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琉璃厂文化街 琉璃厂文化街营业时间

琉璃厂文化街 琉璃厂文化街营业时间

时间:2020-09-30 05:23:35

相关推荐

琉璃厂文化街 琉璃厂文化街营业时间

#跟着我游北京# #北京旅行# #琉璃厂文化街# #图文原创手机拍摄#

在北京琉璃厂,有一条文玩街,整个街道古香古色,文墨飘香~

老浒记。好友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文跃先生来京参加《中华非遗大观》系列丛书编撰研讨会,今天中午在琉璃厂文化街相聚。

北京琉璃厂的由来。琉璃厂古文化街位于西城区和平门外,是京城著名的古文化一条街,分东西两条街,主要经营笔墨纸砚及书画等传统文化产品。琉璃厂最早要追溯到元朝。元大都的建设,需要使用大量的琉琉制品,于是在元大都南的海王村一带设置炉窑,烧制琉璃用品。时间久了就叫琉璃厂。明朝时外城扩张,流璃窑外迁,但此地因习惯原因仍叫琉璃厂。清初时,大量汉族官员在此居住,官员们爱好诗书文雅,许多售买文房四宝、字画的商铺在此经营,直到解放前仍久盛不衰。解放后,经多次修缮改造,建成了如今的琉璃厂古文化街。

19,在北京琉璃厂文化街溜达的罗振玉,突然驻足于一个字画摊,他拿起摊位上一幅帖子,细看之下,顿时惊怒交加。这个本应该在故宫博物馆的珍贵文物,此时此刻却出现在民间一个不起眼的字画摊,这可让原本是晚清官员的罗振玉悲愤不已,他连忙拉住摊位老板细细盘问。

老板以为眼前的男子是对此类文物感兴趣,想着能小赚一笔,便悄悄透露了些。

“这些可都是从上头的手里买来的。”

罗振玉不听还好,一听更是气血上涌。因为这些,都是他亲手交给北洋政府,让他们好生保管的,不仅如此,为了保住这些档案,他已然是倾家荡产一回了。

原来,这些本都是内阁留传下来的密档,被尘封在“内阁大库”。溥仪从慈禧手中接过垂垂危矣的晚清政权后,其父便成了摄政王。庸庸碌碌了一辈子,摄政王便想要风风光光举办个上任典礼,于是派属下去查阅相关档案。

他的属下来到存放档案的内阁大库一看,灰尘覆盖的档案不计其数,心下欲念横生,想要从中捞点宝贝,怕行迹败露,又以档案无用却占据空间为由,奏请摄政王烧毁文档。

摄政王不知其中利弊,觉得左右也不过是一些纸片子,竟然准许了此等荒唐行为。

时任天学部参事的罗振玉闻后大惊,仔细查阅之后发现,这些档案并非无用之物,里面是绝密的大内文档。他思索之下,认为烧毁必然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于是,他连忙去求助他的上任张之洞。

在罗振玉苦口婆心的劝说之下,最终张之洞准许了罗振玉将这些密档偷偷运出宫外的行为。罗振玉大喜之下,立刻差人着手去办。文档数量之多,足足用了八千多个麻袋才装下。罗振玉自掏腰包,将这八千多个麻袋安置在国子监,小心看护。

时间来到19,此时北洋政府早已取代大清王朝,在这一年,北洋政府在国子监成立历史博物馆,这对那些存放在此的文档来说,也算圆满。思虑之后,罗振玉便欣然将这些文档交由北洋政府保管。

没成想,在19的今天,北洋政府以财库亏空为由,将这些珍贵的大内密档悉数卖掉了。听闻这个消息的罗振玉,不忍看着自己的心血付诸东流,更不忍看珍贵的文物像普通书籍一样被送往造纸厂损毁。

