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将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失利归结为英军的船坚炮利 是简单的推卸责任

将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失利归结为英军的船坚炮利 是简单的推卸责任

时间:2022-05-13 12:02:52

相关推荐

将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失利归结为英军的船坚炮利 是简单的推卸责任

第一次鸦片战争过去180年了,战争结果很清楚,清军输的一塌糊涂,卑躬屈膝的求着人家,最终议定的《南京条约》,究竟当时清军和英军的武器差距到底有多大,真有200年的代差?

战争之初,英军是由16艘战舰、4艘蒸汽军舰、28艘运输舰船以及4000余名士兵组成的英国舰队从印度出发,到达广东附近海面,英国并没有投入最先进的一级战列舰,而是派来了3艘载炮74门的三级战列舰,即“威厘士厘”号、“麦尔威厘”号和“伯兰汉”号。但是,就是这3艘战列舰,就已经与清军的舰船有着200年以上的代差。(船坚炮利主要指的就是这些);

清军拥有890艘舰船,远超英军。可这都些什么样的舰船啊?清军最大的广东米艇和福建同安船,载炮数量只有20门、载员不过100多人。这样的舰船,固然不能与英军相比,甚至还比不上400多年前明朝郑和下西洋时使用的船舶。在动力上,清军舰船还停留在桨橹与风帆并存的阶段,主要靠人力划桨摇橹推进,在英国人眼里,清军舰船就像一堆庞大而笨重的木材。

而在陆军上,英军已经装备了较为先进的来复枪,而清军的主要武器还是200多年前就已问世的火绳枪。火绳枪操作复杂、缓慢,精度差、射程近,在雨天还不能使用。

冷兵器就不进行相关对比了,因为真正肉搏战的机会不多,且一定要讨论杀伤力什么的,估计也就是半斤八两的关系。

难道这就绝对能够了战争胜利的天平?显然也太过于机械和简单了。

首先来看清廷内部,在整个战争中,始终没有坚定的方针。从道光皇帝到将军、督、抚,战守无策,没有切合实际的作战方法。当战争受挫时,他们立刻求和;和议不成,又空喊作战。当议和投降比打仗有利于维系摇摇欲坠的统治时,他们就屈辱投降。

其次,漫长的海岸线,一直长期疏于战备,有边无防。以八旗、绿营为主力的清军,长时期养尊处优,懒于训练,军心涣散,纪律松弛(看那时候的画像,人的那种状态,一脸丧气,没有一点精气神,更谈不上士气);将帅素质低下,军事思想保守落后,不会组织、指挥打仗,一听见炮声,望风而逃、出城投降者数不胜数,真正主战的有识之士,大都“徒有救国之志,而无尺寸之权”,用几个软骨头去打仗,岂有不败之理?

再次,片面的军事思想作祟,脱离人民、反对人民甚至镇压人民起来反抗侵略者,面对英军,清朝政府不广泛动员、组织民众,单靠有限的军力在漫长的海岸线上到处分兵把口,当时八旗兵力20万人,绿营兵力60万人,本来是敌寡我众的形势,但在实际战场上却成了敌众我寡的形势,例如三元里抗英这样的好机会,都是凤毛麟角,也备受打击,没有让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怎么会取胜?看看我们在后来的抗日战争中的地雷战、地道战、敌后武工队、铁道游击队、洪湖赤卫队,全民皆兵,绝对是战无不胜。

还是想说说道光皇帝,作为决策者,他是负主要责任的,因为他对当时的国际大势估计和认识不足,识人不明,出尔反尔,朝令夕改,导致在对整个战争的进程以及条约签订把握上进退失据,使整个形势恶化到覆水难收,尤其是《南京条约》将香港岛割让,这是极大的历史罪过,因为大清祖训有言:凡失寸土者,死后不得入太庙。于是,在道光帝弥留之际,他亲笔手谕,不准把自己移入太庙,不立神功圣德碑,因为感到无颜面对列祖列宗,看来他还是有些自知之明。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