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唐山大地震》:灾难来得远比我们想象来得惨烈

《唐山大地震》:灾难来得远比我们想象来得惨烈

时间:2020-07-22 15:38:40

相关推荐

《唐山大地震》:灾难来得远比我们想象来得惨烈

没了,才知道什么是没了!这是电影里徐帆扮演的元妮的一句台词,话语平淡却意味深长!

盖子没有揭开之前,谁也不知道下面放置的是什么,谁也不知道它会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觉。这就是我刚刚坐在位子上准备等待《唐山大地震》首映开始之前心里所想的。周围坐满了来自电影网的网友,有人在打电话,也有人在吃东西,19:05分的首映毕竟太早,看得出大家都很高兴,心情也都很放松。

当灯光逐渐变暗,电影即将正式开始,黑色的屏幕一幅幅露出白色的字幕,节奏缓重而肃穆,这是一个细节,它在告诉所有看电影的人,这将是一部严肃的电影,如果不仔细听,不会发现背景后面隐约是能够听到轰轰的倒坍声和低沉的呼救声的,我想这些细节代表着创作者的一种心态,这不是纯粹得一部商业电影,尽管它确实是一部商业电影。

情节的渐序发展和暗示,让所有观看电影的人对地震的来临有了足够的心理准备,但在真正灾难上演之前,故事演绎的依旧是轻松,而故事里的人丝毫没有意识到一场惨绝人寰的灾难即将到来,这是多么强烈的反差,如果退回到30多年前,退回到唐山,这些人是真实的,这些人是无助的,这场灾难简直是上天冷酷安排的一场谋杀!正如后来元妮撕心裂肺的一声怒吼:“老天爷,你王八蛋!”。

当灾难伴随着整个夜空变成紫色真正降临的时候,电影里的人是惊恐是慌乱,观看电影的人是震惊是紧张,影院里此时再也没有一个人发出一丝声音,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仿佛历史再回放:灾难来的远比我们想象得要更加的惨烈,逃亡变得合理却没有一丝希望,故事里的人们面对死亡是满目的绝望,跳出窗口的赤膊的男人被重重地砸在阳台上,颠簸撕裂的大地让人寸步难行,砖瓦钢筋和水泥就像渣滓一样瞬间粉碎,屋里人还没有跑出就被深埋地下,整个唐山瞬间崩塌为平地,满目疮痍!

“救弟弟!”元妮23秒做出的抉择,终于让观看电影的人积压在心中的悲愤得到了第一次释放的机会,所有人都哭泣了,小方凳也放下了敲打的石块,委屈的泪水划过她的鼻梁,“妈妈~”这是她充满复杂情感的一句呼喊,低沉而令人动容。小女孩的情感天生比弟弟更加敏感,从电影一开始交代的一些细节可以看出,小方凳爱护弟弟,心疼妈妈,但更加渴望父母疼爱。从元妮分配一颗西红柿的事情中,我们可以看到小方凳眼神中流露出的一丝幽怨和嫉妒,这足以说明这个小演员是十分出彩的,感情的细节拿捏得十分到位,而元妮作为母亲也察觉出这件事情给孩子带来的不公平感,心中又有些许的愧疚。导演特意安排30年后,母女见面时,元妮摆在小方凳画像前的一盆西红柿的这样一个细节,这足以说明母女的心灵是多么的相通。

故事发展到后来是按照姐弟两条线来展开,一边是解放局抗震救灾,小方凳从死人堆里爬出来,被收养直到去杭州上医学院,再后来是因为意外怀孕而退学,默默地独自抚养自己的女儿长大,汶川地震给了她一次回归唐山的机会,终于家人团聚;一边是方达奶奶来抢孩子,小方达最后留下来陪伴留守唐山的母亲元妮,到后来方达高考辍学,离开母亲元妮到杭州去打工,要挣钱要娶个儿媳妇给母亲,事实证明他不是废物,他做到了,再到后来,汶川地震姐弟重逢,家人团聚;最新电影大片

回到影片的开始部分, 小方凳从父亲的尸体旁边爬起来,满身泥水的独自走在暴雨下,一场灾难给孩子幼小的心灵带来的疮痍是难以抚平的,更不用说是一个“被妈妈抛弃掉的孩子”,这为整部电影所描述的故事奠定了一个楔子:因为“被抛弃”而选择了“再也不回来”;因为“曾经被牺牲”而选择了“不能牺牲自己肚子里的孩子”。方凳的人生注定是一场充满悲情的故事,但是张静初的表演并没有很好的表现出这一点,也许是编剧的失误也许是剪辑的败笔,总之相比小方凳的表演,长大后的方凳给人的感觉只是平白的一丝印记,故事里也失去了对方凳内心的交代,仅仅是简单的描述她人生走过的轨迹,编剧也没有安排更好的情节给张静初表露内心戏的机会,所以方凳离家出走十多年后领着自己的女儿回家,心理上的变化和回家的原因电影里并没有给出很好的解释,汶川地震她与弟弟的重逢原本是一个重头戏,但是被简而话之,让人有些不解,到此处我有些怀疑编剧的功力,特别是到最后母女在墓地的一场哭戏,张静初扮演的方凳独自一个人蹲在地上哭泣,一句句“对不起”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让观众体会不到丝毫的共鸣。

