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内部审计不足与改进措施

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内部审计不足与改进措施

时间:2020-02-16 14:57:17

相关推荐

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内部审计不足与改进措施

内部审计是组织管理的重要工具,旨在提高组织的透明度、责任制和整体效能。通过持续的监督和评估,内部审计有助于确保组织运作正常,并建立积极的治理文化。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仅供大家参考。

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1

通过对内部审计工作检查,认为内审工作近几年来,在提高审计质量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内部审计质量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但内审质量及水平参差不齐,出现了一些关键性问题,制约了当前内审部门重要作用的发挥

1 制约内审部门发挥作用的主要表现

1.1 内审机构的设立没有完全到位,内审人员独立性差

通过检查有部分单位内审机构的设立没有完全独立。目前,虽然大中型企业以及集团公司内部逐步设立了内审机构,但有的行政单位、事业单位、中小企业在内部机构的设置上,还不够健全,很多和纪检、监查、财务部门混在一起,内审人员不能专职搞内审工作,整天忙于其它事务,也没有专门的内部审计制度。有的单位即使设立了内审机构,但又从属于财务部门,对下属单位的检查流于形式,混同于财务检查。有的内审,从某种意义上讲,机构设立还没有真正到位。由于机构不设立,内审人员独立性比较差,对于发现的问题,缺乏揭示和披露的勇气。内审人员往往迫于领导压力或者出于同事关系的考虑,或者由于其他种种原因,对发现的问题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后不了了之,严重影响了内审的审计工作的质量。

1.2 个别内审人员业务素质偏低

内审人员多由原来的财务、会计人员转岗,甚至是兼职,比较习惯于对被审单位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往往重视账面审计而忽略账外审计,直接导致对经济业务复杂性的了解不足,难以将企业经营特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刻地披露与揭示。

1.3 缺乏统一的业务规范

我国虽然制定了统一的内部审计基本准则以及一些具体准则,但缺少统一的业务规范和操作指南,使得企业内审目标不明确,内审工作计划带有一定的盲目性、随意性。审计方案脱离实际,操作指导性不强;

审计调查不彻底,审计取证、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缺乏严格规范;

重大问题没有查深查透,审计意见缺乏针对性、可行性。

2 提高内部审计业务标准的措施

2.1 设立完全独立的内审机构

全市国家机关、金融机构、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以及其他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特别是下属单位较多、资金量大的,要设立独立的内审机构,配备专职审计人员;其他部门和事业组织也应根据审计业务需要设立内审机构,配备审计人员。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内部审计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离开了独立性,审计的任何结论将失去独立的控制作用。内部审计是市场主体层级管理与层次经营的分权产物,独立性就是根据这一分权制度建立的。独立性存在两方面含义,一是内部审计部门要独立于被监督者,这是履行职责的保证。二是内部审计要有独立的引证权,这是执法的保证。因此,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体系应体现:内部审计业务应由管理层委托并授权;

内部审计部门的人员由管理层委派;

内部审计部门的经费核算不受其他部门的牵制,尤其不能受财务会计部门的牵制;

内部审计人员不参与所要审计的业务活动。

2.2 建立、健全内审制度和质量管理制度

从制度保障上,要进一步完善和认真履行《内部审计准则》的具体规范,重点做好以下工作:①在审计之前,必须编制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案。审计计划包括审计目标、审计顺序、考虑审计资源和后续审计。审计方案包括审计时间、审计范围、审计重点、审计步骤、审计人员等,同时需要了解被审单位的经营活动、内控制度、财务状况以及其他相关事项等,编制和发送审计通知书。②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要通过审核、观察、监盘、询问、函证、计算、分析性复核等审计方法,获取足以证实审计事项的审计证据,包括书面证据、实物证据、视听电子证据、口头证据、环境证据等,并以不同形式做好审计工作底稿的记录工作,明确规定各级复核的要求和责任。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应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具有预防、识别、检查舞弊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警惕可能存在的舞弊风险。③在审计结束后,以经过核实的审计证据为依据,形成审计结论与建议,出具审计报告。审计报告应当客观、完整、清晰、及时,具有建议性并体现重要性的原则。审计报告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规范的格式,突出重点并提出有效的纠正措施。同时要对被审计单位或者部门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有效性做出相应评价,并在向被审计单位征求意见后,依照审计的不同结果,做出审计结论、审计决定和审计建议。

