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唐书文《六韬·犬韬》全文·注释·译文

唐书文《六韬·犬韬》全文·注释·译文

时间:2018-10-31 20:05:06

相关推荐

唐书文《六韬·犬韬》全文·注释·译文

六韬·犬韬·分合

6.1.1 武王问太公曰:“王者帅师,三军分为数处,将欲期会合战,约誓赏罚①,为之奈何?”

太公曰:“凡用兵之法,三军之众,必有分合之变。 其大将先定战地战日,然后移檄书与诸将吏②,期攻城围邑,各会其所,明告战日,漏刻有时③。 大将设营而陈,立表辕门④,清道而待⑤。 诸将吏至者,校其先后,先期至者赏,后期至者斩。 如此,则远近奔集,三军俱至,并为合战。”

【注释】

①誓:告诫将士有所约束的言辞。 《礼记.曲礼下》:“约信日誓。”孔颖达疏:“用言辞共相约束以为信也。”

②移檄书:移,传发。 檄书,官方文书。

③漏刻:古代的计时器,—种滴水装置,上刻符号表时间,昼夜百刻。 《汉书.哀帝纪》建平二年诏:“漏刻以百二十为度。”注:“旧漏,昼夜共百刻,今增其二十。”

④立表辕门:表,也是古代的计时装置,—种测日影以知时辰的标竿。 《史记.司马穰苴列传》记载司马穰苴“立表下漏”等待庄贾到来,《索隐》:“立表,谓立木为表以视日影;下漏,谓下漏水以知刻数也。” 辕门,这里指军营营门。 《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集解》引张晏:“军行以车为陈,辕相向为门,故日辕门。”

⑤清道:古代帝王、大官出行,或有贵客来临,事先清扫道路,禁止行人往来。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君王统领军队,三军分在几个地方,主将想要限期集中会战,约定赏罚条例,对此该怎么办?”

太公说:“凡是用兵之法,三军那么众多,一定会有分兵和集中的变化。 大将先要定下作战的地点和日期,然后传发文书给各将吏,约定攻城围邑,各部分应该在哪里会合,明确告知日期,用漏刻来计算时间。 大将设营布阵,在营门立表测日影计算时间,清扫道路、驱赶行人而后在那里等待。 各将吏到达时,要核对他们先后时间,先于约定时间到达的赏,后于约定时间到达的杀。 这样,远的近的就会奔来会集,三军全部到达,集中力量会战。”

【篇意】

本篇讲述集合各路军队会战,如何严明赏罚纪律以保证克期到达。

六韬·犬韬·武锋

6.2.1 武王问太公曰:“凡用兵之要,必有武车骁骑,驰陈选锋①,见可则击之。 如何则可击?”

太公曰:“夫欲击者,当审察敌人十四变,变见则击之,敌人必败。”

武王曰:“十四变可得闻乎?”

太公曰:“敌人新集可击,人马未食可击,天时不顺可击,地形未得可击,奔走可击,不戒可击,疲劳可击,将离士卒可击,涉长路可击,济水可击,不暇可击,阻难狭路可击,乱行可击,心怖可击。”

【注释】

①选锋:精选出来的先锋队、突击队。 《孙子.地形》:“将不能料敌,以少合众,以弱击强,兵无选锋,日北。”杜牧注:“《卫公李靖兵法》有'战锋队’言拣择敢勇之士,每战皆为先锋。”张预注:“凡战必用精锐为前锋者,—则壮吾志,—则挫敌威也。”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凡用兵的关键,一定要有威武的战车、骁勇的骑兵,驰骋阵前的精锐先锋队,看到有可乘之机就打击敌人。 要怎么样才可以打击呢?”

太公说:“想要打,就应该仔细察看敌人的十四种不正常情况,这些不正常情况一出现就打,敌人一定失败。”

武王说:“这十四种不正常情况我可以听一听吗?”

太公说:“敌人刚刚集结的时候可以打,人还没有吃饭、马还没有喂料的时候可以打,气候条件对敌人不利可以打,敌方没有占据有利地形可以打,奔跑赶路时可以打,疏于戒备可以打,疲劳时可以打,将帅离开士兵时可以打,长途跋涉后可以打,渡河时可以打,忙乱不得空闲时可以打,过险阻狭路时可以打,行列不整时可以打,军心惶恐时可以打。”

【篇意】

本篇讲述有利于我、不利于敌的十四种战机。

六韬·犬韬·练士

6.3.1 武王问太公曰:“练士之道奈何①?”

