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东晋望族:琅琊王氏 陈郡谢氏 陈郡袁氏 兰陵萧氏

东晋望族:琅琊王氏 陈郡谢氏 陈郡袁氏 兰陵萧氏

时间:2024-02-10 17:48:36

相关推荐

东晋望族:琅琊王氏 陈郡谢氏 陈郡袁氏 兰陵萧氏

唐朝诗人刘禹锡写过一首著名的诗《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其中有一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描述了乌衣巷曾经的繁华,描述了沧海桑田、物是人非,王谢两大家族的没落消逝。

汉末以来的社会动荡,使人才流徙,无法进行察举,所以曹丕采用陈群等的建议,创制九品中正制,以选拔官吏,扩大政权基础。其办法是,在朝廷选择贤能与有识鉴的官员,担任其本州、郡的中正官,由中正官负责查访散居各地的同籍贯的人事。

中正官是依据是人的族谱家世、德性、才能评定人才优劣,定为九品,据以作任官的标准。九品中政治初行时,尚能秉持曹操用人“唯才是举”的原则,不分门第高卑。但逐渐因中正官多由高门子弟担任,他们在评选时不免偏私,所以制度到后来,中正官被门阀把持,只推选门阀子弟,加速士族阶级发展,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现象,遂形成严格的姓氏等级制度,许多世家大族因而产生。

西晋沿用九品中正制,门阀士族势力继续发展。西晋惠帝时,惠帝愚弱无力掌控国家,诸王大臣为争夺权力而发生八王之乱。多年来的战争造成严重破坏,亦动摇了西晋朝廷的统治基础,匈奴刘渊趁机起兵造反。永嘉五年(3)年刘渊的儿子刘聪又遣大将呼延晏率二万七千兵攻洛阳,兵至河南县沿途已经十二度击败晋军,前后歼灭三万余人。呼延晏接着攻下洛阳平昌门,纵火焚烧东阳门及城内府寺,并等待刘曜、石勒及王弥的增援部队前来。六月,呼延晏以外援未至,带着俘虏和掠夺战利品离去,并将停靠在洛水用作出奔的船只焚毁。不久,王弥与刘曜先后攻至洛阳,王弥遂与呼延晏于六月丁酉日攻破宣阳门,直入南宫,攻进太极前殿,在皇宫中大肆搜掠。晋怀帝出华林园门,打算西出长安,但途中为汉国士兵所俘,留在洛阳的王公大臣和平民计有三万多人被杀,宫中所藏被掠夺一空,晋朝宗庙被焚毁,皇陵遭到挖掘破坏。当时王弥劝刘曜上请迁都洛阳,但刘曜认为洛阳四面受敌不可防守,于是将洛阳皇宫焚毁,俘晋怀帝与六颗玉玺,连同一些晋臣北归平阳,被称为永嘉之祸。永嘉之乱后,琅琊王司马睿在士族王导等的支持下建立了东晋。大量人口为避战乱从中原迁往长江中下游,史称“衣冠南渡”。东晋皇室司马氏定鼎金陵,在江南立国时,有赖于士族门阀之支持,更受朝廷之重视。这些士族多居朝廷要职,势力庞大,他们自视甚高,仍以中原望族自相标榜,号称侨姓。侨姓当中最显赫者为琅琊王氏、陈郡谢氏、陈郡袁氏、兰陵萧氏。

琅琊王氏

琅邪王氏在汉朝兴起,东晋时期发展为侨姓士族的最高门第,与陈郡谢氏并称“王谢”。琅邪王氏在衣冠南渡时为东晋政权的稳固居功至伟,被称为“第一望族”,时人皆谓“王与马,共天下”。整个家族在东晋和南朝共出现过九位皇后,七位驸马,一位北朝妃嫔。琅琊王氏代表人物有东晋丞相王导、东晋大将军王敦、大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梁武帝太清二年(公元548年)八月,侯景勾结京城守将萧正德,举兵谋反。反叛中侯景攻陷南梁都城建康,纵兵抢掠,危害江南。琅邪王氏与陈郡谢氏一起因拒绝侯景联姻,而受侯景报复性地大屠杀,自此几乎在政局失去影响力。

陈郡谢氏

陈郡谢氏在东晋初年还只是一个普通士族,东晋初年,谢裒为儿子谢石向琅琊诸葛氏求婚,被诸葛恢拒绝。直至谢万出仕,掌握了豫州之后,方才开始崛起,可谢万也被阮裕鄙视,称其为暴发户[3],直到淝水之战,谢氏所领北府兵以少胜多后,东晋政府追论功绩,追封谢安为庐陵郡公,封谢石为南康郡公,谢玄为康乐县公,谢琰为望蔡县公,陈郡谢氏一门四公,奠定了一流士族的地位。

陈郡谢氏的主要功绩,为领导北府兵,淝水之战之中以少胜多,打败了前秦苻坚,保全了东晋江山。淝水之战之后,谢氏子弟开始隐退,较少参与实际政治。但仍旧保持了最高门第的地位不坠。自东晋至萧梁(3-557年),谢氏共有13代、100余人见于史传,其门第之高,连皇帝有时也不得不借助于他们的影响力。谢氏拥有大量资产,子弟也大多才华出众,被视为士族领袖,前后一百余年。