2.3 改进审计方法

一是全面审计,突出重点,这是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根本要求“全面审计”是基础,要求把握好全局;

“突出重点”是关键,要求抓得住要害。只有在把握全局的基础上抓住要害,突出重点,查深查透,才能真正发挥内部审计监督的作用。二是改进方法,创新手段。内部审计工作要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适应企业不断发展的要求,不断改进内部审计的方法,创新审计手段。主要措施有:①积极探索经济效益审计,揭露管理不善、决策失误造成的严重损失浪费和资产流失问题,促使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②加强先进的审计技术方法的推广运用。要突破传统模式和习惯做法的影响,大力推行计算机审计,提高审计工作技术含量,扩大内部审计覆盖面,挖掘审计深度,提高工作效率。③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推广和完善审计抽样、内控测评、风险评估等审计方法,积极研究探索适合内审工作的先进方法,不断提高内部审计的工作水平。

2.4 提高内审人员的素质

内部审计质量的各种因素中,人始终是最重要的因素。

需要从几个方面来提高内审人员素质:①通过继续教育学习,组织人员学习法律法规和经济政策以及内审工作的法规制度,使内审人员不断掌握审计的先进方法,不断适应发展中的经济形势变化。②深入调查研究,获取充分、相关、可靠的审计证据,为做出正确的审计报告提供充分支撑。③鼓励内审人员掌握与人交流的技能,讲究审计方法,提高审计效率。④进一步加强内审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增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综上所述,要使内部审计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职业化,减少内审工作的风险,提高内审工作质量,必须要从组织机构、人员、制度和技术四个方面多管齐下,全面提升内审质量,从而为企业或经济组织的健康发展,以及促进党风廉政建设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

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2

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1. 担任内审员的人员经验不足:内部审计员的专业程度和经验水平,直接影响到审计工作的结果,如果人员经验不足,可能忽略了一些重要的审计点。

2. 理念不一致:企业发展战略、内部审计的目标、风险控制的角度等方面理念的不一致,会对内部审计的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3. 组织结构问题:一些企业因为对内部审计部门的地位、职责划分和人员配置等问题存在组织结构问题,导致内部审计的劣效。

4. 信息收集不全面:如果内部审计员只依赖管理层提供的资料,就可能会忽略一些问题。此问题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内部审计员没有取得必要的授权或没有得到管理层的支持。

解决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1. 培训内部审计员:加强对内部审计员的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和经验,使他们更加熟练的利用内部检查程序和工具来减少审计风险。

2. 建立完善的组织结构:优化内部审计的组织架构,明确审计组与企业其他部门的关系以及职责划分等,避免审计工作造成的管理混乱。

3. 确立审计目标和方法:确定和理清内部审计的目标和方法,进一步加强内部审计整体的指导力度,避免因理念上的不一致给内部审计带来干扰。

4. 加强信息收集:内部审计员应该积极参与到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中,详细了解核算记录的相关性,获得必要的资料,以此来减少审计风险。

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3

一、问题的存在

1. 审计目标不明确:有些企业对内部审计的目标理解不清,缺乏明确的指导原则,导致审计工作缺乏重点和针对性。

2. 专业技能短板: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参差不齐,有些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培训和学习机会,导致他们在实际工作中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业务环境。

3. 独立性缺失:一些内部审计部门缺乏独立性,过于依赖于被审计单位,导致审计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受到质疑。

4. 范围和深度不足:内部审计的范围和深度有时候不足以发现企业内部存在的潜在问题和风险,导致重大问题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

