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068 李商隐七律《无题》读记

068 李商隐七律《无题》读记

时间:2023-05-18 11:03:33

相关推荐

068 李商隐七律《无题》读记

李商隐七律118首读记之(068)

----李商隐七律《无题》读记

(小河西)

无题

万里风波一叶舟,忆归初罢更夷犹。

碧江地没元相引,黄鹤沙边亦少留。

益德冤魂终报主,高义镇横秋。

人生岂得长无谓,怀古思乡共白头。

此诗写作时间可根据诗的内容推测。考虑诗中用了“张飞”和“王浚”两个典,前者死于阆州,后者曾任益州刺史,推测此诗应写于任职东川期间。再考虑此诗中诗人已经“忆归”心切,而诗人是大中五年(851)末才到东川任,此诗应作于大中六年或以后。也有人根据陈寅恪《李德裕贬死年月及归葬传说辨证》,说大中六年春李德裕儿子李烨自海南扶护李德裕归柩洛阳,行至江陵已是秋天。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命李商隐为文祭于江陵。此说认为此诗即大中六年秋作于江陵。

首联:万里风波一叶舟,忆归初罢更夷犹。

一叶舟:《荆门西下》(唐-李商隐):“一夕南风一叶危。”《旅夜书怀》(唐-杜甫):“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忆归:想回家。

夷犹:也作“夷由”。犹豫、迟疑不定。《九歌-湘君》(先秦-屈原):“君不行兮夷犹。”《晚泊松江驿》(唐-李郢):“片帆孤客晚夷犹,红蓼花前水驿秋。”《蒲津河亭》(唐-唐彦谦):“孤棹夷犹期独往,曲阑愁绝每长凭。”

大意:我如万里风波中一叶小舟,每次“忆归”之后总是更加犹豫不定。(上句或是实景。赋而兼比。比宦途的风浪险恶,说自己在风波中颠簸无依。下句说每当感到漂泊无依的时候,总是想回家。每当想起回家,反而更加犹豫。)

颔联:碧江地没元相引,黄鹤沙边亦少留。

碧江:杜甫诗中一般用“澄江”、“清江”。《梦江南》(唐-张祜):“行吟洞庭句,不见洞庭人。尽日梦,江南红树春。”《江城子》(唐-牛峤):“鵁鶄飞起郡城东,碧江空,半滩风。越王宫殿,苹叶藕花中。帘卷起,千片雪,雨濛濛。”

地没:指远处水天相接、烟波浩渺之处。没(mò):淹没。《说文》:“没,沉也。”《陪封大夫宴瀚海亭纳凉》(唐-岑参):“日没鸟飞急,山高云过迟。”《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浅草才能没马蹄”。《出青门往南山下别业》(唐-薛据):“寒风吹长林,白日原上没。”

元相引:原本吸引。(元:通“原”。)《长安送柳大东归》(唐-白居易):“羁游伴,青门远别离。浮名相引住,归路不同归。”《归沛县道中晚泊留侯城》(唐-刘长卿):“楚水澹相引,沙鸥闲不猜。”

黄鹤沙边:指黄鹤楼。《黄鹤楼》(唐-崔颢):“日暮何处是,烟波使人愁。”

大意:清澈江水的尽头本来就一直牵引着我的归心,在归途中还可以在黄鹤楼头少停。”(说的是“忆归”,也就是想象归乡的情景。应该是乘舟到“碧江地没”之处,然后在“黄鹤沙边”稍停几日。“黄鹤”的意向总是和“乡关”连在一起。)

颈联:益德冤魂终报主,高义镇横秋。

益德:即冀德。指三国蜀大将张飞。当年在当阳长阪“据水断后,瞋目横矛”,何等英雄,虽后来为部将所杀,总算是“冤魂报主”。

阿童:西晋名将王浚,小字阿童。太康元年(280)正月,王濬率水陆大军自成都沿江而下,过瞿塘峡、巫峡,进至秭归附近。攻破丹阳。然后顺流而下,进入西陵峡,火烧千寻铁锁。二月攻克荆门。三月进入石头城。接受吴孙皓投降。王浚曾任益州刺史、巴郡太守。因治边有方,少数民族多来归附。有德政。有功社稷。

横秋:霜气横秋。霜气充塞秋空;比喻志气凛然,像秋霜一样严峻;或形容人气势盛。《北山移文》(南朝齐-孔稚珪):“风情张日,霜气横秋。”《悲清秋赋》(唐-李白):“水流寒以归海,云横秋而蔽天。”《从军行》(唐-戴叔伦):“弹铗动深慨,浩歌气横秋。”《和运使舍人观潮》(宋-范仲淹):“长风方破浪,一气自横秋。”

镇:古时有“常”的意思。《山家夏日》(隋唐-王绩):“溪深常抱冻,涧冷镇含秋。”《咏烛》(唐-李世民):“镇下千行泪,非是为思人。”《和乐天秋题曲江》(唐-元稹):“十载定交契,七年镇相随。”《和于中丞登越王楼见寄》(唐-卢求):“晴江如送日,寒岭镇迎秋。”

大意:张飞虽冤死,但毕竟英雄一世为蜀汉立下赫赫战功。王浚镇蜀地、灭东吴其气节更是霜气横秋。(无论王浚之生还是张飞之死,一忠一义,一惠民一报主。都曾建功立业,我尚一事无成,怎么能老“忆归”?

尾联:人生岂得长无谓,怀古思乡共白头。

岂得:《笑歌行》(唐-李白):“今日逢君君不识,岂得不如佯狂人。”《荆门西下》(唐-李商隐):“人生岂得轻离别,天意何曾忌崄巇。”《咏史》(唐-李商隐):“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四皓庙》(唐-李商隐):“萧何只解追韩信,岂得虚当第一功。”

无谓:此处指无所事事。

大意:人生哪能长此碌碌无为?总是在“思乡”、“怀古”中消磨时光直到白头。

此诗首联说自己如同漂泊江河的一叶舟,总是思乡忆归,而又犹豫不定。颔联说“忆归”。具体想象归途景象。自己的家在遥远的水尽头,归家途中还可以在黄鹤楼稍作停留。颈联说自己“夷犹”的理由。说到了张飞说到了王浚。言外之意是自己现在还一事无成。尾联上句就是本诗的主旨。是自己在提醒自己,要振作起来,不能天天在这里怀古思乡,让时光随水东流。

此诗如以上解释本应该足够。但因考证出此诗或作于江陵,作者去江陵本是代表柳中郢祭悼李德裕。因而颈联就多出一层解释:上句的“冤魂报主”说的并不仅是张飞,而是李德裕。李德裕大中三年死于贬所海南岛。大中六年宣宗与宰臣“论兵食与制置西边事”时肯定李德裕的一些主张,“因诏下许归葬”。这或就是“冤魂报主”。下句的“阿童高义”说的也不仅仅是王浚在益州“惠民”,因李德裕曾任西川节度使,也有种种“惠民”事迹。因而说的也可以是李德裕。甚至考虑“高义”二字的本意,还可以解释为是指柳中郢。柳中郢派李商隐至江陵路祭李德裕归柩并为李德裕写祭文一事本身就是“高义”。这些解释使此诗内涵更为丰富。(此外有专家根据本诗及其它材料甚至推断出,李德裕的归柩到江陵后当是沿江而下,再由运河经淮河、漕运水道抵洛阳。李商隐送李烨及李德裕归柩曾至鄂州。)

(材料:《听鼓》(唐·李商隐):“城头叠鼓声,城下暮江清。欲问渔阳掺,时无祢正平。”这首诗或说明李商隐到过鄂州。也许就是大中六年秋。)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