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公务员调动考察情况 公务员调动考察到调动还有多久

公务员调动考察情况 公务员调动考察到调动还有多久

时间:2023-12-31 03:43:27

相关推荐

公务员调动考察情况 公务员调动考察到调动还有多久

公务员遇到不公平待遇时,是选择隐忍还是爆发呢?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有不同的选择,年龄大一点的很可能选择隐忍已经见惯不惊,而年龄小一些的90后又很有可能选择爆发!

局办公室王主任对年终目标考核奖分配很不满意,但又不敢表达出来,自己加班加点,但考核奖却和工作轻松的科长一样多,比资格老评了四调不怎么干活的原来老科长还少很多,让王主任非常无奈!

其实这是机关事业单位的通病,很多单位公务员事业编制人员绩效考核亟待优化,一些单位几乎还是按照职级吃大锅饭,无法调动工作积极性,这就导致干多干少一个样,甚至干不干一个样!这个问题确实非常困难,涉及方方面面利益,不同系统、不同年龄、不同职级等,还涉及退二线等各类复杂问题。

如果你是王主任,你怎么办?是找领导还是发牢骚?

197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十四军的一个副团长,突然接到提升为副军长的命令,他有些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毕竟,连升四级这种超级提拔的情况,在解放军历史上也是极其罕见的事情。

这位副团长名叫王英洲,接到命令后虽然有些难以置信,但军令如山,摆在面前,不得不信。

王英洲心中揣着疑惑,带着命令到军部去报到,这才确信了命令是真的。王英洲为何能够连升四级,从副团长直升副军长?这个决定看似充满传奇,但促成这道命令的背后,其实是厚积薄发和实至名归,以及时势造英雄。

当时,我国的干部队伍当中,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现象,邓小平、陈云非常着急,提出了“干部年轻化”的思路。这是一个极其富远见的坚定,在未来近40年间,为干部队伍注入了新的活力。

军长对36岁的王英洲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岗位。后来,他回忆此事说:“我刚到军里两眼一抹黑。”确实,他来到军部几乎是一窍不通。但是,军长韩怀智是一位爱惜英才的好领导,手把手地教他。每次开大会小会,他都让王英洲讲话、发言;军里有什么重大行动,都让王英洲去。一次,54军奉命组织全军大演习。韩怀智说:“让王英洲来当导演,当军长。”而他自己呢?则在幕后进行指导。

王英洲“当”军长指挥全军,却不是什么容易的事。因为,54军本来就是解放军中的王牌军,战将如云,个个英勇善战。单说160师师长张志信,161师师长王清贤和162师师长李九龙,不仅是54军响当当的名将,在全军都是提起名字就让人肃然起敬的人物。王英洲曾一度对韩怀智推辞说:“他们资格都比我老,功都比我强,让我指挥这三个师,恐怕不行,还是选一位师长来演军长吧。”

韩怀智说:“你不要怕,他们都是军人,你怎么写电报指挥他,他就怎么行动,你想怎么指挥就怎么指挥,你就大胆演吧。”

演习开始后,韩怀智就坐在他的旁边。每一个战令拟定好了之后,只要他不吭气,王英洲就认为是行,就下达命令。就这样,王英洲在54军这个英雄的熔炉中从一名副团长成长为完全合格的副军长。

1979年春,54军再次开赴南疆,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在战斗中,王英洲与韩怀智军长一起率领军前线指挥所深入敌人腹地,指挥在前。

一次,某军副军长率某师穿插受阻,要求54军火速支援。54军支援部队出发后,由于先头汽车被敌人袭击,汽车团被堵住了,过不去。韩怀智接到报告后非常生气,指令军前指挥部副参谋长姜显臣去打通交通。王英洲说:“让我去吧!”

韩怀智没同意,继续对姜副参谋长交代任务。王英洲再次请缨:“军长,还是让我带车队上去,把姜副参谋长留在指挥所。”

韩怀智很长时间不吭声,后来还是说:“那你去吧!”