5. 沟通不畅:内部审计人员与企业其他部门的沟通存在问题,缺乏有效的信息交流,导致审计工作的结果无法被有效落实和改进。

二、对策建议

1. 明确审计目标:企业应该明确内部审计的目标,将其与企业的战略目标和风险管理目标相结合,确保审计工作能够对企业的风险和内控环境产生实质性影响。

2. 培养专业能力:企业应为内部审计人员提供必要的培训和学习机会,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技能素质,使其能够适应快速变化的业务环境和审计要求。

3. 建立独立审计机构:企业应将内部审计从其他部门独立出来,建立独立的审计机构,确保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在审计过程中不受其他部门干扰和限制。

4. 扩大审计范围和深度:企业应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和业务发展需要,适时扩大内部审计的范围和深度,确保审计能够发现隐藏的问题和风险,为企业提供有价值的改进建议。

5. 加强沟通与合作: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应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和合作,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流机制,充分利用各部门的资源和信息,提高审计工作的效能,并确保审计结果得到有效的落实和改进。

三、结语

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工具,对于提高企业的风险控制和业务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内部审计仍然面临一些问题。通过明确审计目标、培养专业能力、建立独立审计机构、扩大审计范围和深度以及加强沟通与合作等对策,企业可以有效解决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并提高内部审计的效能和有效性,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4

内部审计是企业治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够帮助企业有效地评估风险和运行效率,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然而,内部审计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审计标准缺乏统一性、审计对象不够全面、政治干预等。本文将从这些问题出发,探讨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审计标准缺乏统一性

内部审计的核心是评估企业运行的风险和效率,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不同的审计师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感觉评估企业的风险和效率,导致评估结果缺乏统一性。这种缺乏统一性的评估结果可能会误导企业管理者,不能真正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

针对这个问题,首先需要建立统一的内部审计标准。这个标准应该包括审计对象的范围、审计程序的设定和审计结果的表达等方面的内容。同时,现代审计技术的应用也能够减少人为主观因素的干扰,提高内部审计的准确性和效率。

二、审计对象不够全面

内部审计的另一个问题是审计对象不够全面。一些企业可能仅选取特定的部门或业务进行审计,而不是全面的审计。这样会导致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的整体运行情况没有充分的认识,可能会掩盖一些实际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企业应该在内部审计方案中设置全面的审计范围。如果企业不具备相关人员和设施进行全面的审计,可以考虑引入外部审计部门,对企业进行全面的审计。

三、政治干预

内部审计还可能面临政治干预的风险。政治干预可能来自企业管理层、政府部门或其他利益相关方。他们可能会干扰审计程序,或对审计结果施加压力,使得审计结果失去独立性和准确性。

为了避免政治干预,内部审计需要具备独立性和专业性,同时应该加强外部监督,例如引入第三方机构进行审计和监督。此外,内部审计部门需要明确职责和权限,以确保审计过程中的独立性和专业性。

四、沟通不充分

内部审计的沟通问题也值得关注。可能存在审计师与企业管理者沟通不充分,或者审计结果在企业内部没有得到充分传递的情况。这样会导致企业管理者对公司实际情况缺乏全面的认识,无法及时地开展改进工作。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内部审计部门需要加强与企业管理者的沟通,尽可能准确地表达审计结果。同时,企业管理者也应该积极关注审计结果,及时开展改进工作。

五、缺乏应对能力

企业内部可能会存在一些应对技能不足的情况。例如,在内部审计过程中,企业可能无法有效地处理发现的问题,无法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

为了提高内部审计的应对能力,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内部管理体系,加强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以避免问题发生时无法及时应对。

综上所述,内部审计是企业治理中重要的一环,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建立统一的审计标准,加强审计对象的全面性,提高审计过程中的独立性和专业性,并加强与企业管理者的沟通和应对能力,以保证内部审计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5

一、企业内部审计现状

内部审计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深化改革,为企业的发展壮大起到了激励作用。但在发展进程中日益暴露出一系列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1、从总体上看,企业内部审计还没有真正成为企业的内在需要

一些企业虽设置了内部审计机构,配备了必要的审计人员,但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任务不经常,业务不规范,因而,内部审计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2、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隶属关系不清,独立性和权威性不强

