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面对孩子被时刻保护的机制 想让孩子变得坚强 需要进行挫折教育

面对孩子被时刻保护的机制 想让孩子变得坚强 需要进行挫折教育

时间:2022-04-27 19:04:08

相关推荐

面对孩子被时刻保护的机制 想让孩子变得坚强 需要进行挫折教育

前言

马克思说:"播种行为,未来就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未来就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最终收获命运。"

孩子年幼时的行为和经历决定了孩子的习惯,在不同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慢慢开始形成不同的性格,最终走向人生不同的命运。但是在当今的儿童教育中,存在着一种普遍的现象—孩子始终处于被保护状态,不知道如何面对突如其来的困难,不知道在挫折面前如何自处。这与家长对孩子的保护不无关系,任何时候,孩子都是处于被保护状态的,当家长认为孩子可能面临危险,多数家长会主动在孩子面临危险之前解决问题,家长害怕孩子在面对挫折的过程中受到伤害,也不愿意让孩子在年幼时就感受到处于困境中的人的痛苦。

家长总是担心孩子受到伤害,但是,孩子总有一天会面临挫折和困难,比如进入校园之后成绩不如想象中好,比如想做的事没能完成、想得到的东西没能得到......

如果让孩子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去面对困难,获取孩子会哭,或许会按照自己不够成熟的想法去做事,这样就可能会造成不良影响。调查显示,没有经历过挫折也没有面对过困难的孩子在进入校园之后,往往会在无意中做出一些伤害别人的事,比如因为别人的优秀而产生嫉妒心理,甚至因为自己遇到困难而责怪他人。

何为家长对孩子的挫折教育?

家长对孩子的挫折教育是指,家长作为教育者,让孩子在受到教育的过程中遭受到一定的挫折,让孩子在挫折中受到激发,其潜能得到开发,最终达到增强抵抗挫折的能力。

从古至今,能够在一定领域有所建树,能够现在一定的高度上的人,智力上通常不是最顶尖的,但在生活中受到过挫折,并且在挫折中不断成长。自认为聪明的人往往会选择逃避困难,选择一些更加简单的途径,而这样的途径,往往会使人丧失机遇。所以,生活中过于聪明的人往往总是平庸,而直面困难的人往往走得更远。

如果让孩子接受一定的挫折教育,孩子就能在成长过程中懂得如何用恰当的方式面对困难,在遇到难题时懂得如何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当然,挫折教育并不是指,把孩子扔在一个复杂的环境中让其自由发展,挫折教育并非只是让孩子过过苦日子,也不只是让孩子干一点苦活意识到累,挫折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孩子在遇到困难时的的坚韧品质。只有在挫折面前学会坚强勇敢,在遇到困难时有战胜的决心,孩子才能更好地成长。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呢?

首先,家长应该理解,挫折教育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家长对孩子的挫折教育,应该分不同的阶段进行,孩子并不能在短时间内就掌握面对挫折的方法,也并不能快速懂得如何从困难中成长,如果在孩子面临挫折时家长直接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孩子往往不能理解,也不会进行思考。想要让孩子真正地在挫折中受到教育,就要循序渐进、一步一步来。

第一阶段是幼年阶段,在孩子出生时就开始,在学会基础的行走站立等技能后结束。

这一时期并不是让孩子接受困难,而是让孩子相信家长、让孩子对家长有一定的依赖,创造出良好的家庭环境。这一阶段是为挫折教育打下基础的阶段,这时候的孩子尚且年幼,没有记忆,甚至难以完成最简单的活动,家长要尽可能给孩子安全感和信任感,为未来的良好沟通打下基础。

第二阶段是在孩子学习站立、行走等基本技能的时候。

一般情况下,孩子在一到三岁期间,会开始学习掌握简单的生活技能,家长要尽量让孩子独立完成生活中孩子能够做到的事情,如果孩子能够独立行走,家长就让孩子尽量独立行走,稍微长大之后,家长可以尝试让孩子学会自己料理日常生活,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行为习惯。前两个阶段是孩子尚且没有记忆、没有形成一定的思维的时候完成,这时候家长只需尽量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基础行为习惯、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让孩子感受到家庭是可信赖的,就算是完成了。

第三阶段是孩子开始上幼儿园之后,这个阶段中,孩子会接受到更多的东西,也能获取更多的信息,这时候孩子开始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

家长应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并且让孩子学会分享、学会帮助别人,也学会保护自己。在幼儿园阶段,家长对孩子的保护和管制应该逐渐放松,孩子需要独立完成的事情,家长就不要给出帮助。慢慢让孩子意识到,在家庭中产生的依赖心理,并不适用于家庭之外的事情,让孩子学会独立完成一件事,并且在完成后给予一定的赞扬,只要孩子有足够的自信心,在面临困难的时候,就不会产生过度恐惧的心理。

第四阶段是学前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孩子初入课堂,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且有强烈的求知欲。

不少孩子在幼年时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习惯,这是人对世界的好奇心,也是人了解世界的方式。但是许多孩子在这一阶段并没有得到很好地引导,多数家长和老师总是直接给出事情的结果,并不会告诉孩子过程,并且在孩子因为好奇而提问时,直接进行反驳或命令孩子不要再提问。这样的教育方式使孩子养成一种定势思维——如果我不知道,老师或者家长会告诉我的,如果他们没有告诉我,我不知道也没关系。