于是,他决心要再次拯救这批文档。这并不是一个容易的决定,一方面文档数量颇多,另一方面罗振玉身家本身也不算丰厚。

即使如此,罗振玉仍是坚定不移。他变卖了自己的宅子,又四处打听散落的文档位置,最终才得以抢救了大多数的文档。这是他第二次为这些文档倾家荡产。

日本人在听闻罗振玉手中有这些珍贵文物的消息之后,向罗振玉抛出高价收走这些文档的诱惑,一贫如洗的罗振玉毅然决然地拒绝了这个交易,其保护国宝的精神可歌可泣。

之后,这批文物交由著名收藏家李盛铎,又由他交给民国政府语言研究所保管,至此,这批文物的归宿也算是尘埃落定。

在北京那些冷门又有趣的地方。

正乙祠:文武昆乱不挡 锣鼓丝弦犹响

它东与天安门广场相邻,南与琉璃厂文化街相连,北面是著名的北京和平门烤鸭店,是一座具有三百多年历史的纯木质结构的古戏楼。相传它是明代的古庙。清康熙年间,改建为戏楼。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前门西河沿220号

琉璃厂大街位于北京和平门外,是一条著名的文化街。它起源于清代,当时各地来京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大多集中住在这一带,因此在这里出售书籍和笔墨纸砚的店铺比较多,形成了较浓的文化氛围。大多数外国来京旅游的人都要来到这里。

琉璃厂文化街有许多著名老店,如:柳荫山房、一得阁、中国画店等,最有名的是闻名中外的荣宝斋,这里不仅有品类齐全的文房四宝,还有美术馆和书法馆,来这里走一走,看一看,体验一下文化艺术气氛,有种耳目一新和流连忘返的感觉。

徒步漫游北京,今天打卡形成于200年前乾隆年间的北京琉璃厂古文化街。琉璃厂古文化街位于和平门外,远在清代,各地来京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集中住在这一带,这里出售笔墨纸砚和书籍的店铺较多,形成了特定区域的文化氛围,日益发展成为销售古玩字画、古籍碑帖及文房四宝的集散地,并延续至今。历经沧桑的琉璃厂文化街,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整条街道古色古香,蜿蜒曲折。沿街商店主要经营古今字画、金石陶瓷、文房四宝、音响乐器、仿古文物等。但随着时代发展,随着考试制度、书写习惯以及网络时代等生活方式的变化,琉璃厂的地位和吸引力也大大降低,这里的店铺中,绝大多数顾客少得可怜,门可罗雀。已逐渐变成了表现特色文化的旅游景点。今天用时一个小时,漫步3公里,在琉璃厂感受中华传统文化氛围, 浏览众多古朴典雅、承载中华传统文化的老字号店铺,时代更替,文化传承,岁月很长,慢慢欣赏!

#除了南锣,北京还有哪些很有特色的胡同# 南城这几条胡同也很有特色 。图一、椿树棉花胡同。胡同破烂不堪但保留了百年老房的原貌(待拆迁)。图二、棉花下二条13号院门。图三、粉房琉璃街老门。(待拆迁)图四、琉璃厂文化街。图五、魏染胡同。图六、杨梅竹斜街。

我曾在棉花胡同下二条13号居住4年。董一平先生这首《忆夏天》勾起我的回忆。

树上知了叫得欢;夏日胡同耳边传

烈日炎炎心不燥;自得其乐不比攀

摞摞厚书看不完;打开风扇把门关

非不得已不外出;待等日头落西山

北京的街巷胡同多如牛毛,详细数目不容易搞清,据清《京师坊巷志稿》记载当时北京街巷胡同大约已有2000余条,这一数据也不够详尽。在1953年《北京市街巷名称册》中记载“本市大小街巷约计6000余条,重名和同音之街巷很多。”书中记录的大小街巷包括胡同已经超出了内城和外城的范围。

19,北洋政府发不出工资,就将故宫内8000麻袋大内档案,以4050银元的价格,卖给了造纸厂。造纸厂正要将档案通通化浆造纸时,一个人急匆匆赶来,说他愿出三倍价钱买下来。

