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诗仙李白 那个最熟悉的陌生人

诗仙李白 那个最熟悉的陌生人

时间:2021-04-28 01:46:59

相关推荐

诗仙李白 那个最熟悉的陌生人

壹/公元761

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李白来到了安徽当涂。被流放夜郎,又侥幸被免除流放的诗人,此时已身败名裂,身无分文。

他的第二任妻子宗氏已随师父李腾空去往庐山修道,不可能再回到他的身边。而他的孩子们,死的死,散的散,加上纷乱的战火,全都杳无音信。61岁的李白,因为流放的煎熬与消沉的情绪,病倒在客栈。

他无家可归了。

没有人会相信,一生交游,仅凭手中的一支妙笔,便可征服上至皇帝贵妃,下至平民草莽的全民偶像,竟会在晚年遭受如此惨淡的命运。

“人生得意须尽欢”的李白,从不吝举起金杯中的浊酒。坚信“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李白,胸中升腾的是一腔至死不息的热血。“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即便经历过长安的失败,对未来怀有无尽的茫然,他转念仍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万丈豪情。

嗜酒见天真,鲁莽又随性,怀揣着伟大政治理想的诗人李白,曾以诸葛孔明为自己人生的终极目标。但他的政治嗅觉似乎并不敏锐,在人生的关键时刻,他站错了队伍,被安上“叛国”的罪名。政治上,他失败了;

而两度娶妻,生下三个孩子的李白,无论是作为丈夫,还是作为父亲,陪伴家人的时间都屈指可数。家庭角色上,他也非成功人士;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那个期待自己如游侠一般救济苍生,和“事了拂身去,深藏功与名”的英雄感觉,他终生不曾体会;

他始终认为自己身上有神仙之气。信奉道教,毕生追求淬炼一颗神奇的药丸,以期长生不老。在个人信仰的追求上,李白并无收获。

活到61岁,除去散落在名山大川,不计其数的诗篇,他几乎一无所得。

诗人李白有九百余篇的作品流传于世,而据他临终前对李阳冰的交代说“十丧其九”。大概可以推测,李白生前的作品达万篇之多。下笔有神助,借酒而诗成。快乐时写诗,悲伤时写诗。“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的桂冠放到李白的头上毫无争议。可即便后世给予如此高的评价,对李白本人而言,却志不在此。甚至,他从未想过千百年后会有人因为那些诗文而记得他——这个不算太高,目光炯炯,气宇不凡,却一事无成的普通人。

贰/蜀地

固执的诗人从人生的起始就充满了神秘色彩。比如,他是否真的出生在碎叶城?又为何在他年幼时,全家搬迁至四川江油一个交通闭塞的镇子?志在仕途的他,为何没有参加过包括科举在内的,任何朝廷组织的考试?

从史料看,李白的父亲通过从事商业活动来贴补家用,在经营鼎盛时期,除去保证全家衣食无忧外,尚有余力资助李白的行程。这也是为何在他十几岁时,就能够走出家门,在蜀中漫游。

二十四岁那年,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正式离蜀。

在这之前,他有过几次干谒的经历:即拿出自己最为得意的作品,附上一篇自荐信,献给当地的官员,希望能得到他们的举荐和提携。

在李白看来,他进入官场,几乎是理所当然。

可事实并非他所愿。虽然自荐信写得文采盎然,其中也不乏对干谒对象的溢美之词,但那些捧话过于蹩脚了,连他自己都无法说服。而文中他对自我的赞扬,却是发自肺腑的表白。他甚至用过激将法——

他说,“若您轻视我,我也并不介意,会有礼有节走出门去。但未来如果我有功成的一天,您可不要到我的府第门前来请罪啊!”