太公曰:“军中有大勇、敢死、乐伤者,聚为—卒②,名曰冒刃之士;有锐气、壮勇、强暴者,聚为—卒,名曰陷阵之士;有奇表长剑、接武齐列者③,聚为—卒,名曰勇锐之士;有拔距伸钩④、强梁多力、溃破金鼓、绝灭旌旗者,聚为—卒,名曰勇力之士;有逾高绝远、轻足善走者,聚为—卒,名曰冠兵之士;有王臣失势,欲复见功者,聚为—卒,名曰死斗之士;有死将之人子弟,欲与其将报仇者,聚为—卒,名曰敢死之士;有赘婿人虏⑤、欲掩迹扬名者,聚为—卒,名曰必死之士;有胥靡免罪之人⑥,欲逃其耻,聚为—卒,名曰悻用之士⑦;有材技兼人⑧,能负重致远者,聚为—卒,名曰待命之士。 此军之服习⑨,不可不察也。”

【注释】

①练士:练、选择。 《史记.苏秦列传》:“练士厉兵,在大王之所用之。”

②卒:春秋时军队中的组织,—百人或二百人为—卒。 《周礼.夏官.诸子》:“合其卒伍。”郑玄注:“军法百人为卒,五人为伍。”《管子.小匡》:“四里为连,故二百人为卒,连长率之。”可见齐国的卒,即相当于今之连队。

③接武:武,足迹;行路足迹前后相接,形容士兵操练时步伐整齐。 《礼记.曲礼上》:“堂上接武,堂下布武。”郑玄注:“武,迹也。 迹相接,谓每移足半蹑之。 中人之迹尺二寸。”

④拔距:古代—种练武的运动。 《汉书.甘延寿传》:“投石拔距,绝于伦等。”颜师古注:“拔距者,有人连坐,相把据地,距以为坚,而能拔取之,皆言其有手掣之力。”可见是—种锻炼臂力的运动。 东汉应劭则以为是—种锻炼跳跃的运动。 此处“拔距”与“伸钩”并列,以颜师古说为是。

⑤赘婿:即俗称“招女婿”,男到女家成婚者;在古代男权社会中,被人所蔑视。 《史记.滑稽列传》:“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索隐》:“女之夫也,比于子,如人疣赘,是余剩之物也。”

⑥胥靡:古代服劳役的刑徒。 《庄子.庚桑楚》:“胥靡登高而不惧,遗生死也。”郭象注:“无赖于生,故不畏死。”

⑦侔:宠幸。

⑧兼人:胜人。 《论语.先进》:“由也兼人,故退之。”由,子路;指子路勇力过人。

⑨服习:反复练习,引申为熟悉。

《管子.七法》:“为兵之数……存乎服习而服习无敌。”尹知章注:“服,便也;谓便习武艺。”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选择士卒的方法是怎么样的?”

太公说:“军队中有勇气大、敢于死、乐于伤的,集中为一队,叫做冒刃之士;有充满锐气、壮年英勇强悍凶暴的,集中为一队,叫做陷阵之士;有外表奇伟善击长剑、步伐稳健使队伍整齐的,集中为一队,叫做勇锐之士;有具有拔距伸钩的臂力、身体强壮有力、能冲入敌阵捣破金鼓、毁坏战旗的,集中为一队,叫做勇力之士;有能越高行远、脚步轻捷善于飞跑的,集中为一队,叫做冠兵之士;有失去权势的王室之臣,想要再现功劳的,集中为一队,叫做斗死之士;有战死将领的子弟,想要为将领报仇的,集中为一队,叫做敢死之士;有上门女婿或曾被俘虏,想要掩盖过去而扬名的,集中为一队,叫做必死之士;有刑徒免罪,想要逃避他的耻辱的,集中为一队,叫做悻用之士;有材技过人,能任重致远的,集中为一队,叫做待命之士。 这是军队中所要熟悉的,不可不明察。”

【篇意】

本篇讲述按不同类型选择士卒的办法。

六韬·犬韬·教战

6.4.1 武王问太公曰:“合三军之众①,欲令士卒练士教战之道奈何?”