1908年光绪帝与慈禧太后先后驾崩,三岁的溥仪继位。他的父亲醇亲王载沣,被封为摄政王。

为了给自己办个体面的就职大典,载沣派人到内阁大库,查阅清初多尔衮的摄政典礼档案。

清朝的内阁大库,位于故宫博物院东南角,是两排并不起眼的旧房子。明清两朝的所有内政外交,公文秘档,全都存放在内阁大库之中,俗称大内档案。

载沣派去查档的官员,面对如山又杂乱的档案,根本无心细查,却还上奏说,大库内堆积大量没用的档案,不如焚毁。

哪知,竟收到批复:有用的留下,没用的焚毁。就这样,原本属禁忌之地的内阁大库,突然敞开了大门,进去的官员一边整理,一边时不时还私自拿走几件。

在他们看来,这些东西反正也要被焚毁了,少一两件也没人发现。这时,任学部参事的罗振玉可急坏了。

罗振玉号雪堂,中国古文字学家,爱好收藏。与王国维、郭沫若、董作宾一起被称为 “甲骨四堂”。

罗振玉深知大内档案的重要意义,想到即将被焚毁,他心痛不已。情急之下,找到了自己的顶头上司,内阁大学士兼学部大臣,张之洞。

张之洞也很为难,毕竟是上面批下来的。罗振玉据理力争,终于张之洞同意让他悄悄的,把档案保护起来。

可这些档案要转移到哪里?如何转移?这时罗振玉想起一个地方,那就是国子监。

国子监原本是举行科举考试的考场,自打科举制度废除后,这个地方就空了出来。

就这样,大约15万斤被称作无用的大内档案,足足装了满满8000麻袋。全都由罗振玉自费雇人从紫禁城,搬到了国子监。

19,北洋政府教育部,在国子监设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这8000麻袋档案,就成了历史博物馆的第1批藏品。

之后,历史博物馆筹备处迁到故宫午门楼,大内档案也随之迁移。

19,北洋政府财政空虚,到了发不出薪水的地步。结果,那8000麻袋大内档案,竟以4050银元的价格,卖给了北京同懋增纸店。

此时的罗振玉,虽然家住天津,但因爱好收藏,所以只要去北京,就会到著名的琉璃厂文化街去转转。

这天,罗振玉在琉璃厂,一家卖字画的小摊前愣住了。他一眼就看到了明代揭帖(内阁直达 皇帝的一种机密文件,从张贴公布的“揭贴”也就是告示,演化而来)。

还有朝鲜对中国进贡的贺表等,这些东西明明应该保存在故宫里的,为何出现在琉璃厂的小摊上?

罗振玉再三追问,小摊老板才告诉他,是同懋增纸店从历史博物馆收的。罗振玉又气又急,赶紧找到纸店掌柜程运增。

哪知程运增只留了一小半档案在库房,一部分被卖到了琉璃厂文化街。其他的都已运往唐山、定兴的造纸厂,准备通通化浆造纸。

罗振玉当即许诺,马上通知造纸厂,把档案拉回来,他愿出三倍价钱买下来。虽然还是损失了一部分,好在还是拿回来约7000麻袋。

大内档案又一次,让罗振玉给保住了。

@峥嵘志

几年后,北洋政府财政状况稍有好转。他们又想从罗振玉手中,回购这批档案。

同时日本人也盯上了这些档案,很多外国人也想要购买,但都被罗振玉一口回绝了。

罗振玉对大内档案,进行了精心的整理。从中发现满、蒙文的辽、金、元事例的秘稿史册。

内容涉及“边务战事”的明代题本稿,清初开国要略,清代皇帝的朱谕批折,以及同朝鲜、琉球、安南等的题表档案等。

通过整理,罗振玉编著了《史料丛刊初编》10册,公布了许多稀世档案。还汇编成了《大库史料目录》6编、《清太祖实录稿》3种、《史料丛编》22种等。

但面对小山一样的档案,上了年纪的罗振玉越来越力不从心,当初为买这些档案,倾家荡产又举债,后来连库房的租金,及雇人整理维护档案的费用,也无力承担了。

万般无奈,罗振玉只好将这些大内密档,转卖给当时的收藏名家李盛铎。罗振玉与李盛铎约定,也是他愿意交易的唯一条件:这些档案无论如何,不能卖给外国人。

之后,李盛铎也整理出了不少珍贵的档案,但他也实在无力将这些档案全部整理完。1928年李盛铎将大内档案,转卖给了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解放战争末期,国民党又将大内档案分成三批运到了台北。从清末到新中国成立,经过多次转卖移交,大内密档只剩下1000多万件,大多集中存放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至此清宫大内秘档,颠沛流离长达半个世纪后,终于有了归宿。

