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古运河原生态文化和生活如何保护:无锡南下塘水居文化四问

古运河原生态文化和生活如何保护:无锡南下塘水居文化四问

时间:2021-06-22 21:39:32

相关推荐

古运河原生态文化和生活如何保护:无锡南下塘水居文化四问

西西原创/地域文化

从两河文明到黄河文化,人类择水而居是一个亘古绵延的生命命题。今天,无锡最值得骄傲的,除了高度发达的现代经济之外,应该就是古人留给我们的这条穿城而过的运河。经济的发达,让城市鲜亮,人文的积淀,让无锡厚重。如果说亮丽是外观的,那么厚重则是内在的。

我从小生活在古运河边,对运河有一种命里割舍不了的乡愁。至今我还是住着“在水一方”的旧宅,所以不肯搬离,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是这一份怀旧的生命记忆。我经常从南长街走过,从南下塘走过。时光流转,日月更替。看到今时今景,总有一种欲语还休的情愫,凑着无锡媒体“邀你互动”的机会,说一说我对“水弄堂”打造的一点个人看法。

热闹的街景,能不能延续繁荣?

很显然,现今的南长街、南下塘,已经成功打造成一条商业街,而且还几乎与锡城所有后来崛起的综合体一样,美食一株独秀。而美食中又尤以川味独领风骚。从南长街口的小龙坎,到街中的宽巷子、窄巷子,不用走近,满街满巷子都是串串、火锅的味道在飘荡。即使是相对僻静的南下塘,也是一间接一间的吃食店,中餐、小食、咖啡、茶室应接不暇。生意自然是有好有坏,而从不断变换的门头看,能做长的已然不多。最早一批的店家几乎已经不复存在。加上无锡四季分明的气候,每到天热的夜晚,整条南长街的人流那是水泄不通,但一到冬季则一片萧瑟,与往日的繁华、喧闹形成天壤之别。

当然,除了美食,也有书店、花店、服饰以及博物馆等,但是整体的商业性是毋庸置疑的。而这样的南长街与我曾经到过的厦门的曾厝垵、西安的回民街、上海的新天地、南京的夫子庙等地相比,类同性极强,特色化很少。甚至与无锡自己的湖滨一条街、崇安寺、大成巷、欧风街都相差无几,唯一不同的,就是南长街在悠悠的古运河边。

这样的地理位置,这样的商业布局,遥想曾经的船码头的繁荣与衰败,令人不禁要设问一下:何以为继?何以为继!

潋滟的光芒,能不能传承吴韵?

如果说商业的运作还仅仅是在商言商的话,那么从沿河两岸的民居改造到景观建设,则涉及到更本质的一个文化遗存的保护和建筑美学问题。虽然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但是我看到的南下塘一带的旧房改造几乎是从里到外脱胎换骨的重建。无锡当地报纸7月31日记者采访孟瑶的报道中,孟处长特别强调了申遗成功不是终点恰恰是保护传承的起点,而保护的重点就是限制开发。

除了开发已经有明显的过度之外,以我本人的审美,这条古运河上最最让人感到恶俗不堪的就是屋前屋后挂着的劣质红灯笼。我不知道这个全国古镇一片红灯笼的“格调”是不是受了张艺谋《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影响。张艺谋的审美带着浓郁的西北风。尽管张艺谋是无锡的女婿,但是在西北的大地上挂上红灯笼和在婉约的小桥流水的江南挂上红灯笼效果是完全不同的。江南本来多色彩,桃红柳绿杏花春雨,所以它建筑的房子讲究白墙黛瓦。这样才搭。大红灯笼一挂,不仅违和,而且完全不能彰显吴地江南的风韵。早撤早好!

浪迹的歌吟,能不能留有一隅?

去过丽江古镇3次,数年之后回忆起来,除了古城初见那年清澈的穿城水流,就是深深萦绕于耳的一个流浪歌手的歌声。他的《天路》在午夜的梦里传来,穿透天际飞越时间的海,至今回味。曾经清明桥上也有一位歌手(不知道现在还在不在,希望还在),披着长发、架着话筒、戴着草帽,范儿十足。虽然唱的歌有点老,但是怀旧啊。每次遇上,都会在桥上坐下十几分钟,听他一首接一首的唱。我见到的最燃的一次,清名桥朝北一面的桥堍站满了驻足的人群,俨然是一场个人演唱会。他说过,曾经有他的粉丝开了车打老远来听他的歌。在我看来,他已经成为清名桥上的一个文化标志。想当年阿炳也是一路在南长街上卖过艺。

文化肯定不是管出来的。人类的艺术史,无论东西,无一不给我们后人启示:往往被当代嘲笑甚至不齿的,却是后代的荣耀。梵高是一个,我们的阿炳也是一个。对文化的宽容是文化发展最大的恩赐。南长街要做大文化,就是要给民间的文化力量多一点生存的空间。用对待串串的肚量对待自发式的文化活动。著名的无锡籍导演山奇的《古运河之恋》长久以来一直是南下塘下悠扬的背景音乐,特别好!希望会有更多的古运河文艺作品从民间脱颖而出,能像《成都》一样爆红全国。待到有一日真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候,南长街文化会载入历史史册,成为无锡运河文化的特色。

生活的气息,能不能归于静好?

上周,我一位广州的朋友特地带了家人入住古运河财富酒店,为了与南长街来一次亲密接触。朋友向往“古镇”已久。但是游过之后不无遗憾,认为“居家氛围没了,挺可惜。”古运河是不可复制的资源,这个跟一般的水岸不同,需要好好规划。从营销学的角度说,比核心竞争力更强大的,是特异竞争力,就是独特的不可复制的资源或能力,古运河及其周边的老建筑就是如此。江西婺源之所以火起来,跟他们过去的贫穷有直接关系。因为穷,没钱建新房子,老房子就保留下来,结果成了不可多得的宝贝。

回到本文开头我提到的择水而居。生活的气息,在于有生生不息的人的生活的存在。虽然平淡,却有最直击人心的感动。就如我每天经过嘈杂的菜市场,熙熙攘攘,甚至还有那么点杂乱无章,但是这就是生活本来的样子。现在的南长街和南下塘,等所有的店家打烊之后,几乎就成半座空城,因为尚有小部分未曾搬迁的老住户在,清晨的时候还能有那么一点点生活的气息。但是不敢想象,当规划里的拆迁全部完成,最后会不会又是一座一到半夜就成悄无声息的“死城”。所以现在刹车还来得及,不能再在过度开发的路上最走越远。南长街可以继续“商业”下去,但南下塘不妨考虑向民宿发展。让水岸人家,有家居的样子,有生活的气息。当然,灯自然是要亮的,但绝对不要亮红灯笼。千万千万!

本文作者:西西。本文略经删写刊发于8月6日《无锡日报》。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