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携手奔小康 脱贫攻坚时|静海融媒记者蹲点日记:他乡似故乡——深化劳务协作 助力脱

携手奔小康 脱贫攻坚时|静海融媒记者蹲点日记:他乡似故乡——深化劳务协作 助力脱

时间:2019-07-30 17:59:06

相关推荐

携手奔小康 脱贫攻坚时|静海融媒记者蹲点日记:他乡似故乡——深化劳务协作 助力脱

劳务协作是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静海用好“劳务协作”这把“金钥匙”,更好地打开西部脱贫攻坚的大门,让贫困群众通过劳动提升获得感和幸福感,从根本上斩断“穷根”。

在康宁津园国际养老中心,刚下班的张淑娟正在单位食堂吃饭。虽然静海的面食和家乡镇原的做法不一样,但吃的还算习惯。

张淑娟的老家在甘肃省镇原县新集乡吴塬村。7月,23岁的她护理专业毕业后进入当地一家医院工作。家中爷爷奶奶需要赡养,父母收入微薄,三个年幼的弟、妹上学生活花销不菲,张淑娟以每月1600元的收入艰难的撑着这个大家庭。

今年3月份,静海脱贫攻坚帮扶组在镇原考察期间,了解到张淑娟一家的情况。为了帮助一家人实现快速稳定脱贫,帮扶组迅速联络了位于静海的康宁津园国际养老中心,为其安排护理岗位。

帮扶组与张淑娟视频通话

4月16日晚,张淑娟带着一家人的期盼,顺利抵达静海,进入康宁津园养老中心。如今,张淑娟每月收入4000元左右,单位为其缴纳“五险一金”。张淑娟的生活在得到很大改善的同时,也让他们一家人实现了稳定增收。

张淑娟一家人生活的改变,仅仅是东西部扶贫工作的缩影。

初,疫情突袭而至,阻挡了镇原外出务工人员的脚步。在静海,企业复工复产也陷入了用工短缺的窘境。一个用工荒,一个务工难。就这样,静海与镇原找到了“两全之策”,采取“点对点”劳务协作,从镇原组织招工,解静海“燃眉之急”。

2月29日,镇原县中心主街,一场热闹的欢送仪式正在进行,欢笑声打破了山塬里的沉寂,首批173名务工人员即将跨越千里,开启在静海的新生活。

劳务协作发车仪式现场

已经出发的务工人员

如今在静海爱玛车业工作的张新玲就是其中一员,回想起最初报名的时候,从未出过远门的她还有些忐忑和担忧。但两地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工作环境的温馨,让她很快就放下心来。

“我和丈夫都在这里工作,上班第一个月,我们就寄给家里10000块钱。这么多年,头回寄这么多钱。我们相信只要肯下功夫,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张新玲高兴地说。

张新玲和丈夫

到爱玛车业工作的镇原员工里,像张新玲这样的夫妻共有27对。公司提前安排独立员工宿舍,配齐基本生活用品,让镇原员工感受到家的温暖。

正在车间工作的镇原员工

到了食堂吃的都是镇原人喜欢的面食。走进车间,有老师傅带着干,没过多久,还让他们镇原来的工人组成了一条“镇原生产线”。每月工资6000元以上,每年15天带薪休假,包吃包住,生活条件好。被疫情阻断外出务工路的张新玲和老乡们收获了意外之喜。

打破思想上的“梗阻”,贫困群众自愿“走出去”,才能更好的就业,实现稳定脱贫。静海与镇原精准对接,暖心服务,让贫困群众“留得下”、“稳得住”,心无旁骛地投入到工作中去,用辛勤劳动追逐幸福的生活。

记者手记:“扶贫先扶志”,东西部扶贫工作中,静海注重将“扶志”与“扶智”相结合,使劳动力成为摆脱贫困的重要资源。贫困群众树立起摆脱贫困的决心和信心,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去改变命运,奔向小康。

END

来源:静海融媒

长按指纹

一键关注

携手奔小康 脱贫攻坚时|静海融媒记者蹲点日记:他乡似故乡——深化劳务协作 助力脱贫攻坚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