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利川:绝壁古堡“鱼木寨”

利川:绝壁古堡“鱼木寨”

时间:2021-08-02 15:09:53

相关推荐

利川:绝壁古堡“鱼木寨”

鱼木寨位于湖北利川市谋道镇鱼木村,地处鄂渝交界处,距利川市区61千米。是一座具有军事防御和居住双重功能的古山寨。鱼木寨于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编籍四川万县(今重庆万州区),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土归流划归。1955年划归湖北利川。

鱼木寨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清嘉庆四年(1799年)重修。因山寨整体处于一座悬崖顶端,易守难攻,相传破此寨无异于缘木求鱼,因而得名“鱼木寨”。

鱼木寨原名成家寨,以成姓居多而得名,自古就是土家族居住地。明洪武二年(1369年),龙渊安抚司谭福一落业万县乐往坝(今利川谋道镇漆獠坝村),洪武八年(1375年),谭元亨袭龙渊宣抚司职后改为龙阳峒安抚司,占据铜锣关、鱼木寨一带地方,建关设卡。永乐七年(1409年)附籍石柱土司,协办军务,后因平船头寨黄中有功,扩大疆界。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八世谭彦相将龙阳峒域编籍万县,脱离石柱土司自立。万历十六年(1588年)石柱土司马斗斛、马千乘图谋恢复龙阳峒,率兵攻打谭彦相,因久攻不下,遂断其水源,阻其粮草,欲使寨中弹尽粮绝而降。经数月,谭土司为退敌心生一计,从寨东岩洞口向寨下抛下活鱼无数,有些竟落挂于马土司帐前树上。马土司望鱼兴叹:“欲克此寨,如缘木求鱼!”遂引兵自退。“鱼木寨”由此而得名。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土归流,鱼木寨划归万县。清乾隆、嘉庆年间,白莲教活动频繁。嘉庆四年(1799年)鱼木寨为防“贼匪流窜,扰乱乡渠良民”,重修寨楼一座,炮楼二座,寨墙两段,寨卡6座,整个山寨固若金汤。据说最早来寨子的人家只有7户,有谭、向、成、邓四姓。清代后期,鱼木寨上谭氏衰落,成氏巨富,向氏权贵。获评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鱼木寨海拔1150米,山顶平坦略呈椭圆,占地面积约9平方千米,四周悬崖绝壁,沟壑环绕,唯寨西有长约50米,宽约2米的石板古道与外界相通。据清同治五年(1866年)增修《万县志》载:“鱼木寨山高峻,四周壁立,广约十里,形如鼗鼓,从鼓柄入寨门,其径险仄。”现存寨楼(一座)、寨卡(4处)、寨墙(2段)、栈道(3段)、民居及清代至民国初年墓葬(10余座),素有“天下第一土家山寨”之美誉。

鱼木寨自古以来,进出仅一通道,即从南边寨颈入,北边三阳关出。

其中南进之地为一山脊,长约50米,宽不足2米,两侧悬崖绝壁,高20余米,恰似鼓柄,当地人称寨颈。在鼓柄与鼓面结合部赫然矗立着一座清嘉庆初年依地势所建寨楼一座,坐北朝南,分前后两部分,总体呈梯形,前窄后宽,易出难入。前楼面阔一间,进深一间,分上下两层,以石条砌筑,悬于山顶,下层中间开门,门额上正楷阴刻“鱼木寨”三个大字。门额上方开射击孔两排共9个,严密地封锁着进寨道路。此外,寨楼内还存有一通清嘉庆四年所刻的“修寨砌卡”碑。

北出之门三阳关为一卡门石堡控制下的“天梯石栈”。现堡楼已毁,卡门墙高5米,宽4米,门洞高2.3米,宽1.25米。卡门前是一段长20米,半截悬空外露的天梯石栈,石栈下是一段垂直凿于崖上,深约20厘米,宽约50厘米,形如新月,共23级的手扒岩。登临此道,气莫敢出,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除三阳关外,山寨东面还有一条栈道---亮梯子可供山下。亮梯子建于寨东二迭崖壁上,直上直下,长达60米,有石梯28级,以长1.5米、宽0.4米的石板一头插入崖壁,一头悬空而成。因级与级间分开透亮,故称亮梯子。行其上,可谓险象环生。

