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互助土族 互助土族自治县人民法院

互助土族 互助土族自治县人民法院

时间:2023-04-23 17:58:06

相关推荐

互助土族 互助土族自治县人民法院

土族是主要分布于青海和甘肃省的一个少数民族,人口有28.19万人。全国唯一的一个土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部,被称作互助土族自治县

【去年互助家政劳务收入达3.9亿元】近年来,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立足资源禀赋、依托产业基础、顺应市场需求,把家政服务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促进就业增收、推动共同富裕的朝阳产业,纳入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局部署和推动,探索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联盟支撑、群众参与”的特色发展模式,家政服务产业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新气象。

互助县因地制宜,立足实际,科学制定《打造“互助家政”名片、建设劳务经济发展示范区三年行动计划(-2024年)》的产业发展目标,深入实施高素质团队培养、系统性标准建设、全方位提质扩容等“六大工程”,全面落实职业技能提升、家政专业教育、龙头企业培育和完善行业标准体系等22项具体措施。家政人员占全省家政从业人员的70%以上,贫困劳动力占总从业人数的10%,在省会西宁市从业的人员达1.3万人,“互助家政”品牌影响力、市场占有率日益提升。

去年以来,互助县政府列支专项资金100万元,扶持示范性、规范性家政公司23家,整合财政专项资金96.7万元,举办家政从业人员技能提升专项培训班13期,培训月嫂、保姆、保洁三个特色工种的家政人员共100名。实施进城务工人员技能培训、城乡未就业劳动力技能培训、雨露计划培训等项目,先后培训家政服务从业人员5000余人。投资518万元的互助现代家政实训基地建成并运行。

同时,互助县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作用,成立了85家企业为会员单位的互助县家政服务业协会,引资引智筹建了互助互相家政集团公司,建立健全统一标识、统一工牌、统一流程、统一清单、统一评价的行业管理服务体系。并深入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创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岗前培训+回炉培训”等家政技能提升培训模式,培训城乡劳动力技能提升4848人、企业新型学徒制技能培训320人。

为顺应家政服务员工制、定制化市场需求,互助县还打造了家政智能数字平台,全面提供一站式“线上服务”,推动家政服务无缝对接市场用工需求。通过举办“春风行动”等专场招聘会、精准推送就业岗位信息等服务方式,积极吸纳城乡劳动力就近就地从事家政服务,逐步形成了“农闲时进城做家政,农忙时回乡种田的季节性务工模式”。1月至11月份,家政劳务收入达3.9亿元,直接或间接从业人员达1.5万人,家政从业人员人均收入达2.6万元。

【30万元!麻吉村村民喜领分红】“哼儿哈呦哼儿哈呦,祝福大家幸福安康……”伴随着喜庆热闹的社火,1月11日,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油嘴湾生态旅游文化景区举行股东分红大会,共为100名村民股东分红30万元,为村集体经济分红12万元,并对表现突出的优秀股东、农家乐、经营户予以表彰。

“今天我们大家欢聚一堂,再次领到分红,内心非常激动,每年我们都在盼着这一天的到来。”东和乡麻吉村村民李世新高兴地说,从在景区入股10万元后,每年他都能在年末准时领到分红,这次他领了8370元,对他来说,每年的分红大会已经成为岁末年初的仪式感,更是全村人期盼的一次重要聚会。

画上腮红,拿上烟筒,分红仪式上,村民扮上“胖婆娘”,现场跳起了社火,将活动现场“搅”得十分热闹红火。自编自演的《绣红旗》、藏舞、《抬花轿》等节目将大家乐观向上、喜气洋洋的精气神展现得淋漓尽致。

“真的高兴呐,领到钱了不说,还能在春节前和全村人这样聚一聚、闹一闹,感觉提前过年了一样。”不少村民表示,每年的分红大会就像是全村的团拜会一样,辛苦了一年的老老少少聚在一起,跳跳社火,唱唱歌,互相拜早年,共同祈愿来年能更好。

“我是土生土长的麻吉村人,亲眼见证了油嘴湾景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亲身体会到发展给村民带来的利益。”村民陶延龙说,7年前的麻吉村没有任何集体经济,收入结构单一,自从开始发展乡村旅游,村上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也入股成了产业的主人。

入股到景区的这6年来,5次分红大会陶延龙都有参加,5年时间,景区给村民的分红达270万元,村民的投资基本回本,未来变得更加可期。

沐浴着政策的春风,这些年来,油嘴湾生态旅游文化景区从一个小景点迅速成长为带动村民增收的大景区,不仅盘活了北山脚下这个昔日名不见经传的村庄,也成为全市乡村旅游浪潮中的后起之秀。