王英洲立即赶去汽车队,召开连以上干部会议,重新组织分配好侦察连的兵力,把战斗员安排到各车上。结果,车队启动后,对方打了几枪,车上的侦察兵战士们立即给以猛烈还击。对方见我车辆多,火力猛,马上开始撤退。汽车团一鼓作气冲了过去。

到达某地区接头地点,王英洲见到了该军副军长,握手说:“老同学,你们受苦了!”

某副军长说:“我跟前就剩一名卫生员,其他全部是伤员。你们把粮食、弹药卸下来后,把伤员运回国吧。”

王英洲请示上级之后,下令把伤员抬到车上,直接运送回国,自己则坐车回了54军军前指。

在一次激战中,54军160师师长张志信的儿子张力在执行侦察任务中光荣牺牲。消息上报到军部时,张志信正在火线指挥作战。王英洲带着一个侦察排,连夜走了三个小时,到达160师,然后协助张志信一起指挥。

对越自卫还击战,54军再次打出了威名。但是,战后,王英洲不言功, 在评功会说:“54军的英雄太多,要评功,也轮不上我!”硬是推辞了给自己记功的建议。

1985年,王英洲离开了战斗30年的54军,调任河南省军区副司令员。1988年9月,全军实行新军衔制,他被授予少将军衔,成为解放军实行新军衔制以来唯一的独臂将军。

在河南军区,他工作了整整后,于1996年6月升任军区政委,一年后改任军区司令员。一次,一位中央领导到河南视察工作。在吃饭的时候,他对王英洲说:“我不能喝酒,只能表示一下,只喝一口。”王英洲表示同意了。

这时旁边的省委书记介绍说:“这位是王英洲同志。”

这位中央领导一听“王英洲”的名字,立即问道:“你是不是54军当年扔炸药包的那位英雄?”得到肯定回答后,他说:“王司令,我听过你的事迹,老功臣,我要敬你一杯!”不会喝酒的他,满满地敬了王英洲一杯酒。此事后来传为佳话。

1999年底,王英洲将军退休。

如今,他仍然健在。今年81岁。

1972年,1辆吉普车停在前线指挥部门口,兰州军区司令快步走下车来。司令见到通讯女兵们后,问:“同志们,你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有什么困难吗?”1位女战士讲:“司令部的厕所坏了,请及时修理。”

一位老将军治军严谨、令行禁止,批评起人来有妙招,让犯错的部属心悦诚服。1969年,福州军区皮副司令调任兰州军区,担任了兰州军区司令。皮司令来到兰州赴任后,继续保持着饱满的革命热情,紧锣密鼓地组织起军区工作。

1次,皮司令乘坐吉普车,前往某师视察。该师的参谋长拿着材料,开始向皮司令汇报工作,语言组织不畅,念起材料来还是磕磕巴巴。皮司令问:“材料是你写的吗?”该参谋长回答:“首长,我工作繁忙,材料是秘书写的。”

皮司令一听,表示:“同志,你不要念材料了,我问你答吧。今年你们师复员了多少老兵?招募了多少新兵?”该参谋长吞吞吐吐回答不上来,他一边擦着额头上的汗珠,一边翻找起材料来。

皮司令见状,狠狠批评道:“这是参谋长主管的部分,你竟然摸不清楚,可见你平常的工作态度。你平时不深入基层,不调查研究,脑子空空的,一汇报就念材料,像你这样的干部要不得。”

还有1次,皮司令准备外出视察,军区安排了陪同人员。某部长陪同,却睡了懒觉,又赶去食堂吃早饭。到了预定出发时间,该部长还没吃完早饭,警卫员问:“首长,还要等吗?”皮司令一挥手,讲:“时间到了,马上出发。”

等到该部长吃完早饭,抵达集合地点时,车队已经离开了。该部长又找到后勤部门要车,赶往视察地点,此时已经日上三竿。皮司令见到老部下后,丝毫没有给老部下留面子,劈头盖脸地批评道:“你还是不是1个军人?不知道时间的重要性吗?在战场上,晚1分钟就能决定战斗的胜败,你晚到2个小时应该枪毙。”

