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认知:为什么学习同样的课本知识 有人能轻松解题有人却毫无头绪

认知:为什么学习同样的课本知识 有人能轻松解题有人却毫无头绪

时间:2021-12-12 18:07:16

相关推荐

认知:为什么学习同样的课本知识 有人能轻松解题有人却毫无头绪

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的困惑,大家一起学同样的课本知识,在做题的时候,有些人能轻松看出来应该用什么知识如何解答,有些人却看着题一脸懵逼,内心直呼这道题肯定出错了!!!

正常情况下,大家都默认这个能否解答问题的能力就是智商的差距,其实不是的,大家的在最初的时候都是差不多的,但是智商后来确实是有差距,这个差距就是在成长学习过程中一点点积累起来的,也就是说所有学生的智商起跑线都是差不多的,但是跑的过程中,有些人越跑越快,有些人越跑越慢,最终导致的未来成绩的差异。

那么这些差异是如何形成的呢?

这些差异就是平时学习生活中不同的思维习惯导致的。

这些思维习惯表现在学习的方方面面,从听课到看书,从读书到背诵,从背诵到写作,每个学习生活行为都有不同的思维习惯,这些习惯的形成原因一个是早期家庭教育影响,一个就是运气了。

家庭教育影响我们能理解,运气又是怎么回事呢?

运气就是在学习中每遇到一个新的行为时候,综合当时环境和心理因素,让我们恰巧形成的思维习惯。这个确实是主要看运气的。

那么这些和我们看到题会不会做有关系吗?

当然有关系,这里就是要说明一下,我们在学习和解题时,形成的思维习惯的规律,然后大家理解这个规律,结合自己的习惯,养成更适合学习和解题的思维习惯。

我们这里要给大家将一个新的知识,就是我们在学习一个知识的时候,学到的是什么?理解了这个概念,会对学生自己调整学习思维习惯有很大的帮助。

一、学习时候,学到的知识包含了哪些要素?

我们这里讲的是通用的概念,希望大家耐心理解。

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知识,包含了哪些要素?说直白一点,就是我们学一个知识,都是学会了什么?

正常情况下,我们学一个知识,学到的有两个点:

一是这个知识本身包含的各种知识点,也就是知识里面的内容、因素、细节等小的知识;

二是这个知识本身包含的各种逻辑规律,这些逻辑规律将知识里面的小知识点按照一定的规则,形成了新的知识。这些逻辑规律也就是我们一直说的思维模型。

这是最学一个知识,学到的基础内容。

但是除了这些,实际上在学一个知识的时候,我们同时还能学到两个点:

一是知识本身包含知识点的延伸知识,每个小的知识点能经过横向、纵向和深度拓展到其他知识,因此,在学习时候,我们还能学到这些延伸知识点,这里我们将这些延伸知识成为二级知识内容。

二是知识本身包含的逻辑规律的延伸逻辑规律或思维模型,思维模

型本身就是复杂的包含交叉关系的,或者说一个思维模型都是可以简化或者延伸的,这类我

们将这些延伸思维模型成为二级思维模型。学生经常做将某个题化为最简模式,这就是简化,一个乘法可以延伸

到面积,可以延伸到立方和N次方,这就是延伸。

我们将这个概念总结成如下的图,帮助大家理解和记忆:

我们简单举例子来说,什么是一级与二级内容:

例如¾,四分之三,这是一个分数,一级内容是什么呢?

一级内容就是这个分数本身,中间横线的含义,3和4的意义。

二级内容是什么呢?

它与1和⅔都是接近的,某些情况下可以近似,它等于75%……

经过一定的推理得到的这个内容之外的都是二级内容。

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历史等等,都是一样的。

那么二级思维模型是什么意思呢?二级思维模型主要指原思维模型经过拓展得到的“升级版”思维模型。

例如1、3、6、10、15、21……这些数字就是蕴含着思维模型:

第n+1个数等于第n个数加上n+1。

将这些数同时乘以2等于什么呢?

2、6、12、20、30……

这个时候得到的拓展出来的二级思维模型就是:

除以2以后,第n+1个数等于第n个数加上n+1。

那么再拓展一个二级思维模型是什么呢?

这些数还有一个规律就是:从6开始,后面的数字都可以这样表示

6=2*3、12=3*4、20=4*5、30=5*6……

这些规律是老师不会特意教导的,或者是老师不会将他们进行链接,也就导致学生考试的时候很难从一个模型反应出,要进行模型的拓展或简化来 得到另一个模型来解题。

二、一个问题中都包含哪些要素呢?

