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佛教:《金刚经》中的四句话 悟透受用一生!

佛教:《金刚经》中的四句话 悟透受用一生!

时间:2020-08-12 18:47:57

相关推荐

佛教:《金刚经》中的四句话 悟透受用一生!

《金刚经》又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自东晋年间传入汉地,到唐代为止,先后经历六次翻译。其中,以鸠摩罗什法师所译版本流通最广,而海内外高僧大德对其所作的注疏,更是不可胜计。

佛陀弘法四十九年,用了二十二年的时间讲般若,《金刚经》则是六百卷《大般若经》的总纲。此经蕴含宏大,教化世人如何消业、修福、开慧,有四句经文,悟透受用一生!

其一,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六百卷的《大般若经》浓缩成了一部五千余字的《金刚经》,由此可见,此经在般若部经典中的地位,可谓举足轻重。从慧能祖师开始,禅宗便以《金刚经》印心,作为验证参学者所悟真假的法宝。昔日,六祖本为山林间樵夫,机缘巧合之间,听人读诵《金刚经》,又于“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之语,言下顿悟。那么,究竟何为无住生心呢?

禅宗以“明心见性”作为开悟的标志,所谓心,即真心;所谓性,即佛性。心、佛及众生,三者等无差别。“心”在何处?它所在处,非内非外,亦非中间,非随所何处,非根尘,非无所著处。慧能祖师作偈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离相无住,就是心之所在。

其二,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

波罗蜜,即为“度”、“到彼岸”,其中般若波罗蜜,又被称为第一波罗蜜。般若为梵文,意为智慧,但它并不是世俗中的聪慧、才思敏捷等意识心的灵动。般若意为修行人累劫修集福德、定力,直到因缘具足,意识心触证真心,进而发起般若智慧。

《楞严经》中有言:“纵令虚空,亦有名貌,何况清净妙净明心。”若能发起般若智慧,就能现前观察真心的名貌体性,即“本来无一物”,也就明白了《金刚经》中所谓“是某某,即非某某,是名某某”,并不是很多人误解中的那样,让人破除文字执著。

其三,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

佛陀说法四十九年,大小三百余会,却无一法可得。因为佛说“空”,众生便执著于空,佛便说“空”亦不可得;大乘经教,佛说“非空非有,是空是有”的中道实相法,结果众生又开始执著于实相法。

于是,佛又以实相法不可得,令众生破除对一切法的执著。诸法因缘生,缘生之法,无有自性,唯独证悟“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妙明真心,才是究竟涅槃。

其四,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金刚经》中的“金刚”二字,意为金中之精坚者,它能断世间万物,破除对一切相的执著。经文中,佛言“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之语,说明就连如来的法身,也是无相的,并且对佛法也不应执著。因为,一切言说之语,都是剩语,本身就是文字相,说出来就是错的。佛说一切法,无非以权显实,作为接引众生的方便。

昔日佛陀在燃灯古佛座下,因为无一法所得,不执著于一法,因而得到燃灯佛授记。所以,观一切法,都应像世间梦幻泡影,并不实有,不生执著。

《金刚经》对于世间人来说,是破妄念、去执著的法门,若能一念生信,乃至为他人演说,如来悉知悉见,功德无量。对于修行人来讲,三世诸佛及一切佛法,均从此经出,智慧无边。悟透经中的四句话,一生受用南无阿弥陀佛。

更多佛经解读、佛门典故,请关注莲荷居士。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