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复习真的快乐吗孔子骗了我们两千多年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复习真的快乐吗孔子骗了我们两千多年

时间:2020-02-06 17:50:24

相关推荐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复习真的快乐吗孔子骗了我们两千多年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教育家,在中国历史上乃至世界文化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和重要地位。孔子也被尊称为圣人,对后世的发展和影响极大。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被收编在《论语》之中,学校里老师教我们的意思是:“学到知识后按时温习练习,不是一件令人心生喜悦的事吗?”可是我们都知道复习是最枯燥的事情,怎么会令人心生喜悦呢?尤其对于高三的学生来说,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不断地温习复习,这段时间是相当的煎熬和痛苦的,即使说复习之后有一点新的心得,也不至于心生喜悦。孔子为什么要这么对他的弟子说,他真正要表达的意思到底是什么呢?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重点是怎么理解习字(習)。习字甲骨文写的是上面画两个翅膀,下面画一个眼睛,意思是小鸟练习飞行之意。《说文解字》里说:“习,数(shù)飞也。”就是多次练习飞翔的意思,这是“习”字的本义。可见习是指实践练习的意思,并不是复习!

孔子教他们的学生去实践练习什么呢?这个得看孔子具体是教弟子们的是什么了。

公元前551年,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孔子两三岁他父亲就去世了,和母亲一起过贫寒生活。孔子曾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意思是我出生是很下贱的,多能做一些他人不肯做的卑下粗鄙的事情。直到孔子17岁这一年孔子母亲病逝,他从一个邻居那里得知父亲是孔纥,是鲁国的陬邑大夫。孔子第一次知道自己居然是贵族子弟,于是他做两件震动鲁国的大事,第一他跑到防地这个地方挖开他父亲坟墓,把他母亲和父亲合葬了。一个贫民小子居然敢去挖贵族的坟墓,简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第二鲁国的季孙氏宴请士一级贵族,孔子也去赴宴,结果被季氏家臣阳虎拒之门外,羞辱一番。这件事情对孔子终生造成严重的精神刺激!

直到孔子三十岁左右,季平子(鲁国三桓之一)认为孔子有点能力,于是引为家臣,孔子开始走上为期不长的仕途之路。最终和季平子失和,于是辞职周游列国,想去其他地方发展。

孔子三十所学就颇有成就,但是他的仕途一直不顺,虽然五十多岁在鲁国做了大司空摄相事,但是不久后就被迫离开鲁国,开始第二次周游列国,最后郁郁返回鲁国,此时已年近七十,随后几年都一直在鲁国静心教学。

孔子办学,规模是很庞大的,那么他办学的经费是从哪里来呢?孔子办学学费是很低的,叫束脩以上未尝无悔,束脩也就是一束干肉。孔子学生是分等级的,最好的弟子才叫入室弟子,可以和老师交流讨论。其次叫登堂,也就是站在门外,等入室弟子出去传达,最次是在堂门外站在,有堂内弟子再传达。孔子办学经费怎么维持呢?我们现在都知道孔子弟子三千,贤者72。实际上是贫寒弟子三千,贵族72,要知道孔子那个时代是世卿世禄制度,世袭制度,所谓学而优则仕只对贵族子弟有效。贫民弟子读书再好也不可能做官,那么贫民弟子还去孔子那里学什么呢?学一门谋生手艺,当时最大的手艺是什么呢,丧葬手艺。

民国时期疑古派学家刘起纡说孔子实际上就是创办了一个丧葬学校或丧葬公司,而且生意红火。这说法虽然看似突兀,但是却非常合理,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他的弟子都是终身追随的。例如颜回,他父亲颜路两代人都追随孔子;曾子,他父亲曾希也是两代人追随孔子。

贵族子弟有学问了可以入仕,可是贫民弟子却不能。而他们追随孔子可以学丧葬礼仪,因此孔子才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一边学习丧葬技术,一边实习赚钱,不是令人心生喜悦的吗?一边学习还能一边赚钱,那当然是令人喜悦的啊!

老子《道德经》说:“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意思是人一生下来就奔着死地去,生下来能活的,十个中有三个,刚出生的孩子,十个中死去的有三个(古代没有消毒方式,一剪脐带破伤风感染死掉三个);还有三个应该能活,但却动之于死地(古代人要在社会上争功名,比如要去参军打仗,这叫动之于死地)所以古代人寿命极短的,平均寿命只有39岁。死亡事情极多,因此丧葬文化非常盛行。

孔子在齐国的经历也得到佐证。孔子曾经到齐国,被齐景公看中,想重用他,齐景公的宰相晏婴(史称晏子)阻挡,晏子说孔儒之流,崇丧隧哀破产厚葬,不可以为俗。晏婴对齐景公说孔子这个人特别爱把丧葬文化做得很复杂,以至于普通百姓家里死了人埋一个人都要把家搞破产,国君你想富国强兵,可家家都破产了怎么富国强兵呢?

另外墨家曾说:“厚葬久丧,重为棺椁,多为衣衾,送死者徙,三年哭泣,扶后起,杖后行,耳无闻,目无见,此足以丧天下。”意思是说,儒家学说厚葬文化,棺材都要两层,一层棺一层椁,衣服、使用品都要陪葬。送死就像走到远方、远徙一样的复杂。一个埋葬的过程光哭泣就要三年,年轻人不没有人扶都站不起来,不给个拐杖都走不了路。送葬三年期间“耳无闻,目无见”,什么事都干不成。墨子讲“此足以丧天下”。可见墨子也认为孔子当年把丧葬文化搞得极复杂,而且通行鲁国、通行天下,是一个足以丧天下的劣迹。

因此疑古派学家刘起纡说孔子实际上是创办了一个丧葬学校是有道理的,也因此《论语》里讲“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要结合孔子当时的情况去理解才是行得通的!而且丧葬文化对现代的影响也是非常深远的,现代人虽然不至于学古人守孝三年,但是丧葬也是非常繁琐复杂。例如在大型城市一块好的墓地都得花几十万,曾有人戏言死都死不起了!

那么孔子的儒家学说为什么又能成为正统,统治社会两千多年呢?这主要是儒家学说讲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一定大过于臣,父一定大过于子。中国社会远在部落时期就是血亲管理体制,而儒家学说也刚好遵从这一点,以至于在管理社会上近乎于天经地义。

后世人常说北宋宰相赵晋靠“半部《论语》治天下”,可是只需稍微一查就知道,这是误传。这是在元朝时期,儒生被贬低为“老九”,以至于戏剧家高文秀在一句戏曲台词中说赵晋半部论语治天下以此来自我标榜。《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他的言行,大多都是孔子的教育思想,而不是治国思想。

《论语》作为两千多年前的典籍,虽然对现代社会还有着深远的影响,但是作为现代人需要具体事情具体看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