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阿咆」一台纯血国产主机的简单测试

「阿咆」一台纯血国产主机的简单测试

时间:2022-04-02 22:49:33

相关推荐

「阿咆」一台纯血国产主机的简单测试

哟西~

各位铁汁,好久不见~

这次给大家带来的是一套国产主机的测试文章

说起来在各大科技自媒体都在为618疯狂带货的时候,阿咆整篇这个稍微有那么一点点的格格不入。

也算是一股清流哈~

至于我为啥不整篇618的促销产品文章呢,属实是因为车太多了,各种硬件都有车,这马路四通八达的,这车来车往的,你们估计也看得眼花缭乱,我就不整那没用的了。

这次用的国产平台是兆芯KX-6000系列中的KX-6780,八核八线程,2.7-3.0GHz。

具体配置看下图:

首先CPU是纯国产的,主板是纯国产的,内存是纯国产的,硬盘也是纯国产的,100%的纯国产核心部件。

完美!

啊哈!

行了,逼话说少说,先看看办公性能:

对比参照的是AMD的打桩机系列FX-8300,八核八线程,3.3-4.2G。

这个CPU是8月份上市的,距离现在已经差不多6年了,价格已经跌破了300元,但是性能依然还能跟得上目前的主流需求,属实性价比不错。

第二个对照的CPU,则是Intel的9700,同样是八核八线程,频率3.3-4.7G,之所以选它,是因为它代表了目前性能的顶端,而规格上也与这次测试的兆芯一样,可以很清楚地知道我们国产的CPU和顶端CPU还有多大的差距。

第一个对比的是综合性能,起初我想跑3D Mark的分数,但是想了想,我这篇文章既然是为了让更多人看得懂,索性我选择了鲁大师的跑分,这个软件虽然在专业程度上远不能和3D Mark相比,但是鲁大师的普及程度,则是3DMark拍马莫及的。

可以看到,鲁大师跑分上,兆芯6780和FX-8300的跑分几乎一样,在使用体验中,也没有感觉出明显差别,这个可能需要到游戏中才能体验出差距了。

和目前顶端的9700相比的话,兆芯6780只有9700的43.7%的性能。

第二个测试的软件是Cinebench R20,这个软件是测试CPU多核线程的性能,也就是多核协作的运算效率。

多核运算的使用场景常常用在设计软件所需要的渲染方面,这也属于专业领域,而在这个环节,兆芯6780就被其它两块CPU拉开差距了。

所以兆芯KX6780在专业软件的应用上,性能还略显薄弱。

不过这里倒是有个小插曲,一开始我直接在兆芯平台上运行R20,发现点了没反应,我又多试了几下,还是没反应,我顿时反应过来,估计是核显性能不太够,为了增强核显性能,家境贫寒的我,抠抠搜搜地从抽屉里拿出了一条科赋CJR 2666内存插上。

因为电脑运行为了稳定,都是默认运行规格较低的那根内存,所以我这根性能更强的CJR,实际上是降为和光威国产内存一个档次来运行的,相当于两根国产内存,所以对于测试结果不会有什么影响。

然后我发现还是启动不了R20。

(淦!)

于是我再次颤颤巍巍地从抽屉里,又拿出一块1660super插上,屏蔽掉核显,这才顺利点开了R20。

哎,到底是家境贫寒啊。

第三个环节,就是测试解压性能的环节了。

兆芯6780的定位是办公,那办公肯定包括解压文件吧?

这年头,谁还没点学习资料呢?

所以这次我把几种常用类型的文件(1.7G的高清电影、百来张高清照片、还有一些常用文件等等)打包压缩成一个5G左右的压缩包,让这仨开始撒丫子狂奔解压一波。

解压为了能够充分利用多线程的优势,我选择了比较新的压缩工具,360压缩(有点打广告的嫌疑了,这软件不算纯净,我是有其它原因才不得不用360全家桶)确实比较好用,跟7-zip差不多,都能利用到多核线程,至于更被广大老友们接触的更多的winRAR,我就放弃了。

因为这玩意解压得慢,这是算法和对硬件的利用效率不够高,有点落后了。

解压性能方面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和FX-8300比,输在了频率上,和9700比,那是各方面被锤。

但是虽然和主流性能还有顶级性能有不小的差距,但好歹是可接受范围不是?

