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清史:满洲人的姓氏是一种文化 所以满洲人有严守自己姓氏的习惯

清史:满洲人的姓氏是一种文化 所以满洲人有严守自己姓氏的习惯

时间:2022-09-03 19:12:16

相关推荐

清史:满洲人的姓氏是一种文化 所以满洲人有严守自己姓氏的习惯

百家原创作者:巴卫讲历史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满族)建立并统治全国的封建王朝。清朝共历经十二帝,统治全国268年。作为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的最后一页,在二百多年的漫长岁月中,清朝既为中华民族做出了超越前人的重大贡献,也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大量的失败与屈辱的辛酸记录。接下来小编继续给大家讲讲清朝的历史。

满洲人的姓氏特征是其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满洲人具有严守自己姓氏的习惯。乾隆皇帝在《御制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序》中讲道:律以定姓名,盖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木有根而枝附焉,水有源而流出焉。谱牒者,所以联人情之涣,而维旧俗之漓不可忽也。相昔先民遗风敦朴,不可徒以族望相高。清朝统治者站在“满洲根本”的高度重视纂修谱牒,试图通过国家编撰通谱的形式,维持满洲各姓氏及其包括细枝末节在内的民俗与发展史。

满洲人称姓氏为hala,其姓氏繁多,《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记载了八旗组织内除了皇族爱新觉罗姓之外的七百四十一个满洲姓氏和来自蒙古、朝鲜、汉民族等周边其他民族和部族的五百二十五个姓氏。依此计算,八旗满洲中共包括一千二百六十六个姓氏。生活在八旗牛录制度管理体系下的这些姓氏的人们,语言、服饰以及生活方式基本遵循满洲人的生活习俗,而其中的蒙古、朝鲜、汉人则很快融入满洲社会。

但是,在清入关前,大部分人基本各守自己的姓氏,并没有广泛出现将汉姓或其他姓氏转变为满洲姓氏,或将满洲姓氏改变成其他姓氏的情况,只是有些汉人和朝鲜人将原有的名字改成了满洲人的名字。由此,蒙古人、朝鲜人、汉人姓氏逐渐转变为满洲姓氏的组成部分。《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中很多满洲姓氏以及相关人物传记里,保留了满洲民族起源和变迁的足迹,蒙古人、朝鲜人、汉人等姓氏则反映了清朝社会民族融合的过程。

满洲姓氏起源于其先人的氏族社会阶段最初为表示血缘关系的称谓,是代表氏族部落的称号。随着岁月的流逝,原始氏族部落不断壮大和分化,形成了众多新的氏族部落。这些新的氏族部落又重新冠以新的姓氏,所以姓氏不断增多。社会的发展朝代的更迭,使得满洲姓氏变得较为复杂。综合《八旗满洲氏族通谱》《清朝通志·氏族略》《钦定八旗通志·氏族志》等文献以及其他谱牒等,从姓氏的起源角度考察,概括起来满洲姓氏大致可以分为以部为氏、以地为氏、以姓为氏,还有以名为氏、简化姓氏、赐姓,也有吸收周边蒙古人、汉人、朝鲜人的部分姓氏转化为满洲姓氏等情况。

第一,以部为氏。有瓜尔佳氏、钮祜禄氏、赫舍哩氏、纳喇氏、科尔沁氏、察哈尔氏、辉和氏、叶赫氏、土默特氏、巴彦氏、富察氏等。崇德初年任内弘院大学士的正黄旗人希福,其祖为赫舍哩部人,该部人姓氏为赫舍哩氏;镶蓝旗人护军校音布的先世隶属温特赫部,后人姓氏就叫温特赫氏。第二,以地为氏。有马佳氏、栋鄂氏、郭啰罗氏、兆佳氏、章佳氏、萨克达氏、瓦尔喀氏、宁古塔氏、瑚锡哈哩氏佟佳氏、性佳氏等。新满文改创者达海为正蓝旗人,世居觉尔察地方,其姓氏遂称为觉尔察氏。

第三,以姓为氏。据《清朝通志·氏族略》卷首所记:“今以《通谱》所载考诸往史,满洲氏族见于金史者什之三…”包括瓜尔佳氏、钮祜禄氏、舒穆禄氏、赫舍哩氏、那木都鲁氏赛密勒氏、尼沙氏、博和哩氏、辉罗氏、乌苏占氏、纳喇氏、额苏哩氏温特赫氏、温都氏等,共有二百三十五个姓氏。清太宗时期的十六大臣之一的镶黄旗人额孟格,其父郎柱为明朝任命的女真库尔喀部落的酋长,姓舒穆禄氏,即为女真的旧姓。