后来,该部长作出了深刻的检讨,才算是过了关。对待干部们,皮司令无疑严如鈇钺;对待战士们,皮司令则视兵如子。1次,皮司令前往某连队视察,走到了战士们中间,和战士们聊起了家常。

战士们簇拥在皮司令身边,请皮司令讲革命故事,皮司令欣然应允。皮司令讲完1个故事后,望见身旁的1位小战士,战士肩上的领章皱巴巴的。皮司令问:“小同志,你肩上的领章怎么这个样子?这样多不美观啊。”

说着,皮司令请小战士端来1盆水,笑着说:“同志们,今天我做个示范,教大家如何洗领章。”小战士摘下领章,皮司令将领章浸透在水盆里,又贴在了玻璃上。他又找来1个小刷子,在肥皂上磨了几下,将小刷子蘸水后,轻轻刷洗领章。

一会儿,领章被刷洗干净,经过晾晒后焕然一新。皮司令帮战士刷洗领章的事情,很快传遍了全军区,战士们各个欢欣鼓舞。1972年的一天,皮司令乘坐吉普车,来到前线指挥部视察。

皮司令来到通讯连,接见了通讯女兵们,询问:“同志们,你们工作和生活中有没有困难?”1位女战士站了出来,报告:“首长,我们吃得好、住得好,只是遇到了1个小问题,不知道能不能汇报?”

皮司令讲:“什么问题都能汇报?我一定帮忙解决。”这位女战士才说:“首长,司令部(前线指挥部)的厕所坏了。”皮司令一听,连忙叫来后勤干部,立即开始修理厕所。这就是爱兵如子、治军严谨的皮司令,他对待战士们和蔼可亲,对待干部们严格督促,带出了一支铁血雄师。

春节休息在家,每天追剧《人世间》,内心有太多的感触。

感触最深的是:《人世间》再次证明了一个道理:愚笨的孩子真的是来报恩的。

大儿子周秉义,从小一直就是学霸,到兵团后一次师部领导来视察工作,因为文笔精彩就被领导看中,要调任他去当秘书。之后考上了北大,然后全靠自己的能力一路升迁,成为市长,更成为父母引以为傲的资本。

但他能给父母的只是让父母在人前的面子,当父母身患疾病,需要照顾的时候,身边却没有他的身影。

二女儿周蓉,一样的才华横溢,并且内心非常的有主见,不辞而别的去寻找自己的梦想,后来又考上北大,做了大学教授,之后又旅居法国十多年。

她的一生也算是成功的,但她不仅没能照顾过父母,同时她自己的女儿也留在了家里。

只有三儿子周秉昆,因为从小读书就不太灵光,再加上比较憨厚,被留在了家里。从木材厂的工人,再到酱油厂的工人,后来又开了一家面食店。虽然没法给爸妈争面子,但是他善良、仁义、勤劳,父母有事的时候,只有他鞍前马后的侍候、忙前跑后的照顾。

看着《人世间》,联想自己周围的人的生活。

我的两个同事,大学同班同学,一同分配到一个单位,都是只有一个独生女,一个孩子从小学习很好,考到了南开大学,同事很有面子。毕业后去了深圳工作,然后结婚成家,父母中年空巢,只能在假期的时候去看孩子,平时只能靠视频聊天解相思之苦。

另一个同事,孩子从小学习就不太好,这让同事每天都为孩子的学习烦恼,同时也觉得很没面子,高考只考上了一个本地的大专,毕业后找了个派出所户籍员的工作,找了一个同一系统的对象,结婚生子,过着很安逸的生活,周末就会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带着孩子一起去父母家,同事每天都是一脸幸福的晒着自己外孙的小视频。

很多学业有成的孩子,看起来很有出息,满足了父母的虚荣心,但当父母需要孩子照顾的时候,能够守在身边的,往往是父母最不待见的孩子。

随着年龄的增长,越发感觉到,幸福是什么?身体没病,心里不烦,有人陪伴,能享受天伦之乐!