年少常轻狂,更何况是从年幼起就凭借惊人的文采获得一方名气的李白。

而类似这样的自荐,贯穿了他的前半生。在干谒这条路上,他从来没有成功过。

几乎可以确定,李白并非排斥科举,而是有难言的苦衷。

商人家庭的出身,含糊其辞的祖籍,将他放逐在科举大门之外。他只能凭借练就的锦绣文采,和自小习剑的武艺,等待着一鸣惊人的机会。

于是,在蜀地经历过几次毫无结果的拜访后,李白决心走到更大的世界中去。

很奇怪的一点是,李白一生都在写诗,也赠予了许许多多的人,提及过许许多多的人,但他的兄弟家人,几乎绝迹于诗词之中。尤其是母亲。我们甚至无法得知李白母亲的一丁点消息。是哪里人,叫什么名字,生有几个儿女,是何时逝世的。这对于敏感多情的诗人来说,是非常奇怪的现象。

大约在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二十四岁的李白,拿着父亲资助的钱财,开始向他梦想中的长安,那个世界顶级的城市,慢慢进发。

出了三峡,从荆门开始,陡峻的山峰渐渐平静。平原的荒野之上,月亮高高的悬挂。江水滔滔,宽阔奔腾,水面的尽头,升起了海市蜃楼。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渡荆门送别》

青年李白自此顺流而下,再也没有回到过家乡,也再也没有提起过家乡的消息。

叁/安陆

李白出蜀后的三年里,有一半时间在金陵逗留。这里有数不清的酒肆和妖娆多情的歌妓。他的诗歌已经在南方散播开来,许多当地的文人,得知李白到此,不禁慕名而来。于是,欢腾的宴会一场接着一场,醉酒后的狂歌一曲接着一曲。

“酒酣心自开”,诗人在用狂放的纵酒对抗求仕的失败。他在这里依旧不忘拜访号称贤德的达官,却无一人愿意见他。

但好在,他还有钱,知道传播名声绝非一日之事。

在金陵,他曾言“散金三十余万”。除去开设宴席,其中一大部分用于提携走投无路的后辈。他懂得无人提携的痛苦,更愿意善待他人。

在金陵流连一年半后,他来到了扬州,本打算继续干谒的李白,在这里病倒了。同时,他收到了一个坏消息。

他父亲的生意突然遭遇了不测,以后无法再继续资助他的行程。父母家人期待着外出的儿子能衣锦还乡,但显然,李白还无法做到。

他既羞愧又无助,出门的钱财已经在金陵散尽,眼下他又病倒了,既无人提携得到入仕的门票,又找不到可以立刻发财的机会。

这天夜里,李白在扬州的客栈中辗转难眠。他想到自己27年的遭遇,想到自己的前途未卜,想到家人必定心急如焚,等待他功成名就的一天……他走到窗前,心中无限感慨,写下这首诗——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小学一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上,对这首《静夜思》的要求是朗读并背诵。

直白,朴实,自带天真的气派,27岁的诗人已经到达不可比拟的高度。

李白的诗歌流传的更加广泛了。就在他困顿不堪之时,当地一个叫孟荣的官员,因为欣赏他的诗文,又得知他的困境,主动探望了他,找人替他医治。

不仅如此,他还为李白介绍了一门亲事。

湖北安陆的许家,祖上两代高官,曾经官至左相。无奈到这一辈没有儿子,只有一个二十几岁的女儿待嫁,据说安静娴雅。孟荣说,或许许家的政治背景能助李白一臂之力,免去干谒的消耗。

李白在短暂的犹豫之后,决定拜访看看。

许姑娘的父亲接见了李白。看起来,他对眼前这个气宇轩昂的年轻人十分满意,只有一个要求,李白必须是入赘,也就是倒插门。

李白对此似乎并没有太大的犹豫,事实上,他一生中两次正式的婚姻,都是入赘的形式。

一个月以后,27岁的李白与许姑娘成亲了。

安陆十年,李白大部分时间住在许家位于北寿山的别馆中。许家没有儿子,只有过继的侄子养在家中。此人看到李白,对他产生了的敌意。他预测,这将是他在未来继承过程中最大的阻力。