不敢想像,假如没有罗振玉的保护,这些珍贵的秘档,很难逃脱被毁掉的命运。

根据这些大内档案所整理出来的《满文秘本档》、《清代金榜》还分别于1999年和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工程,并被列为《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有历史才有现在。好在,如今的我们越来越强大,已经有了足够的能力,去守护好它们;也一定会像罗振玉那样,将保护文化历史遗产的使命和责任感,继续传承。#真知新坐标#

北京老街

1,前门大街,是北京著名的商业街。位于京城中轴线,北起前门月亮湾,南至天桥路口,与天桥南大街相连。

2.王府井大街,又称金街,是北京最著名的商业街之一,曾经是老北京人最熟悉和喜爱的消费场所。

3,天桥,大致范围是珠市口以南,永定门以北,东临天坛,西濒先农坛。因供天子到天坛,先农坛祭祀时使用,故称之为天桥。天桥又在它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天桥平民文化,今天深受大家喜爱的“北京德云社”就位于此。

4、大栅栏,是北京前门外一条著名的商业街,位于天安门广场以南,前门大街西侧,东西全长275米。明代即已开业的六必居酱园,清代康熙年间开业的同仁堂,嘉庆年间开业的马聚源帽店,内联升鞋店都相继开设于此。

5、南锣鼓巷,南锣鼓巷是一条胡同,北起鼓楼东大街,南至平安大街,宽8米,全长787米,于元大都同期建成。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已有740多年的历史。是唯一完整保存着元代胡同肌理、规模最大、资源最丰富的棋盘式传统民居。现已改造为步行街。

6、牛街,北起广安门内大街南至南横街,是牛街地区的中心。这里聚集着大量回族民众,有浓厚的伊斯兰文化氛围,北京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牛街礼拜寺位于此地,近年更是因为牛街小吃而吸引大量的游客来此觅食。

7、琉璃厂,位于北京和平门外,起源于清代,是北京著名的文化街。当时各地来京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大多汇聚这一带,形成了较浓的文化氛围。元代在这里开设了官窑,烧制琉璃瓦,明代因修建宫殿,扩大了官窑规模,明嘉靖三十二年因修建外城,这里变为城区,不便在城里烧窑,迁至门头沟的琉璃渠村,但琉璃厂的名字保留至今。

8、什刹海,位于市中心城区西城区,水域面积33.6万平方米,与中南海水域一脉相连,是北京内城面积最大,风貌保存最完整的一片历史街区。清代就是游乐消夏之所。周边汇集了恭王府及花园,宋庆龄故居及醇王府,郭沫若纪念馆,钟鼓楼,广化寺、会贤堂等。

大家熟悉的后海酒吧街也位于此。

慈禧守寡后召一男子到房里弹琴,男子出宫后为何发誓永不入宫

古代的女人对于自己的终身大事没有选择权,她们只能听由命运的安排,随波逐流。就像甄嬛传开篇演绎的那样,无数个貌美如花的年轻女孩走入红色的宫闱,进入了命运的转折点。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凭借着美貌与智慧,赢得了皇帝的喜爱,被册封为兰贵人。谁也没有想到这位兰贵人竟然会成为权倾朝野的太后。

慈禧入宫后,深受皇帝的喜爱,不久便怀了龙胎,诞下皇子。慈禧也由贵人升为了贵妃。咸丰皇帝统治时期,正是中国内忧外患的时候。内有分歧战乱,外有八国联军侵华,焦灼的心事令咸丰皇帝身体一天比一天弱。慈禧不仅有美丽的外表,更能书写娴熟流畅的一笔好字,咸丰皇帝通常令慈禧帮助他批阅奏折,身边的大臣看了亦是敢怒而不敢言。没过多久,咸丰皇帝驾崩,慈禧太后掌权朝政。