目前,我国企业设立了健全的内部审计机构的为数相对不多,有的企业虽然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但很不健全,还有少数单位没有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的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审计独立性较弱,权威性不够,审计权限受约束,其监督制度形同虚设,导致隶属关系不清,监督不力。

3、内部审计人员配备不全,素质较低,后续教育滞后,难以胜任内部审计工作

根据《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内部审计标准说明》规定,内部审计师应具备财务、会计、企业管理、统计、计算机、概率、线性规划、审计、工程、法律等各方面的知识,以保证执业质量。

而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偏低,有会计、审计和管理知识的专业人员较少,难以深层次的发现问题。

4、重视服务监督,轻视服务机制

在当前新形势下,内部审计运行的目的是在于它能够为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遵守财经纪律、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内审机构是适应企业的内在需要设立的,内部审计人员应根据企业目标,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履行监督职责,更好的为企业服务。但大部分人轻视服务机制,这就失去了建立内部审计机构的意义。

5、提倡企业内部审计以经济效益审计为重点,难以满足企业实际的需要

虽然从国外内部审计发展趋势看,内部审计领域从查错防弊扩大到改进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方而来,但我国的内部审计还处在初始阶段,目前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较为严重,还不能满足企业实际的需要。

内部财务审计是进行经济效益审计的基础,只有内部财务审计搞好了,才有可能开展经济效益审计。

随着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从长远看,应以经济效益审计为重点,以达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这一企业内部审计的宗旨和最终目标。

二、加强企业内部审计的基本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层次越来越多,自主权空前扩大。但多数情况下,管理者只能实行间接控制。

因此,企业的管理者们需要一种保障,即保障企业控制系统按计划运作,并为他们提供一切必要的信息,以此来控制他们职责范围内的事情,内部审计则提供了这种保障。

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扎根于企业内部,比较熟悉所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情况,这对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和监督,在生产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建立严格的内控制度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那么,如何在现代企业制度管理框架下,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昵?笔者认为,应该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完善内部审计工作机制,提高审计实效性

现代企业由于经营规模的扩大,经营业务的日趋复杂,经营方式的多样化,管理层次的多级化及生产经营地点的分散化,客观上需要有健全的审计监督机制,监督企业所属各经济责任承担者按既定的目标、方针、政策、制度、计划、预算等等要求认真履行其承担的经济责任,为了更好地达到加强企业控制、严肃企业制度、加强企业管理这一目的。

应该进一步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机制,内部审计的重点在时间上应从事后审计转向事中、事前审计,使之贯穿于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在工作内容上,要从查处违规违纪审计转向内控制度审计和绩效审计,理顺资金运行管理机制上,规范经营行为,维护企业利益。

2、完善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增强审计规范性

要不断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规范体系,以规范的审计制度约束审计行为,控制审计质量,健全审计理论。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着力在完善审计工作程序上下功夫,加强对审计计划的策划,对事前、事中、事后的审计要环环相扣,有头有尾,一以贯之。要加强对内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敦促他们自觉遵守国家审计准则,提高内审工作程序的规范性。

3、加强内部审计队伍的建设,提升审计工作水平

企业内部审计制度是否真正能为企业实现其最终目标服务,不仅要有完善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作为内部审计人员的行为规范,更重要的是要有一批合格的、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员。

因此,要积极完善内部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体制,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技术过硬的内审队伍,只有这样,才可能较大幅度地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使内部审计机构真正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臂膀,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更好地为企业的经济活动服务。

三、企业内部审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的自我约束和监督机制,已成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内部审计已成为企业转化经营机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客观需要。

随着企业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内部审计的地位、职能、作用、方法等也应发生相应的转变。因此,在全面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过程中,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创新观念,提高思想认识水平

加强内部审计是企业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的需要,是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是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需要。企业的经营活动离不开审计监督,而且随着企业规模越大,管理层次越多,就越需要监督。