#人世间征文# #人世间#

“指挥”毛主席

毛主席生前曾20次来河南视察和开会,我(魏德忠)作为河南日报的摄影记者,曾有幸8次跟随采访拍照。其中最使我难忘的是毛主席视察郑州郊区燕庄麦田的那次采访。

那是1960年5月11日的下午,我们按照省委通知,事先来到郊区燕庄东地,经过反复观察,选择了恰当的拍照角度。5月的田野,麦香袭人,麦浪起伏,绿中透黄,齐齐整整,一眼望去,令人心旷神怡。“民以食为天”,这是毛主席经常讲的话。那时正处在3年自然灾害期间,他和全国人民一样,吃肉有限制,吃粮有定量。老百姓的吃穿如何,庄稼收成如何,时刻都挂在他心里。

不一会儿,几辆黑色轿车缓缓开来,停在路边。最先跳下车的是毛主席的随行记者侯波同志,她老练地环视一下四周,也看上了我们选择的拍摄地点,和我们站在一起,举起了相机。

毛主席在省委书记吴芝圃的陪同下,缓缓走在麦田地头。毛主席视察的这块麦田,处于郑汴公路旁,站在公路上,面前麦田尽收眼底。这时,大队党支部书记吴玉山,如数家珍般向毛主席汇报他们施了多少肥,浇了多少次水,计划亩产多少斤。毛主席听着,脸上时刻露出满意的笑容。此情此景,十分动人。我们都想把这情景摄入镜头,但毛主席一行离麦田较远,无法拍摄,我示意省里陪同人员往前站站,可是还不行,因为毛主席站的地方高,我们选的地方低,仰角上摄,可以拍下主席的形象,但无法显出麦田的背景。拍照毛主席视察麦田的新闻,图片上看不见麦田,怎么能行!毛主席能下到地里多好啊!正在焦急之际,只见侯波冲我笑了笑,好像在说:“看我的。”

只见侯波向毛主席招手,比划个手势,让他下到麦田里,我心里不由一惊,想:“你敢摆布伟大领袖?”没想到毛主席见了侯波的手势,还真的“听从指挥”,把插在口袋的右手往前一伸,对吴芝圃说:“现在要听记者指挥呢!”边说边向侯波指示的地方走去。这下子角度合适了,我一连拍了几张。毛主席看我们都拍完了,才微笑着招招手。

我拍下了满意的镜头,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我激动地对侯波说:“你真行,能调动毛主席!”她笑着说:“这是常事。毛主席经常对身边工作人员说,你们为我服务,为我拍照,都是革命工作,如果工作需要,我应该服从你们。”这几句话,听起来很平常,却看出了主席尊重群众,尊重身边的工作人员,显示了他博大的胸怀。

我和侯波同志正说到会心之处,无意中发现毛主席已经走到我的身旁。面对面地站在毛主席跟前,看着主席那魁梧高大的形象,我不免有些心慌,甚至有点手足无措了。这时,主席幽默地举起右手,用拇指和食指扣成一个圆形,比作照相机的镜头,往右眼上一放,笑着说:“你们总爱一只眼看人,目标集中啊!”逗得大家都笑了起来。说了笑话,毛主席又认真地说:“不过,你们不要老把镜头对准我,要对准群众,要多照群众,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呵!”

是的,毛主席一直把群众作历史的主人。记得我第一次见到毛主席并为他拍照,是在1958年11月。当时,全国正处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高潮中。毛主席从北京南下,一路视察,经河北、新乡来到郑州,在这里停留十余日,召开了研究人民公社问题的第一次郑州会议。会议前后,曾召集河南省部分地、县委书记座谈,听取他们的汇报,并征求他们对人民公社的意见。

