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中国支教的德国人:我不想感动中国 是中国感动了我

中国支教的德国人:我不想感动中国 是中国感动了我

时间:2018-12-26 13:48:21

相关推荐

中国支教的德国人:我不想感动中国 是中国感动了我

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曾探究教育的本质,"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同样一位来自德国的教育工作者,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用他独特的教育理念,以及对孩子们的爱,唤醒了深山里一个又一个本真的灵魂。

不以"成绩"定输赢

所有的出发点都不一定会有个人目的。1990年,来自德国的卢安克到中国旅游后,作出了留下来的决定;97年他在南宁一所残疾人学校义务教学;99年又到一所县中学当英语老师;2001年开始,他终于不再辗转于各个学校,落定在大山中的烈小学,进行为期最久的支教工作。

卢安克之所以辗转于各个学校间,一是因为他的个人的选择,二是他的教育理念在现有的环境下,已经经历了多次的"失败"。

当时他在县城中学里教英文,他想着,如果学生能创造像"run like the kite."这样的句子,是件多么富有想象力的美事啊。但是在考试的标准答案中,这并不美。

段考时,他的班级是全年级英语成绩最差的,仅有6个人及格。这引起了家长的不满,在众人的非议下,他离开了县城的中学,来到乡村大山,与板烈小学的学生们相伴。

为什么称之为相伴而非教学,因为在平时的生活中,比起老师,他所承担的角色更像是孩子们的玩伴。平日里,他与学生们一起画画、做音乐、还拿DVD一起拍了一部"电视剧",不论是教学还是平日里的相处中,内容都是玩闹。他认为知识是存在于行为与创造中的,它比语言更生动,更直接。

他有这样的教学理念,与他的个人经历是密不可分的。

人体内都蕴藏无穷的潜力,直到开发,才发现更好的自己。卢安克在中学时外语考试不及格,他索性就到一家帆船工厂去做学徒。不仅自己设计帆船,还曾参加过国际帆船比赛。与别人相比,他没有过硬的基础知识,但是他有别人难以企及的创造力。

正因为他过人的创造力,即使他没有通过高考,却也依旧顺利进入大学。他给汉堡美术学院的教授展示自己的工业设计品,教授对他很欣赏,"已经有知识的人不需要更多的知识,缺少的是创造性。但给卢安克这个只有创造性的人增加知识,他就可以实现他头脑里的东西。"

自身的经验告诉他,具备创造力,比拥有一张满分的成绩单更重要。因此在他的课堂上,学生可以天马行空地造句,也可以在歌曲中写下没有逻辑的歌词,只要他在创造即可,正如他所说"教育应该教好而不是教对。"

灵魂触及灵魂

卢安克在中国支教十年,为大山里的学生无私付出,令大家十分动容,因此他还曾入围感动中国的候选名单。突然有这么多人关注他,他吓坏了,赶忙给评选委员写信,希望他们不要选他,他说,"我不想感动中国,只能是中国感动了我。"

在他看来,他并不是为了感动谁而留下来的,只是他对孩子们有割舍不掉的爱,才让他在此驻足。

人们对于卢安克的评论是两极分化的。一方面是他在深山中不畏艰苦,无私奉献的精神令人敬佩。而另一方面,他的教育方式并不为人认可,特别是对于望子成龙的家长们来说,他的教育是"无用的"、甚至是"失败的"。

看着卢安克的生活状态确实贫苦,板烈村的村民曾提议给卢安克发工资,不必义务教学,但是被他拒绝了,他给出的理由令人出乎意料,"我不敢向学校要工资,因为我怕学校向我要成绩。"在板烈小学,他仍然坚持那套"教好不教对"的理念,他也明白这样可能并不能带来好成绩,所以他从不敢打包票。

就拿他在板烈所带的学生来说,他的这批学生在学业上,与之前的学生并没有什么区别,依旧没几个人能坚持上完初中,早早地就外出打工了。还有的在上初一时便成了"家"。有些家长对卢安克是颇有微词的,"我的儿子就因为学你,变得很老实,吃了很多亏。"

"穷山恶水出刁民"仿佛是一个魔咒,多少人因为贫穷的压迫,展露出了人性的阴暗,随后劣性跟着贫穷就这样祖祖辈辈地传了下来。原本纯真无邪的孩子,从大人身上学来一些不好的品性,加上他们过早地承担起了生活重担,不免沾染上了一些"社会气息",明明不过十几岁,却不像个孩子。

卢安克不能给他们带来财富,但是他希望,孩子们不论身处于怎样的环境中,仍能保持一颗善良本真的心,正如那位家长所说的"变得老实"。卢安克与孩子们曾一起写过一首歌,歌词是孩子们你一句我一句写出来的,其中有个孩子所作的歌词令人印象尤为深刻:

"我们都不完美/但我愿为你作出/不可能的改善。"

道别在即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卢安克的生活中是没有"爱情"的这两个字的,他说,他喜欢自由,并不向往爱情中的依赖与占有,更无法想象大家所说的一个人属于另一个人的感受。

但是在,他的观念发生了转变。

卢安克与一位认识了八年的志愿者结了婚,有了家庭以后,他认为不应再像从前那般"自由",不能再只考虑自己。他认为板烈是他的家,学生就如同他的孩子,但他不能要求妻子也拥有同样的想法,既然同意成家,便不能不顾及家人的感受。

结婚后他与妻子离开了板烈,孩子们与他道别时,要么低着头沉默不语,要么偷偷抹了泪。过后,卢安克出家门拐了一个弯,他站在那一动不动,望着夕阳,看着那抹红渐渐向大山下沉,就如同他此刻的心情,之后人们得知,离开孩子时,他也哭了。

卢安克自由纯真的灵魂,触动了孩子们的心灵,让他们收起了一些最初的调皮捣蛋,甚至是顽劣。他对孩子们的爱,不体现在教他们如何面对各种各样的考试题型,而是在于教他们不论身处怎样的环境,都应该保持创造,保持善良。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老师作为园丁所能灌溉的知识是有限的,但若是将热情的火种传递下去,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对于学子来说这是受用终生的事。或许最终他们还是无法走出大山,但他们会在夜深时,仰望星空,透过大山,透过天空,抵达善良本真的内心宇宙。

文/竹昂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