去年,油嘴湾景区从6月20日开园到8月18日关闭,正常经营时间不到40天,不及正常年份的三分之一,全年收入还是达到了169.76万元。油嘴湾生态旅游文化景区董事长任臣义表示,过去的一年,为了更好地宣传推广油嘴湾的人文景观及旅游消费项目,提高知名度、开拓旅游市场,油嘴湾景区在七月底成功举办了“汉服大赛”,年内快手、抖音、视频号三大平台共推送各类短视频近600余期,播放量突破1000万次,其中“农民伯伯登呀登”在快手播放量高达82.6万次,抖音播放22.4万次,成为的网红短视频。

今年,油嘴湾生态旅游文化景区还将多方面筹措资金,积极争取各类项目,设计建造麻吉小学、麻吉老街综合改造工程,进一步优化山景民宿周边环境,对现有房屋进行系统维修,让景区的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吸引更多省内外游客前来。

【省总工会来我市开展“送温暖”活动】1月11日,省总工会副主席吴有帧赴我市平安区、互助土族自治县开展“送温暖”慰问活动,慰问了2家企业和3名生活困难职工,向他们送上党委政府的关心关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市总工会主席马化伟一同慰问,市、县区总工会主要领导及相关领导参加慰问。

慰问组一行前往河湟新区青海硒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参观了企业办公、商品展示区域和产品分装车间,详细了解产品的产地、价格、销售渠道,观看产品的分拣、包装、运送过程;在互助县青海联正建筑有限责任公司,听取企业负责人关于经营情况的介绍和开展工会工作的汇报,掌握企业和职工受疫情影响存在的实际困难,了解其所想、所需、所盼。吴有帧代表省总工会向慰问企业和员工致以了新春祝福,他希望企业提振信心、克服困难,带领职工渡过难关,为促进海东经济健康稳定发展贡献积极力量,并为每家企业发放了5万元的慰问金。

职工入户慰问中,慰问组一行与他们面对面交流,详细了解困难职工家庭工作生活情况以及患病职工身体状况,听取他们的所急、所愿。吴有帧详细询问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存在哪些实际困难,鼓励他们要乐观生活,照顾好身体,早日摆脱困境过上幸福的生活,嘱咐他们有困难找工会,提前预祝他们春节快乐,并为每人送上了2000元的慰问金。马化伟要求市、县总工会多措并举,扶持困难职工的生产,关心困难职工的生活,帮助解决困难职工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落实好各项惠企惠民政策。

此次慰问活动,省总工会共投入资金10.6万元。

土族花儿欣赏!

@互助土族自治县文化馆:用家乡的风景喂饱心灵,带着一身烟火继续出发。#我为家乡代言 #演出现场 #乡村振兴dou行动

【互助举办馍馍大赛喜迎春节】随着新春的临近,河湟大地上的“年味”也渐渐浓郁了起来。1月11日,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东沟乡举办了以“迎青海年祈福新春 庆醉海东共享非遗”为主题的第六届土族传统馍馍大赛,用一场满怀激情的视觉与味觉盛宴喜迎新春佳节。

据悉,此次馍馍大赛共有来自东沟乡16个村的105个参赛作品,并邀请有经验的5位评委从馍馍的色、香、味、形、创意五个方面评出焜、炸、烙三个方面的优胜者进行表彰。

活动现场,盘馓、油饼、背口袋、焜锅、麻花等花样多变、麦香四溢的年馍摆放在巨大的圆桌上,土族群众身着色彩艳丽的民族服饰,欢快的跳起“安召舞”,欢快的舞姿饱含着群众对丰收的喜悦和来年美好生活的期盼。

记者了解到,炸年馍的传统习俗是互助土族人家世代相传的传统风俗,每逢家里举办喜事或遇到重大节日,村民们都会做这种馍馍待客。精美的馍馍展现了土族儿女幸福生活的图景,承载了他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期盼。

“今年是我第一次参加馍馍大赛,前几天接到村委会的通知后,我就提前开始了花样的构思和准备工作,目前看到的这些馍馍都是昨天做出来的。”纳卡村参赛者保广莲说,做这些年馍都需要提前准备发酵好的面粉,然后根据不同的需求加入南瓜、鸡蛋、白砂糖、牛奶、芝麻等食材,再用焜、炸、烙等不同的烹饪方式制作出不同的花样。

在现场,除了评委外,来自互助县各地的游客也纷纷围绕在馍馍周围,在品尝的同时,现场的馍馍很快被抢购一空。“每年的馍馍大赛我都会来现场看看,并买一些回去。这里的馍馍都是采用传统方法制作的,色香味俱全,我家里人都十分喜欢。”来自互助县城的蒋咸莲拎着刚买的馍馍说。

