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的解释 明显违背人的正常心理反应 这是孔子的本意吗?

“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的解释 明显违背人的正常心理反应 这是孔子的本意吗?

时间:2018-11-21 11:41:20

相关推荐

“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的解释 明显违背人的正常心理反应 这是孔子的本意吗?

孔子之后,对儒家经典的解读,历来是根据「国家政治正确」的需要、「社会道德正确」的需要、「个人生活经验正确」的需要,所进行的注解。

这样的结果,使得儒家经典变得通俗易懂,广受各个阶层的欢迎,但是,这样的一定不是孔子的本意。

就拿这句非常有名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来讲,我们所理解的,就不是孔子的本意。

我们先来解读这个「学」字,孔子所提到的「」包含了广义、狭义的两种内涵。

狭义的「学」字=格物致知、诚意、正心

这是「心智系统」转换的基本练习方法。

广义的「学」字(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思考训练)

这就是孔子所提倡的「学而思、思而学;诚则明、明则诚」。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心智系统」转换的训练方式,从我们所习惯的理性思考入手,逐步学会「心智系统」转换。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学”是广义上的“学”

这个“时”,在朱熹之前是有定论的,是“时刻”、“重要时间点”的意思。朱熹为了自己注解的需要,改成了“时常”的意思。

“习”字,不是“复习”的“习”,而是“习惯”:一种下意识的行为。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下意识的行为呢?

这种下意识一样的行为,就是孔子所说的「一以贯之」、王阳明所说的「随感而应无物不照、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大家想一下,你如果练习了孔子的「心智系统」转换的方法,遇到事情的时候,能够「」、能够「」的认识事情、解决问题,你的内心会怎么样?

一定会有很大的愉悦!这是绝大多数人的正常心理反应!

所以,这才是的真正内涵。

孔子是个了不起的人,但他,首先是个正常的人。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