虽说赢得了事业上的胜利,年纪轻轻便执掌宫事,然而那时她才26岁,孤独守寡的日子还有那么长,心中必定苦不堪言。

年纪轻轻就守寡在红色宫闱中的慈禧自然也背负着许多流言蜚语。慈禧身边的太监小德张,为讨好慈禧欢心,给慈禧太后介绍了一个相貌俊朗的琴师,然而这件事的结局却令人深思。

清末的北京琉璃厂,位于北京和平门外的文化街。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行走在这文化街上的都不是普通人,他们或是才艺出众的艺术家,或者是颇有修行的文人墨客。

在文化街上有一个引人注目的琴师,他凭借俊朗的外表和技艺娴熟的琴技闻名各个巷口。久而久之,北京城的王公大臣们每当喜逢家宴,都会请这位琴师去弹奏一曲。这位琴师名叫张春圃,它不仅能够用手指弹奏出悦耳动听的乐曲,人品也是深得赞叹。

太监小德张有意向慈禧介绍了这位琴师,慈禧本就喜爱音律,便赶忙召集张春圃入宫。张春圃听闻要到宫中去为慈禧太后演奏乐器,顿时眉头紧蹙。皇室是非多,去了担心摊上麻烦事。不去,又折了太后的面子,搞不好还容易掉了脑袋,因此思来想去,他只能硬着头皮赶过去。

天色渐渐变暗,烛火摇曳,张春圃被太监带到西厢房挑选乐器。然而这些乐器都入不得张春圃的眼。见此状,慈禧太后将她私人收藏的一款名贵古琴拿给了他。他轻轻拨弹了几下,便夸赞这琴真是好。他刚要演奏,只见门口进来一个女人,带着一个小孩,那个孩子进来便冲向他的古琴。

张春圃立刻将古琴揽入怀中,呵斥那个孩子不要动太后的琴。身旁的那个女人脸色忽变,瞪着眼睛小声对他说:“你居然敢这么对他说话,你知道他是谁吗!”通过太监的解释,张春圃才知道,他刚才得罪的居然是同治皇帝。刚入宫便捅了这么一个篓子,张春圃不禁流了一身冷汗。

张春圃抱着古琴来到慈禧榻前,用手指灵活着拨动着琴弦,逐渐进入佳境。身材有型,相貌帅气又多才多艺的男人,怎能不令人喜爱?这一刻的良曲春宵令慈禧陶醉,慈禧与张春圃聊了起来。

慈禧委婉地向张春圃示好,想让张春圃经常来宫里为自己弹奏乐曲。然而令人惊奇的是,张春圃竟然拒绝了太后的邀请。他向慈禧太后解释说:“书中记载,孔子与南子交好,虽然只是隔着一层帷帐交流,那也饱受世人非议。太后来象征着一国皇室,奴才岂敢常来打扰。”

慈禧太后看着张春圃脑子一根筋,竟然敢拒绝邀请,心中一股火油然而生。慈禧太后虽然不像少女那般年轻婀娜,但每日在宫中也是过得相当滋润,保养有方。

这张春圃的态度令慈禧颜面无光,慈禧太后立刻拉下脸,指责张春圃没有情商,不识抬举,立刻叫人赶出宫去。就这样张春圃被慈禧太后愤怒的逐出宫去,他担忧自己的人身安全,带着行李连夜出逃,从此隐居,直到大清政府倒台以后他才敢出来。

从张春浦和慈禧太后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伴君如伴虎的事实。虽然说我们用现代的眼光看待张春浦在皇宫中的行为,可以定义为直男,面对一个面容姣好有富贵华丽的女人,竟然丝毫不解风情,不给慈禧太后一点面子。

但是仔细思索,其实张春圃是个聪明人,他的低情商、真性情或许是大智若愚的伪装。因为如果张春圃答应了慈禧太后,继续留在宫中,他一定可以过上锦衣玉食、富足无比的生活。

但宫里的日子哪能那么好过,更何况张春圃骨子里就是一个踏实研究乐器的老实人,皇宫中那般勾心斗角的生活也并非他的初心。他从宫中落荒而逃,虽说落得个贫苦的后半生,但至少可以保住自己的性命,可以安安稳稳的睡好每一晚。