太公曰:“凡领三军,有金鼓之节,所以整齐士众者也。 将必先明告吏士,申之以三令,以教操兵起居②,旌旗指麾之变法。 故教吏士,使—人学战,教成,合之十人;十人学战,教成,合之百人;百人学战,教成,合之千人;千人学战,教成,合之万人;万人学战,教成,合之三军之众③;大战之法,教成,合之百万之众。 故能成其大兵,立威于天下。”

武王曰:“善哉!”

【注释】

①三军之众:本书所用“三军”,有时指中军、左军、右军,如5.8.1“左军以左,右军以右,中军以中”;有时指步军、车军、骑军,如 6.8.1“步贵知变动,车贵知地形,骑贵知别径奇道:三军同名而异用也。”总之,概指全军而言。 周代军队编制,—军为—万二千五百人。 而从本篇“万人学战,教成,合之三军之众”可知,“三军之众”实有十万人之多。

②起居:原指作息、举止,这里指军中操练的动作,如今之“向右看齐”、“向前看”、“立定”、“稍息”以及操作兵器的动作等。

③使—人学战……合之三军之众:此段大意又见于《吴子.治兵》:“—人学战,教成十人;十人学战,教成百人;百人学战,教成千人;千人学战,教成万人;万人学战,教成三军。”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集合三军之众,想要给士兵、选出的勇士教练战法的要领是怎样的?”

太公说:“凡是统领三军,有金鼓的节制,这是为了使士兵们行动整齐划一。

主将一定要明确告知军官士兵,再三申述命令,以便教练操作兵器、各种基本动作,及根据旗帜指挥的变化方法。 所以在教练军官士兵时,先使一个人学习作战基本要领,等教练成功,再十人合练;十个人学习作战基本要领,等教练成功,再百人合练;一百人学习作战基本要领,等教练成功,再千人合练;一千人学习作战基本要领,等教练成功,再万人合练;一万人学习作战基本要领,等教练成功,就全军合练;而特大战役的训练法,等全军教练成功,还要百万之众合练。 所以能造就一支庞大的军队,树立雄风于天下。”

武王说:“好极了!”

【篇意】

本篇讲述以—带十,逐步完成训练士兵作战基本要领的方法。

六韬·犬韬·均兵

6.5.1 武王问太公曰:“以车与步卒战,—车当几步卒,几步卒当—车? 以骑与步卒战,—骑当几步卒,几步卒当—骑? 以车与骑战,—车当几骑,几骑当—车?”

太公曰:“车者,军之羽翼也,所以陷坚阵,要强敌,遮走北也。

骑者,军之伺候也①,所以踵败军,绝粮道,击便寇也。 故车骑不敌战②,则—骑不能当步卒—人。 三军之众,成陈而相当,则易战之法③,—车当步卒八十人,八十人当—车;—骑当步卒八人,八人当—骑;—车当十骑,十骑当—车。 险战之法,—车当步卒四十人,四十人当—车;—骑当步卒四人,四人当—骑;—车当六骑,六骑当—车④。

夫车骑者,军之武兵也,十乘败千人,百乘败万人;十骑败百人,百骑走千人:此其大数也。”

【注释】

①伺候:窥伺。

②车骑不敌战:敌,相当;谓车骑在战争中运用不当。

③易战:与下“险战”相对,指在平坦的地势上作战。 易,平坦。 《淮南子.兵略》:“易则用车,险则用骑。”

④车:原作“卒”,字讹,据《武经七书汇解》改。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用车兵与步兵作战,一辆战车相当于几个步兵,几个步兵相当于一辆战车? 用骑兵与步兵作战,一个骑兵相当于几个步兵,几个步兵相当于一个骑兵? 用车兵与骑兵作战,一辆战车相当于几个骑兵,几个骑兵相当于一辆战车?”

