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难忘岁月]四十年前为修筑韩城薛峰水库 万名民兵指战员挺近薛峰川

[难忘岁月]四十年前为修筑韩城薛峰水库 万名民兵指战员挺近薛峰川

时间:2023-03-07 13:56:43

相关推荐

[难忘岁月]四十年前为修筑韩城薛峰水库 万名民兵指战员挺近薛峰川

巍巍青山耸两岸,一泓碧波挂西川。40年来,高峡出平湖的薛峰水库,不仅滋养着一方水土一方人,还以独特之美扮靓韩原风光。鲜为人知的是,40年前,薛峰村目前的所在地并非一马平川,而是一座巍巍的青山。为修筑薛峰水库,造福群众,万余名民兵指战员浩浩荡荡挺进薛峰川,发扬愚公移山精神,移山填坝,造就如今这般山水胜景,建造出韩城市民赖以生存的“大水缸”。

说起修筑薛峰水库的那段往事,当年的建设者会异口同声的叫出一个名字:丁福禄。1972年,修筑薛峰水库时,时任韩城县人武部部长的丁福禄主动请缨,讨得这个苦差事。之前,薛峰水库曾于1958年和1960年先后两次修建,但因各种原因相继搁浅。人们知道,修筑薛峰水库面对的困难和问题超乎想象。为弄清前两次导致工程“瘫痪”的原因,丁福禄到大坝了解情况。当时,薛峰水库工程刚刚开工,主要工作是清基,河槽里有许多几米见方的大石头,当时既没有大型运输工具,又不能爆破,大家一筹莫展。丁福禄二话不说,脱下军装,抡起八磅大锤,一口气五六十下,硬是用大锤、钢钎,让几米见方的大石头开了花。大家称赞他功夫好,他却说:“世上没有砸不烂的石头”!八年来,丁福禄以身作则,身先士卒,严于律己,破解一道又一道难题,成为韩城人心中的一座不朽丰碑。

其实,与那些几米见方的石头相比,薛峰水库修建过程中最难的是技术。那时,群众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技术员更是凤毛麟角。于是,丁福禄盯上了水利专家——薛琪。当时,薛琪正在盘河水库当技术员,工程接近尾声。丁福禄到盘河水库找到薛琪,对他说:“薛峰水库马上要开工,你做好上‘前线’的准备”。

薛琪一头雾水,身为技术员的他,深知当时薛峰水库的情况。虽说1958年第一次修水库时曾有过规划,可什么资料都没有。由于施工工期迫在眉睫,薛琪没日没夜测量、画图,累了趴桌子歇一会,渴了用唾液润嗓子,无数个昼夜,薛琪陪着图纸孤独度过。其中有半个月他没脱过鞋上床休息。就在他忙着设计图纸时,妻子病了,由于治疗不及时,妻子抛下几岁的孩子撒手人寰。他闻讯后,匆匆回家料理后事。三天后,擦干眼泪,又回到火热的工地。

送走妻子不久,老母亲又病倒了,当时适逢春节,薛琪正月初三回到家。老母亲说想吃苹果,他立刻到街上给母亲买了几个,还没递到老人手里,就接到工地通知:侯家峪渡槽出现问题。他二话没说,披上棉衣,坐着指挥部派来的车回到工地,研究解决方案。

这一忙,就是20天。正月二十一日上午,当他在工地筹划侯家峪渡槽工程改进方案时,得知母亲去世的消息。听到这晴天霹雳,薛琪蹲在石头边,含泪对在场的人说:“我知道了,先说说工程吧。”随后,薛琪在老母亲灵前上了三柱香,流着眼泪,把安葬老母亲的后事托付给兄长和家里人,又匆匆赶到工地。

陈宗钦是水工队原队长、水利局副局长。1972年8月,受命参加薛峰水库工程建设,担任技术员。当时,无任何工程设计图纸,无任何水文、地质资料。根据1958年的水库工程初步设想,陈宗钦和同事草拟水库工程枢组布置平面图,将水工队技术人员进行分工,分别承担水库大坝、放水洞、溢洪道三大枢组工程设计及施工。他任工程组副组长,负责大坝工程设计、施工。

大坝工程是水库工程的重中之重,陈宗钦第一步根据“陕西省水利工程设计标准图”,拟定薛峰水库大坝设计方案;第二步根据国家测绘总局航测地形图,把大坝设计图布置在地形图上;第三步引进标高,把图纸与实地结合;第四步设计大坝施工实施方案,包括大坝清基、土地清基、施工道路;第五步编制大坝施工工期、日进度,质量保障。

在水库大坝建设的六年间,陈宗钦几乎天天待在工地,睡了无数个囫囵觉。父亲去世时,他也没能见上最后一面。

张建华当时是红旗民兵营解放连战士。1972年冬,薛峰水库大坝工程上马时,他刚高中毕业。11月的天气,寒气逼人,河水冰冻刺骨。他依然记得,大坝工地的建设者们挽起裤腿,站在刺骨的水中清基,把河里的石头、杂物、柴草清理干净。很快,大坝回填开始,不足一平方公里的工地上,聚集了8个公社、万余名劳动者和几千辆架子车。随着山坡上隆隆炮声,人与架子车像蚂蚁搬家一样蜂拥而至,川流不息,进行着一场万人冬季大会战。

大坝回填起初,坡陡路远场面小,人挤人、车挤车。为加快工程进度,保证完成任务,架子车是经过改装的加高箱,载荷量增加一倍或更多。年轻小伙子和姑娘们双臂托起车辕,架着装满黄土的车子,从陡坡上像飞一样往下冲。那些不足二十岁的女青年,力气小,常常掌不住飞奔的架子车,时有“飞车”现象发生。当时有个女娃在车子下到坡底时,在把车辕往下压的瞬间,被极大的惯性推倒,可是女娃爬起来又推着车往前冲。有的生产队派毛驴盘坡,将四五个串在一起的架子车,由毛驴拉,男人拽,女人推,活脱脱就是现在儿童玩具里的“托马斯”。

时光如梭,四十年转瞬即逝,那些在薛峰水库修筑期间立下汗马功劳的青年,大都垂垂老矣,有的已经故去。可历史记得,那些用生命书写梦想的时代;韩城人民会记得,薛峰水库会记得;那一碧清水里,藏着光辉岁月里的多少汗水与心血。(韩城日报记者 杨菊侠)

来源:韩城日报 原标题为《当代“愚公”移山记》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