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追风筝的人 两代人的自我救赎

追风筝的人 两代人的自我救赎

时间:2024-05-14 12:07:55

相关推荐

追风筝的人 两代人的自我救赎

《追风筝的人》慕名已久,前几天才看完。

讲的其实是个挺简单的故事。阿富汗少爷阿米尔和仆人的儿子哈桑,从小是好朋友。阿米尔文艺范儿,感情细腻有写作天分,但性格懦弱怕事;哈桑勇敢忠诚,愿意为阿米尔做任何事。在少年斗风筝大赛中,哈桑帮阿米尔获得了冠军,为他追风筝拿战利品的过程中,被一伙不良少年堵截在小巷中蹂躏强暴,尾随哈桑的阿米尔目睹了发生在哈桑身上的一切,却没有勇气站出来保护哈桑而眼睁睁的看着哈桑被他们强暴。阿米尔因为内疚自责,不敢面对哈桑的目光,栽赃哈桑偷手表让父亲赶他们走。哈桑和他爸爸自背黑锅主动离开。

战争爆发,阿米尔去了美国,读了大学写小说出了书还娶了老婆,一个告诉他“那儿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的电话,让阿米尔回到故土,他从拉辛汗口中得知哈桑原来是自己的亲弟弟,二十多年来沉重的犯罪感,让他选择了勇敢。他历经苦难,救出了塔利班控制下的哈桑的儿子,把他带回美国开始了新生活。

对于评论中所写的,《追风筝的人》对于“主和仆、贵族和贱民、朋友和兄弟,历史和现实,种种转变都被刻画得生动而细腻。放在历史的宏大背景下,更洞见人生和人性的复杂。” 我其实没什么特别深的印象,毕竟电影只有短短的2个小时,很多内容并没有小说写得那么细腻,小说里大段大段的内心独白,到了电影里,可能就是一个几秒钟的一个镜头而已。

我最震撼的,是一个故事情节:哈桑居然是他的亲弟弟。

让我消化一下吧,那意思就是说,阿米尔的爸爸明明知道他们是亲兄弟,在平时就这样每天看着弟弟作为仆人,被哥哥各种使唤,这也就算了。战争爆发后,也没想着去把自己的另一个亲生儿子哈桑也带出去吗?而且后来他们在美国发展也不错,也从来没有去寻亲过?就这样放心让另一个儿子流落在外生死不明吗?

要知道,这个父亲,可不是寻常的冷血父亲,他是个大好人啊,他一生都在行善事,修建恤孤院,帮助别人,别人的崇敬和爱戴的。在逃难的时候,为了保护同胞的妻子不受凌辱,他冒着挨枪子的风险,也要站出来主持公道。对素昧平生的陌生人尚且如此,对亲生儿子,反而真的从此不再过问,很奇怪不是吗?

他说盗窃是一切罪的宗源,他隐瞒哈桑的真实身份,偷走了哈桑本应得到的真正的社会认同,让哈桑终其一生都是低人一等的哈扎拉人、仆人身份,最后也是为守护主人的房子而死。他让自己的亲骨肉,一出生就跟自己的哥哥命运截然不同,这样难道不是罪过吗?

片子中,我们看到了阿米尔的赎罪,他对哈桑有犯罪感,愧疚他没有在他被施暴的时候勇敢地站出来,自责他恩将仇报为了躲避内心的不安居然设计陷害,赶走那个“为你,千千万万遍”的忠诚的朋友,更震撼于小小少年那点“我是主人,你是仆人”的等级优越感,被“哈桑是你亲弟弟”的真相打破,使得他最后的那点自我维护的理由也轰然瓦解,内疚感更是无以复加。

拉辛汗说过:“当恶行导致善行,那就是真正的救赎。” 在这样的内疚中,他决定走向自我救赎,把哈桑的儿子——自己的侄子救出来,更多的是让自己的内心不再沉重,让自己能够更坦然地自封为“好人”。

说到这里,对他父亲的困惑好像也解开了,哈桑也曾是他不愿提及的懦弱自私的一面,为了声誉和名望,他没有公布哈桑的身世,所以他在没有哈桑的世界里,尽力而为地做好事、善事,这也是他的自我救赎啊。

从懦弱到勇敢,这样的蜕变,阿米尔和他的父亲一脉相承。

不同的是,阿米尔最后选择了直面自己曾经的过错,愿意付出行动去挽救。而他的父亲,说教了一辈子勇敢仗义,做了一辈子的大好人,却始终只是通过别的方式来赎罪,对旁人再好,已经辜负的那个,依然还是辜负了。

两代人的勇敢,才使得那个伤痕累累的、抑郁自闭的、兔唇指甲开裂的小男孩,慢慢回到正常的生活,他已经算是幸运儿。

而更多的阿富汗的其他孩子呢?

片中那个孤儿院的守护老头,道出了更多战争的残忍。个人觉得,《追风筝的人》的伟大也正在于此吧,一个幸运儿的救赎,让我们欢欣鼓舞,但更多的,是那千千万万个、默默无闻的、没有被救赎的孩子们。

一部作品的伟大,大概不仅在于它表达了什么,更在于它还没有说出来的部分吧。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