这是挫折教育中失败的一面,想要了解却不能了解,就是当今受到严格保护的孩子会面临的第一个挫折,家长此时不应该直接告诉孩子最后的答案,更不应该在孩子产生好奇时,因为问题过于简单而贬低孩子。提出问题,是孩子思考问题的表现,这是意识到挫折的第一步,此时,家长应该引导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如果家长自己不懂得如何回答,可以和孩子一起查阅资料、试验观察等。

这是幼年时期的挫折教育,这一时期的孩子简单又懵懂,家长可以适当引导孩子,使孩子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学习习惯,在遇到问题时懂得通过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

其次,如果孩子过于顺利,可以适当制造挫折

受到家庭条件、自身智力条件的影响,有一些孩子生而拥有更好的资源,在学习和生活中很少遇到挫折和困难。

调查显示,在顺境中长大的孩子,处于顺境中时,尚且能够应对自如,但如果处于逆境中,遭遇了前所未见的挫折,便会对自己失去信心,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丧失处于顺境时的游刃自如,更有甚至因为一两次挫折而放弃自己,不想再好好面对生活。

家长做法

对于长期处于困境中的孩子,家长可以认为设置挫折障碍,处于顺境中的孩子往往缺乏对于逆境的忍受力,也缺乏如何扭转局势的洞察力。家长意识到孩子处于顺境中过久时,应给孩子设置一定的挫折障碍,如果孩子认为自己比任何人都优秀,认为没有什么事情是自己不会的,家长就可以找到孩子不擅长的一面,让孩子意识到自己身上的不足。

老师做法

如果孩子认为自己很聪明,没有什么题目能难倒他,老师则可以在试题中增加难度,让孩子人为地遭受挫折,在遭受挫折的同时,引导孩子深入了解相应的知识,让孩子变得更加有耐心和韧劲,在未来的成长过程中,增加忍受挫折的能力。

适当制造挫折,并不是时时刻刻给难孩子,如果孩子已经意识到自己某些方面的不足,并且已经在自我改善,家长此时就应该给孩子更多的鼓励和信心,而不是在孩子正在面对挫折的过程中,给孩子制造更多的挫折。适当的挫折能帮助孩子成长,但过多的压力会抑制孩子的成长。

人为制造挫折,是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过于顺利并且产生骄傲心理时,可以实施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不要给孩子一些不必要的挫折,"无端生事"一样的挫折,并不能帮助孩子成长,反而有可能触发孩子的逆反心理,不愿意相信家长。

最后,当孩子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家长要点到为止

大多数孩子都不是始终的顺境中成长的,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难以克服的问题,总会经历一些猝不及防的事。当孩子在学习或生活过程中遇到挫折时,家长要"点到为止"地帮助孩子,从方法上引导孩子,让孩子有一定的启发,知道问题的根源所在,但解决的过程还是要让孩子自己完成。能够自己克服困难,孩子才能在挫折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父母的良苦用心;家长也不要嫌弃孩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走弯路",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在孩子解决之后,"点到为止"地提醒孩子。

在问题得到解决之后,孩子往往是高兴的,但是并不会过多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时候家长要引导孩子进行总结,让孩子意识到自己为什么会成功,如果下一次面对同样的问题,是否知道该如何解决。有了足够的经历和足够的总结,孩子才能在以后遇到困难时,主动地、勇敢地去面对困难。

在挫折教育过程中,家长尽量不要给孩子总结失败的原因。有调查显示,如果一个人的关注点始终在为什么失败上,他或许会注意到下一次不要产生同样的行为,但下一次他大概率还是会失败。这是因为,只关注失败的人,关注不到成功。

引导孩子总结经验,不是引导孩子总结为什么失败,而是让孩子能够理解事物的经过,并且从这样的经过中找出联系,找到达到成功的目的和途径。

遇到挫折、遭遇失败,对于孩子来说,不是坏事,因为孩子有足够多的时间去成长,有足够多的时间去体会,帮助孩子分析问题,引导孩子走向更好的方向,而不是让孩子看到更差的那条路。

总而言之,挫折教育,并不是把孩子往一个又一个的不熟悉的环境里扔,也不是让孩子去疾苦的地方体验体验生活就结束,完整的挫折教育,是让孩子能够体会到挫折,知道挫折到来时,自己应该怎么办,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应对,在战胜困难之后,又应该怎样吸取经验,应该怎样在下一次面临同样的事情时能做得更好。

对于家长来说,孩子要保护,但不能让孩子始终被蒙蔽,看不到一丁点困难,顺境中成长对孩子来说是舒服的,但我们大多数人,一生中必然遭遇挫折和失败,如果孩子对挫折毫无理解,不懂的如何面对,那么在未来与挫折相遇的那一天,孩子就会变得很痛苦。

在孩子尚在襁褓中时,就让孩子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当孩子开始脱离家长、独自完成一些小事的时候,家长就要注意规范孩子的行为了,好的行为能帮助孩子日后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孩子步入校园之后,良好的习惯能够收获一份坚韧向上的性格,在孩子长大成人后,唯有同时拥有毫不胆怯的心和充分的理智,命运之神才会降临孩子身上。

结语

家长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守护神,同时也是孩子性格养成的把关人。保护是每一个家长对孩子的私心,但想要孩子成为更好的人,就要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懂得如何面对困难,懂得如何在困难中做出改变。唯有懂得如何扭转败局,人才不怕输,才会走向最终的胜利。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