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马思纯自曝靠吃药控制情绪:药物为何如此神奇 可以控制情绪

马思纯自曝靠吃药控制情绪:药物为何如此神奇 可以控制情绪

时间:2018-08-02 20:08:22

相关推荐

马思纯自曝靠吃药控制情绪:药物为何如此神奇 可以控制情绪

一个心理咨询匠带你进入自己内心的世界,喜欢的关注吧!

文/老K

6月27日,一段马思纯出演节目《看我的生活》的片段曝光。视频中马思纯自曝靠药物控制情绪,如果不吃药就会身体僵硬,腿发软等严重反应,引起网友热议。

在节目中,她提到自己不吃药后三天胖了八斤。

在她最无助,最差的时候身体会变得僵硬、腿软,从床头到房门口都走不动,感觉非常无助,还会不停地气喘,眼睛看不见。

在描述这个上,很多网友猜测她可能是患有焦虑症导致的躯体化障碍,而且马思纯似乎已经发展到比较严重的程度了。

其实记得去年,她就参与拍摄了一个关于抑郁症的纪录片,这部纪录片叫《救》,主要演绎出抑郁症发作时的感受以及被他人不理解的痛苦。

整个短片只有马思纯一个演员,全片将近四分钟没有一句台词。影片最动人的地方就是,马思纯在天台上拉着即将坠落自己的手,仿佛抑郁症患者看似不想活,其实只是他们没有找到希望的所在,在内心深处,他们还是有无数理由渴望存活下来。

也许此刻的她更能理解患上心理问题的人究竟多么痛苦吧,对此很多人都很困惑,为何患上心理问题需要吃药呢?

抗抑郁药物的问世

很早之前,有很多人为了探究抑郁症的根源做了不少实验,其实对比抑郁症大脑和正常人大脑时,人们发现抑郁症患者大脑中的某些神经递质浓度明显低于常人。

后来人们发现,人的精神活动就是和这些物质的浓度有很大关联,那么什么是脑神经递质或者脑神经递质是怎么工作的呢?

简单来说在中枢神经系统里,神经元之间通过一种叫突触的结构传导信号。其中化学信号的传播依靠一类叫神经递质的分子来实现。前一个脑细胞的神经末梢会释放出化学物质,其使命是载着信息,跨越细胞间隙,像邮差一样把信息传递下去。这类化学物质,就叫神经递质。

在探讨如何改变人类大脑神经递质的过程中,人类发现了异烟肼。这个东西最初用来治疗结核病的。在做药物实验时,意外发现结核病患者服用异烟肼,会出现欣快情绪。顺着这个路径,第一代、第二代抗抑郁症药物陆续被研制出来。

最近几年抗抑郁药物不断得到发展,这些药物的工作原理就是阻断快乐激素(【5-羟色胺(5-HT)】和【去甲肾上腺素(NA)】)的重吸收,使之能够在突触间隙中停留更长时间,停留的量也更多。

说的通俗一些就是可以让你大脑减少重新吸收的量,然后停留更长的时间。

目前有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SSRI)、5-羟色胺及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 (SNRI)、杂环类抗抑郁药(TCAs)。

前两种副作用较最后的比较少和轻而广泛应用当今抑郁患者中。

抗抑郁药物的副作用

患上抑郁后,很多人都知道都知道需要吃药,可大部分人会害怕它们的副作用。这里我给大家好好讲一下。

我自己以前也经历过焦虑症和抑郁症,所以也吃过药,的确有副作用,当时我服用的是左洛复(进口舍曲林)。

关于药物的副作用清单有这么多,大家是不是很害怕?别着急,我其实出现的副作用只有食欲减退以及有点恶心呕吐的症状,所以抗抑郁药物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可怕。

需要强调的是:副作用因人而异,同一种药在不同的人身上会有不同的副作用,只有亲试过才知道,就单个人而言,在吃药之前是无法预测副作用的。

因为西药的出厂必须列举药物在实验动物以及人体试验中出现的一切副作用,那这里各种测试数不胜数,所以副作用自然也非常多,可真正发生在某个人身上的副作用也不会很多。

没必要因为担心副作用而错过有效的药物治疗,而且只要你经常和医生沟通,在服药过程中出现的任何副作用都是可控的。

关于抗抑郁药物是否可以改变人格

前段时间,我写过一篇文章,其中介绍了一本书中写了抗抑郁药物对人格的影响。

因为早些年患抑郁症的人大部分都知道一种药叫“百忧解”,这个药是治疗抑郁症当时最广泛的药物之一,在彼得·克拉马(Peter Kramer)所著的《神奇百忧解》一书中,他提出了好多个案例,有些人在症状折磨下不堪重负,但服用百忧解后不仅症状好转,而且自己的性格也发生了巨大改变。比如有些人不仅变得自信,而且更加容易面对人生的挫折,并且人际关系也大大改善。

后来根据这个好消息,彼得·克拉马(Peter Kramer)为这些抗抑郁药物起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名字——“心理美容精神药物学”。

但很快,有学者对此好奇,专门成立一项研究对抗抑郁药物能如何影响人类的心理。

对此尤其是针对人格中“神经质”人格进行研究,从恐惧、内疚、嫉妒、焦虑等情绪进行研究。

研究者分别把这些人分为三类,其中一类给予他们帕罗西汀(一种抗抑郁药物)后两组分别给予他们安慰剂和谈话疗法。然后在16周内观察他们的情绪和性格变化。

最终研究发现,抗抑郁药物对这些人的人格中“神经质水平”影响最大,甚至高于对抑郁症的影响程度。

这里需要强调一下,神经质人格并非是不好的,因为有些创造性的工作需要这个人格赋予力量,比如绘画和歌手创作等等。

对此很多心理学家提出了不同见解,比如“美国精神病学家Peter Kramer曾警告大家,抗抑郁药物可能会让患者变得冷漠。如果我的朋友需要服用抗抑郁药,我肯定希望他知道这一点”,另一位专家DeRubeis说。需要强调的是,这些研究结果并不是让人们停止服药。

我想说,抗抑郁药物的确能帮助我们改善情绪,但如果我们把所有问题寄托在药物身上,无疑会让我们大失所望,毕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并非都是生理性,所以找到自身问题的根源也非常重要,最后希望马思纯可以早日战胜自己的心魔,给我们观众奉献更多优秀的作品。#百里挑一#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走出抑郁的小叮铛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