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二十四节气导引养生法之霜降两手攀足式

二十四节气导引养生法之霜降两手攀足式

时间:2021-10-27 08:35:01

相关推荐

二十四节气导引养生法之霜降两手攀足式

一年四季,二十四节气形成了气象万千的自然现象。人与自然界是统一的整体,二十四节气的变化,随时都影响着人体的生理变化,而为人体提供所需营养的饮食与人的五脏又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人的饮食养生也必须顺应时节,符合四季二十四节气更替变化的客观规律,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养生,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是摄生方法的一个分支系统。《说文解字》:“摄,引持也”。“摄”具有执与持之义,亦有辅助、佐助、代理、兼理之义。例如,治理、治事、理事的摄事;收敛心神的摄心、摄意、摄念;聚集的摄敛,聚精会神的摄想思念;又如摄护即保护,摄养则具有保养、养生的含义。

《韩非子·解老》:“动无死地,而谓之善摄生”。摄生的根本,在于将前六识特别是将意识、口识、身识的一切活动规范在符合天道自然动态法则的度、数、信标准之中,摄归于度数信,执一守德。因此,要想正确养生,必需将养生的目标上升为摄生的层面之中,养而不摄养难真,摄养并重动守信;修身摄生养生为一体,动生害敝远离身。

口识饮食养生中,用中药食疗调补是重要的方法之一。整体而言,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药补不如食补”,但是适量的药补见效快、作用强,用之恰当与适时,效果较为理想。但是不可以乱补,要根据个人的体质而定。

《黄帝内经》:“顺四时之度而民不有疾”,“服天气而通神明”。对自然界阴阳的变化,“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春三月,此谓发陈;夏三月,此谓蕃秀;秋三月,此为容平;冬三月,此谓闭藏。中医养生就是根据四季特点采取不同的饮食滋补方案。

春季应注意对肝臟进行保养,以顺应天时,适宜吃一些养肝益肾的食物,可以选用一些柔肝养肝、疏肝力理气的草药和食物,如枸杞、郁金、丹参、元胡等。酸味入肝,具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所以不适宜食用的具有酸收性质的食物,有西红柿、柑、橙子、橘、柚、杏、木瓜、枇杷、山楂、橄榄、柠檬、石榴、乌梅等。

春季阳气开始升发,适宜吃一些具有辛甘发散性质的食物,但是要少吃过于辛辣的食物以及油炸烧烤的食物。具有辛甘发散性质的适宜蔬菜,有油菜、香菜、韭菜、洋葱、芥菜、白萝卜、茼蒿、大头菜、茴香、白菜、芹菜、菠菜、茴香菜、黄花菜、蕨菜、莴苣、茭白、竹笋、黄瓜、冬瓜、南瓜、丝瓜、茄子等。适宜的调味食物,有生姜、葱、大蒜、胡椒、豆豉、香菜等。适宜吃的甘味食物,有多食用口味微甜的甘润食品,如大枣、百合、荸荠、梨、桂圆、银耳、花生等。

同时,春季药膳,可选择枸杞党参粳米粥,做法:枸杞子10克,党参15克,粳米100克,先将党参洗净切末,枸杞子洗净,与淘洗干净的粳米一同放入砂锅,加水适量,共煮粥即可,有补肝健脾益肾功效。

当天气逐步明显变暖;饮食的口味,应当清温平淡;饮食的调配,应当掌握少酸而适当用甘味调补脾胃。食用新鲜蔬菜及蛋白质丰富的食物,菠菜、芦荟、水萝卜、苦瓜、木耳菜、芹菜、油菜、山药、莲子、银耳等时令菜最为相宜。春季的饮食总原则,是宜于清淡,适中取甘。油腻煎炸类的食物,最好少吃或者完全不吃,而具有明显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葱蒜也应当少吃。

中医认为夏季是进入阳气最旺时节,这一时节的养生保健,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

夏季宜食清热安神之品,可根据个人不同体质,选用如银耳、百合、莲子、海带、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等食品,起到调养身心的作用。

夏季养生重点在睡眠调整和饮食清淡。落实顺天应人,在人体内阴阳之气盛衰的随之转换中,掌握住主动权而不可紊乱。良好的睡眠,恰当的饮食,不但可以消除疲劳,补充营养,保护大脑,增强免疫力,还能促进发育以及自主性修复,还有利于美容。