蒙古姓氏转变为满洲姓氏的,据《钦定八旗通志·氏族志》,首推博尔济吉特氏。皇太极的中宫皇后哲哲、东宫海兰珠、次西宫庄妃布木布泰姑侄三人以及东宫贵妃娜木钟均为博尔济吉特氏。除此之外,还有萨尔图、蒙古尔齐、郭尔罗特等姓氏来自蒙古部落。朝鲜姓氏转变为满洲姓氏的,有李氏、金氏、韩氏、张氏等。根据《钦定八旗通志·氏族志》统计,共计四十三个姓氏。努尔哈赤时期归附后金的朝鲜人中,韩润、韩义兄弟具有代表性;天聪朝则有金氏新达礼兄弟。

汉人姓氏转变为满洲姓氏的,据《钦定八旗通志·氏族志》,有张氏、高氏、陈氏、胡氏、黄氏等,共计二百四十六个姓氏。张良弼,正白旗包衣旗人,世居沈阳地方,国初来归,由闲散、随征克辽东,授佐领,后屡建功勋,尤其是在第三次围攻锦州战役中奋勇击败洪承畴的三营步兵有功,被授予二等轻车都尉;黄世仁,正白旗包衣人,世居沈阳地方,原为明松山守备,天聪年间来归,授骑都尉,等等。到了明末清初,个别满洲人的姓氏也发生了变化。

其一,以名为氏。如,石氏。正白旗人石国柱、石天柱、石廷柱三兄弟为国初功臣,他们是努尔哈赤取广宁时归降的,一直活跃于后金社会,皇太极时期,屡立战功。他们以及他们的子孙都成为清朝的显赫人物,他们三兄弟分别官至工部尚书、刑部承政和兵部尚书。他们的祖先“世居苏完地方,本姓瓜尔佳氏……至父石翰,始迁居辽东。因父名有石字,遂以石为氏焉”。

其二,取姓氏中的第一字为氏。佟养正,祖先本姓佟佳氏,后来子孙取姓氏的第一字“佟”为氏。佟氏家族是清初政坛上的望族,佟养正以及他的次子佟图赖为清入关前举足轻重的人物,佟图赖长子佟国纲、次子佟国维是入关后受到重用的大臣,尤其佟国维,他是康熙皇帝孝懿仁皇后的父亲。其三,同族异氏。有些部族的姓氏随着人口的繁衍,又派生出分支。如伊尔根觉罗氏由于氏族繁茂,分居东西两寨,将西寨改为蒙鄂啰氏;之后,伊尔根觉罗氏再次分为东西寨,东寨改为巴雅喇氏。此外,乌灵阿氏,别支有乌尔达氏;瓜尔佳氏,别支有石氏;佟佳氏,别支有佟氏等。

其四,得自皇帝所赐姓氏。从努尔哈赤开始,清朝就有皇帝(汗)赐予姓氏的嘉奖方式,对扈从有功、战功卓著等有特殊功劳的人赐予姓氏。被赐姓氏是一种殊荣,所以子孙都会沿用新的姓氏。劳翰,镶红旗人,是世居长白山地方的汉人,努尔哈赤时期,每次行军作战都要随侍左右。一次,敌兵攻击努尔哈赤,劳翰奋力护卫在夺刀的过程中四个手指被削掉,终成残疾。努尔哈赤嘉其勇猛赐以姓觉罗。此外,据《清朝通志氏族略》记载,努尔哈赤给功臣瓜尔佳氏吴拜、舒穆禄氏纳木泰、佟佳氏扈尔汉、纳喇氏卓纳、兆佳氏满平阿各赐姓觉罗。

额尔德尼,参与创制满文,原姓纳喇氏,皇太极赐其姓为赫舍哩氏。秘书院大学士车克本姓瓜尔佳氏、带翰本姓刘,太宗均赐姓觉罗副都统布恕库本姓温彻亨氏,太宗赐姓乌鲁氏等。清入关前,赐姓不是很普遍,在极其特殊的情况下,为了表示皇帝(汗)的殊恩才会赐姓。

除此之外,还有由于部族灭亡等更改姓氏的情况。但是多数情况下,入关前满洲社会以沿袭本姓氏为原则,改变姓氏不是很普遍的现象。在姓氏的使用方面,满洲人往往是“称名不举姓”。这种习俗从其先世一直流传下来,如金代的阿骨打、吴乞买等都是人名,他们的姓氏是完颜。

以上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侵权立删!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