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以《罗曼蒂克消亡史》分析学院派 是否和商业电影能走上共鸣?

以《罗曼蒂克消亡史》分析学院派 是否和商业电影能走上共鸣?

时间:2019-11-12 18:42:32

相关推荐

以《罗曼蒂克消亡史》分析学院派 是否和商业电影能走上共鸣?

导语:极致的学院派导演——程耳

延续《边境风云》的路数,倒序插叙,多线反转,高潮来得漫不经心又韵味十足。光线的捕捉,构图的讲究,让这部讲述上海往事的电影,腔调十足。明星多而不乱,相信喜欢的人会很喜欢。——《毒舌电影》

在《罗曼蒂克消亡史》之前,中国影迷对于程耳这位导演是不熟悉的。相较于他高产的北电校友们来说,程耳素来在电影创作中并不依靠量来取胜。作为一个创作型导演来说,程耳的每一部作品都延续着精品的质量。但是要翻开他最早的轨迹,就需要追寻到90年代北电最为轰动的学生毕业作品之一《犯罪分子》

程耳的高级感,实际上早在九十年代末期便有所显现。他的作品当中非线性叙事是非常典型的特点,并且对于寓意的掌控,程耳也是当之无愧隶属于顶级导演的行列。稳健的视听语言结构工体,并且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构造出最为庞大的人物群像印记,程耳本人的导演功力在一步步攀上巅峰时刻。

但《罗曼蒂克消亡史》无异于是程耳最佳的一部作品,虽然披着商业电影的外壳,云集着各路大咖助阵参演,但它的内核却是中国少见的学院派风格。许多人从这部作品看到《布达佩斯大饭店》的影子,也有人从这部作品中领略到《教父》的风采。特定的时代背景之下,程耳把权力和高级感用电影的方式拿捏得异常到位。

《罗曼蒂克消亡史》章子怡宣发海报

许多电影本身,便带有这样的期待。对于大时代宏伟叙事的梦想,让无数导演前仆后继的倒在门槛之前。程耳对于自己的电影风格有非常强的导演意识,每一部作品背后都掩藏他悲观主义的哲思和进步。当程耳不再是斩获六国电影节的青年,《罗曼蒂克消亡史》带着他最宏伟的探讨走来,时代之下,掩藏着这位才华横溢的导演将“浪漫主义”和“悲观哲思”融汇的野心。

一、 非线性叙事结构掌控力,解构时代剖析人物的思维概念

电影要驾驭宏伟叙事、特定社会背景,往往需要做到相当多的铺垫和设计。导演们对于如何驾驭,实际在思维概念上有非常多的相似之处。程耳选用的则最为保险,也是最难表现出来的非线性叙事结构。

在非线性叙事结构上,最早将其作为一种电影技法运用完美的是《公民凯恩》与《低俗小说》。

章子怡、葛优坐镇《罗曼蒂克消亡史》

虽然非线性叙事结构本身并非是主流,但观众对于其的喜爱程度不言而喻。相较于传统叙事角度,单纯的只"讲述故事",程耳认为这样解构故事的方式留给观众更多维度的思考和探讨角度。很高级,但也极难控制。更何况还是狩猎二战题材,本身便带有宽泛性的设计和概念元素。

《罗曼蒂克消亡史》给出的答案是,最极致的画面和概念展现最完美的一面。能够看到"大上海"为背景的叙事开端,在最开始的节点上便迅速割裂出无数个小分子。时间很短,却将陆先生、渡部、童子鸡三人为线索的叙事线全盘托出。基本上错过每一帧的画面,都会让观众对于《罗曼蒂克消亡史》叙事线产生割裂感。

紧凑的叙事线之下,却很好的将时代的各色人物在短时间内做出分裂。强调黑帮家族为主线的同时,也不忘添注童子鸡和妓女为脉络线索的底层爱情。除去这点之外,战争本身带来的罪孽也被其注入到渡部之中,一边是逐渐接纳的家族,一边是无法忘怀的帝国主义使命。抉择的本身,在枪响之后诉说是人本身无力反抗的悲情。

《罗曼蒂克消亡史》袁泉剧照

大咖云集的背后,并没有因为星光灿烂的阵容成为一部宏大叙事的"MTV"。故事本身的阴暗面和猎奇点,再加上分层人物设定的运用,让整个结构看上去多而不乱。作为学院派电影导演,能够将其中的概念和元素掌控到如此精准,为的并非仅是驾驭非线性叙事结构。而更多的在于背后,他所希望呈现出的悲观主义和浪漫主义融汇的概念。

二、 脸谱化的设计理念,电影节奏感的掌控力体现

如果翻看一段桥段,《罗曼蒂克消亡史》会出现一种非常让人不适的观影感受。其中的角色无论高低贵贱,情绪感受的变化都非常的克制化。掩藏在极致色彩感背后,对称结构的摄影技法会让人物出现一种寡淡的脸谱化感受。在大上海之中,几乎所有人行走在街道之中都不带笑颜。