近年来,东沟乡深入探索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因村制宜,充分利用“特色产业”和“民俗文化”等资源优势,精心规划、用心实施,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积极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优势,寻找东沟浓郁的农耕文化与民俗文化的结合点,把产业兴旺与村集体经济相融合,全方位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通过成功举办五届土族民俗传统馍馍大赛,打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福地东沟”品牌,进一步提升了“福地东沟”品牌知名度,扩大了馍馍产业影响力,让“东沟馍馍”在新征程上跑出“加速度”,不断助力群众增收致富。“新的一年,东沟乡将以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和一往无前的干劲,奋力谱写乡村全面振兴东沟新篇章。”东沟乡乡长朱永杰说道。

【互助家政品牌首获国家级奖项】近日,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举办的第五届“中国创翼”创新大赛上,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现代家政实训基地参赛作品《在供给端赋能的家政创新项目》获得劳务品牌专项赛创翼之星奖。据悉,这是“互助家政”品牌首次获得国家级奖项。

近年来,互助县严格落实国家、省市关于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决策部署,抢抓争创全省家政服务标准化试点示范县的有利契机,聚焦打造“互助家政”名片、建设劳务经济发展示范区的目标,立足资源禀赋,依托产业基础,顺应市场需求,把家政服务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促进就业增收、推动共同富裕的朝阳产业,深入实施高素质团队培养、系统性标准建设、全方位提质扩容、员工制企业培育、多层次权益保障、全链条品牌打造“六大工程”,已基本形成以能人带动为主、劳务中介机构和劳务经纪人队伍为辅的市场化家政服务格局,“互助家政”名牌愈加响亮。

同时,互助县充分发挥现代家政实训基地作用,采取“线上+线下”方式,全面推行“订单式”组织、“菜单式”教学、“定向式”就业培训模式,持续擦亮县职校“产教融合”金字招牌。通过加快推广运用互助家政服务平台,梳理完成县、乡、村三级劳动力市场建设,加快建立劳务对接机制和“供给与需求”两张清单,吸纳更多本地务工人员就地就近就业。按照“一乡一特色、一村一品牌”原则,广泛开展摸底调查,准确掌握全县劳动力数量、行业分布、技能特点等基本情况,精心做好“因需定向”和“因人定岗”,加强群众培训、就业引导、就业匹配度分析等,真正让群众能就业可致富。

去年以来,互助县通过全面落实23项具体措施,积极承办全省家政服务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暨全省首届家政论坛,全力申报“互助家政”省级劳务品牌,探索形成了“政府引导、市场主导、联盟支撑、群众参与”的特色发展模式,家政服务产业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新气象。截至去年11月份,互助家政服务产业劳务收入达3.9亿元,直接或间接从业人员达1.5万人,家政从业人员人均收入达2.6万元。

#护航二十大·奋进新时代#【海东市互助县开启矛盾纠纷化解“12337”新模式】

近年来,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突出防范化解社会矛盾风险,探索推行“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12337”新模式,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维护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作用。

建强“一支队伍”,确保人员专业化。县级矛调中心整合政法、信访、人社等相关部门工作力量,择优选配调解员组成专兼职矛盾纠纷调解队伍,全县成立各级各类调委会342个,推选调解员1158人,培育和壮大调解力量。

搭建“两个平台”, 确保渠道畅通化。坚持线上线下联动并举,打造以现场调解为基础,线上“智慧调解”平台调解为补充的“双调解平台”,全面畅通矛盾纠纷调解渠道。

完善“三级联调”, 确保责任明确化。全县各级矛盾纠纷调解中心、矛盾纠纷调解室及各级各类人民调解组织应当实行首问负责制,在职责范围内积极受理调处各类矛盾纠纷,按照村(社区)、乡镇(街道)、单位(系统、行业)、县“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自下而上的“三级联调”方式分级调解。今年以来,开展纠纷排查10170次,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420件。

推行“三方合作”,确保调解高效化。以互助县“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作为牵头协调单位,明确吹哨清单,厘清乡镇街道和县直有关部门协同职责,形成“三方合作”联动调解机制。中心成立以来,化解矛盾纠纷47件,实现了复杂矛盾纠纷的有效调处。

创新“七项制度”确保工作规范化。建立完善一周一排查、一月一汇报、一季一通报、一年一总结、一案一专班、一件一档案、一事一回访的“七个一”矛调工作制度,做到调解工作标准化、专业化、规范化,确保了各级矛盾纠纷调解中心、矛盾纠纷调解室及各级各类人民调解组织运行顺畅。

【互助“暖冬”行动确保企业平稳运行】入冬以来,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以暖冬行动为抓手,主动作为、靠前服务,持续加大纾困保障力度,着力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堵点卡点,全力保障企业平稳运行。