为保寨顶安全,除在寨顶修筑寨楼外,还在寨东青岗片、寨西垛片一层岩下各建石寨楼一座、石寨墙一段;在三阳关、樟凤坪、福堰塘二层岩上,各建卡门一座。现寨楼已毁,垛子片寨墙仅存残垣,青岗片寨墙长200余米、高5米、厚3米,保存完好。3座卡门除樟凤坪卡门已被拆除外,其余2座依然如故。

虽山寨外奇险无比,但寨内却另有一番景致。山顶平坦,有良田500亩。古建民居错落有致,均为典型四合院式,厅堂、两厢、天井齐备,另有外院朝门。民居始建于明初,至清中叶已具规模。现存重要古民居建筑6处,即老房子(又称上老房子,建于清光绪时期,510平方米)、学堂(清中期,410平方米)、张凤坪(建于乾隆、嘉庆时期1620平方米)、连五间(建于民国时期610平方米)、六吉堂(又称下老房子,建于清末至民国,800平方米)、新湾(始建于明,现存为后重修,520平方米)。清同治初,向、成二姓在寨内竞修坟墓,现余大型碑墓十余座,大如山中之城。最大的是建于清同治5年(1866年)成永高夫妇墓,共三门二进,占地110平方米,蔚为壮观。

鱼木寨是研究土家族历史、建筑的实物见证。

知识链接

鱼木寨建筑遗存

寨门楼

建于鱼木寨入寨之地的山脊上,清嘉庆四年,鱼木寨人为防“贼匪流窜,扰乱乡渠良民”,团长谭登杰募化各族修建。建筑平面呈梯形,前宽4.6米,后宽8.1米,进深5.1米,两侧墙脚与崖沿靠齐。前、左、右三方墙壁以规整条石用石灰凝缝修就,正面一壁高7米,上端稍收分,形近长方;左右侧壁较正壁稍低,人字瓦顶隐于正壁之后。正壁下正中开独门,为进寨通道。门额上正楷阴刻“鱼木寨”三个大字。门额上方开射击孔两排共9个,严密地封锁着进寨道路。寨楼内分上下两层共4间,前两间楼板亦以石作,楼上射击孔下依壁建石台,以利守卫作战,其余各间供屯兵住宿。寨楼依崖屹立,为本寨咽喉。

寨墙

鱼木寨四周悬崖三迭,崖下稍有缓坡。为保寨内安全,阻断缓坡通路,古人在寨东青岗片、寨西垛子片一层崖下各修了一段石墙和一座卡楼。现卡楼已毁,寨墙也仅剩寨东青岗片一段保存较好:长200余米,高5至6米,顶上宽3米,全用规整条石垒砌。

寨卡

鱼木寨卡门大都在清嘉庆年间修建,原共有六座,现仍存4座,即三阳关卡门,鱼木洞卡门,大岩洞卡门和兵洞卡门。这些卡门全用规整条石垒砌,一般厚在2至3米,高3至5米,长方形门洞,卡门的外沿一般都有垛墙高出,现鱼木洞卡门、大岩洞卡门和兵洞卡门因岩洞内无人居住,已失去作用。三阳关卡门仍是北出鱼木寨的唯一通道。

栈道

残存梯子岩的“亮梯子”和三阳关的“手扒岩”两段。其中“亮梯子”栈道建于寨东二迭崖壁上的梯子岩处,从“亮梯子”下面乾隆三十七年所立“万福同缘”碑上“盖明以来……”和“亮梯子”上面梯子岩崖上民国十九年的题刻记载看,从明至清到民国时期,“亮梯子”几经修废。现存亮梯子除上下引梯共28级,每级用长约1米,宽约40厘米的石板,一头插入岩壁,一头悬空外露成为阶梯,每两级间有空隙,故名。手扒岩笔直挖凿于寨西北“三阳关”卡门前崖壁上,共32步,每步宽约50厘米,穴深不足20厘米,形如新月,为古人上寨要径。

民居建筑

鱼木寨建筑始于明初,最具代表性的是上老房子和下老房子(六吉堂)。

1.上老房子位于寨顶台地的中心,建于清光绪年间,座南向北,两进两厢一院,开24.1米,进21米,建筑面积516平方米。院坝用规整条石铺砌,檐下柱础精雕细刻,主体为穿斗式木构架,但朝门却是石构,高3米,宽2.3米,门框宽厚,上施拱圈,石拱与石柱结合处,嵌一对饰以卷涡纹(俗称菜叶花)的浮雕构件,门前有石梯9级,整个石门高居石梯之上,庄重而气派。