而审计最基本的职能就是监督,它是企业健全内部控制、严肃财经纪律、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可以说,企业内部审计是适应现代企业管理需要的,是企业内部管理职能的分化。因此,企业需要内部审计,而且在新形势下,这种监督,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要坚决摒弃那种把企业内部审计当作摆设,或认为内部审计是自找麻烦,甚至把内部审计当作企业发展的“绊脚石”的错误思想。

因此,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同时,建立与之相适应 的内部审计制度体系,是提高企业管理 水平的必然选择。

2、强化职能,提高监督服务水平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内部审计作为企管理的组成部分,其内在功能也随之增强。传统的主要以查错纠错为目的、以检查复核为手段对经济活动的结果予以监察、督促的基本监督职能已不能满足管理的需要。内部审计人员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寓服务于监督职能中,增强服务意识,积极参与企业内部的经营决策。

要在监督企业依法经营的同时,对企业各种经济活动进行评定估价。将服务意识贯穿于内部审计监督、鉴证、评价的全过程,为加强企业管理服务,为提高经济效益服务,为领导决策服务。促进企业不断完善自我约束机制,营造适应市场经济需要而有序发展的良好氛围。

3、改进方法,提高审计工作水平

在审计工作重点上,要努力改进企业内部审计的方式方法。要围绕企业经济活动的效率、效果,转变工作思路,拓宽审计领域,切实通过加强监督检查、调查研究、综合评价等审计手段;查深查透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针对性地提出挖潜提效、加强管理的意见和建议,更好地为决策层和管理层服务。

在审计工作方法上,随着企业经营活动的多元化发展;单纯的事后审计已不能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做出全面、科学、及时、准确的评价。而是要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并有所侧重:

事前审计重点是对投资决策、可行性论证以及资金来源等方面进行审计。

事中审计侧重于对项目的管理,特别是责任成本计侧重于对项目的管理特别是责任成本管理进行审计;并对项目阶段性效益进行认定。

事后审计主要是对整个项目的考核与评价。以便及时发现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以此来进一步提高审计工作水平。

4、依法审计,提高严格执法水平

审计是现代企业的“第三只眼睛”,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离不开审计监督,但审计也不是随心所欲的,要依据一定的标准,这一标准就是国家的财经法律、法规。依法审计。

首先,要学好用足审计财经法规。因此,审计从业人员必须认真学习《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等与业务紧密相关的法律、法规,要领会其实质,做到融会贯通。在使用法规时,要注意法规的适用性、时效性,保证国家的法规得以贯彻执行。

同时,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纠正违法乱纪行为,做到依法审计,依法处理,谁违反了就处罚谁,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该单位负责的就追究单位的责任,该由个人负责的就处罚个人,这样才能使审计决定不折不扣地执行,不断提高审计执法水平。

5、加强调研,提高审计理论水平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工作作为专业化的职能管理活动,具有开放性、动态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为此,审计人员要大力加强内审理论研究,开展审计调研,确保审计理论与业务实践的与时俱进。不断拓展和深化内部审计的领域,重点研究国企改革资产重组审计的法律依据、范围、内容及其作用,开拓业务,加强管理,健全自我约束机制,增强风险意识,在竞争中求发展,在发展中不断完善。

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6

一、当前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与内部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够健全。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宏观与微观经济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内部审计中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和情况,内部审计法规制定相对滞后。没有专门针对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

(二)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独立性差。

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强弱取决于领导层次的高低,领导层次越高,则其独立性和权威性越强。目前,基层已建立内审机构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大都由分管财务的领导分管。在这种情况下,内部审计审什么、怎么审、审计结果如何处理、审计建议能否落实等都要受本单位领导的制约。有时审计人员提出合理审计建议时,单位领导负责人不是积极听取,而是直接拍板,使内部审计人员处于尴尬的境遇,影响了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内部审计人员长期从事本单位或本系统内的审计工作,在实际工作中碍于情面,不利于查找和揭露存在的问题,严重妨碍了内审工作的独立性,致使审计结论缺乏客观性和公正性。