东晋时五斗米道领袖孙泰谋划作乱,会稽内史谢輶首先揭发了他的阴谋,使得孙泰之侄孙恩对陈郡谢氏极为痛恨,孙恩作乱后便杀了谢逸、谢明慧、谢冲及谢道韫的丈夫王凝之,谢邈的学生仇玄达在投奔孙恩后甚至将谢邈全家灭族。

侯景之乱时,陈郡谢氏与琅琊王氏,因拒绝联姻而被侯景一起大肆屠杀,陈郡谢氏自此彻底败落。

代表人物东晋名相谢安、东晋名将谢石、刘宋大臣谢晖、著名诗人谢灵运。

陈郡袁氏

陈郡袁氏同汝南袁氏是袁氏的两大望族。东汉时期,从陈郡分出的汝南袁氏在史籍上大放异彩,成为东汉著姓,这支袁姓的开基祖为从阳夏别居汝南郡汝阳县(今河南商水)的袁安。汝南袁氏在东汉中后期显达,袁安曾任河南尹、太仆、司空、司徒等职,位高权重。袁安子袁敞,袁安孙袁汤,袁汤子袁逢、袁隗也都担任过三公的职务。这样,自袁安始,汝南袁氏四代人中先后有五人担任三公的职务,被称为“四世三公”,“四世三公”也成为汝南袁氏功绩与荣耀的代名词。

汉末年,一度割据天下的袁绍、袁术落败后,汝南袁氏辉煌不再。陈郡袁氏自袁滂任司徒开始,直到唐代,子孙连续13代都有人担任重要职务,活跃在政坛将近600年。

陈郡袁氏与谢氏、王氏、萧氏联姻,王、谢、袁、萧并称四大盛门。据《晋书》、《南史》等书记载,袁湛、袁豹兄弟二人的母亲是东晋宰相谢安的侄女,袁湛又娶谢安侄子、东晋名将谢玄之女为妻;袁湛的外甥,是陈郡谢绚;袁粲的母亲,是琅琊王氏、太尉长史王诞之女。因为这层关系,彼此相互提携,形成利益共同体,在政坛上发挥作用。袁宏本是一介平民,后得到安西将军、豫州刺史陈郡人谢尚的提携,进入仕途;袁湛、袁豹在仕途上的升迁,也得到陈郡谢氏的帮助。

陈郡袁氏还与南朝皇室联姻。南朝宋文帝的皇后袁斋妫即是东晋太尉袁湛之女,南朝宋武陵内史袁觊的女儿嫁给齐武帝子竟陵王萧子良为妻。陈郡袁氏是南朝皇帝依赖的重要政治力量,自袁湛在东晋末期出任太尉始,袁粲、袁昂、袁枢、袁宪等先后在南朝担任宰相之职。

陈郡袁氏比琅玡王氏、陈郡谢氏虽非总领朝纲,让皇帝虚位的权势人物,但袁氏自汉至陈,代不乏人,以忠孝传家,诗书名世,为东晋、刘宋、萧齐、梁、陈王朝所重视,保住了高门华族的地位。

兰陵萧氏

兰陵萧氏,是中国中古时期一个以兰陵郡为郡望的萧姓士族。兰陵萧氏在南朝以军功起家,其后家族子弟建立了南齐和南梁两个朝代,发展为侨姓士族主要代表,与琅邪王氏、陈郡谢氏、陈郡袁氏齐名。在唐朝,兰陵萧氏仍属一流高门,共有十人出任宰相。

兰陵萧氏在南朝建立了齐、梁二国,虽然在四大望族中起家最晚,但后来居上,是最有权势的郡望和皇族。在齐、梁两朝,萧氏皇帝至高无上,有生杀予夺的大权,王、谢等士族虽官至卿相,也必听命于皇帝。萧氏诸王为地方最高长官,并兼一州或数州诸军事。王谢等士族,也只能担任诸王的幕僚,如咨议参军、主簿、长史等职,如能兼任县令、郡太守就算是很被信任的了,士族能在地方担任刺史的则是少数。尽管齐、梁两朝皇族为争权夺利而骨肉相残,但中央和地方军政大权始终都控制在兰陵萧氏的手中。根据黄惠贤主编的《二十五史人名大辞典》统计,兰陵萧氏在《齐书》、《梁书》中立传、入传的人物,齐有49人,梁有64人(以上均不包括齐、梁皇帝),而琅玡王氏在该两书立传、入传的人物,齐有18人,加上三位王妃,也只有21人,梁有17人。陈郡谢氏在齐、梁两书中立传、入传者,齐有4人,梁有6人。陈郡袁氏在该两书中立传、入传者,齐有3人,梁有3人。从齐、梁两书所记入传、立传人数比例来看,兰陵萧氏占绝对优势。

兰陵萧氏早在东晋末年就已经为天下门阀,自此之后,一直至唐朝末期五代十国时才与天下世家走向衰落,可谓延绵中古的千年世家,顶级门阀。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