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自然资源部北海局:提升抗灾能力 守护蓝色海洋

自然资源部北海局:提升抗灾能力 守护蓝色海洋

时间:2018-10-30 12:37:20

相关推荐

自然资源部北海局:提升抗灾能力 守护蓝色海洋

今年的“5·12全国防灾减灾日”即将到来,自然资源部北海局提前行动,5月6日组织专家走进学校,普及海洋防灾减灾知识。

我国是遭受海洋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海冰、绿潮、赤潮、风暴潮……引发的海洋灾害事件严重威胁着沿海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夏天,黄渤海大规模浒苔(绿潮)暴发,对青岛近岸海域造成严重威胁,北海局开展绿潮应急预报监测,有效地保障了青岛成功举办第28届北京奥运会帆船赛;/冬季渤海遭受30年不遇的海冰灾害,山东和辽宁直接经济损失共60余亿元,北海局开展海冰灾害应对工作,指导沿海各地防抗海冰灾害。大连新港输油管线闪爆,蓬莱19-3油田发生溢油事故,天津“8·12”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北海局都积极参与应急处置。

近年来,北海局切实履行北海区海洋防灾减灾工作职能,卓有成效地开展了海洋灾害观测、预警报和风险防范等工作。在一次次海洋灾害面前,北海局经受了严峻考验,为北海区各级地方政府防抗海洋灾害提供了有力支撑,最大限度地减轻了海洋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提升海洋预报基础能力

今年2月,中国南极长城站海洋站验潮站正式投入运行,标志着我国首个极地业务化海洋观测站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显著提升了我国在极地海域的数据获取能力,为我国极地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高质量的数据支撑。

近年来,北海局积极参与全球海洋观测网建设,目前又参与到极地业务化海洋观测中。高水平地参与全球海洋治理,背后是海洋观测监测基础能力的不断提升。

北海局持续开展海洋站新建和升级改造工作,夯实海洋观测监测基础能力。新建鲅鱼圈、葫芦岛、曹妃甸、唐山三岛、乳山、岚山、文登、临港、滨州等9个海洋站。完成了东港、日照2个海洋站的升级。此外,北海局还完成了千里岩岛和南黄岛的超视距通信系统建设以及“葵花8号”气象卫星地面接收处理系统。

为了有效防抗海洋灾害,北海局通过近的努力,已经建立起卫星、飞机、船舶、岸站、浮标等多手段的立体化、全天候海洋预警预报监测体系。

据了解,北海局已构建了由38个海洋站(点)、24套浮标站、8个海洋预警观测台等组成的北海区海洋环境监测网,实现了对北海区海洋灾害的立体、实时、全天候观测。目前,北海区海洋环境监测网稳定运行,全网实时数据上传率达到98%,延时数据合格率达到100%,年度获得有效数据在2亿组以上。

未来,北海局还将有10个海洋站、1艘冰区调查监测船、1艘浮标作业船等投入运行。

与此同时,北海局还组织开展北海区海洋环境立体监测网、数据传输网以及综合信息系统、数值预报系统(包括中国海海面水平能见度数值预报系统和中国海高分辨率温带风暴潮数值预报系统)、辅助决策系统(包括海冰辅助决策系统和海上搜救应急辅助决策系统)的两网三系统建设。

为提高海洋灾害应急管理能力,北海局编制发布了《北海分局海洋观测预报和防灾减灾“十三五”规划(~)》,编制发布各年度北海区海洋灾害公报,对地方各级政府和涉海部门及相关企业的灾害应对和生产安排提供指导。

提高精细化预报水平

6月9日~10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在青岛召开。

每年的6月也是黄海浒苔的暴发季,为保障上合峰会圆满召开,北海局及早防御浒苔灾害,有效减轻了灾害影响。活动期间派出专家参与自然资源部黄海绿潮联防联控指挥部现场保障工作,发布专项海洋环境保障预报49期。增加监测系统、设备,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海雾预报,提供了精细化的海况保障。配合青岛市制订了分等级船舶巡航和打捞方案,有效组织船舶,确保不漏一片浒苔进入防控区。

