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全国“小学作文教学课型”研讨会 暨“小学语文整体改革”第五届年会情况综述

全国“小学作文教学课型”研讨会 暨“小学语文整体改革”第五届年会情况综述

时间:2020-09-15 16:58:16

相关推荐

全国“小学作文教学课型”研讨会 暨“小学语文整体改革”第五届年会情况综述

在14节习作教学课当中,习作教学指导课11节,占习作教学课的78.6%;习作教学评改课3节,占习作教学课的21.4%。

从“小学作文教学课型”来看,11节习作教学指导课中,“观察发现式”1节,“联想发散式”4节,“阅读引路式”3节,“专题训练式”1节,“沟通交流式”2节;3节习作教学评改课,基本上都是在老师引导下的“自主评改式”课型。

除此之外,会议还有两个报告:一个是学术报告——“小学语文整体改革”课题组首席专家陆恕先生所作的《小学作文教学课型的实验研究》专题报告,还有一个是珠海容闳学校小学部校长兰祖军先生所作的经典报告——《儒“骨”、道“风”、佛“心”》(谈游走于儒道佛之间的人生)。

另外,还有容闳学校小学部的一个千人展示活动——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国学诵展表演。

以上是这次会议的全部内容。会议的规格是很高的,内容是丰富的,课型是多样的,质量是上乘的,信息量是很大的,留给我们思考的空间也是非常广阔的。

这次珠海年会,在“小学语文整体改革”的进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为什么这么说?让我们来简单地回顾一下。

“小学语文整体改革”这个课题是提出的,而实际上,我们从起就开始实验研究了。当时,我们是从阅读切入进去的,叫“主题阅读”实验研究。七、八年以后,我们发现,母语教育如果只是搞识字,只是搞阅读,只是搞作文,是不能解决“老大难”问题的,必须要进行深层次的整体改革。

早在1978年,张志公先生在《作文教学》序言中就指出:“语文教学在普通教育工作中恐怕算得上一个‘老大难’,而作文教学恐怕又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老大难’。换言之,作文教学是‘老大难’中的‘老大难’。”

最近,全国写作学会中小学写作教学专业委员会会长刘济远教授在南京会议上指出:作文教学还存在“多无”现象:学科无位置,课程无课标,教学无课本,内容无序列,教师无方法,学生无兴趣,草稿无自改,评价无标准,研究无系统,教学无实效……

近40年过去了,“老大难”中的“老大难”还是“老大难”!这与语文学科本身的难度较大有关。因为作文是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的综合反映,学生在一个方面出现短板,就会影响学生作文能力的正常发展。

所以,从开始,我们提出了一个系统的思考命题——语文教学的根本出路在母语教育的整体改革。这个整体改革,在阅读的上游涉及到识字,在阅读的下游涉及到作文,把学生的“自主识字”“自我阅读”“自能作文”,作为一个完备的系统进行整体研究。

“小学语文整体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在系统论和大语文观指导下,识字为根,阅读为源,习作为本,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为魂;实现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一体化,阅读和作文一体化,读单篇文章和读整本书一体化,书本学习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一体化。对母语教育的内容、过程、方法和评价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终生自主学习发展的能力。

想当初,的时候,我们就描绘了这样一个蓝图。这个蓝图能实现吗?这个蓝图如何实现?1949年新中国建国以来,好像还没有人这样宏观地提出对母语教育进行这样的整体改革。但是,在,我们做了这个“吃螃蟹”的人。在“小学语文整体改革”的道路上,我们一直且行且思,像拉船的纤夫一样,艰难地跋涉着。

这次会议所取得的成果,可以说已经把我们绘制的蓝图,变成了能够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具体的建筑物了。所以说,这次会议,在“小学语文整体改革”的进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自主识字”,惠及众生

在这次年会上,容闳学校宋靖老师在20分钟的课堂上展示的识字成果,已经让我们震撼不已。这些孩子入学才三个多月,开展这项实验才一个多月,就已经有孩子识字超过了2000,绝大多数孩子也超过了1000。这样的识字量,以及孩子们所表现出来的自信、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会影响他们一辈子。