太公说:“战车,好比是军队的羽翼,是用来攻坚陷阵,腰截强敌,阻击逃跑之敌的。 骑兵,是军队中窥伺敌人的机动力量,用来追击败军,断绝粮道,袭击小股流窜敌人的。 所以战车骑兵在战争中运用不当,那就一个骑兵还不能相当于一个步兵。 三军之众,布成战阵而又得当的话,那么在平坦的地势上作战的标准,一辆战车相当于步兵八十人,八十人相当于一辆战车;一个骑兵相当于步兵八人,八人相当于一个骑兵;一辆战车相当于十个骑兵,十个骑兵相当于一辆战车。 在险阻的地势上作战的标准,一辆战车相当于步兵四十人,四十人相当于一辆战车;一个骑兵相当于步兵四人,四人相当于一个骑兵;一辆战车相当于六个骑兵,六个骑兵相当于一辆战车。 战车骑兵,是军队中威武的兵力,十辆战车可击败一千人,百辆战车可击败一万人;十个骑兵可击败一百人,一百个骑兵可打跑一千人:这是大概的数字。”

6.5.2 武王曰:“车骑之吏数、陈法奈何?”

太公曰:“置车之吏数,五车—长,十车—吏,五十车—率,百车—将。 易战之法,五车为列,相去四十步①,左右十步,队间六十步。

险战之法,车必循道,十车为聚,二十车为屯,前后相去二十步,左右六步,队间三十六步。 五车—长②,纵横相去二里,各返故道。 置骑之吏数,五骑—长,十骑—吏,百骑—率,二百骑—将。 易战之法,五骑为列。 前后相去二十步,左右四步,队间五十步。 险战者,前后相去十步,左右二步,队间二十五步。 三十骑为—屯,六十骑为—辈。

十骑—吏③,纵横相去百步,周环各复故处④。”

武王曰:“善哉!”

【注释】

①相去四十步:据下文可知,“相去”前脱“前后”二字,译文补其意。

②五车—长:此句似为衍文,《武经七书直解》径删此四字,译文从之不译。

③十骑—吏:此句似为衍文,《武经七书直解》径删此四字,译文从之不译。

④周环:环,通“旋”,亦作“还”,《礼记.射义》:“进退周还必中礼。”“周还”即“周旋”。 《大戴礼记.保傅》:“亟顾环面。”卢辩注:“环,旋也。”此处之“周环”,《武经开宗》即作“周旋”。 周旋,这里有驰骋追逐即交战的意思。

【译文】

武王说:“车兵骑兵的军官数额和布阵标准是怎么样的?”

太公说:“设置战车的军官数额,五辆战车设一长,十辆战车设一吏,五十辆战车设一率,一百辆战车设一将。 在平坦地势上作战的标准,五辆战车为一列,前后相隔四十步,左右十步,队和队之间相隔六十步。 在险阻地势上作战的标准,战车必须沿着道路,十辆战车为一聚,二十辆战车为一屯,前后相隔二十步,左右六步,队和队之间相隔三十六步。 战车的阵形,纵横伸展各二里,战斗结束各按原来的道路返回。 设置骑兵的军官数额,五骑设一长,十骑设一吏,一百骑设一率,二百骑设一将。 在平坦地势上作战的标准,五骑为一列,前后相隔二十步,左右四步,队和队之间相隔五十步。 在险阻地形上作战的标准,前后相隔十步,左右二步,队和队之间相隔二十五步。 三十骑为一屯,六十骑为一辈。 骑兵的阵形,纵横伸展各一百步,交战后各回到原来的地方。”

武王说:“好极了!”

【篇意】

本篇讲述车兵、骑兵、步兵作战能力的对比,以及车兵、骑兵的军官配备数额与布阵标准。

六韬·犬韬·武骑士

6.7.1 武王问太公曰:“选骑士奈何?”

太公曰:“选骑士之法,取年四十已下,长七尺五寸以上,壮健捷疾,超绝伦等①,能驰骑彀射,前后左右周旋进退,越沟堑,登丘陵,冒险阻,绝大泽,驰强敌,乱大众者,名曰武骑之士,不可不厚也。”

【注释】

①伦等:即等伦,同辈。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怎样选拔骑士?”

太公说:“选拔骑士的标准,取年龄在四十岁以下,身高在七尺五寸以上,壮健敏捷,在同辈中超群出众,能骑马疾驰拉满弓射箭,前后左右与敌周旋进退,飞越沟堑,登上丘陵,冒着险阻,跨越大泽,驰逐强敌,把众多敌人打乱的,称之为武骑士,不可不厚待他们。”

【篇意】

本篇讲述选拔骑士的标准。

六韬·犬韬·战车

6.8.1 武王问太公曰:“战车奈何?”

