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一个国家的教育 如果培养了大量“精致利己主义者” 就是失败的

一个国家的教育 如果培养了大量“精致利己主义者” 就是失败的

时间:2021-05-06 09:29:03

相关推荐

一个国家的教育 如果培养了大量“精致利己主义者” 就是失败的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

这章中的弟子,有两种义项,一指年纪小的人,二指学生,此处用的是第一个义项。悌,敬重之意,谨,谨言慎行,信,指信用。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

年轻人在家要孝敬父母,出门要敬重兄长,做事言行要谨慎讲信用,博爱大众而且亲近仁者。这样做了还有余力,就用来学习各种文化知识。

孔子这段话传播甚广,可谓家喻户晓了。同时也是很重要的一段话,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句话给我们谈到了一个观点,那就是——到底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对于一个人什么才最重要呢,孔子认为不是学问,不是技能,而是德性。

孔子认为在知识学习之前,应首先做到“孝悌”,这是根,其它都是枝节,如果这个根本基础不牢,或者破坏掉了,学问再好,技能再优秀,也算不得成人。由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发现两种事实。

“孝悌”之道

首先,儒家的价值观基础是“孝悌”,在家孝敬父母,出外敬重兄弟,先从身边人做起,有了这个根基,一个人走向社会,就可以把“孝悌”价值观扩大到他人身上,表现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去,“泛爱众而亲仁”就是把血缘关系扩大到社会领域的体现。如此,一个国家就会到处充满仁义精神,社会就充满和谐。

在此之上,一个人如果还有多余精力,就可以去学习知识和技能了,孔子认为德与才虽都很重要,但德一定要在才之上才有意义。早期儒家具有非常明显的“德性文化”特征,这与周朝的分封制和宗法制社会体系有着极大渊源,此处就不展开了。

启蒙教育

说起德重于才,在传统的学堂教育中,也能很好体现这一特征。我国历史上的童蒙读物,不论是《孝经》、《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还是近来褒贬不一的《弟子规》,都具有明显的德育特点。

在传统社会,孩子四岁后入学,先从童蒙读物学习,蒙,就是启蒙,这个启蒙有两层意思,一个是心性德性的教育,一个是知识教育。也就是说,古人育人,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要统一到学馆里,接受这些文化知识的熏陶,来塑造孩子的德性和增长知识。这种德育与智育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就是“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思想落于现实的体现。

古人与今人一样,非常重视教育,知识技能的传承革新,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是立国之本。但,相对于当下更注重知识增长、技能训练的教育形态,古人的教育理念就很值得今人去借鉴,缺少了德性的觉醒,知识的强大,可能带来的并不是进步,而是破坏,有甚者可能是时代的倒退。

时下有一种人,高学历,拥有出色的技能,也善于利用体制来达到自身的目的,可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点,缺少对社会的关怀,同情心丧失,知识与技能不过是用来满足自己欲望的工具,有一词叫做“精致的利己主义”,描述的就是这一类人。

只讲自身利益不关注他人冷暖,是一种极度自私的表现,当一个国家,培育了大量的知识丰富技能优秀而又冷漠的“精致利己主义者”,肯定会产生诸多社会问题,也是一种极为可怕的事情。现今,已经到了对我们的教育必须作一些反思的时候了,我们必须要问一问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如果只是批量生产冷漠的知识人,那一定有悖教育的初心,也不是人之为人应该走向的方向。

对此,大家有什么感想,可以说说自己观点!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