(三)内部审计人员业务能力较低

审计范围小,审计方法手段简单,影响了内部审计的质量和效率。审计人员不仅要掌握一定的审计、财务知识,还要掌握财政金融税收政策、工程预决算、各行业法律法规等其他方面的知识,熟悉各行业经营管理和业务流程。但从目前基层行政事业单位来看,内部审计人员虽然具有基本的财务和审计知识,但是在工程、经济学、法律等方面知识水平不高,审计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困乏,只能审查一些表面现象问题,不能从制度机制方面提出改善管理、提高效率的建设性意见,不能全面有效的开展审计工作。大多数单位的内部审计以事后审计为主,很少进行事中审计,检查的范围中以财政收支审计为主,经济责任审计比例不大,大多采用审阅、复核等传统的查账方法,强调查错防弊,对一些电子业务数据很少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等方法,缺乏综合筛选分析能力。一些审计人员缺乏学习进取意识,不积极主动学习新的财务、审计知识和行业财务管理规定,审计思维老套,工作方法简单,严重影响了内部审计工作质量,起不到内部审计工作的作用。(五)单位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制度不完善,影响审计质量。目前许多单位内部审计制度还不够完善,制度没有宏观指导性和操作性;审计实施方案没有细化分解审计目标,没有明确的审计重点和需要采用的审计方法,方案缺乏可操作性;审计工作记录、取证记录要素不完整,问题定性、适用法规不准确,审计复核流于形式,重纠正错误,轻处理处罚,审计质量控制无从入手;没有建立考核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奖罚不明、责任不清,导致审计人员责任意识不强,行为不规范,出现审计过错,责任也无法落实到人,结果使制度流于形式。

二、加强内部审计的对策

(一)提高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内部审计工作者必须不断学习,树立战略管理观念,提高自身的素质,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在维护国家财经纪律、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保证经济资源的有效利用、保证财务和业务信息真实、准确、完整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必须重视和加强对内部审计的管理与支持。一是要切实转变审计理念,正确认识内部审计在单位内部管理控制中的作用。随着政府职能的明确与转变,单位内部控制手段将不断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第六十一条规定:内部审计部门或岗位应当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和机制的建立与执行情况,以及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及人员的设置情况等,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所以内部审计实质上是部门、企业事业单位自身的“免疫系统”,是为自身的安全健康提供服务的。二是要明确内部审计工作职责。既然内部审计以提高自身的“免疫力”为目的,那就必须以“改善管理、堵塞漏洞、防范风险、提高效能”为己任,在维护财务收支、会计核算准确恰当的基础上,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内部控制建设,强化风险管理的重要职责。因此,内部审计的作用是财政监督、国家审计监督无法替代的,它必须独立存在。要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提高单位的领导、职工对搞好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只有领导高度重视,职工全力配合,才能使内审工作更好地为部门发展做好服务。

(二)设立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工作机构。

审计工作必须具备一定的独立性,因此,一些行业的行政主管部门应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工作机构。一些未建立内审机构的部门单位应抓紧建立内审机构,尽快开展内审工作,如县级林业、农牧和卫生系统等,其所属单位较多,应尽快建立健全内审工作机构。已经建立内审工作机构的部门,应授予内审工作机构审计职权,确保能够独立行使内部审计职能,独立发表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不受财务、纪检等其他部门和领导的干涉,可向单位主要负责人直接报告工作。