秋天时节,天地间的阳气趋向收敛,天气由热转凉,人体内的阴阳之气也必然随之发生变化,阳气逐渐下沉,阴气逐渐上升,阳气也随着内收,同步贮存体内阳气,调节阴阳的动态平衡。

秋季气侯逐渐干燥,身体内肺经当值,这个时期养生重点是预防“秋燥”。秋天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避免燥邪伤害。如皮肤干涩粗糙,鼻腔干燥疼痛或者口燥咽干、大便干结等,需要及时采取预防措施,避免发展为疾病,即中医命名的“秋燥癥”。

秋季应当保持饮食清淡,不吃或少吃辛辣烧烤食物,如辣椒、生姜、花椒、葱、桂皮、酒等,少吃油腻的肉食,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西红柿、茄子、马铃薯、梨等,多吃碱性食物,如苹果、海带以及新鲜蔬菜等,适量增加优质蛋白质地摄入,乳制品及豆制品等。此外,还应多喝水,以保持肺臟与呼吸道的正常湿润度。

在饮食方面,宜食酸淡清热安神之品,如银耳、百合、莲子、海带、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荞麦、燕麦。

冬季时节的饮食调养是冬季养生的重要一项,但是需要正确分析体质的阴阳属性,从而调配相应的食品。一般而言要掌握阴虚与阳虚这两类的鉴别,然后再选取不同的食材或者药材使用。

饮食调养要遵循“秋冬养阴”“无扰乎阳”“虚者补之,寒者温之”的古训,随四时气候的变化而调节饮食。元代忽思慧所著《饮膳正要》曰:“……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也就是说,少食生冷,但也不宜躁热,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

冬季注意饮食的“三多三少”,即多吃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含量高,而且地炁丰富的根块类食物,少吃糖类、脂肪、盐分含量高的食物。冬至时节的饮食还宜多样化, 谷、果、蔬菜要合理搭配,适当地选用高钙食品。宜食一些清淡的食物,不宜吃浓浊、肥腻和过咸的食物,还不可过食太过辛辣刺激的食品。冬天阳气收藏,脾喜温 恶冷,因此最好吃一些温热食品来保护脾肾,吃饭也最好是少量多餐。

在补充热性食物的同时,也得吃一些补充津液的食物,如荸荠、藕、梨、萝卜、白菜等。其他很多蔬菜也要多加摄入,比如土豆、西红柿、菌类、韭菜、南瓜、芹菜、 菠菜、山药等。除此之外,还要适量多吃水果,冬天寒冷干燥,使人觉得鼻、咽部干燥和皮肤缺水、容易上火,因此每天能吃点水果不仅能滋阴养肺、润喉去燥,还能摄取充足的营养物质,会使人顿觉清爽舒适。猕猴桃、甘蔗、柚子、大枣、桔子、龙眼、苹果、桂圆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中医认为寒为阴邪,最寒冷的节气也是阴邪最盛的时期,从饮食养生的角度讲,要特别注意在日常饮食中多食用一些温热食物以补益身体,防御寒冷气候对人体的侵袭。

二十四节气导引养生法,是根据全年24节气气候变化与人体气血运行相应规律而创立的一套具有延年、祛病之功的养生法。其中蕴含了中医学、导引学中脏腑、经络、气血、阴阳的理论精髓及天人合一的智慧实践。

二十四节气导引法多次在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中华医药》以及《中国商界》、《中国保健营养》、《家庭中医药》、《生命时报》、 法国《CHINEPLUS》等媒体中进行介绍 ,影响深远。

《二十四节气导引养生法——中医的时间智慧》一书从入门篇,诀窍篇,春、夏、秋、冬四季导引术各一篇介绍传统二十四节气导引养生法。其中,每一式导引术均从节气、三候、古代图谱原文、动作名称及其内涵、口诀、导引动作、要领、功用、方向、时间、说明、摄养12个方面进行介绍。本书内容科学,图文并茂,通俗易懂,作为传播中华传统养生文化的精品著作,广受好评。

霜降,为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也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 气,每年太阳运行至黄经210°时即为霜降。霜降节气,一般是从每年的IO月20日前后开始,到11月7日前后结束。