当这些孩子过了几十年,到四五十岁的时候,当他们回忆起自己所走过的人生道路的时候,他们会感谢容闳学校,会感谢这些进行“自主识字,同步读写”实验研究的小学启蒙老师。所以,宋靖老师的这节课把“识字为根”的理念很好地体现出来了。

“自我阅读”,功德无量

阅读的上游是识字,大量识字的目的是为了提前读写。因此,在“自主识字”的同时,抓好二年级的“同步阅读”,就是过渡到“自我阅读”“自能写话”“自能作文”的桥梁。从本次年会来看,容闳学校小学二年级的高楠老师展示的一节群文阅读课,让我们看到了孩子们在一年级通过“自主识字”认识2500个汉字以后,所表现出来的惊人的“自我阅读”能力,很好地践行了“阅读为源”的母语教育理念。

在40分钟内,二年级的孩子阅读了7篇文章。这一尝试,为“自主识字后的读写策略”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研究范例。这节课让“自主识字,同步阅读”的优势得到了最大化,把学生的阅读量拓展到了最大化。但是,可能有人会问:语文课就这样教可以吗?这样教,阅读教学的深度在哪里?

40年前,吕叔湘先生就曾经大声疾呼:十年的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看书。这个问题的确值得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

因此,我们不禁要问:看课外书籍,谁讲解?谁提问?一言以蔽之,都是自我阅读。容闳学校二年级的这节课,是略读文教学,是群文阅读,读到这个层面就可以了,就很好了!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们还有精读文教学。精读文教学,解决阅读的深度问题,习得阅读的规律和方法,运用于略读文的自我阅读;略读文解决阅读的广度问题,尽量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如何把阅读的深度和广度结合起来?就是要构建学生阅读的“T”型结构。“T”这一“横”代表阅读的广度,这一“竖”代表阅读的深度。因此,“小学语文整体改革”在阅读教学领域,不能只停留在精读文的教学上,还要重视略读文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阅读教材的文本上,还要拓展到课外阅读领域中;不能只停留在读“单篇文”上,还要重视引导学生读“整本书”。

关于精读文的教学,我们已经研究得比较深入了。“小学语文整体改革”催生出的“555”教学法,已经获得业界同仁广泛的认同和实验学校老师们的广泛运用。

深圳市宝安区黄埔小学刘娜老师执教的四年级《搭石》一课,就为我们献上了一节精彩的精读文教学课。在孩子们的阅读感悟中,搭石是一首优美的诗,搭石是一曲动听的歌,搭石是一幅五彩的画,搭石是一座畅通的桥,搭石是一条幸福的路……这样的阅读达到了理想的深度,这样的阅读也让学生掌握了阅读的规律和方法,这样的阅读必然对略读文的阅读产生深远的影响。

群文阅读、拓展阅读,时间从哪里来?课外阅读只是一个方面,关键还是在课堂。语文教材的八个单元,传统的教学,一般是两个星期教一个单元,大致用四个月教完。现在,我们赞成深圳市教育局的主张,倡导“二月革新”,就是用两个月教完八个单元。当然,在时间分配上,不是用两个月教课本,再用两个月去搞课外阅读,而是在单元教学中,用一周时间教完一个单元,再用一周时间进行单元主题拓展阅读。

还有读整本书的阅读指导研究,深圳市龙华区桂花小学的王开艳老师执教的五年级《读整本的书 俗世奇人 》,也为与会者搭建了一个研究平台,打开了一扇读整本书的窗口。读整本书的课堂教学一般采用两种课型,一种是引导学生如何读整本书的课型——“扬帆起航”课,一种是组织学生展示阅读成果的课型——“展示分享”课。王老师的课,属于“扬帆起航”课。

“自能作文”,任重道远

阅读的下游是写话和作文,而写话和作文,却是语文教学这个“老大难”中的“老大难”。从私塾到公学,这个问题就一直存在。但是,作文教学还是有规律可循的,也是有方法可学的。

我们一再强调,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的根本出路在母语教育的整体改革,而作文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又在哪里呢?经过多年的实验研究,我们认为,作文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就在“作文教学课型实验研究”。

