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食在广州 不可遗漏那些深藏的“走鬼档” 另一种地道美食体验

食在广州 不可遗漏那些深藏的“走鬼档” 另一种地道美食体验

时间:2023-02-05 06:51:58

相关推荐

食在广州 不可遗漏那些深藏的“走鬼档” 另一种地道美食体验

回家途中听到路边传来的歌声:"十四岁只得污糟走鬼档吃得起,咖喱的污垢滴衫尾……"

突然有点感慨:多久没有吃过“走鬼档”了。翻开朋友圈,晒的都是光鲜亮丽的高档餐厅、新奇的贵价菜式,鲜有人会去晒人均几元的路边摊。广东话“晒”即是炫耀的意思,比如“晒命”。谁又会去炫耀不上镜的路边摊呢?搞不好弄巧成拙,引来一堆关心:“注意卫生哦”,徒增尴尬。

朋友来广州玩,点名要吃港剧里时常出现的咖喱鱼蛋,心想这还不容易,便带她去7-11的关东煮一试滋味,但一口咬下去她满脸的失落,质疑我买错了:“电视里都不是这样的”。啊,那是怎样呢?是街边推车叫卖的!我懂了:“走鬼档”!

曾在广州随处可见的“走鬼档”,伴随着每一位少年长大。每一个看似其貌不扬的“走鬼档”,后面的掌勺人都或有一招绝技,才让人“爱”的如此深沉。

城市的走鬼档

“走鬼”指的是沿街违规摆卖的流动小贩,为了逃避城管而相互之间招呼用的一个暗语,久而久之,“走鬼档”就成了无牌流动小摊贩的代名词。但就是这一个个的“走鬼档”却承载不少人的回忆,有的赚够本金便华丽转身为有门牌的小店了,有的却无人欣赏走在消失的边缘。有些小吃,现在不吃,以后未必吃得到了。

阿婆牛杂

这个广州大名鼎鼎的“阿婆牛杂”,号称牛杂界的网红,位于芳村大道陆居路市场。

二十几年了,一辆破旧小推车,一位步履蹒跚的老人家,一锅热腾腾的牛杂……却引得街坊们心甘情愿每次排起长龙,生意爆好,工夫用料却绝不删减,每卖十几碗便又加入熬好的牛杂老汤,放入大块红糖,慢慢熬出牛杂特殊的鲜味。

正常营业时间一个礼拜只开一个下午,有时候几个月不见摆摊,八十几岁的老人家身体大不如前,想吃到一碗心心念念的牛杂,只有两个字:随缘。

阿婆牛杂

洪德路风琴鱿鱼丝

这是一家开在士多里面的“走鬼档”,刁钻的开档时间:晚上10点到凌晨3点,刘德华也曾是捧场客,开豪车来买更是常事。一个炭炉、一片鱿鱼、一个摇轮,三十年的坚守,从小伙摇成了阿伯,俨然已成资深烤鱿鱼专家。

为何叫风琴鱿鱼?阿伯用炭火慢慢烘烤的鱿鱼干,自带了恰到好处的炭火焦香味,然后用一个称得上古董的老旧手摇轮压开鱿鱼干,压轮碾压过后,鱿鱼变得很像一把被拉开的“手风琴”,所以这“风琴鱿鱼”之名便在食客口中传开。

鱿鱼丝松软又入味,味道是现在用机器批量烘制的鱿鱼丝无法比拟的,那股随着鱿鱼烤制散发出来渐渐浓郁的焦香,让你在排队的时候一次次吞咽着口水。三十年的光阴,由从前的“走鬼档”到藏身于一家士多里面,拒绝任何拍摄及宣传,低调得近乎任性。

风琴鱿鱼

上下九的娟姨猪脚姜

深藏于上下九的一个小巷子——吉鸿居,每当走到这个巷口,便闻到又酸又香的味道,然后看到一个号称全广州“最脏”的瓦煲便是了。后来因为太出名,还上过《舌尖2》,日本、东南亚也有报纸专门报道过,也是开在自家士多店里面的一个老店,从前没有专门的名字,经营士多的同时兼卖自己细火慢煲的姜醋,后来慢慢有名之后,店主娟姨用自己的命名:“娟姨猪脚姜”。

猪脚姜这种现在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小吃,其实是产妇补身的一道补品,用大量甜醋和大块的猪脚、数量巨多的姜片、煮好的整只剥壳鸡蛋一起慢火熬制数小时而成。煮好的猪脚姜醋猪脚软糯入味,每一口都是胶原蛋白,鸡蛋弹牙有嚼劲,浓浓的姜辣混合甜醋的酸甜浓缩出的汤汁,喝一口全身都暖,脸色都变的红润起来。

瓦煲上厚厚的这些污垢,其实是甜醋煮开后溢出留下的汤汁干后变成的,经年累月的堆积一层一层变成了厚厚的“壳”覆盖住了整个瓦煲。现在也有些店铺用不锈钢锅制作猪脚姜,但传统大瓦煲慢火熬煮出来的才更加入味。

娟姨猪脚姜

市二宫婚纱街的光记糖水

严格来说它早已经不在“走鬼档”之列了,但这间糖水铺也是从一根扁担起家的。解放前,现在店主的父亲光伯从阳江来到广州,肩挑糖水沿街叫卖,用一碗碗糖水赚来的辛苦所得支持起了整个家庭。后来家人感念光伯,决定将父亲做甜品的手艺传承下去,便将这间夫妻档甜品店取名为“光记甜品”。

从1980年正式开店营业到现在快四十年,尤其是附近二十六中的学生哥和街坊,每天都固定来吃上一碗糖水,顺便坐一坐聊聊天。店主洪叔对糖水的执著是老街坊哪怕搬离了这里也会回来寻味的原因,每天早晨起床煲糖水,坚持哪怕成本上涨也只加红糖和砂糖,绝不用糖精,做出的绿豆沙、眉豆沙、芝麻糊几十年过去了,还是从前那个味道。

虽然严格来说光记的味道算不上惊艳,但是几十年来坚持的这份“广州味道”已经值得去为它打call,尤其是麻蓉汤圆,是光记的招牌糖水,每次去必点。

光记糖水

陶街无名猪红汤

很多年前去陶街,当时还没有街道整治,地摊摆到堵塞了整条解放路,那时的陶街真似一个万花筒一般,看的让人眼花缭乱,而我总对那些电线电器不太感冒,反而被一个走鬼档卖的猪红汤吸引,好像才两元一碗,胡椒粉和猪红搭配的恰到好处,伴随韭菜的香味一碗下肚,味道好赞。后来不再路过陶街,但想吃猪红汤的时候,便会想起陶街那档的味道来。

现在整治后的陶街变得有些认不出,想找回曾经的味道,却不见了那走鬼档,打听之后,街坊告知在巷子了有个小小的早餐档口便是,再次重温一碗热辣辣的猪红汤,似曾相识的味道感叹时光的流逝。

陶街猪红汤

小贩和城管之间的猫鼠游戏闹大时也时常见诸报端,谁是谁非围观者都一幅看热闹的心态,但俗语讲:有头发谁想做癞痢?

广州从不缺装修高档的美食餐厅,但是很多在街头神出鬼没的“走鬼档”或许才有这城市美食的灵魂。记得有人说起某个特别干净的城市国家时形容它:“干净得就像个医院”,那种冷冰冰的感觉扑面而来。每个人都有创业的梦想,就如每个走鬼档都想有间属于自己餐厅一样。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