11月12日,河南省军区正召开一届二次党代会,毛主席兴致勃勃地接见那些在革命战争年代立下过赫赫战功的老红军、老八路们。当晚8时许,省军区礼堂灯火辉煌,军区党代会的代表们和部分省直、市直机关的干部们早早就聚集一堂,无比兴奋地等待毛主席接见。毛主席健步走进礼堂时,会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很多人激动得热泪盈眶。毛主席也动了感情,他用浓重的湖南口音问候大家:“同志们好!”全场立即爆发出“毛主席万岁”的欢呼声。我再次把镜头对准毛主席,从照相机取景框中,看见毛泽东激情满怀,挥动着手连声高呼:“人民万岁!”“人民万岁!”那宏亮的声音,震撼着整个礼堂,震撼着中州大地,更震撼着我的心灵。

毛主席是巨人、是伟人,也是普普通通的人。

他常说,他是农民的儿子。

他常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是的,在他心目中,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作者:魏德忠,摘编自1993年12月25日《河南日报》,如有侵权,告知侵删)#郑州头条# #郑州# #​我要上头条#

古人喜欢跋山涉水、翻山越岭!不止因为交通系统的限制,更是工作、学习和生活需求!出游、回乡祭祖、赶集、赶考、投亲、嫁娶、参加交流会、工作调动、出任务、工作考察、打猎、出海……

带着不同心情,带着不同目的,在山野畅游!哪怕是去烟花之地,茶馆,都是2腿奇乐!那个时候的烟花之地,都是属于监狱服刑系统,那些女犯人、有罪家奴和罪犯家属待的地方,所以,在没有犯罪,没有案发之前,她们都是普通百姓,普通女孩,和正常女生的生活状态无二,社会地位高的,依然尊贵,享受荣华富贵、学习书画才艺,等待着三媒六聘,等待着媒妁之言;地位低的,依然忙农活、忙打工、憧憬良人……女性生存优势处于劣势,所以,在中国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因为是普通女孩,所以和嫖客的相处融洽,契合!因为之前是良家妇女,所以有些女孩艺术造化,才情,不比待嫁闺中的差!尤其,其性质的开放性,和待嫁闺中的闭塞封闭,形成鲜明对比!这样的环境,反而使罪女把女性之美凸显的更淋漓尽致!占据时尚娱乐板块一隅,产业有日益壮大之势,空前繁荣!和平盛世,从业女的本来就少,而男人趋之若猢,在社会上,形成风靡一时的社会潮流!帝王也往之!更显得家里的这些脱离社会,跟不上潮流,跟不上社会节奏的女人又丑又无趣,黯淡无光!

而现在的青楼,性质完全脱离组织,完全是民间自发!小姐的职业素养,可想而知!

在古代,物质生活匮乏,生活艰苦,不过,生活节奏慢!2条腿带着脑子的行程速度,和自由的行程安排,足够品尝生活的内涵!

五月份,因为工作需要,单位来了新领导。第一次例会上安排了办公楼前统一划为公车车位,要求所有人员不得将私人车辆停入,如有违反,列入考核!结果,不到一个星期,楼前一出门的车位便停上了他那辆白色的私家车。大家对新调任的领导都不熟悉,私下都在揣测,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领导呢?

1956年,毛主席乘专列外出视察,中午饭点的时候,毛主席在卫士张仙鹏的陪同下缓缓走近主餐车,餐车里一个陌生的服务员迎了上来,紧张地说:“主席您好。”然后和张仙鹏一起扶着毛主席进到餐车里落座。

从服务员的声音和微微颤抖的双手上,毛主席感觉到了她的紧张,他有意舒缓这种紧张,就笑着问:“小鬼,你是新来的吧?”

服务员点点头说:“是的。”

毛主席又问:“叫什么名字呀?”

服务员说:“王爱梅。”

毛主席继续问:“多大啦?哪里人?”

