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自然资源部东海局石浦海洋环境监测站不畏风浪 执着守护这片海

自然资源部东海局石浦海洋环境监测站不畏风浪 执着守护这片海

时间:2022-03-09 05:10:12

相关推荐

自然资源部东海局石浦海洋环境监测站不畏风浪 执着守护这片海

美丽如画的岛屿、排列成阵的渔船、历史悠久的古港……位于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石浦镇的东门岛,在很多人眼里是一个充满历史韵味的旅游胜地。

而在自然资源部东海局石浦海洋环境监测站的5名观测员眼里,这座东海小岛是他们坚守的阵地。明清两朝,石浦曾是海防重镇,如今这里早已没有了鼓角争鸣,有的是观测员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守望。他们借助海洋观测仪器设备,在台风中观风测浪,在大海中进行赤潮监测采样,守护海洋环境,助力防灾减灾。

小站“蝶变”

驱车从石浦镇渔港出发,驶过一座名为铜瓦门的弓形跨海大桥,再前行不远,便抵达石浦海洋站。

走进站内,一栋崭新的业务楼伫立眼前,一块用蓝色笔迹篆刻着“中国梦、海洋梦”的石头格外醒目,背后的五星红旗迎着海风飘扬。

“这栋业务楼是正式启用的,它使我们彻底告别了过去的危旧办公房。”石浦站站长吴俞春告诉记者,石浦站通过海洋站能力升级改造等项目,能力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台站面貌焕然一新,业务能力有了较大提升。

1959年,象山县农水局建立石浦海洋水文气象服务站,这是石浦海洋站的雏形。当时条件非常艰苦,一间破败的小屋,几台简单的设备,开始了最初的海洋观测。1966年,该站划归原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管理,目前隶属于自然资源部东海局下属的宁波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

不久前,记者走进石浦站业务楼,看到一间间崭新敞亮的实验室、一件件先进的仪器设备,正在值班的观测人员忙碌而有序。与此同时,还有两名工作人员正在附近海域进行赤潮监测。

观测员陈卫民1972年出生,1995年就来到石浦海洋站工作,是目前在站上工作最久的人,他的父亲也曾是石浦海洋站的观测员,可以说陈卫民是个名副其实的“海二代”。

从“老陈”到“小陈”,父子俩见证了海洋站的发展。陈卫民还记得,刚来海洋站工作时,铜瓦门跨海大桥还没修建,每次都要乘坐渡轮登岛上班。

“去观测点记录数据,一天至少要去3次,不能迟到。”陈卫民告诉记者,那个时候基本上都是人工观测,这些年随着海洋科技的发展,站上逐渐更新换代了一批先进的海洋观测仪器,获得的数据也更加精准。

“60年来,石浦海洋站在海洋观测、数据传输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也是海洋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吴俞春说。

如今,石浦海洋站从一个单一要素观测站发展成为业务门类齐全的综合性海洋站,已成为象山县及周边海域海岛海洋环境保护的排头兵。通过共建共享监测资源,围绕政府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生态县建设和节能减排任务需求,石浦站持续协助宁波中心站或独立开展多要素海洋观测、海洋生态环境风险监测、增养殖区和海水浴场等海洋功能区专项监测,为海洋经济发展、海洋行政管理、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台风中坚守观测岗位

象山县是一个海洋大县,由608个岛礁组成,拥有5350平方公里海域,占宁波海域面积的2/3,长达800公里的海岸线占浙江省海岸线的1/6,海洋资源丰富。这里也是台风、赤潮多发区,每年都有海洋灾害发生。作为海域的守护者,在海洋灾害到来时,石浦海洋站的工作人员冲在海洋防灾减灾的最前方,及时获取各项数据,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石浦海洋站只有5名员工,下辖石浦验潮站、松兰山验潮站、松兰山海啸预警台、石浦地波雷达站、健跳自动观测站、渔山自动观测站等8个功能站点,点多面广,工作安排十分紧凑。在吴俞春看来,石浦海洋站虽小,却是一站多能,站上人虽少,但个个都是精兵强将。

“在基层海洋站,每个人都得有独挡一面的能力,因为人手实在有限。”吴俞春说,石浦站上的每名工作人员都能单独牵头负责一个领域,但同时也能参与到站上的其他工作中去。

对基层海洋站工作人员来说,在观测点遇到台风、暴雨这样的恶劣天气是家常便饭,除此之外,还要经得起出海的考验。

,台风“凤凰”登陆浙江,观测员陈杲正好在站上值班。“对于海洋观测员来说,台风来的时候正是最关键的时刻。”陈杲说。

当时,狂风夹着暴雨猛烈地冲击着小站,门窗被吹得狂响。“台风登陆期间的气象水文数据尤为珍贵,是进行精确预测预报和防灾减灾决策不可或缺的资料。”陈杲迎风冒雨出门赶往测点抢修设备,由于风太大,他的眼镜都被吹走了。

近年来,随着业务量的增加,石浦海洋站也面临着人才匮乏的困难。吴俞春介绍说,海洋站工作需要耐得住寂寞,经得住清苦,有时还会面临危险,很难吸引当下的年轻人。为了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完成,站上的几名工作人员自觉加班加点,投入海洋观测预报工作中。虽然有些观测员家就在附近,但忙的时候,三五天不回家也是常事儿。

艰难的赤潮监测采样

相比在台风中观测,在海上进行赤潮监测采样更需要一份细心。如果出海不晕船,则更能胜任这份工作。

今年4月26日,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遥感影像发现渔山列岛海域疑似发生赤潮。为了第一时间掌握情况,做好灾害防御工作,履行预警监测职能,刚刚完成设备故障抢修任务的观测员欧阳萱,又马不停蹄出海开展应急监测。

“赤潮监测一般是应急事件,要做到快速发现、准确监测、及时上报。”欧阳萱说,“赤潮监测往往是一大早出海,晚上才回到站里,回来后还要及时将样品进行实验分析,并出简报。”

赤潮海域距离陆地27海里,因当地下午风浪增大,欧阳萱和同事决定在起风前加紧设站布点,开展监视监测。但航程过半,天气变差,风浪逐渐加大,海况恶劣,船舶逆风航行,摇摆不停,欧阳萱连续吐了六七次,将黄胆水都吐了出来。回想起这一次出海的情景,欧阳萱仍心有余悸。

对石浦站的观测员们来说,他们的工作虽然平淡辛苦,却有着坚守的理由,因为他们深知自己肩负着守护这篇海域安全的重任。

来源:中国海洋报

记者: 郭松峤

编辑:吴琼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