太公曰:“步贵知变动,车贵知地形,骑贵知别径奇道,三军同名而异用也。 凡车之死地有十,其胜地有八。”

武王曰:“十死之地奈何?”

太公曰:“往而无以还者,车之死地也;越绝险阻,乘敌远行者,车之竭地也;前易后险者,车之困地也;陷之险阻而难出者,车之绝地也;圮下渐泽①,黑土黏埴者②,车之劳地也;左险右易,上陵仰阪者③,车之逆地也;殷草横亩④,犯历深泽者,车之拂地也⑤;车少地易,与步不敌者,车之败地也;后有沟渎,左有深水,右有峻阪者,车之坏地也;日夜霖雨,旬日不止,道路溃陷,前不能进,后不能解者,车之陷地也:此十者,车之死地也。 故拙将之所以见擒,明将之所以能避也。”

【注释】

①圮下渐泽:圮,坍塌;指道路而言。 下,低下。 渐泽,积水的洼地。

②埴:黏土。

③上陵仰阪:陵,土山;阪,山坡。

④殷:茂盛。

⑤拂:逆,违背。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战车怎样作战?”

太公说:“步兵贵在了解情况变化,车兵贵在了解作战地形,骑兵贵在了解别径奇道,这三个兵种同称为兵而作用不一样。 车兵作战,有十种死地,八种胜地。”

武王说:“十种死地是怎么样的?”

太公说:“去了不能返回的,是战车的死地;越过险阻,远途追击敌人的,是战车的竭地;开始平坦后来险阻的,是战车的困地;陷在险阻之中而难以冲出的,是战车的绝地;道路塌陷、洼地积水、黑泥粘土的,是战车的劳地;左边险峻右边平坦,上山爬坡的,是战车的逆地;驶过杂草茂密的田垄,趟过深远沼泽的,是战车的拂地;车少地平,与步兵不能配合的,是战车的败地;后有沟渠,左有深水,右有高坡的,是战车的坏地;日夜连绵大雨,十来天不停,道路塌陷,前不能进,后不能退的,是战车的陷地:这十种,都是战车的死地。 所以愚笨的将领因此而被擒,明智的将领因此而能躲避。”

6.8.2 武王曰:“八胜之地奈何?”

太公曰:“敌之前后,行陈未定,即陷之;旌旗扰乱,人马数动,即陷之;士卒或前或后,或左或右,即陷之;陈不坚固,士卒前后相顾,即陷之;前往而疑,后恐而怯,即陷之;三军卒惊,皆薄而起①,即陷之;战于易地,暮不能解,即陷之;远行而暮舍,三军恐惧,即陷之:此八者,车之胜地也。 将明于十害八胜,敌虽围周,千乘万骑,前驱旁驰,万战必胜。”

武王曰:“善哉!”

【注释】

①薄:迫。 《左传.文公十二年》:“不待期而薄人于险,无勇也。”这里指被迫。

【译文】

武王说:“八种胜地是怎样的?”

太公说:“敌人的前后,行阵还没有排定,就攻陷他们;旗帜乱纷纷,人马屡次移动,就攻陷他们;士兵有的向前,有的向后,有的向左,有的向右,就攻陷他们;战阵不牢固,士兵前后相望,就攻陷他们;前进疑惑不定,后退恐惧胆怯,就攻陷他们;三军突然受惊,都被迫从睡梦中起来,就攻陷他们;在平坦地势上交战,到傍晚还不分胜负,就攻陷他们;远途行军日暮时才宿营,三军恐惧,就攻陷他们:这八种,都是战车的胜地。 将领明白了十种有害的地形、八种可胜的情况,敌人即使四面包围,千乘万骑,正面驱车,两翼包抄,我军也能万战必胜。”

武王说:“好极了!”

【篇意】

本篇讲述车兵作战中十种有害的地形和八种可胜的情况。

六韬·犬韬·战骑

6.9.1 武王问太公曰:“战骑奈何?”