王爱梅说:“我是北京人,今年20岁。”

尽管两人一问一答说了好几句话,王爱梅还是很紧张,其实也不怪王爱梅,她是第一次在毛主席身边工作,换成是谁也会紧张的。

她原本是在北京列车段工作的,1956年刚调到铁道部转运处工作,第一次执行专列工作,车长只是和她说:“这次任务,把你调到餐车做服务员工作,和刘跃芳师傅一起边学边干,而且要干好。”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出于保密的考虑,车长并没有提前告诉王爱梅是为哪位中央领导执行专列任务,她知道不能问,她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完美的完成这次任务,结果第二天中午的时候,刘跃芳就告诉王爱梅:“一会儿吃饭的是毛主席,你给摆台。”

这一句话让王爱梅紧张得不行,她之前是有过猜测的,但怎么也没有想到会是毛主席,她紧张地说:“啊?毛主席?我给毛主席摆台?”

她是真的紧张,也混合着激动,想到一会就要见到毛主席,她的心怎么也静不下来,不过,她还是压下自己的紧张和激动,集中精力为毛主席的午饭做准备.

在准备的过程中,她觉得自己已经能够平静地面对这件事了,然而等到毛主席真的出现了,她的心又砰砰跳了起来,紧张到毛主席和她聊天,她也只能用最简单的语言回答。

毛主席看到这样紧张的王爱梅,就放慢了说话的速度,用湖南普通话幽默地说:“我俩还是亲戚啦。”

这句话让王爱梅忘记了紧张,赶紧调动脑袋去想怎么和毛主席是亲戚了,父亲就是一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工人,母亲是个大字不识一个的家庭妇女,她从来没有听父母说过在湖南有什么亲戚,更没有听他们说和毛主席有什么亲戚关系。

她想不明白就不去想了,呆呆地说:“我不知道。”

毛主席看王爱梅迷茫的样子,就又用湖南话说:“你说,‘王’字下面加个尾巴念什么?”

这个王爱梅肯定知道啊,她脱口而出:“啊?那不是‘毛’字吗?”

毛主席又笑着说:“对啊,这就是亲戚嘛。”

听到这里,王爱梅哪里不知道毛主席是有意调节她紧张的心情,就笑着说:“对,主席,我们是亲戚,我们是亲戚。”她是真的没有想到毛主席这样幽默,这样平易近人,这样关心身边的工作人员,她的紧张感在毛主席的话语里一扫而空。

1937年9月,面对日军进攻,刘峙惊慌失措,率官兵沿平汉线大溃败,逃到石家庄后,他将兵权移交商震、黄绍竑后,灰溜溜地回到开封,被讥为“长腿将军”。

刘峙对此次战败,自然痛心疾首,但对他人议论毫不在意,他以“胜负乃兵家常事”和“平生第一次打败仗”向手下聊以自慰。回到开封后,刘峙无精打采地继续在豫皖一带指挥作战。刘峙在保定的惨败,使蒋介石对他的指挥作战能力产生怀疑,成为他军事生涯的转折点。

1937年10月,日军逼近黄河,刘峙奉命由开封撤退到南阳。1938年2月,刘峙改任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新兵督练公署主任,移驻洛阳,负责指挥豫西北军事,阻止日军渡河。然而不久,蒋介石又对刘峙产生不满,以刘峙所在的河南战事由豫东蔓延到豫西、节节失利为由,调任他为鄂湘川黔边区绥靖公署主任兼第5预备军司令长官,镇守宜昌。

从丢失保定到调离宜昌这一年多时间里,刘峙再也没有“福星高照”,而是像一只泄了气的皮球,被蒋介石踢来踢去。刘峙自然感到蒋介石态度的转变,他后来回忆这段经历时说:“保定战败后,由洛阳到宜昌,这一年多时间,我任人摆布,备受欺凌,但总是以忍让为先,当人们对我谈起东征西讨的战绩时,我便谢其雅意。”

刘峙自然不承认自己无能,只是对自己的处境无可奈何,借此发泄一下罢了。10月,武汉陷落,宜昌吃紧,蒋介石调陈诚兼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驻节恩施,使得宜昌的刘峙没有了容身之地。