《罗曼蒂克消亡史》走出小人物演绎的葛

即便是厮杀、情欲放荡的表现,导演的叙事镜头设定都非常的冷静,演员展现出的情感表现都非常的内敛。相较于同样是讲述的黑帮题材电影的《低俗小说》,那种张扬的音乐和夸张力十足的肢体动作所展现的美式生活特点。《罗曼蒂克消亡史》本身,是带着极强的东方地域特色。中国人的含蓄概念,被程耳用电影表现的方式物化显现给观众。

不需要强有力的情绪波动,吴侬软语编织的旧上海,便是特定时代最真切的展现。还有情绪刻意的脸谱化:

一来是为求将社会基调定性;其二便在于压制演员表现力。将电影作为导演个人风格的展现体,而非是为求叙事社会故事展现的演员故事;第三点,在于冷静客观的演绎风采才会让戏剧化的反转和人物命运变动,给人一种强有力的冲击力;三点层层推进之下,一个真实的东方社会便呈现在人们的眼眶之中。情欲和权力的交织之下,家族的命运变动被国仇家恨吹散,节奏感叙事能力,是《罗曼蒂克消亡史》脱胎于学院派电影之上,和商业电影之间的叙事技巧融汇的共同点。人物命运变化的小反转,在叙事线的不断变奏之后,时代命运的改变也正在悄然之间变化。

《罗曼蒂克消亡史》是一部大时代冷酷,人物独立命运柔情的结合体。即便是最为冷酷的"间谍"渡部,也同样有着自己残暴之外的温柔。最后的父子诀别,单从设定上便足够精致和出彩。一个披着上海人的外壳,身心隶属于日本的"叛徒",最后只能用上海话教导儿子勿忘日本人的教诲。大时代的变动,小人物是无从选择自己的命运走向。《罗曼蒂克消亡史》温柔和冷酷的背后,掩藏着程耳一如既往的悲观主义色彩。

三、 悲观主义的电影探讨,作者电影的形而上衍生

① 作者电影的主观性,悲观主义的色彩氛围感《罗曼蒂克消亡史》对于当代观众来说,相较于张艺谋雅俗共赏的《长城》,其中导演的气质和概念有着明显的跳脱性。当人们惊讶《罗曼蒂克消亡史》的质感时,也会觉得他更像是一部精雕细刻的艺术品,而非是一部面向市场为主的通俗消费品。悲观主义色彩,是这部片子气质和概念最佳的体现。

《罗曼蒂克消亡史》章子怡剧照

《罗曼蒂克消亡史》的镜头精致,细腻到即便是最简单的车戏也拍得出自己的质感。刻意将剧情割裂成两端演绎,前者为的是表意出小六本人的孤寂、流年;后半段叙事的车戏,诉说的是属于渡部的情欲释放和小六的罗曼蒂克消亡。非线性叙事结构的设定本身,在不连贯不断跳脱的剧情中,试图探索更多维度人的概念,讲述的内核本身是程耳电影由来已久的宿命论概念。

② 形而上的探讨,悲观主义色彩的不妥协《罗曼蒂克消亡史》是最为纯粹的作者电影,他并不试图去迎合观众的概念,全然没有考虑到割裂感所带来的观影隔膜。在程耳本人的概念中,《罗曼蒂克消亡史》更像是他对于悲观主义哲思探讨的一种集大成汇总。人物的命运走向,看似的毫无道理的厮杀拼抢,却在非线性叙事结构之中布下细节元素,早已经为人物的推动力提供支点。

《罗曼蒂克消亡史》宣发海报

细节叙事的好处,在于它对于电影本身的画龙点睛作用体现。但是程耳却将其视为一种主要的推动力,不断需要来回品味的细节点,需要不断的仔细研磨才能发现其中的惊喜之处。程耳另一大特色在于,他对于自己的电影强调形式感,并且执迷于留白的故事美感。这些过分超越性的设定,对于太多的观众来说有难以接受的概念。

结语:抽离于传统工业之外,中国电影的"异类"程耳

《罗曼蒂克消亡史》,或许很难站在商业市场的角度定义这部作品。作为一部集合程耳数年的心血之作,这其中充斥着他作为电影叙事主导者的才华表意。表意的本身,便注定将出现无法迎合市场的问题。对称工整的镜头叙事语言、精妙的符号和细节设定、群像人物快速架构的功底,程耳本身不属于电影工业的体系产物,更像是跳脱其中的集大成者。

最后的结果,也表示学院派的形式、气质并不和市场相兼容。

这令许多专业从事者叹息,认为如此佳作难得市场青睐显现出市场本身欠缺的进步性。但或许对于程耳本人来说,这些气质和概念的体现,从不是为求迎合市场追捧所为。程耳的作品有天然的轨迹,进步本身在他的作品中呈现的递进感让人惊艳。正如借剧中人口中所述:"《罗曼蒂克消亡史》是为下个世纪的人所准备的。"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