关于慈禧太后的流言蜚语不止有她和琴师张春圃的故事。坊间有传闻说慈禧太后和小叔子恭亲王的关系貌似很微妙,他们的来往相当密切,并且共同发动了辛酉政变,铲除异己。

另外,根据一位宫廷女官的《慈禧御苑外史》中记载,慈禧太后有一个青梅竹马的初恋情人,他就是清代兵部尚书荣禄。据悉两人从小就相识,后来融入成为了清代军机大臣,皇帝在世时,两人为了避嫌断绝往来,直至咸丰皇帝驾崩以后的年月里,荣禄升为兵部尚书,两人才逐渐恢复关系。

而兵部尚书荣禄只是慈禧太后的一个奴才而已,根本不是什么青梅竹马。对于这些只付谈笑中的宫廷往事,也就茶余饭后听听罢了。是谣言也好,是实情也罢,只能随风而去

他入美籍后,向美国无偿捐183件文物,向祖国却索要巨款,他是谁

清朝政府在灭亡之际,没有保护好我国的文物,导致文物被外国列强抢走,圆明园的十二兽首在1860年的火烧圆明园事件中就被英法抢走。新中国成立之后,丢失的十二兽首通过不同方式回归国内,“澳门赌王”何鸿燊自己出资600多万元将猪首买回来无偿捐献给国家,9月又出6910万港币买回马首,并在正式将马首送给国家。

除了何鸿燊之外,牛首、虎首和其他流失海外的文物都被爱国人士买回归还于国家。这些爱国人士让不计个人得失也要将文物带回祖国的精神让我们感动,但也有一些人的行为让我们气愤,何鸿燊等人拼命把遗失文物带回国,这个人却把属于中国的文物送给美国,这个人就是翁万戈,讽刺的是他还是清朝著名文物收藏者翁同龢的后代。

翁同龢是咸丰年间的状元,担任过军机大臣和同治、光绪两位皇帝的老师,平生最喜欢的就是藏书,做官40年里经常去北京著名的文化街琉璃厂买书,其中还有不少孤本,比如宋版孤本《集韵》、《丁卯集》等。翁同龢没有孩子,翁万戈是他过继血脉里的五世孙,翁万戈2岁就继承了他的私藏。

翁万戈19出生在上海,1936年就读上海大,一年之后上海被日本占领,他为了学业在1938年去美国留学,1948年将家里的珍藏品带到美国,他的藏品大多数是明清两朝文物,有沈周、文征明等名家的作品,他本人最喜欢的藏品是清代画家王翚1699年创作的绢本设色山水画《长江万里图》。

这幅画长16米,翁同龢1875年在文物市场一看到这幅画就非买不可,把准备购置新房的400两银子用来买这张画,翁万戈继承到翁同龢的私藏后,《长江万里图》自然到了他手上,他把这幅画带在身边长达一个世纪,这幅画就出现在美国了。,中国又不像清末还在战乱中,中国的画怎么会跑到美国呢?其实这幅画不是外国人抢走的,而是翁万戈自愿捐出去的。

,已经入了美籍的翁万戈100岁,他一直以来是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长期资助人,曾在间捐给波士顿这家博物馆21件中国文物,其中就有《长江万里图》,博物馆这次为了给他庆祝百日寿辰举办了一个庆典,翁万戈一高兴又将183件中国文物捐献给美国,仅是这两次捐献,就有204件中国文物离开祖国去了美国。

这183件中国文物里跨越的年代有13个世纪,经历了5个朝代,有130幅书画,31幅书法作品,18件拓片,4件织绣,对于中国来说是无价之宝,但谁也无法阻拦翁万戈将它们给美国。

那200多件文物是翁万戈的个人物品,我们也无权干涉他到底是捐还是卖,是给中国还是美国,但早在2000年做的一件事寒了不少中国人的心,他将542册从宋朝到清朝的古籍善本给了中国,但他不是把这些文物像捐给美国一样捐赠给中国,而是以45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中国。

翁万戈两种截然不同的做法实在让人看不懂,如果翁同龢泉下有知,不知他是否同意他的东西免费给了外国人,高价卖给自己的国家?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