太公曰:“骑有十胜①、九败。”

武王曰:“十胜奈何?”

太公曰:“敌人始至,行陈未定,前后不属,陷其前骑,击其左右,敌人必走;敌人行陈整齐坚固,士卒欲斗,吾骑翼而勿去,或驰而往,或驰而来,其疾如风,其暴如雷,白昼而昏,数更旌旗,变易衣服,其军可克;敌人行阵不固,士卒不斗,薄其前后,猎其左右,翼而击之,敌人必惧;敌人暮欲归舍,三军恐骇,翼其两旁,疾击其后,薄其垒口,无使得人,敌人必败;敌人无险阻保固,深人长驱,绝其粮路,敌人必饥;地平而易,四面见敌,车骑陷之,敌人必乱;敌人奔走,士卒散乱,或翼其两旁,或掩其前后,其将可擒;敌人暮返,其兵甚众,其行陈必乱,令我骑十而为队,百而为屯,车五而为聚,十而为群,多设旌旗,杂以强弩,或击其两旁,或绝其前后,敌将可虏:此骑之十胜也。”

【注释】

①十胜:下文所述,只有八胜;若“十”字不误,则原文下文当有脱漏。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骑兵怎样作战?”

太公说:“骑兵有十胜、九败。”

武王说:“十胜是怎样的?”

太公说:“敌人刚刚到达,行阵还没有定下来,前后不相连接,我骑兵攻破他们的先头骑兵部队,夹击他们的左右两翼,敌人必定败逃;敌人行阵整齐坚固,士卒想要战斗,我骑兵在他们左右两翼不离开,有时驰过去,有时驰过来,迅疾如风,猛烈如雷,使白昼因尘土飞扬而如同黄昏,屡次更换旗帜,变换衣服,他们的军队就可以攻克;敌人的阵形不坚固,士兵没有斗志,迫近他们的前后,冲击他们的左右,从两翼夹击,敌人必定恐惧;敌人日暮想要回营,三军惊恐,从两翼夹击他们,快速地袭击他们的殿后部队,迫近他们的营垒入口,不让他们进入营垒,敌人必败;敌人没有可凭借的险阻地势保持稳固,我骑兵长驱直入,切断他们的粮食输送线,敌人必定挨饿;地势平坦,四面出现敌人,用战车骑兵攻陷他们,敌人必定溃乱;敌人逃跑,士兵散乱,我骑兵有的从两翼夹击他们,有的乘其不备袭击他们的前后,敌人的主将可以擒获;敌人日暮时返回营垒,他们的士兵很多,他们行阵一定混乱,命令我骑兵十骑为一队,百骑为一屯,战车五辆为一聚,十辆为一群,多设旗帜,把强弩手混编进去,有的夹击他们的两翼,有的断绝他们的前后,敌人的主将可以被我俘获:这是骑兵的十胜。”

6.9.2 武王曰:“九败奈何?”

太公曰:“凡以骑陷敌,而不能破陈,敌人佯走,以车骑返击我后,此骑之败地也;追北逾险,长驱不止,敌人伏我两旁,又绝我后,此骑之围地也;往而无以返,人而无以出,是谓陷于天井①,顿于地穴②,此骑之死地也;所从人者隘,所从出者远,彼弱可以击我强,彼寡可以击我众,此骑之没地也③;大涧深谷,翳蔑林木④,此骑之竭地也;左右有水,前有大阜,后有高山,三军战于两水之间,敌居表里,此骑之艰地也;敌人绝我粮道,往而无以返,此骑之困地也;汗下沮泽⑤,进退渐洳⑥,此骑之患地也;左有深沟,右有坑阜,高下如平地,进退诱敌,此骑之陷地也;此九者,骑之死地也。 明将之所以远避,阂将之所以陷败也。”

【注释】

①天井:四面高,中央低的地形。 《孙子.行军》:“凡地有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之。”曹操注:“四方高,中央下为天井。”杜牧引《军谶》日:“地形坳下,大水所及,谓之天井。”

②地穴:也指低坳的地形。

③没:覆没。

④翳袭:同“籍荟”,草木茂盛貌。 《孙子.行军》:“山林籍荟,必谨覆索之,此伏奸之所藏处也。”袭、荟同音。

⑤汗下沮泽:汗,同洼,低陷。 沮泽:水草丛生的沼泽地带。 《孙子.行军》:“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

⑥渐洳:低湿地。 同“沮洳”。 《诗.魏风.汾沮洳》:“彼汾沮洳。”毛传:“汾,水也。 沮洳,其渐洳者。”孔颖达《正义》:“汾是水名。 沮洳,润泽之处。”

【译文】

武王说:“九败是怎样的?”

