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分析徐悲鸿的绘画思想:对传统中国画史的理解

分析徐悲鸿的绘画思想:对传统中国画史的理解

时间:2020-10-20 14:02:19

相关推荐

分析徐悲鸿的绘画思想:对传统中国画史的理解

徐悲鸿在自己的画室里长期挂着一幅对联: “独持偏见,一意孤行",正如这幅对联一样,他的绘画思想和艺术主张具有一贯性、稳定性的特点,他的绘画思想都是围绕着他提出的:“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这一改良中国画的纲领性主张展开,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他对传统中国绘画历史的认识和理解。徐悲鸿认为,“欲振中国之艺术,必须重倡吾国美术之古典主义,……欲救目前之弊端,必采欧洲之写实主义。”

他一方面提倡借鉴西方写实主义,一方面强调继承“吾国美术之古典主义,"这是他一贯的主张。“古典主义’’一词源于西方,直接用它来阐释中国美术史,大概始于徐悲鸿。“吾个人对于目前中国艺术之颓败,觉非力倡写实主义不为功。吾中国他日新派之成立,必赖吾国固有之古典主义,如画则尚意境,精勾勒等技。”“故吾今日对于国人之治艺,尤主张研究中国艺术上古典主义。”徐悲鸿所说的“吾国美术之古典主义”,并不是特指某个时代或某种风格流派的中国美术,实际上指的是具有写实特征的“古典主义”,是传统中国画中具有写实性质的绘画。

譬如,“我们的雕塑,应当继续汉人雄奇活泼之风格。我们的绘画,应当振起唐人博大之精神。我们的图案艺术,应绍述宋人之高雅趣味”等等。徐悲鸿提倡的“古典主义”是他所肯定的那部分“传统”,徐悲鸿把这些“传统"看作是革新中国画应该继承的部分,是“古法之佳者守之”的部分,我们应该在坚持“吾国美术之古典主义"的基础上,吸取西方写实的造型技巧。徐悲鸿提倡继承中国画“自然主义"的写实传统,“中国自然主义的绘画,从质和量来看,都可以占世界的第一把交椅。”这里说的“自然主义”,即是指“古典写实主义”。

他对唐宋的绘画十分推崇:“吾国自唐迄宋,为自然主义在艺术上最昌盛时代”,他不仅推崇唐代的阎立本、吴道子、李思训、王维、张躁等大师,对五代至宋的山水画和花鸟画的巨匠如范宽、李成、徐熙、黄筌等也颇为欣赏。他曾赞美过宋代的工笔画《朱云折槛图》“确实生动传神’’;也曾称赞李唐的《伯夷叔齐采薇图》:“至人物神情之华贵高妙,足与米兰藏达·芬奇之《耶稣》稿,与门兴藏丢勒之《使徒》,同为绘画上之极峰。其价值,不特古今著录考证之详,与绢本之洁白而已也。”更将白描稿的《八十七神仙图》视为“悲鸿生命”。

事实上,尊崇唐宋绘画也是兴起于20世纪初期的艺术思潮。“传统派"的代表人物黄宾虹,“融合派’’的康有为、陈独秀、鲁迅等等都推崇唐宋的绘画。在徐悲鸿看来,“吾国原性艺术,为生动奔腾之动物,其作风简雅奇肆,特多真趣。征诸战国铜器,汉代石刻,虽眼耳鼻舌不具,而生气勃勃,如欲跃出。’’“中国艺术在汉代已经达到很高的标准,且汉代艺术可算是中国本位的艺术,其作品正所谓大块文章,风格宏伟,作法简朴。’’

“中国艺事随民族衰颓,自元以降,至于今日,盖六百余年矣。"总的来说,徐悲鸿是推崇唐宋以前的绘画,并且认为中国绘画发展是一个走向衰败的过程,而中国绘画走向衰败始于元代。中国绘画的退化衰败又是逐渐的:“凡世界文明理无退化,独中国之画在今日,比二十年前退五十步,三百年前退五百步,五百年前退四百步,七百年前千步,千年前八百步,民族之不振可慨也夫!”这种看法与当时康有为提出的“衰败论”是呼应的。19,康有为在《万木草堂论画》中感叹道:“中国画学至国朝而衰弊极矣,岂止衰弊,至今郡邑无闻画人者。’’