1939年,刘峙奉命改任重庆卫戍总司令兼防空司令。刘峙在重庆大后方期间,以为这里可以太平无事,因而放松警惕,以致酿成1941年的重庆防空洞惨案。

1941年6月5日,刘峙随军政部长何应钦和副总参谋长白崇禧到郊外视察国防工事未返,下午6时,日本飞机突然飞入重庆上空,三五架一批,对重庆进行轮番轰炸。

当时,防空司令部在校场口挖了一个特大的防空洞,可容纳几千人。但防空洞只有两个进出口,里面没有通风设备。当第一、第二批日机轰炸后,人们纷纷从洞中出来透气,不料第三批日机接踵而来,人们又急忙返回洞里。由于入洞是楼梯式的,当时楼梯两边坐满了人,返回的人又都慌里慌张,一不小心就会被坐在楼梯两旁的人绊倒,前边的人一倒,后边的一拥踏上,洞口很快被堵死了。

洞口被堵死后,洞中很快没了空气,结果1200多人闷死洞中,这就是震惊一时的“六五”惨案。然而更令人发指的是,惨案发生后,防空司令部下属担架营奉命去抢救伤员,搬运尸体。但这些担架队员,置伤员性命于不顾,只顾搜索抢夺死者身上的财物。当时洞中很多人处于假死状态,如果加以抢救,尚能活命。可担架兵为了搜敛财物,即使遇到没死的,也顺手将他们掐死。

为了把士兵们搜敛的财物都纳入自己腰包,刘峙的太太命令刘峙的部下,当时负责指挥搬尸的卫戍总司令部交通处长姜吟冰和交通科长刘吉龙,对所有担架员进行搜身,然后将搜来的财物用小汽车送到刘峙家中,分三次才运完。

该惨案曝光后,舆论大哗,谴责声震天动地,一时间刘峙成为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为了平息众怒,军事委员会组成以吴铁城、何成浚主持的特别军事法庭对该案进行审理,刘峙听候审讯的时候十分难堪。何应钦、钱大钧听闻此事后,急忙给吴铁城打电话说:“刘峙是二级上将,请你们不要乱来。”加上刘峙给吴、何二人送去大批礼物,这才渡过难关。

事后,刘峙仅防空司令一职被撤。1945年2月,刘峙接替李宗仁出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蒋介石特地加派有“标准参谋”之称的郭寄峤任副司令长官,给刘峙做副手。但刘峙在上任两个月后就丢了老河口。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刘峙在抗战中的败绩就此结束。

抗战胜利后,第五战区司令部改称“郑州绥靖公署”,蒋介石命刘峙改任该绥靖公署主任,辖河南、陕西两省,指挥原第一、第五战区的部队和新收编的孙殿英、张岚峰等部,势力大增。

然而,刘峙却感到压力颇大,因为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胡宗南,尽管曾经是刘峙的学生和旧属,但其声望早已超过了刘峙,刘峙不肯就任,向蒋介石请求说:“在寿山(胡宗南字寿山)的头上,硬加一顶褪了色的旧帽子,实在没有必要。纵然寿山一向很尊敬我,但我觉得如芒刺背。”

在蒋介石的坚持下,刘峙不得不走马上任。但上任不久,他就迎来了一个又一个的惨败。解放军刘邓大军趁河南空虚,突然渡过黄河,直奔中原,刘峙得知后急忙回师考城进行拦截。9月6日,国民党军行至鲁西砖庙附近,第3师赵锡田部战线超前,结果被刘邓大军包围,全军覆没。

远在庐山的蒋介石闻知败讯,勃然大怒,立即将刘峙所任各职全部撤销,调为总统府战略顾问。所谓“总统府战略顾问”,实际是为不得志或闲置的国民党军事高官设置的,刘峙自知该职有名无实,在硬着头皮狼狈飞往南京、接受蒋介石严厉训斥之后,遂带着三姨太黄佩芬回到上海,在迪化路公馆里过起了悠闲的寓公生活。

对此,刘峙牢骚满腹,暗地里逢人便讲:“孙总理是天下为公,委员长是天下为私。”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