互助县坚持把服务企业作为防住疫情、稳住经济、安全发展的重点工作,结合疫情防控、安全生产等工作,成立了以主管副县长为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相关科室负责人为联络员的协调服务专班,建立了“一对一”联系制度,组织59名干部职工进驻144家重点企业蹲点服务,指导企业开展安全生产、疫情防控等工作,统筹解决企业生产、员工返岗、原料运输和闭环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困难问题,形成了专班包企业、专人抓落实、事事有回应的工作机制。10月份以来,共解决企业在防疫物资及生活物资配送、生产岗位需求、交通运输保障等方面的问题187个,为企业提供了全方位的要素保障。

同时,开通重点企业产业链供应链“绿色通道”,加强“供需两端”信息互通共享,设立重点产业物资保障疫情服务点,高效精准提供“点对点”服务,有效保障了群众生活、企业生产和项目建设所需重要物资运输畅通,切实维护了企业正常生产生活秩序。10月份以来,为金圆水泥、博强集团等重点工业企业运送煤、硅石等各类生产资料14余万吨,为东部市场、华联超市等商贸企业运送蔬菜、粮油等物资2.2万余吨;累计输出水泥、硅铁、植物油等工业产品17万余吨,菜薹、八眉猪肉等农畜产品33.7万余吨。

此外,对小微工业企业进行深挖细排,建立“小升规”企业培育库,按照“一企一策”思路,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力促早投产、早达标,并安排专人指导达到入规条件的企业准备入库相关资料,做到成熟一户,申报一户。今年以来,培育小微企业60家、规上企业2家、限上企业2家。严格落实县级领导包联重大项目制度,列出重大项目建设“时序表”“进度条”,专班化推进工作,玉明2万吨钢箱梁、久丰青稞酒生产线搬迁等17个项目建成投产,东青装配式建筑、年产3万吨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等13个工业项目有序推进,完成一般性工业固定资产投资3.74亿元。

与此同时,今年以来,累计办理增值税留抵退税111户8789.8万元,小微企业“六税两费”减免退库22.2万元,对租用国有资产房屋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租金82.7万元,降低用网成本8906万元,发放稳岗返还资金198.77万元,惠及职工4073人。缓缴养老、失业、工伤保险费479.9万元。强化“政银企”精准对接,着力打通融资堵点,引导资金快速流向市场主体,中小企业贷款余额38.44亿元,办理展期续贷等助企纾困贷款3.62亿元。(记者 巴迎桂)

【环境大变样 藏乡展新颜】近年来,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巴扎藏族乡以“党建+”模式,因地制宜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实现了村洁路净环境美,村强民富生活美。

小康不小康,厕所算一桩。峡塘村是巴扎乡乡村振兴示范村,同时也是“厕所革命”的示范典型。

“厕所是统一安装的,以前厕所太简陋,如今好了,卫生厕所不仅敞亮、干净,难闻的味道也没有了。村里还有56户修了水厕,都是政府统一修的,自己基本没掏钱。”村民吴维财说。

“我们家是加西公路拆迁户,庄廓也是新建的,正好赶上卫生厕所的项目,在专家的指导下修了标准的化粪池,现在家里开农家院做起了旅游接待,相比其他农家院的旱厕,游客更认可我们家的卫生环境,也给我生意上带来了不小的帮助。”村民星全明愉快地说。

记者了解到,自9月起,峡塘村厕所改造工程目前已完成改造180户,计划于今年年底完成全村303户卫生厕所改造任务,让传统藏乡呈现崭新气象。

在此基础上,巴扎乡还积极推进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治理“革命”,健全村社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增配垃圾运输车一辆。各村农户逐步养成垃圾定点投放、集中清运的良好习惯,村庄环境面貌大变样。

仲夏时节,阳光暖暖地洒在甘冲沟村的角角落落,处处盛开的马兰花随着微风轻轻摆动,与蔚蓝的天空、波澜涌动的松林、清澈见底的潺潺清泉以及不远处整洁的庄廓相映成趣。

这个夏天在青海师范大学读大一的阿宣泽忙得不亦乐乎,经常有同学来找他玩,并在他家中小住一两天。“这次放假回家,感觉家乡的变化很大,以前乱堆乱放的砂石没有了,砖头、石块都被整整齐齐地垒成挡墙,不仅整洁了许多,看着也别有一番风情。我随手发了几张照片到微信朋友圈,没想到吸引了不少同学来,他们还建议我爸妈在家开个民宿呢。”阿宣泽话语间神采飞扬。

为了打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今年,巴扎乡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创新施策,成立“五长联席制”(社长、河湖长、林草长、路长、网格长),形成村内各社统筹监管,河流、林草地、道路、庄廓内外卫生整治责任明确、运转高效的管理体系,使越来越多美丽乡村从“一处美”到“处处美”,从“环境美”到“内涵美”,在绿色引领、生态优先、内外兼修、共建共享的进程中,村庄面貌得到高质量提升,宜居宜游的美丽乡村焕发出勃勃生机。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