古人认为,霜降时节“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此时天气已渐寒冷,早晚温差较大,如果地面水气突然遇到冷空气的侵袭,则有可能凝结成霜。

霜降时节,天渐寒,霜始降,秋风急,木叶黄。大自然之阳气逐渐收敛并藏匿起来,对于人身而言,金水相生,导引、养生、保健的重点也从肺逐渐加入了肾的练习,以与天地之气相应。

霜降导引术,作为秋季的最后一个导引术,不仅有对应的肺脏、呼吸、气机等的调整与练习,同时也有与“长夏”相对应的脾胃消化系统的练习。另外,又作为紧接着要进人冬季的一个节气导引术,所以也开始融人了与之相对应的肾、腰腿等的练习。动作虽然并不复杂,但却融入了中医的养生学说与藏象学说等丰富的内涵。

两手攀足式

两手攀足,手(阳)足(阴)相接而阴阳相交、心肾互补;俯身拔脊、伸展腰腿,则可柔筋、健骨、壮腰、补肾、益肝。人之衰老,首见于腰腿、肝肾,故此式久久行之,可以延缓衰老,故许多传统内功导引术及内家功夫中皆有此式,其中尤以健身气功·八段锦的两手攀足固肾腰、少林易筋经的掉尾势、健身气功·十二段锦的俯身攀足式等最为出名,习练者可以互参共研。

导引

1.正身平坐,两腿伸直,两手自然覆按于两膝,竖脊含胸,呼吸均匀,思想安静,全身放松。

2.两臂向左右两侧伸展,同时两臂内旋,小指在上,掌心向后。

3.接上式,附身向前,两手向前“攀足”,两两手分别两足。

4.接上式,两手捏持两足第一、二脚趾并尽力向内拉,足尖尽力内勾,使两腿后侧得到最大的伸展;同时抬头、伸腰,目视前上方,动作达到最大幅度时略停。

5.接上式,头颈还原,身体尽力前俯,向两腿靠拢,同事两手恢复成握持两足的姿势,足尖尽力前伸,脚背绷直,动作达到最大幅度时略停。

6.重复以上4―5的动作,三次后,还原成正身平坐的姿势,呼吸调匀,思想安静,全身放松。

要领

1.抬头伸腰时,两脚尖尽力内勾,体会脊柱、腰部、两腿后侧伸展的感觉。

2.俯身伸足时,两脚尖尽力前伸,身体既要尽力向两腿靠拢,又要尽力向前伸展,体会整个脊柱、两足背、两腿前侧伸展的感觉。

3.动作幅度要大,但要循序渐进,以免韧带及软组织受到损伤。

功用

1.有效锻炼腰、背、腿部肌肉韧带,防止腰、背、腿的疾患。

2.调畅督脉、任脉之气,滋养肝肾,强健腰腿,为进人冬季后肾脏的练习做好准备和基础。

还记不记记得我们小时候背过的《24节气歌》?

中国传统我们要知道,

今天晓静就带你去看看24节气古画。

……

- 传统文化 · 二十四节气 -

节气来历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二十四节气在黄道上的位置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如今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立春:2月4日-5日,谓春季开始之节气。

雨水:每年2月18日—20日,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惊蛰:每年3月5日(6日),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春分: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每年4月5日(或4日),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

谷雨:4月20日前后,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立夏:每年5月5日或6日“立夏”。万物生长,欣欣向荣。也为夏季的开始

小满:每年5月20日或21日叫“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芒种:6月6日前后,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

夏至:6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小暑:7月7日前后,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大暑:7月23日前后,正值中伏前后。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热”,雨水偏多。

立秋:8月7日或8日,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处暑:每年8月23日或24日,“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白露:9月8日前后,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秋分:9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

寒露:10月8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北半球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为“寒露风”。

霜降:10月23日前后为“霜降”,黄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与“霜降”节令相吻合,霜对生长中的农作物危害很大。

立冬:每年11月7日前后。

小雪:11月22日前后为“小雪”节气。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气温迅速下降,降水出现雪花,但此时为初雪阶段,雪量小,次数不多,黄河流域多在“小雪”节气后降雪。

大雪:12月7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点快接近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

冬至:12月22日前后,此时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则形成了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长至,成为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冬至以后北半球白昼渐长,气温持续下降,并进入年气温最低的“三九”。

小寒:1月5日前后,此时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1月20日前后,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