2.下老房子(六吉堂)

位于上老房子前侧坎下,是鱼木寨现存民居最具规模和影响的建筑。该屋始建于清末,建成于民国九年,四合院式,占地1000余平方米。两进两院,中心天井用规整块石铺就。两厢彩楼迂迥,堂前抱夏高耸、飞檐翘角,朱漆生辉,柱上楹联对出,字秀意惬;抱夏基座高出院坝0.8米,正中有石梯五级通院坝,左右两侧是石砌栏墙,栏墙上浮雕人物山水图案。正屋前廊左右栏墙各嵌石刻一通,长4米,高1米,正楷阴刻《南阳柴夫子训子格言》。现录于此:

费尽了殷勤教子心,激不起好学勤修志。恨不得头顶你步云梯,恨不得手扶你攀桂枝!你怎不寻思?试看那读书的千人景仰,不读书的一世无知;读书的如金如玉,不读书的如土如泥;读书的光宗耀祖,不读书的颠连子妻。纵学不得程夫子道学齐鸣,也要学宋状元联科及第;再不能勾,也要学苏学士文章并美,天下听知。倘再不然,转眼四十、五十,那时节,即使你进个学、补个廪,也是日落西山还有什么长济?又不需你凿壁囊萤,现放着明窗净几。只见你白日里浪淘淘,闲游戏;到晚来昏沉沉,睡迷迷。待轻你,全然不理,待重你,犹恐伤了父子恩和义。勤学也由你,懒学也由你,只怕你他日面墙悔之晚矣!那时节,只令我忍气吞声恨到底。

民国九年庚申岁小阳月吉日向光远建修,命次男孝士书录格言,世守勿替。

穴居岩屋

穴居是人类最古老的居住方式,是利用天然的洞穴作为栖身的掩蔽所。据统计,鱼木寨周围崖壁上的洞舍有43孔,保存较好莫过于干坝子岩洞。干坝子岩洞高约20米,深平均5米,宽约30余米,总面积约600平方米,建有一栋二层的岩楼。岩楼一楼一底,上三下四。底层的四间由东而西为厨房、烤火房、堂屋、歇房。堂屋内右侧置木梯一乘,上通二楼歇房。楼东崖脚有泉井一眼。

墓碑石刻

现存大型碑墓共9座,最早的建成于道光十五年(1835年),多数建成于清同治、光绪年间。

1.成永高夫妇墓碑

位于鱼木寨祠堂湾,建成于清同治五年(1866年),三门二院,占地110平方米。墓碑四周建护墙,前墙雕花栏杆,长8.2米,高1.1米。后墙起垛,依地势拨高三层。左右开侧门进入墓院,左名“自在宫”,半圆门顶,门楣浮雕“迎亲图”或抬桥,或鼓吹,构图造型与当地风俗相同。门内额刻“千秋乐”,浮雕“双凤朝阳”,线条细腻流畅,构图新颖,右门与左门对称,外额刻“五龙捧圣”匾额,匾中阴刻“逍遥亭”三字,匾下浮雕“荣归图”,气氛热烈,形态逼真。门内额阴刻“万年芳”,浮雕凤凰牡丹及打虎图。整个墓院青石铺地,中间以石墙隔开,前廊后院,气派大方。间墙正中建门楼,飞檐三层,额刻“双寿居”,肃穆庄严。门侧两厢呈八字形展开,草书阳刻“福”、“寿”两个大字分列左右。门后额阴刻“藏寿”,两厢刻诗词及神人变化形象。后院两侧依护墙各立墓志一通,记叙成氏沿革。正碑“窀穸堂”4柱3层,通高5.2米,总宽5.3米。底层镂空,墓主姓名、碑序、诗词等文字,掩于镂空花窗之后。碑上二层,或刻忠孝故事,或刻本地风物,总数多达100余件。值得一提的是,墓碑上仅变形龙雕即多达70余件。整个墓碑富丽堂皇。

2.向梓墓碑

位于松树湾,墓碑四柱三层,碑前抱厦与正碑连为一体,碑顶高托印绶,中嵌“皇恩宠锡”匾额。阳刻于墓碑抱厦顶板上的圆形草书“福”字直径1米,周边阳刻八卦兼以博古图案,中心“福”字由二凤首龙身交尾物组成。远看是画,细看是字,构图立意极为巧妙。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