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你怎么理解「圣人不死 大盗不止」这句话?同意这个观点吗?

你怎么理解「圣人不死 大盗不止」这句话?同意这个观点吗?

时间:2021-11-15 18:58:09

相关推荐

你怎么理解「圣人不死 大盗不止」这句话?同意这个观点吗?

道家是反感圣人的,儒家是尊崇圣人的。

但是要知道,这句话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那个时候,孔子是个郁郁不得志的文人,还没被称为圣人,这句话所说的圣人指的是当时儒家所尊称的圣人,例如周公、三皇五帝。因为周公等古代统治者制定了礼法,同时西周维持了几百年的“安定”统治,孔子认为这是周公的礼法的作用,所以周公就被孔子尊称为圣人。孔子还认为当时诸侯互相征伐,盗贼蜂起的原因是礼崩乐坏,是周公等人制定的古代礼法被破坏了,所以他要克己复礼,恢复古代礼法,他认为这样就能天下太平。所以孔子非常崇拜周公,尊称他为圣人。

道家则十分反对孔子的主张,认为天下混乱都怪统治者瞎折腾,所以才说绝圣弃智、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还要知道,道家虽然反对圣人,但是他们只反对儒家尊称的圣人,并不是真反对圣人,因为道家的心目中也存在一种圣人,这种圣人和儒家所说的圣人不同。老子说:

“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

道家心目中的圣人是这样的:不与民争利,生活很俭朴,不剥削人民,比人民的生活还要差。

老子还说,他有三宝,一是慈,二是俭,三是不敢为天下先。这和他心目中的圣人标准是相通的。

道家认为,只要统治者能做到上面圣人的标准,他们不要制定这礼纳法,天下自然就会太平,百姓自然就会幸福。

后来孔子亲自成了圣人,这个圣人是儒家标准的圣人,不是道家标准的圣人,所以圣人不死,大盗不止也就包括孔子了。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儒家和道家到底谁对谁错。

管子说过,仓廪实而知礼节。对这句话尽管我不十分赞同,但是我觉得总比儒家思想要靠谱得多,因为管子看到了吃穿住用这些人的本能生活需求的重要性,但是儒家不顾人的本能需求。

儒家反其道而行之,认为知礼节而仓廪实。不管穷人富人,有没有饭吃衣穿,儒家都要让人们学礼守礼,用仁义教化人们。儒家认为,人们学礼守礼了,知道仁义了,就不会作乱偷抢,社会就能安定。儒家还要求,穷人不仅要守礼,守仁义,还得高兴。贫而乐,富而好礼,被儒家捧为人类的最好楷模。穷人一守礼守仁义了,又高兴了,还会作乱偷抢吗?儒家宣扬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就是用道德强行绑架人们,不让人们因为贫穷而为非作歹。

然而这种绑架有用吗?有几个人宁愿饿死也不偷不抢?没有几个人。得思想多高尚才能做到这样?连孔子自己都做不到。一户穷人,父母孩子饿得半死,都愁眉不展,儒家却硬让这户人家高兴,他们能高兴起来?所以儒家思想就是不顾实际,建立在空想基础上的唯心主义。因此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这句话批判得很对。

那么道家又如何呢?道家的圣人,要能够自觉地慈、俭、不敢为天下先,这也是一种很高的思想觉悟,也没有几个统治者能够做到,所以这同样是空想。

道家和儒家,互相用空想来批判空想。百家争鸣,其实就是盲人摸象的争鸣,都认为自己正确,其实没有一个是正确的。

唯有马克思主义才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