李白躲到山中读书,倒也悠闲自在。

许家在安陆虽是名门,却并未帮上李白太大的忙。他在这里受到欢迎的原因,依旧是他出口成章的诗句,和善于表演的天赋。仕途上,他依旧是停滞状态。

三年后,他决心继续行程,前往心中的长安。

肆/长安

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三十岁的李白来到了梦寐以求的长安。

他带着许父资助的钱财,和写给许家某位亲戚的信。这个亲戚在长安担任不大的官职,但或许,能够将李白引荐给更大的官。

果然,唐玄宗时期有名的宰相张说愿意见一见他。

此时的张说已经六十四岁了。他欣赏李白的才华,将他托付给次子张垍——他娶了玄宗的第八女宁亲公主,是当朝的驸马。

张垍读到李白的诗篇,再看到李白其人——虽然其貌不扬,却自带一种恢弘之气,不禁嫉妒心起。

他不会帮助李白,只想着要捉弄这个带着四川口音的乡下人。

李白对此懵然不知。他看到的长安是如此繁华,朝中的贵臣们是如此和善周到。这与他之前的经验完全不同,他想,时机终于到来。那些自小熟读的兵书、经集,终于能够派上用场。这一次,他要在长安大展拳脚,然后衣锦还乡。

李白在政治上的终极理想是“功成、名遂、身退”,这与《道德经》中“成功而弗居”的教诲吻合。

李白从来不流连,也从未想过永远停留。

张垍指向长安以南的终南山说,那里的玉真别馆,是皇妹的修行之所。你去那里见她,她自然会将你直接推荐给皇帝。李白欣然前往,从夏天等到了秋天。除去满院的枯草,他什么都没有等到。

这是李白第一次领略所谓官场的阴毒和狡诈,他反应过来自己上了当。玉真公主极少来到这所山中别馆,他没有任何见到的机会。诗人虽然愤怒,但却无计可施。

手中的钱银快要用完,他下山返回长安城,企图寻找新的希望。可几个月过去,长安似乎变了个样子。

许家的那个亲戚避而不见,交代仆人用一点钱打发了李白。而张垍的父亲张说已经去世,他连当面责问张垍的机会都没有。身为布衣,他没有机会见到任何官员。

长安有两幅面孔,和善的背后,还有冷漠。李白心灰意冷,想到他在安陆的妻子……或许是该回去的时候了。

伍/回家

离家三年,李白再次回到安陆的家中。妻子流着泪向他诉说这三年来的遭遇:父亲一去世,那位过继来的堂兄就将她驱逐到北寿山上那个破烂的别馆,也就是当年李白读书的地方。给她留下山了上的几亩薄田糊口,其余再也不提。

李白败走长安归来,又见妻子过得紧紧张张,身为一个丈夫,他感到很羞愧。从此的日子,只能靠自己了。

他继续寻找入仕的机会,但因为家中实在没有可以供他上路的盘缠,他只能困坐于北寿山上,终日借酒消愁。

李白不是一个合格的丈夫,他在给妻子的诗中,忏悔过自己的行为——

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虽为李白妇,何异太常妻。

诗人将自己与东汉那个不近人情的丈夫周泽自比,显然,诗人知道自己做得远远不够,可他又拿自己有什么办法呢?

长厢厮守对于李白的女人们来说,更像是水中捞月。他的一生注定不属于任何地方,任何人。

两年之后,公元735年,李白收到朋友的邀请,前往大唐的北疆重镇太原,并且,朋友承诺负担他全部的费用。李白欣然前往。

在这段出游的经历中,他遇到了驻守边疆的元将军。元将军欣赏李白的才华,分别时赐予他“五花马”、“千金裘”,他带着满满的礼物,在洛阳见到了老朋友元丹丘,这个朋友在李白的一生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他们携同一个新朋友岑勋到元丹丘山中的别馆中畅饮,“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千古名篇《将进酒》就此发生。

他在南方兜兜转转,并未急于回到妻子的身边。这时,李白的名声空前响亮,许多官员以能够得到李白的题诗而自豪。他的朋友遍及天下,所到之处,皆有慕名而来的粉丝。李白一定对此感到欣慰。既能借达官贵人传播声名,又能在题词后得到不少的稿费。或许,这也是个进入仕途的办法?