再看方达的角色刻画,从始至终都是中规中矩,幼年的小方达,呆呆的,比较接近那个年龄段的孩子的形象,他的眼睛里没有什么太多的东西,观众可以很好的了解到这个孩子比较简单。长大后的方达,李晨刻画的很贴切:一个有着自己性格的年轻人,尽管地震让他失去了一条胳膊,但是他凭借着好强和坚毅的性格,成功的闯出了一条自己的道路,让担心他一辈子的母亲元妮终于放下心来,母亲那句“我们厂子里最轻的活儿你都干不了……哪个姑娘会嫁给你?”的反问,多么的贴近生活,这也是方达向生活发起挑战的一个目标。当汶川地震的时候,人在杭州的方达第一个电话就是打给了母亲:“妈,家里没事儿吧?”,一个儿子对母亲的担忧体现的淋漓尽致,一个唐山人对地震的敏感表现的丝丝入扣,这就是李晨的演绎,编剧对这个角色的刻画赢在了真实和心细,内心的刻画十分到位,这反而更加显现出对方凳刻画的严重不足和不够。

再看母亲元妮的这个角色,自始至终都是令人潸然泪下的一个伟大的母亲形象。从23秒钟的抉择过程中,这位母亲的选择从“两个都要救”的“不可能”到“救弟弟”的“只能就一个”足足的表现出了作为母亲的那份无奈和痛苦,此情此景,如果换做你,你又会如何抉择?丈夫方大强为了救下妻子而牺牲了自己,我想此时元妮内心深处唯一的想法只能是为了报答方大强给方家留后而选择方达,尽管这是无奈之举,但这份“抛弃女儿”的自责和愧疚足足折磨了这位母亲32年,原本可以活得更好,元妮选择的是苦行僧一般的自我折磨,希望能够换取内心的一丝平静。这种心路历程是真实的是顺其自热的,电影在元妮的刻画上十分成功。当方达远在济南的奶奶和姑姑要接走方达时,看着远去的汽车,元妮闪烁的眼神体现出了一个母亲内心的挣扎和绝望,她因为丈夫和女儿都留在了唐山而选择留守唐山,姑姑一句“带走方达就等于要了元妮的命”彻底表现出方家四口之家转瞬只剩下一个母亲的凄惨,最终奶奶决定把方达留给元妮照看,当汽车在远处停下,方达下车叫了一声“妈妈”,元妮一生死心裂缝地呼喊,奔跑向自己的骨肉时,一个母亲如同重获新生,没有人不会为这伟大的母亲流下热泪,中国从来不缺少这种场面,但是这种场面从来没有这一次来得充满人性的关怀和亲情的激荡。这是整部电影成功的地方,对元妮内心戏的刻画到了极致,从而掩盖了稍显不足的方凳这个角色。

再说说观看这部电影的一些其他感受,失败的地方其一就是对成年后方凳的刻画过于肤浅,相比其他角色都显得过于简单和不成功;另外一个就是广告植入:商业片本着盈利的目的,但是这样一部让中国人重揭伤疤的悲情戏植入广告,却是一个败笔,每次出现某酒企业的商品特写时,影院里总会齐声爆发出厌恶的嘘声。地震的灾难“顺理成章”地植入某保险公司的广告,也叫人感觉辛酸和残忍。如果这部片子将永载电影史册,那里面的广告植入或许会降低人们的满意度,硬生生扔给观众的广告永远是可耻的。

纵观整部电影,它揭开了一段中国的悲情历史,24万同胞在这场灾难中丧生,电影在最后从新回归到现实,一个真实的唐山人站在唐山大地震的纪念碑前,仿佛告诉人们故事里的事仅仅是发生在1976年7月16日灾难中的24万之1,借此电影来缅怀遇难的人民。这部电影的意义又远不止这些,它给现在浮躁的社会泼了一盆冷水,因为从来没有人停下忙碌的脚步去回顾历史,思索人生,问自己一句活着的意义。因为不曾失去所以不懂得珍惜,元妮的一句“没了,才知道什么是没了!”难道不曾触动你的神经吗?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