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祥林嫂怒砍门槛 是合理改编 还是强行加戏?鲁迅会同意吗?

祥林嫂怒砍门槛 是合理改编 还是强行加戏?鲁迅会同意吗?

时间:2024-03-10 05:32:39

相关推荐

祥林嫂怒砍门槛 是合理改编 还是强行加戏?鲁迅会同意吗?

鲁迅逝世二十周年时,作为对先生的纪念,以他的小说《祝福》改编的同名电影适时上映。这部电影在此前一年就已经开始筹备,当时接到把小说改编成剧本这一任务的是著名作家夏衍。

夏衍的改编在情节的整体走向上基本尊重了鲁迅的原著,并且把叙述视角由小说中受限的第一人称“我”改为了全知视角,这样就把鲁迅小说中那些未能展开的情节详细地呈现了出来,变得更加具有感染力。

不过,夏衍的改编也受到了不小的争议。夏衍在剧本中增加了画外音,也就是旁白,显得有点生硬,让人有出戏之感。比如,在影片的结束,祥林嫂在祝福的爆竹声和风雪中死去时,出现了这样的旁白:

这是四十年前的事了。对,这是过去了的时代的事情。应该庆幸的是,这样的时代终于过去了,终于一去不复返了。

这就冲淡了悲剧应有的意味。

然而,最大的争议还不在此,而在于一个细节:祥林嫂怒砍门槛。

说到这里,我们有必要再来回忆一下鲁迅的原著。在《小说》祝福的开头,“我”回到鲁镇,偶然遇见了祥林嫂。此时的祥林嫂已沦为了乞丐,才四十岁上下,头发却已全白。如果这还不足以说明她是一个有故事的女人,那么她开口问出的话却足够证明。祥林嫂问了“我”三个问题:

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那么,也就有地狱了?那么,死掉的一家人,都能见面的?

这可奇了怪了,一个饭也吃不饱的乞丐怎么会问出这些形而上的哲学问题呢?面对这些猝不及防的问题,特别是祥林嫂诡异的神情,“我”也回答不清楚,只能含糊其辞。

结果,第二天,祥林嫂就死了。

不得不说,鲁迅的叙事手法实在是高明。他上来就把故事的结局告诉我们,让我们不明所以、充满好奇心,再让我们跟着他的娓娓讲述去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

祥林嫂本是山里人,二十六七岁时死了第一任丈夫,便逃了出来,到鲁四老爷家里当下人。有了工作的祥林嫂“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然而好景不长,没过多久,她就被婆婆抓了回去,又被强行嫁了人。

可是,祥林嫂又一次死了丈夫。幸运的是她生下了一个儿子,母凭子贵,她还可以在家族中占一席之地。可是,孩子又被狼叼走吃了,祥林嫂什么也不是了,就被赶了出来。

他再一次来到了鲁四老爷家,只是她干活再也没有之前那么利落,天天哭丧着脸。鲁家也不再让她插手与祭祀有关的活,因为不吉利,虽然没有明说,但她应该知道。

祥林嫂因丧子而精神失常,逢人便说儿子的死。她内心深处可能是需要安慰,但没有人安慰她。人们起初还愿意听她讲,好留下一点自以为感动的眼泪,时间长了,就开始取笑她。

一次,同为下人的柳妈拿祥林嫂被嫁时反抗的事开玩笑时,说她当初不如一头撞死,省得到了阴间被锯成两半分给两个男人。祥林嫂听了很害怕,便听从柳妈的建议,到庙里捐一个门槛,好洗清一世罪名。

结果,祥林嫂用了一年的工钱捐了一条门槛之后,发现人们对她的态度没有丝毫的改变,精神便受到了更大的打击,变成了一个“木偶人”。如此也就被鲁家辞退了,也就沦为了乞丐,也就有了小说开头的那一幕。

在电影《祝福》中,虽然祥林嫂的结局和鲁迅小说中的一样,但却多了祥林嫂怒砍门槛的情节。那么,这是合理改编,还是强行加戏?鲁迅会同意吗?

笔者认为这样的改编是不太合理的,很不符合鲁迅原著中的精神和人物形象。鲁迅的创作思想是批判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那么,把祥林嫂写得越惨越无力反抗,批判的力量就越深。祥林嫂也是麻木的,当然这种麻木更多是当时的社会使然。封建礼教“吃人”于无形,渗透力极强的,使祥林嫂在潜意识里已经认同了自己是有罪的人,她又怎么会有反抗意识呢?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讨论!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诗文说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