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心房颤动冷冻球囊消融术中发生膈神经损伤二例

心房颤动冷冻球囊消融术中发生膈神经损伤二例

时间:2023-02-20 12:07:00

相关推荐

心房颤动冷冻球囊消融术中发生膈神经损伤二例

楼主 -10-10 16:43:24 近年来,冷冻球囊消融术作为除射频消融外,另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应用于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治疗中,与传统射频消融相比,冷冻消融的血栓形成风险较小;形成的瘢痕边界清楚,保留原有的细胞外基质和弹性,无致心律失常特征;可减少心肌组织或结构永久性损害的意外发生。冷冻球囊消融常出现的并发症是膈神经损伤,1.8%甚至出现持续性膈神经麻痹(PNP),表现为嗳气、腹胀、腹痛、呼吸困难等,X线胸部透视可见膈肌活动减弱或消失。

右侧膈神经与右侧肺静脉毗邻,肺静脉隔离时易发生PNP,左侧膈神经通常与左侧肺静脉距离较远,不易发生PNP。为避免冷冻右侧肺静脉时损伤膈神经,笔者在右侧头臂静脉处(胸锁关节的后方)放置一根电极导管(图1),进行高能量起搏膈神经(周期1000 ms,输出20 mA),同时观察膈肌刺激情况。如果膈神经失夺获,立刻停止冷冻,防止发生PNP。

本院自1月1日至12月31日,共有160例房颤患者进行冷冻球囊消融术,其中阵发性房颤122例,持续性房颤38例,共出现2例膈神经损伤,现报道如下。

例1 患者女性,59岁,阵发性房颤病史3年,无高血压、糖尿病史,选用23 mm冷冻球囊进行消融,分别对左上肺静脉(LSPV),左下肺静脉(LIPV)行肺静脉隔离后,在对右上肺静脉(RSPV)进行第一次冷冻过程中,突然出现膈神经失夺获,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透视下发现膈肌抬高,静止(图2),当时显示温度为-63℃,冷冻时间114 s,考虑膈神经损伤,立即停止冷冻,观察10 min,仍未恢复,遂终止手术,术后患者自觉胸闷,呼吸困难,3个月左右膈肌活动开始逐渐恢复,患者症状基本消失,5个月左右患者膈肌活动基本恢复正常,在3个月后随访过程中,患者仍有房颤发作。

例2 患者男性,51岁,阵发性房颤1年余,既往有高血压病史,采用28 mm冷冻球囊进行消融,同样左侧肺静脉隔离后,在对RSPV进行第一次冷冻过程中,出现膈神经失夺获,当时显示温度为-53℃,冷冻时间150 s,立即停止冷冻。观察10 min,膈肌活动仍未恢复,但患者无胸闷不适,呼吸困难等症状,术后72 h,透视下观察患者膈肌活动完全恢复正常,在3个月后的随访过程中,未见有房颤发作。

讨论

上述2例膈神经损伤均在RSPV第一次冷冻过程中,可能由于右侧膈神经与右下肺静脉(RIPV)[(3.2±0.9) mm]相比,更靠近RSPV[(2.1±0.4) mm]所致,因此,膈神经损伤更常见于RSPV冷冻消融中。Nadji等认为RSPV消融温度是PNP的独立预测因子,笔者发现第一例患者出现膈神经失夺获的冷冻温度为-63℃,温度偏低,这可能和当时膈神经损伤有关。一项纳入23个临床研究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选用23 mm球囊相对于28 mm球囊会增加PNP的风险,因为消融时小球囊更容易进入肺静脉远端,从而损伤膈神经。而Martins等比较了第一代及第二代球囊消融术治疗房颤的效果,发现PNP发生率与球囊和肺静脉之间的距离有关,而与球囊直径无明显相关。

在冷冻过程中通过起搏刺激严密监测膈神经,是预防PNP最重要的手段,一旦发现膈神经异常,膈肌收缩减弱时应立即停止冷冻消融,可减少PNP的发生。文献报道可以通过以下方法监测膈肌运动情况:①X线透视观察膈肌运动;于触诊膈肌运动;②心腔内超声成像(ICE)观察膈肌运动;榆膈肌电图记录,③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振幅下降35%,提示膈神经损伤。Ghosh指出一旦发现膈神经损伤,立刻进行球囊放气,可以加快组织复温,从而减少持续性膈神经损伤的发生。绝大多数情况下,冷冻消融中出现的膈神经损伤是一过性的,多数膈神经麻痹在144天左右可逐渐修复。

PNP是房颤冷冻消融术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约7%~9%。而我院160例患者中只有2例(1.3%)出现膈神经损伤,发生率较低,因此,我们的经验是:①将冷冻球囊尽量置于肺静脉前庭部位;于右侧肺静脉冷冻时,将起搏膈神经电极置于冷冻球囊水平上方,笔者习惯放在右侧头臂静脉处,此处需要的起搏阈值偏低,而且电极导管更稳定,有助于更快速的识别PNP的发生。②通常在冷冻温度降至0℃左右开始起搏膈神经,可避免冷冻过程中膈肌收缩导致球囊的移位。③术中,术者将手置于患者腹部,评估起搏膈神经时膈肌收缩情况,并结合X线透视观察膈肌运动。一旦发现膈肌收缩活动减弱或消失,立刻停止冷冻,快速将球囊放气。④拥有一支经过严格培训的团队,大家协同合作,分工明确,在冷冻过程中严密监测膈肌活动,将膈神经损伤发生率最小化。

(作者:胡文瑛,吴立群.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期:187-188)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