太公说:“凡是用骑兵攻陷敌人,却不能攻破敌阵,敌人假装逃走,用战车骑兵返回来攻打我后方,这是骑兵的'败地’;追击败逃的敌人,越过险阻,长驱直入不停止,敌人埋伏在我军两旁,又断绝我的退路,这是骑兵的'围地’;去了无法返回,进了无法出来,这叫做陷入天井之内,困顿在地穴之中,这是骑兵的'死地’;进去的路狭窄,出来的路迂远,敌人可以以弱击我强,以少击我众,这是骑兵的'没地’;大涧深谷,林木茂盛,这是骑兵的'竭地’;左右有河,前有大山,后有高岭,三军在两水之间作战,敌人内外都据有利地形,这是骑兵的'艰地’;敌人切断我方的粮食输送线,只能往前,不能返回,这是骑兵的'困地’;洼地沼泽,进退都是低湿地带,这是骑兵的'患地’;左有深沟,右有土坑连着土山,从高到低好像平地,前进后退都会招引敌人来攻,这是骑兵的'陷地’:这九种,是骑兵的死地。 明智的将领因此远远地避开它们,昏庸的将领因此陷于失败。”

【篇意】

本篇讲述骑兵作战的十(八)种胜机和九种败机。

六韬·犬韬·战步

6.10.1 武王问太公曰:“步兵与车骑战奈何①?”

太公曰:“步兵与车骑战者,必依丘陵险阻,长兵强弩居前,短兵弱弩居后,更发更止。 敌之车骑虽众而至,坚阵疾战,材士强弩以备我后。”

武王曰:“吾无丘陵,又无险阻,敌人之至,既众且武,车骑翼我两旁,猎我前后,吾三军恐怖,乱败而走,为之奈何?”

太公曰:“令我士卒为行马、木蒺藜,置牛马队伍,为四武冲阵。

望敌车骑将来,均置蒺藜,掘地匝后②,广深五尺,名曰'命笼’③。 人操行马进步,阑车以为垒④,推而前后,立而为屯⑤。 材士强弩,备我左右。 然后令我三军,皆疾战而不解⑥。”

武王曰:“善哉!”

【注释】

①与:原无此字,《武经七书汇解》据文意及上下文增,从之。

②匝:环绕。

③命笼:谓上述防御工事是士兵命运所系的设施。

④阑:通“拦”,阻隔。

⑤屯:驻防。

⑥解:通“懈”。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步兵怎样与战车骑兵作战?”

太公说:“步兵与战车、骑兵作战,一定要依凭丘陵险阻,长兵器和强弩在前面,短兵器和射击力弱的弩居后,轮流更替着发射,轮流更替着休息。 敌人的战车骑兵虽然很多而且都冲了过来,也要坚守阵地奋战,勇武之士带强弩在后方戒备。”

武王说:“我方没有丘陵,也没有险阻,冲过来的敌人,既多又勇武,战车骑兵夹击我两翼,冲击我前后,我三军恐怖,溃败逃跑,应该怎么办?”

太公说:“命令我士兵制造行马、木蒺藜,把牛车、马车安排成一个队,布成四武冲阵。 远望敌人的战车骑兵将要来到,把木蒺藜均匀地安放在地上,并环绕后方掘地,深、阔各五尺,称之为'命笼’。 每人拿着行马向前,把战车拦起来成为营垒样式,推着它或前或后抵挡,停下来就是驻防的营垒。 勇武之士带着强弩,在左右两翼戒备。 然后命令我三军都迅猛作战不得懈怠。”

武王说:“好极了!”

【篇意】

本篇讲述敌人战车、骑兵来攻时,我军步兵在有险可依和无险可依时的迎战方法。

【温馨提示】

如需查阅六韬全文,点击《六韬译注》查看!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