两年以后,当李白再回到北寿山的小家时,带回了许多的礼物,还有一笔数目可观的钱。

根据不完全的推测,李白与妻子的第一个孩子,出生在公元739年。时年39岁的诗人,终于在婚后的第,得到了一个女儿,唤作“平阳”。两年后,男孩“伯禽”出生了。

公元749年,平阳十岁那年,身在金陵的李白思念家中的小儿女,写下了一首并不流行,却感人肺腑的诗——《寄东鲁二稚子》。

……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

诗人李白的情感,常常寄托于山川河流,明月朝阳,你几乎很难看到他流连于和某个个人的关系。可在这首诗中,不见了烟波浩渺,只有一个父亲对孩子默默的思念,和愧疚。

平阳出生后,李白举家搬到三百公里外的鲁郡。伯禽出生后不久,许氏离世。

对李白来说,囿于家庭是不可能的。他找到一个可以同居的鲁妇,替他在家中照顾儿女,自己则时不时在附近出游。但这女人很快厌倦了李白嗜酒又没钱,很快离开了他。

于是另外一个鲁妇出现了。我们无法得知这个女人的名字,只知道她愿意在李白外出的时候照顾两个孩子,并在未来,生下了李白的第三子“颇黎”,又名“李天然”。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42岁的李白要再次踏出家门。与以往不同,这一次,他收到了唐玄宗的诏令,是奉旨入京。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心愿达成,李白实在太快乐了。

陆/再入长安

二十余年开元盛世,大唐已走到整个封建时代的最顶端。此时的长安,是世界之眼。

天宝元年,唐玄宗李隆基已经58岁了。他对自己一手打造出的盛唐气象,既感到满意又觉得无趣。他的快乐不在盛唐,而在美人。

李白再入长安时,见到了唐玄宗,和当时尚未封妃的杨玉环。她的另外一个身份,是太真娘子。这个玄宗曾经的儿媳妇,摇身一变,成了宫中的女道士。自然,太真是假,侍奉为真。

唐玄宗见到李白,惊叹于他的诗才,亲手为他盛了一碗羹。这几乎是作为大唐臣民所能受到的最高礼遇了。不仅如此,玄宗封李白为“翰林待诏”,让他随时待命。

走在贯穿长安南北的朱雀大街上,李白一定志得意满。在长安,他会再次遇到曾经那几个苛待过自己的人,

人如其诗,直白、豪迈、不懂曲意逢迎。挖苦讽刺在所难免,诗人做不了政客,并且将为口出狂言付出代价。

不过,属于李白的高光时刻很快就出现了。

李白随唐玄宗前往华清宫。此时骊山的牡丹开得正盛,玄宗与玉环流连于花丛和爱情,想要一首新词来助兴。

酒醉的李白被人拖到皇帝面前,不拘于节,放浪形骸,挥笔写就《清平调》——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连写三首,玄宗大赞妙语。然后呢?没有然后了。

当得意之潮退去,李白发现自己只是唐玄宗与杨玉环爱情的点缀之笔,他仍然只是一个诗人,没有真正的官衔,也没有施展抱负的机会。

如果说有什么是李白一直拥有的,那就是诗歌与美酒。

他在长安的应酬更多了,日日大醉的他更愿意借酒消除时运不济的苦闷。

可是,李白甚至还没来得及厌倦,就被皇帝“赐金放还”了——拿上钱,从哪里来,回哪里去。

从再入长安,到被体面的驱逐,前后不过一年半的时间。

无论后世如何从李白的这段历史中推测出当时朝廷的腐败、皇帝的昏庸,都无法来佐证说,这个大诗人,是被耽误的治世之才。日日酗酒,酒后胡言,单从这一点来说,李白就不会是一个被委以重任的人。他的狂放让人不够放心。当年干谒时如此,如今还是一样。

