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吕老谈《猪肤汤》

吕老谈《猪肤汤》

时间:2024-04-10 08:45:23

相关推荐

吕老谈《猪肤汤》

《猪肤汤》一方,见于《伤寒论》辩少阴病脉证并治篇中,湖北中医学院主编的《伤寒论》将其列在“少阴咽痛证”下。原文曰:“少阴病,下利,咽痛,胸满,心烦,猪肤汤主之。”原文用“猪肤一斤,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加白蜜一斤,白粉五合,熬香,和令相得,温分六服。”宋.成无己注:“猪,水畜也,其气先入肾。少阴客热,以猪肤解之,加白蜜以润燥除烦,白粉以益气断利。”清.柯韵伯在《伤寒来苏集》猪肤汤方下指出:“少阴病多下利,以下焦之虚也,阴虚则阳无所附,故下焦虚寒者,反见上焦之实热。少阴脉循喉咙,挟舌本,其支者出,络心注胸中,凡肾精不足,肾火不藏,必循经上走于阳分也。咽痛胸满心烦者,因阴并于下,而阳并于上,水不上承于心,火不下交于肾,此未济之象。猪为水畜,而津液在肤,取其肤以治上焦虚浮之火,和白蜜、花粉之甘,泻心润肺而和脾,滋化源培母气,水升火降,上热下行,虚阳得归其部,不治利而利自止矣。三味皆食物,不藉于草,所谓随手拈来,尽是道矣。”近代医家多认为,少阴下利,本属阳虚,但利下日久,必伤及阴,本条咽痛胸满心烦等证,皆因利后伤阴所致,阴虚津耗,故见咽痛,虚热内扰,故胸满心烦,且利久必伤脾,脾虚津亦难复,故用猪肤汤滋阴润燥和中以止咽痛。方中猪肤甘而微寒,有润燥退热之功;白蜜甘寒,能清虚热润燥以止咽痛;白粉甘淡和中止下利,津液得复,则胸满心烦诸证自愈。

那么方中猪肤为何物呢?原注本未作具体说明。吕老查阅了有关文献资料,在江苏省中医研究所编著的《伤寒论方解》中,对猪肤汤是这样调配的:“刮取紧靠猪皮里面的肥白二两至四两,煨汤三、四小碗,去肥白,只用汤,吹去浮油,加入真蜂蜜二、三两,炒米粉一、二两,和匀,分三、四次温服。”该书在方后补充讲解里又指出:“猪肤究竟属何物,历代医家的说法很不一致,王海藏说是鲜猪皮。汪机,金鉴,吴绶,方有执都主张用燖猪时刮下的黑肤。喻昌说是指去掉内层肥白的外皮。张璐主张用皮上白膏。唐宗海主张用猪项皮。舒诏主张用刮掉里面脂肪及外面黑肤的净白皮。时人有主张用猪脂膏者,有主张用猪肉者。编者亦主张径用猪肉。其所以用皮内肥白者,是因其靠近皮,其功用当与皮肤相去不远。其所以不用猪皮外面的黑肤者,因其比较不洁,且不如皮内肥白者易得。”于已百主编的《伤寒论释义》又云:“猪肤,即去毛的猪皮。”

综上所见,历代医家对猪肤一味各有主张,意见纷纭,然而,吕老曾见到在民间流传的单验方中,有用腊肉皮治虚火上炎,咽痛口疮,心烦不适等证的,亦有在急性热性病后(特别是夏热季节),体力未复时,嘱患者频频呷服清炖腊肉皮汤,以清虚热,助正气恢复。腊肉皮性味甘咸而微寒,有清虚热,滋阴液,润燥和胃之功,与猪肤汤作用甚为相同,腊肉皮不正是名副其实的“猪肤”吗?再说,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欢度春节的风俗习惯,为过好这个节日,多在年前冬腊月宰猪腌肉,即所谓的腊猪肉。次年春上,猪肉多因晒后风干,不易炖烂,亦多在烹调时切肉去皮,即留下了腊肉皮,这就真能做到急用之时,便能“随手拈来”。

另外,吕老认为,远在封建社会的后汉时期,在商品交易方面尚不发达,出售肉类的商店恐怕极少有,故王海藏所说的鲜猪皮,谅其当时难得。有些医家主张刮下的黑肤也不够实际。从原文“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来看,应该说入药部分是猪的皮肤才对,如果是“豕肉”,似乎就没有去滓的必要。柯琴也不会有“猪为水畜,而津液在肤,取其肤以治”的注释,仲师亦无须取名为“猪肤汤”了。

众所周知,张仲景是一位杰出的临床实践家,他的《伤寒论》是认真继承前人的医学成就,广泛的收集了民间的医方,再结合自己丰富的临证经验而著成的。也许猪肤汤来源于民间,系平素病后调养的经验所得,所以,同其他各条文一样,这里的“少阴病下利”要活看,只要有咽痛胸满心烦等阴虚,余热未清证候的存在,即可嘱服猪肤汤。推而广之,一切热性病后,凡阴虚液耗,内有虚热者均可服用。

中医向来是注重食物疗法的,一剂猪肤汤方,就是《伤寒论》中典型的食疗代表方。是方用甘润平补之法,补脾而不燥,养阴而不滞,实在是起到了药物亦难起到的滋阴润燥补脾和胃的作用。吕老认为,作为该方君药的猪肤,如果是腊肉皮,也许切合实际的多。如果说猪肤即猪肉,特别是取其皮内肥白者,恐油腻之品,肥甘碍胃,除易于导致蕴生湿热之弊病外,对利后伤阴之人则嫌其食之过早了。吕老说这种揣测也许不对,只是从民间单验方得到一些启示,所以提出来供大家探讨。

(李磊)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