如果有一天,发生War了(至于跟谁你们心里自己有数),对面全面封锁各类电子产品的入境,那最后不还得靠咱们自力更生?而兆芯确确实实做到了这一点。

在测试之前,也跟卖兆芯的老板交流了一下,他说这玩意设计出来是来对标i5-7500的,确实,在多核性能方面确实跟4核4线程的7500能够打一架,但这是用多一倍的物理核心堆出来的,但是单核性能,也许只有7500的一半,这也就意味着游戏性能,至少得缩水一半,这个问题,对于国产芯片的推广来说,确实没法逃避的一个难点。

游戏性能提不上来,就很难市场化,这样一来,制造芯片的成本就居高不下,利润空间就很难展开,没有足够的利润,更加难以招收更尖端的人才来研制性能更强的U。

这就是恶性循环了。

第四个环节,是核显测试,为了更好直观的认识,选择了目前AMD平台的3000G vega3,这个算是比较典型的核显了,Intel这边则是拿万年不变的UHD-630拿来对比了。

不出我意料,这个核显性能确实弱了一些。

而且驱动还也比较难找,我在网上找了蛮久都没找着对路的,最后是问老板要的,这一点对于一些有心为国产CPU做贡献的人,也制造了一些困难。

这个性能的核显,办公常用的Office和WPS基本都没什么问题,视频方面看看1080P的也没啥瓶颈,一句话就是办公够用。

最后就是CPU-Z的单核性能和多核性能分数对比,显而易见的差距,这里就不多做介绍了。

然后就进入大家期待已久的游戏环节了。

吗的整的我也有点兴奋。

先把显卡收起来,这可宝贝得紧,轻易不能请出这种大杀器,平时放抽屉里我都怕旁边那块垃圾2080ti给我碰坏了。

内存就不拔了,这样核显性能才能达到最大化。

首先第一款游戏,LOL!

启动!

卧槽?

把所有画质调到最低,一切能提升帧数的手段都用上!

居然还是没有用!

岂可修!

过分了嗷铁汁

看来还是得请那位出山助我一臂之力才行。

于是再次颤颤巍巍地请出了1660s,这个时候,帧数终于进入能玩的范围了!

可喜可贺!

好了好了,游戏就不测了,玩游戏没人会选择这样一套售价4900元的板U,虽然他们都说自己爱国,但是是选择性的爱,大家都懂哈

实话实说,兆芯6000的性能大概只相当于六七年前的CPU,但起码算是一块用来办公相当不错的CPU了,这一点不得不肯定国内团队的努力。

我知道,个别铁汁对于性能这块颇有些耿耿于怀,其实一颗CPU不光看它本身的性能,也要看撑得起这种性能的外置条件。

你们看看这块国产主板:

这块主板其实很小,大概两个巴掌大

上面的I/O接口(主板屁股那一堆接口)、双通道支持3200频率的内存(BIOS无法支持OC)以及USB3.0(这个位置我就特别想吐槽一把),全都达到了国际主流水平。

这些外置条件全是咱们自主研发的,也就意味着这项技术完全自主可控。

就好比以前航母建造技术、原子弹制造技术、卫星技术、洲际导弹技术实现自主可控一样,完全不依赖境外的物资就能实现生产,这是我们的优势。

也是我们的开始。

根据最新的消息,兆芯KX7000已经在量产路上了,这个U我找了一下相关数据,大概和一代锐龙差不多,IPC比KX6000提升61%,几乎就达到初代锐龙的水平,可能差个10%不到,这就缩短到两三年的距离了,但想要赶上还远远不足,各方面都还十分欠缺。

不信你看AMD,憋了将近十年才在有起色,到了才有吞牛之势,但Intel依然稳坐PC市场全球第一的宝座,这并不是因为Intel对行业的控制力强,而是因为各行业设备更新的速度所导致的。

兆芯目前说真的还处于一个初期阶段,很烧钱,跟老板交流的过程中,他说芯片设计师的工资只有一万四左右,对比国外Intel芯片设计师百万美元年薪还连续挤了好几年牙膏,咱们的设计师属实算是不吃草也跑得飞快的马了。

关于国产芯片的测试就到这里了,本来我以为618你们都跑去蹲便宜车去了,来我店里下单的人估计没有上个月多。

但万万没想到,这个月开局就来了十单,一直忙到现在才抽出空来测一下这块国产CPU,国产的内存和国产的硬盘还没来得及系统测试,不过了解的人估计也看了不少相关资料了,这俩国产硬件,尤其是国产内存,稳定性和超频性能都相当不错。

这里我就厚着脸皮推荐一波给你们,与其买同价位那些普通颗粒内存,超频几乎没空间,不如支持一下我们的国产内存。

毕竟,支持的人多了,买的人多了,那边生产的成本就降下来了,到时赚取的利润就能更好地推动第二代、第三代国产颗粒的研制了。

也许有一天,国产颗粒战特挑B-die也不是没有可能不是?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