公元744年,李白还未真正离开,就已经开始思念长安了。

柒/思念长安

离开长安后,李白开始了长达十年的漫游。

长安的镀金之旅,让他名声大噪。他有钱,有朋友,也有酒。他过着舒服的日子,却从未忘记过长安,至死都没有放弃过在仕途上的努力。

他偶尔也回家探望。生下颇黎后,那个再也无法忍受的鲁妇,带着小儿子离开了李白,她没有得到过任何名分,就这样从李白的生命中消失了。

公元750年,李白在开封遇到了他第二任妻子宗氏,依旧是名门之后,依旧是入赘的形式。他定居在开封,小儿女却无法接到身边,索性,他们已经长大了。

应该就是在这两年,十几岁的平阳嫁了人,不久就去世了。

平阳应该非常依恋父亲,渴望着父亲的爱。但这样一个伟大的诗人,将情感分摊给了太多的人,留给女儿的部分,小的可怜。李白不是一个合格的丈夫,恐怕,他也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看起来听天由命的诗人,接上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你就知道,他依旧对长安之耻耿耿于怀。

长安,永远的长安。只有长安。

捌/夜郎

公元755年,安禄山起兵,“安史之乱”爆发,盛唐一去不返。

李白的弟子武諤武艺高超,他主动去接还在山东的伯禽,将他安置妥当。李白与妻子随后躲至庐山隐居。战火纷飞中,旧友韦子春带着永王李璘的邀请前来。

安史之乱初期,唐玄宗便带领百官逃出长安,前往四川。途中经过马嵬坡,大军哗变,杨贵妃香消玉殒。随后,太子李亨带军攻回长安,中途在灵武即位,是为唐肃宗。唐玄宗的时代宣告结束。

而永王李璘作为玄宗的幼子,预备在南方建立新政权。他知道李白的声名,想要借之一用。

诗人李白此时作出一生中最错误的决定,他下山了。

不到月余,永王兵败被诛,李白作为阵营中人,被关入浔阳大狱,一年后,流放夜郎,这一年他58岁。

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关中大旱,皇帝大赦天下。仍在流放途中的李白,因此被侥幸赦免。

复得返自由的李白,错会了皇帝的意思。他以为皇帝得知了他的冤情,要重新启用自己。他立刻登船,顺流而下,作诗云: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玖/当涂

李白尚有年轻人般的活力,却已经在毕生的流转中,失去了健康的身体。

家财散落,蹉跎两失。再次陷入困顿的李白,投奔当涂的族人李阳冰。此人篆书天下闻名,时任当涂的县令。他照顾李白的同时,找到了伯禽,带他来到父亲身边。

李县令为李白父子找到一个安静的住处,将伯禽介绍到盐厂工作,一切安顿妥当后,他即将离开当涂,去另一个地方赴任。

临走前,抱病的李白预感到自己时日无多。他“枕上授简”,将自己的全部手稿交给李阳冰——或许未来他有机会为自己结集成册。

同年十一月,公元762年冬天,李白写下人生的最后一首诗——《临路歌》: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大鹏鸟曾是“扶摇直上九万里”的神鸟,却在半空之中被摧荡,自此夭折。然而它展翅的馀风仍能激励千秋万世。只是,我如今就要归去,不知还会有谁为我而哭泣?

就此绝笔,诗人仙去,享年62岁。

拾/归一

李白四十四岁那年,曾在梁宋接见了他的超级粉丝——小他十一岁的杜甫。两人连同高适,同游梁宋、巡山问道,度过了一段非常愉快的时光。

之后的岁月中,杜甫时常想起他的偶像。秋来时,想李白;春到时,念李白;梦中遇李白;就连醉酒时,也恍惚看到了李白。他一生有二十多首诗歌,通通献给李白。

李白死后三十七年,二十八岁的白居易找到了杂草中属于李白的那个低矮的坟头。

伯禽早已离世。伯禽唯一的儿子年少时突然离开家,和他素未谋面的叔叔颇黎一样,从此杳无音信。

李白再也没有可以祭奠他的后人,只有年复一年,青了又枯的杂草与他相伴。

白居易为李白的命运而落泪。他说——可怜荒垅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还有一笔耐人寻味。

李白死后第三年,唐代宗李豫,即肃宗长子,玄宗之孙,突然要为李白平反,并任命他为左拾遗。朝廷官员到达当涂,才得知李白已经离世的消息。

一生没能做官的李白,如果还活着,这将是他人生最满意的答案。

他终于可以回家了。

读人物小传,看平分往事。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