相信大家能猜出来,问题中包含的要素是和知识中包含的要素相对应的,即

一级知识内容、二级知识内容、一级思维模型、二级思维模型。

在小学四年级前,做题考查的大多数内容都是只考查一级知识内容。

即通过提问一级知识部分内容,学生根据部分内容检索到学到的对应的知识,然后解答问题。这个时候考查的大部分都是记忆性知识。

四年级到六年级,做题考查的就是大部分一级知识内容,和部分一级思维模型与二级知识内容。

这个时候考查的不仅仅是单纯的记忆性知识,还有一些逻辑推理的题型,而这些逻辑推理的题就是考查学到的一些一级思维模型的运用了。这个时候成绩会出现明显的差距,因为很多学生还是习惯于只记忆一级知识内容,没有去理解和记忆一级思维模型。

七到九年级,也就是初一到初三时候,考试的就是部分一级思维模型和部分二级知识内容与二级思维模型了。

这个时候做题的难度就明显提高了,分数差距会急剧拉大,因为二级知识内容大多数学生都不会去总结和延伸,而二级思维模型就是只有少数的学生才会去总结理解的了。

到了高中,考试做题的内容就是主要考察二级知识内容与二级思维模型了,这个时候会学习和不会学习的学生,成绩会差大到翻倍的水平,如果高中还是不懂总结延伸二级知识内容和二级思维模型,成绩就很难提升,再努力也只能上普通的大学。

做一道题的时候,题目中通常都是包含部分一级和二级的内容和思维模型,我们要能根据这部分内容和模型推测出:这道题要考查的是哪个知识。例如,一道数学题中,包含了几个知识的部分一级和二级的思维模型,我们要能根据这部分一级和二级思维模型推测出,这道题要用哪几个公式来解答。

我们看看这个图中,一道题往往是包含这四个类别的部分内容,例如包含一级知识内容①②③和二级思维模型acd,我们要能从题目的这些信息推测出,这个题是要考查哪个知识。

理解了这些,我们就要明白,在学习的时候要学什么内容,做题时候要如何思考了,可以知道自己学习时候哪些知识是一级内容,哪些知识是二级内容,针对性去理解一级思维模型,特训提炼总结二级思维模型,这样的学习才是清晰明了的学习。

三、在做题时候,大脑是什么样的思考过程?

1、比对检索

我们看到一道题的时候,首先是提取题中包含的信息,这些信息同样是包含一级知识内容、二级知识内容、一级思维模型、二级思维模型。

一道题会包含这四种信息的部分,有时候会是这四种信息的结合体,这个时候我们就开始将之前学的知识的内容和这个题的内容做比对,通过这个题所包含的部分信息,比对推测出这个题考查的是之前的哪些知识。

例如数学物理中经常遇到这样的事:

同样遇到一道题,为什么有的学生能根据题想到用哪些知识来解答问题,有些学生想不到呢?

这就是因为题目中都是包含一个知识中的部分内容和因素,我们要能根据这部分内容推测出这是哪个知识点的部分内容。我们做题有时候会想很久,这一步就是需要时间最长的步骤。

如果我们不知道这个题目的中部分因素或者不知道原来知识的因素,那么就会出现做出毫无头绪的状态。

2、初步测试

当我们比对出这个题所考查的知识后,就开始初步运算解答,看看答案是否符合条件,如果不符合条件,就再继续比对,重复这个过程,就是说有些题能直接判断肯定就是用哪些知识解答,有些则是需要我们进行初步的推算来确定。

3、完善思路

当我们做完一道题后,不是做对了就完事了,也不是做错了改正了就可以了,要再进行一个完善思路的过程。

我们要厘清这个题的思考过程,厘清过程后如果这是经典的题,还要将过程总结进我们的知识体系中,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会的题不再错,错的题不会再犯错,要知道很多通用题型都有固定的解题思路,固定的解题套路和框架,如果我们运用思维模型和知识体系的思路,将这些题的解题思路和框架提炼出来,再遇到通用的题后几乎不会犯错了。

完善思路过程还可以参考本专栏文章:如何做到会的题不做错,错的题不重复犯错——学会思考来升级能力。

四、知道了这些,那么我们学习时候要怎么学呢?

1、通透每个知识点

在学习过程中就要分析出属于一级知识内容、二级知识内容、一级思维模型、二级思维模型的因素。

当我们每学一个知识时候就这样去分析知识,就可以将这个知识学的更加完善和通透,遇到任何题的时候,可以直接就检索到对应的知识,这时候做题就可以有思路,不再毫无头绪了。

否则一个题有时候考查的是二级知识内容或者一级和二级思维模型,如果自己学习时候没有去总结归纳,做题时候就会出现想不出来这个题考什么的状态,想解题也无从下手了。

2、构建知识体系

所有的知识都不是单独存在的,一定是成体系成系统的,为什么要构建知识体系?这里就又要说我们一直重复的内容:学习就是构建数量更多、质量更高、稳定性更强的思维模型。

构建知识体系是非常符合这个学习的基本规律的,这样能让我们对知识的记忆更牢固,理解更深刻。

3、将每个题当成知识来分别其中的一级知识内容、二级知识内容、一级思维模型、二级思维模型的因素。

其实每道题都是一个知识点,尤其是自己做错的题和一些经典难题。

如果我们将错题和经典的难题,当成一个知识点来分析其中的所有因素,能让我们对题的内容和考查点的理解更加深入,我们必须强化这个概念:深度思考一道经典题,比刷十道题,对成绩提高效果都要好很多。

当我们在学习和做题的时候能用这样的思维审视自己的行为,就可以做到站在更高的角度观察自己的思维,这个时候自己学习过程中知识记忆理解的是否全面、通透,就更加清晰了,同时对于自己做的题,也能用更高的层级角度来理解这个题的出题思路和意图,做题才能真正实现提高学习效果和成绩的目的。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