尤其是“明清无国画”,在20世纪前期,为了革新中国画,刻意贬低传统文人画,尤其是明清文人画。这一观点影响了徐悲鸿那一代很多艺术家对待传统的态度,影响了他们对艺术道路的选择。徐悲鸿又进一步指出近代中国绘画的衰败的根源是文人画:“中国艺术没落的原因,是因为偏重文人画,"这是他心目中“不佳者改之”的部分。“自从王维成为文人画的偶像以后,许多山水画家都过分注重绘画的意境和神韵,而忘记了基本的造型。"他说:“元四家为八股山水祖宗,惟以灵秀淡逸取胜,隐君子之风,以后世无王维,即取之为文入画定型,亦中国绘画衰微之起点。”

“自元以后,中国绘画显分两途:一为士大夫之水墨山水,吾号之为业余作者(彼辈自命为‘文人画’),一为工匠所写重色人物、花鸟,而两类皆事抄袭,画事于以中衰。’’圆徐悲鸿反对文人画,尤其是反对到了明清一味地只知道抄袭古人,不师法造化、闭门造车。他认为文人山水画“到了四王,专意贩卖古人面目,毫无独创精神,"“自《芥子园画谱》出世后,举世皆成冥顽不灵毫无感觉之现象,因致一切艺事皆落后退化!若此时再不振奋,起而师法造化,寻求真理,则中国虽不亡,而艺术必亡。”

他曾多次用激烈的言辞批判《芥子园画谱》,“让当时那些念书人学几笔画,附庸风雅,于是扼杀了中国全部绘画,"“夫穷奇履险,以探询造物之至美,乃三百年来作画之士大夫所绝不能也。惟籍《芥子园画谱》一册,或家藏世守古人遗迹山水一二,终身摹仿,浪然得名,著于今世者,盖不可以数计。真艺没落,吾道式微。”“元初文人画发展到最高峰,但己丧失了庄严宏伟的气象,到董其昌时,由于他多才多艺,收藏又丰,成为当时文人画的中坚。

但他每幅画都是仿前人,一笔一点,都是仿某某笔,……尤其是《芥子园画谱》,害人不浅,要画山水,谱上有山水,要画花鸟,谱上有花鸟,要仿某某笔,它有某某笔的样本,大家都可以依样葫芦,谁也不要再用自己的观察能力,结果每况愈下,毫无生气了!”说“追《芥子园画谱》出,益与操机者以方便法门,向之望物不精而尚觉有不足,始为山水者,易为一物,不能写山水以掩饰浅陋恶劣,恬不知耻”等等。

在徐悲鸿看来,“今日文人画,多是八股山水,毫无生气,原非江南平远地带人,强为江南平远之景,惟幕仿芥子园一派滥调,放置奇丽之真美于不顾。”文人画“惟乡愿既张,群夫逐臭,陈陈相因,驯至好中国狗矢者遂好外国狗矢如马跌死(马蒂斯),外国加甚之董其昌也。董其昌为八股山水之代表,其断送中国绘画三百年来无人知之。一如鸦片烟之国灭种种毒物。"他认为,“脱离现实徒具形式的文人画;终至没落而成八股山水。”

因此,徐悲鸿特别注重传统中国画讲究的“师法造化”,追求直接面向自然写生:“美术之大道,在追索自然。”“艺术之源有二:一日造化;二日生活。欧洲造型艺术以‘人’为主体,故必取材于生活;吾国艺术,以万家水平等观,且自王维建立文人画后,独尊山水,故必师法造化。是以师法造化,或师法自然,已为东方治艺者之金科玉律,无人敢否认者也。但法造化,空言无补,必力行乃见效。~,“吾所师者,造物而已,……吾所法者,造物而己。

碧云之松吾师也。栖霞之驴吾师也,田野牛马,篱外鸡犬,南京之驴,江北老妈子,亦皆吾所习师也。"并在信中写道:“学画最好以‘造化为师’。故写马必以马为师,画鸡即以鸡为师。”圆纵观中国绘画史,文人画到了晚期,确实出现了一味摹仿,描绘能力下降的倾向。但是总的来说,文人画是中国画的伟大传统,文人画强调写意,重视诗书画结合,重视表现个性等特点,正是它的独特之处,绝不是所谓“八股山水”。当然,徐悲鸿提出的这些言论的出发点和目的,只是为他改良中国绘画的创作实践作的理论准备。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