这次珠海年会,我们集中对“小学作文教学课型实验研究”展开了深入研讨。

在学术研究上,陆恕先生的学术报告《小学作文教学课型的实验研究》,对小学作文教学的基本课型作了高屋建瓴的理论阐述和深入浅出的旁征博引。

在研究和探索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完善了课题组提出的“本源作文观”,即:“生活为源,阅读为根,语用为本,方法为桥,思维为脉,创新为魂”。

在“本源作文观”的指导下,我们确定了“小学作文课型实验研究”的原则、定位和策略。

原则:追本溯源,大道至简。

定位:大众化,普及型,易操作,接地气。

策略:胸中有魂,眼中有人,手上有法,脚下有路。

什么是课型?课型泛指课堂教学的类型或模式,是课堂教学最具有操作性的教学结构和程序。

课型研究必然以课标为准绳,以课堂为阵地,以内容为核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变革教师和学生的教育教学行为为抓手;也必定会涉及到作文教材教法的全面改革。

作文教学课型一般分为两大类:作文指导课型和作文评改课型。

作文指导课型的分类,以作文内容为主,兼顾表达形式。大致分为八种课型:观察发现式、活动体验式、阅读引路式、命题选材式、想像发散式、专题训练式、沟通交流式、网络整合式。

课型研究,要遵循建模——出模——创模的路径来逐步推进。

作文评改课型的分类,以评改方式为主,兼顾评改内容。基本课型主要分为:自主评改式、互动评改式、专题评改式等三种课型。

学生习作是作文评改的根据,要以学定教,顺学而教,以子之文,发子之思。习作评改是习作之后的反思性学习,目的是改变单纯由教师精批细改的传统做法。

在实验研究上,大会展示的14节小学作文教学指导课和评改课,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广阔的研究平台,有些精彩的课堂展示甚至称得上是小学作文教学课型研究的范例,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和借鉴意义。

无论是名师的课堂教学分享,还是实验学校骨干教师的教学展示,都充分践行了“小学语文整体改革”的课程理念。

宋靖老师和高楠老师的课,充分体现了“识字为根,阅读为源”的课程理念。

刘娜老师和陈树兰老师的课,集中体现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一体化”的课程理念。

王开艳老师的课,有效践行了“读单篇文和读整本书一体化”的课程理念。

李红艳老师的作文评改课,生动诠释了“书本学习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一体化”的课程理念。

其他老师的作文指导课或作文评改课,都在精彩纷呈的课堂教学中,深入、全面地体现了“阅读和作文一体化”的课程理念。

总之,这次珠海年会,目标明,思路清,定位准,课型多,全面展示了“小学语文整体改革”的研究成果。四年来,我们完成了诸多方面的研究任务。

一是完成了教材建设,完善了“334”教材体系。第一个“3”,是三个领域:识字、阅读、作文;第二个“3”,是阅读领域的三大内容:精读文、略读文、整本书;所谓“4”,是“自能作文”的四个层次:读经典——学选材,读妙文——学构思,读美文——学写法,读佳作——学语用。我们的《自能作文》教材已经完成了三轮修改,并且得到了开明出版社专家老师的充分肯定。

二是完善了教法研究,催生了“555”教学法。“三5”教学法中的第一个“5”,就是课堂教学的五个基本步骤:导读(学)、自读(学)、互读(学)、展读(学)、评读(学);第二个“5”,就是课堂教学的五大利器:“自学导航”“思维导图”“以读代(带)讲”“速读速记、限时背诵”“读写联动,课堂练笔”;最后一个“5”,就是精读文教学的“五读”之法:读通、读薄、读清、读厚、读熟。

三是展开了作文教学课型研究,即将出版课型研究专著。学术研究没有止境,研究成果也会不断完善,我们的课型研究虽然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理论架构,但是,研究正未有穷期,留给我们思考和探索的空间依然十分广阔。课堂教学永远都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这次会议呈现的19节课,虽然仍有遗憾,但它瑕不掩瑜,精彩纷呈,给我们的课型研究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整体改革”就像一棵幼苗,正在茁壮成长,我们绘制的改革蓝图,也正在一步一步变成现实。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欣喜,我们骄傲,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但是,我们一直都在路上!

“小学语文整体改革”课题组杜澄清供稿

照片提供:郑庆丽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