(三)改变传统思维方式,提高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

内部审计工作必须把工作目标确立在为单位领导班子的决策当好参谋助手,及时发现单位在财务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是在思想方法上要实现转变。即由偏重微观的思维方法转变为宏观着眼、微观入手的思维方法,增强宏观意识。二是在内部审计方法上要实现转变,即逐步实现由事后审计向事中与事前审计转变,要坚持以财务审计为基础,既要对重大经营决策、重点投资项目等实行跟踪审计,又要对项目预期效果进行评价,防止盲目投资,控制投资风险。同时要对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性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测试、调查和评价,确保审计工作质量。三是在内部审计职能上,要以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审计为基础,逐步向效益性审计转变,突出对所审计事项的效益性、效果性评价,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突出内审的服务性特点,寓监督于服务之中,增强内部审计的建设性作用。四是在审计方式上,要由传统手工审计逐步向计算机审计转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手工记账将逐渐被淘汰,内部审计人员只有学习和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审计技术,才能使查找问题更快更准,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四)完善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内部质量管理制度是提高审计质量、控制审计风险的有力保证。对于审计质量而言,明确控制标准是前提,建立和完善责任制度是保障。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制度包括审计复核制度、审计考核制度、审计责任追究制度等。一是建立审计复核制度和跟踪检查制度。每个审计项目现场审计结束后,审计组应及时将审计资料提交专门人员进行复核,主要复核审计方案确定的审计重点、审计内容是否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问题反映是否全面,定性是否准确,有无避重就轻等现象,严把审计项目质量关。同时,还应从制定审计实施方案、现场审计、问题整改落实进行全程审计质量跟踪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审计质量,控制审计风险。二是建立审计责任追究制度,在审计质量管理制度中,审计责任追究是核心,因此,要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出实施细则,划清审计组长、主审和一般审计人员、审计复核人员的责任,层层落实,责任到人。对应当实施必要审计措施而未实施导致重要审计事项遗漏、应当发现和揭露的问题未发现、其他检查部门发现的问题,应追究审计人员的责任。三是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适当探索和尝试内审工作质量的外部监督检查,以此来促进内部审计人员拓宽视野,改进方法,促使单位建立健全各项审计制度,加快内部审计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推动内部审计的全面发展。

(五)加强内部审计人员队伍建设。

加强审计人员队伍的建设,是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的根本保证。各主管部门要积极引进专业人才,优化审计人员队伍的专业、知识和年龄结构,提高整体素质,同时采取有力措施,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政治思想素质、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形成一支“政治强、作风硬、品德好、业务精”的审计人员队伍,以适应内部审计工作日益发展的需要。

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7

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进行的一种自我监管形式,其目的是发现和解决企业内部存在的潜在问题,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效益。然而,在实践中,内部审计却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盲目执行标准化程序。有些内部审计员只注重执行程序,而不注重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导致审计结果失去实际意义。

2. 缺乏专业能力和经验。一些内部审计员的专业能力和经验有限,不能全面深入地了解企业内部的运作和问题,影响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审计过程过于重视细节。有些内部审计员可能过于注重审计过程中的细节,而忽略了审计的整体性,难以找到关键问题和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强内部审计员的培训和专业能力提升。企业可以通过加强培训、提供实际操作机会等方式,提高内部审计员的专业水平和经验,提升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重视审计结果的实际意义。企业需要明确内部审计的目的和意义,鼓励内部审计员注重问题的发现和解决,而非单纯的执行程序。

3. 优化审计流程和方法。企业可以适当简化审计程序,注重整体性和关键问题的发现,提高审计的效率和效果。

综上所述,企业需要重视内部审计的意义和作用,采取有效的措施优化审计流程和方法,提升内部审计的质量和效果,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8

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对企业的财务和非财务信息进行审查和评估,以确保企业的经营活动合法、规范、有效。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内部审计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下面就这些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1、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内部审计人员往往与企业管理层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可能导致内部审计的结果不够客观和公正,不能真实反映企业内部控制的情况。因此,需要通过建立内部审计机构的法律地位和制度保障,确保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2. 内部审计缺乏专业性。内部审计需要具备丰富的财务和管理知识,同时还需要掌握审计技术和方法。然而,在一些企业内部,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不足,无法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全面、深入的审查和评估。因此,需要定期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培训和学习,提高其专业素质和能力。

3. 内部审计范围不够广泛。内部审计通常只关注企业的财务和会计领域,而忽视了企业的战略规划、风险管理、合规管理等方面的审查和评估,这可能导致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漏洞和缺陷。因此,需要扩大内部审计的范围,包括企业的战略规划和风险管理等方面,以实现全面的内部控制。

为了应对以上问题,可以采用以下对策:

1.建立内部审计机构法律地位和制度保护。企业应当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确保内部审计具有法律地位和制度上的保护。