目前,北海局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北海区海洋环境预报和灾害预警体系。

近年来,北海区引进国际先进的海流、海浪、中尺度大气模式和动力数值预报系统,自主研发了溢油、风暴潮等应急预报和海洋灾害预警模式,实时观测资料同化技术,构建起预报精度高、预报要素全面业务化运行的数值预报系统。

北海区海洋数值预报系统、高性能计算机系统、视频会商系统和预警预报发送系统得到进一步优化。全国海上搜救环境保障系统、全国海洋渔业生产安全环境保障系统、大洋科考海洋气象保障系统、北海区海洋环境预警报综合发布平台等系统平台运行稳定。

北海局海洋环境业务化预警报能力显著提升,实现了从灾害现场观测监测到最终预警报发布的一套完整业务化体系的高效运行,有力保障了北海区海洋经济和社会发展。

多年来,北海局海洋预警预报服务领域不断拓展,精细化服务保障能力持续提升,为“大洋一号”船环球科学考察、中国载人深潜、西太放射性监测调查、海洋维权巡航等重要海上活动提供现场预报保障及随船水文气象观测预报。同时,多次为军方海上活动、海事部门海上搜救行动、海上溢油事故处置提供水文气象资料和海洋环境预报保障。

加强海洋防灾减灾宣传

作为今年“5.·12全国防灾减灾日”系列活动的一部分,5月6日,北海局组织海洋专家走进青岛市南区实验小学,为学生们解读神秘的海洋、普及海洋防灾减灾知识。

走进学校、社区、广场......每年北海局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利用“5·12全国防灾减灾日”和“10·13国际减灾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海洋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以网络直播、视频、展板、宣传册、电脑现场演示、手机服务平台、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形式进行全面展示,向社会公众普及海洋防灾减灾知识,提升公民的海洋意识。以开放日形式接待了来自北京、青岛等地的中小学生1500余人参观学习。组织博士专家团到青岛中小学校、社区讲课百余场。

下一步,北海局将围绕落实“两统一”职责,创新工作思路,优化顶层设计,形成以需求为牵引,观测监测、预报预警、防灾减灾、调查评价环环相扣、有机联系的业务发展链条。

一是进一步理顺业务体系。明确北海区各中心站海洋站的职责,建立统一有序、分工合理、协调高效的体制机制;加强对地方海洋预警监测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监督;跟其他涉灾部门做好衔接,在新的应急管理框架下,发挥好海洋预警预报支撑作用,推进综合减灾。

二是进一步提高海洋观测预报和防灾减灾基本能力。全力推进防灾减灾专项实施,全面提升海洋观测预报和防灾减灾能力;以军民融合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全面提升海洋环境保障能力发展。从观测手段、观测要素、质量控制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强化海洋观测业务化管理。

三是不断提高预警报服务水平。进一步优化梳理预报机构及职责分工,深入推进北海区预报减灾业务系统一体化建设,构建上下联动、分工明确的海区预报业务体系;优化升级国家海上搜救环境保障服务系统、全国渔业生产安全保障系统、大洋航路保障服务系统、目标精细化预报系统;发展海洋智能网格化预报业务、海上丝绸之路海洋环境保障业务、北极航道海洋环境保障业务,探索开展海洋生态灾害预警服务,提升预警报服务效能。

四是强化生态系统减灾能力发展。积极落实中央财经委第三次会议提出的关于“提高生态系统防御海洋灾害能力”的要求,在风暴潮、海啸、海冰等自然灾害防治工作基础上加强生态减灾,探索研究针对赤潮、绿潮灾害的防治技术,以及海洋生态系统防潮御浪、固堤护岸的能力评估研究。指导辖区沿海各地继续开展海洋灾害风险评估和重点防御区划定工作,推动风险隐患排查和治理。加强防灾减灾成果的信息化应用,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普及防灾减灾知识。

(中国海洋报记者 王 晶,编辑 吴 琼)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