用币,一种是银两代用币。现分别说明如下,一,制钱代用币,1942年春,有古董商携来大小钱两个,面文都是“裕国通商”四字,背文小的一个为“一百文正”(图1),大的一个为“一千文正”(图2)。细审这两个钱的文字制作及铜色,与太平天国钱一样,而且国字从王。可以证明其为太平天国时期所铸。1955年夏,我在北京历史愽物馆鉴定金匮藏泉,工作时于破纸中发现王荫嘉致张䌹伯的信,并”。摘要嘎然而止。这段文字不长,信息量不少。遗憾的是没有看到钱币拓图。太平天国钱已知有多种字体入钱,不知道这两枚“与太平天国钱一样”的钱文用哪种字体?好在郑先生文中有“国字从王”的确切表述,不致让人误判。笔者此钱虽然用仿宋体,但是文字结构、笔画配置、弯折顿挫、风格特征乃至铜质铜色等诸多方面与太平天国仿宋体钱明显不一样,最显眼的是国字从玉不从王。基本可以排除太平天国铸钱一说。

苏州钱庄代用币之说据笔者所知,最早来自马定祥先生。上世纪八十年代马老父子合着的《太平天国钱币》第144页有一段叙述:“这类所谓代用币,笔者曾于数十年前先后收集到十余种。其中最能迷惑人的是面文“裕国通商”背一百文正和一千文正的两种大小钱,因其国字适与太平天国之国字从王相合,而且都作宋体直读,所以很容易使人误认为太平天国钱币。所有这类钱币,均系出自苏州,另地极少发现。尤其是发现面文还有“伍合钱庄”,背文是壹串文正,以及面文“晋记庄兑”背一百文正等品。故可以为它们多是苏州地区的银钱号商所铸之代用币,时间当在民国初期”。马先生此说合情合理,可信度高。钱文裕国通商不难释读,直译就是富裕之国通商所用。国字在此非指地域概念之政权国度,应该理解为特定环境钱多地头之商业帝国。恰与钱庄代用币有吻合之处。顺此思路深入,笔者陆续有所发现。首先是对钱庄的认识和理解。钱庄是明代中叶以后出现的一种信用机构,源起于唐宋时期早已存在的钱银兑换。其后逐渐发展为办理存放款项、汇兑和钱票、银票、钞票发行。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称谓,规模不同称谓也有所区别,比如钱庄、钱号、钱店、银号、票号等。是现代金融机构银行的雏形。上世纪初至中叶,随着现代金融业的兴盛,古老的钱庄纷纷关闭歇业退出历史午台。钱庄有过相当长的辉煌历史,与当舖和票号一起被史学家称为金融三姊妹。

从遗存的实物和史料可以看出,钱庄发行的有价流通证券大都是纸质凭证。称为庄票、会票、银票、帖票等等。多用于商业交易往来。其发行依据是持票人的存银量。票据可抵押转让,有异地汇划代钱流通功用。一方面满足了商业流通需要,另一方面兼顾了交易的方便与安全。但是,这类纸质庄票在流通中容易被涂改仿冒,往往给钱庄信誉造成极大损失。防伪成为钱庄必须面对的首要课题。在此期间,实力雄厚信誉良好的钱庄银号成为庄票设计制作的引领者,带领相关防伪技术不断进步。庄票门类先后出现过木雕版、骨雕版、金属雕版,纸质本、布质本、绢质本等不同版本。为了防伪,钱庄使出浑身解数,比如精致的雕版篆刻,专门的图案印章,特异的文字书法,严格的兑付核对措施等等。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至光绪十三年(1881年)期间,陕西乾州钱庄“福顺和号”、“德盛昌号”发行的布质庄票上,钱庄将自制的金属铜钱或非自制的铜钱“康熙通宝”、“乾隆通宝”分成两半,一半用丝线连接在钱票上,另一半留存钱庄。兑付时接槎核对。这种铜钱对接的防伪方式颇有心计和创意。极有可能是钱庄代用币的前身。类似的探索和创举不胜枚举。然而,纸质票据的种种弊端始终困扰钱庄。终于有一天,少数钱庄精心设计铸造出这种大面额金属质钱庄钱,一举摆脱纸质票据的覊绊,直接用于商业流通往来。这就是民间传说的钱庄代用币由来。这个环节似乎缺乏史料佐证,但是并非牵强附会空穴来风。马定祥先生数十年前收集到的钱庄代用币实物,有“裕国通商”、“伍合钱庄”、“晋记庄兑”等十余品种,分别有一百文正、一千文正、一串文正等不同面值。已经对这类钱庄钱的性质和存在给出了肯定答案。

金属质钱庄钱在发行流通兑付等环节与纸质庄票并无二致。但是防伪功能显着提高。稍有不同的是纸质庄票兑付本金后即行销毁不予留存,而金属质钱庄钱兑付后收回可以再次投入使用,更具效率。这种钱发行量极少,流通使用范围窄,民间只闻其声难见其容。出现以讹传讹张冠李戴不足为奇。笔者入藏的此枚裕国通商一千文正,得以留存至今有几种可能,某种原因未兑本金散失在外、钱庄停业善后处理时流失、相关人员留存纪念等等。之所以肯定其为钱庄钱,不仅是钱文与钱庄钱有吻合之处,重要的是此钱铸造极其精致,防伪设计周全,防伪特征明显。非钱庄钱莫属!

首先,文字精细,标准如书,绝无走样。道听途说凭空猜想之作,必定造成笔划浸漫字体肥硕,难过钱庄留存钱样核对一关。其次,笔划增减有度,字体宽窄有别,处处暗含玄机。以钱文大写的壹字为例,口字上方缺少一横笔。粗看为省笔,实际暗含防伪之意。试想,钱庄钱在特定范围使用,不为外界所知,未见实物之人难料有此一着必定中招。第三,明处有设计,暗处藏记号。第四,铜色如肝,异于常品。总之,民间凡品少有如此品质。事实上,网络搜索出现的“裕国通商一千文正”钱币不少。它们与笔者此钱名称相同,但是品质品相相去甚远,钱文笔划一无似处。如果是仿冒此家钱庄钱,它们全部中招无一幸免。如果是郑家相先生所说太平天国铸币或其它字号钱庄钱又另当别论。无论哪家钱庄,事关防伪和钱庄声誉,都不会允许代用币粗制滥造让仿冒者轻易得手。最后环节,钱庄柜面一定备存代用币钱样,核对无误方能兑付银钱。

今天,遗存的钱庄代用币已无处兑换,变身为见证历史的文物史料和收藏品。无论怎样变,其真伪评判的标准不会有变。

每每把玩此钱,似乎对造币者当初的意图心领神会,着实为看似简单实际行之有效的设计叹服。当然,笔者对此仅仅有所发现。背景资料全然不知。比如钱庄字号,发行流通年代,有无其它面值种类以及存世数量都不了解。泉友们阅读本文有时可能会有滞涩生硬之感,这也是缺乏相关史料信息所致。我想,钱庄银号相去不远,应该有史可查可考。也许货币史金融学界的专家学者们早有相关发现和发表。只是笔者所知有限孤陋寡闻而已。民间收藏总是这样,始终期待着更多的信息披露。

太平天国“裕国通商”(背壹千文正)

裕国通商:钱文优美漂亮 径:32.4mm 重:13.2g

背:壹千文正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