2定期对内部审计员进行培训和学习。企业应当定期组织内部审计员参加培训和学习,以提高其专业素质、技能和能力。

3.扩大内部审计的覆盖范围。企业应当扩大内部审计的覆盖面,包括企业的风险管理、合规等方面,以确保企业内部控制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总之内部审计是企业内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风险防范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企业应当高度重视内部审计工作,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内部审计存在的各种问题,以保证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9

一、存在的问题

1.审计独立性不足: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是其工作有效性的基础。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内部审计部门往往受到管理层或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其独立性受到限制。这可能影响审计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2.审计方法和技术落后: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业务复杂性的增加,内部审计的方法和技术也需要不断更新。然而,一些企业的内部审计仍然采用传统的审计方法,缺乏对先进技术和方法的运用,这可能导致审计效率低下,准确性不足。

3.审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内部审计是一项高度专业化的工作,需要审计人员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然而,一些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部分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这可能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

4.审计结果运用不当:内部审计的目的在于发现问题、改进管理。然而,一些企业在审计后并未充分运用审计结果,对发现的问题缺乏有效的整改措施,导致内部审计的作用大打折扣。

二、对策及建议

1.增强审计独立性:确保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是首要任务。企业应明确内部审计部门的地位和职责,确保其不受其他部门或个人的不当干扰。同时,应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规范审计流程,以确保审计工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2.更新审计方法和技术:企业应积极引入先进的审计方法和技术,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例如,利用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对企业的数据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以发现潜在的风险和问题。

3.提高审计人员素质:企业应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同时,应建立完善的考核和激励机制,鼓励审计人员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以满足工作需要。

4.正确运用审计结果:企业应重视审计结果的运用,对发现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整改措施。同时,应将审计结果与企业的绩效考核、问责制度等相结合,以提高各级管理人员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

5.强化风险管理意识:内部审计不仅是发现问题的一种手段,更是一种风险管理的工具。企业应强化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通过审计结果来识别、评估和应对潜在的风险。

6.建立信息化审计平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应建立信息化审计平台,实现审计数据的实时采集、分析和处理。这将有助于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并为企业提供更加及时的风险预警和决策支持。

7.引入外部审计力量:外部审计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加客观、独立的观点和建议。企业应适时引入外部审计力量,与内部审计相互补充,共同推动企业的发展。

总之,针对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企业应从增强独立性、更新方法技术、提高人员素质、正确运用结果等多个方面入手,采取有效的对策措施,以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同时,企业还应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持续改进和创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内部管理需求。

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10

内部审计是一个组织中非常重要的控制活动,旨在评估和监督组织的内部控制系统。然而,在实践中,内部审计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必须得以解决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可靠性。

首先,[问题之一是缺乏独立性与客观性]。由于内部审计部门与组织其他部门有直接的隶属关系,其独立性与客观性可能受到威胁。此外,一些内部审计员可能因为与高级管理人员的关系而存在潜在的利益冲突,从而影响他们对审计对象的评估与报告。

其次,[问题之二是技能与专业知识的不足]。内部审计工作需要具备广泛的知识和技能,包括财务、风险管理、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然而,一些内部审计员可能缺乏足够的培训和教育,导致他们对复杂的业务流程和风险管理体系理解不深,影响了他们的审计能力和报告准确性。

此外,[问题之三是沟通与合作不畅]。内部审计部门与组织其他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至关重要,以确保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然而,在一些组织中,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和合作机制,导致内部审计员难以获取必要的信息和数据,从而妨碍了他们对组织风险的全面评估。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一些对策可以被采取。首先,[应建立独立的内部审核委员会或者提高审计部门的权威性],使其能够独立行使职责并免受干扰。此外,组织应该加强对内部审计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同时,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和合作机制,鼓励内部审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信息和数据的共享。

总之,内部审计的重要性不可忽视,但同时也要意识到存在的问题。通过解决独立性与客观性、技能与专业知识不足以及沟通与合作不畅等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可以提升内部审计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为组织的稳定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