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从三大维度分析唐朝文人怀才不遇 引古喻今是对贾谊最大的不尊

从三大维度分析唐朝文人怀才不遇 引古喻今是对贾谊最大的不尊

时间:2021-08-18 08:50:52

相关推荐

从三大维度分析唐朝文人怀才不遇 引古喻今是对贾谊最大的不尊

“胸罗文章兵百万,胆照华国树千台”的贾谊,因官场不顺英年早逝,成为后世文人重点缅怀的对象。而在和贾谊有关的文章诗赋当中,以唐朝为盛,相关诗文不少于200篇。“众推贾谊为才子”、“贾生才调更无伦”、“文章贾谊才”等诗文对贾谊推崇至极。

贾谊在汉朝是非常受推崇的,汉文帝、汉武帝和汉章帝都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而在唐朝,贾谊在唐朝官方(唐朝皇帝都没有对贾谊有过评价)反应一般,民间反应很火热,大部分都是用来比喻自己怀才不遇,痛斥朝廷不给自己机会。本文将对贾谊的真实情况进行分析,唐朝文人不同角度看待贾谊的诗篇分析以及从三大维度来分析唐朝文人所谓的怀才不遇,引古喻今是不是对贾谊最大的不尊?

贾谊的真实状况,是天妒英年还是生不逢时?

贾谊18岁成名,21岁任博士,22岁任太中大夫,33岁英年早逝。后世看前史,从贾谊个人、汉文帝和当时的时局来分析贾谊的真实情况。

苏轼在《贾谊论》中说:“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贾谊,旷世之才气量却有点小,自我调节能力较差,三个事情可以佐证。在朝堂的时候,才能出众却没有多少支持者,特别是众多老臣的排斥,典型的智商高情商低。被贬长沙的时候,心情抑郁做出千古名作《吊屈原赋》,心病开始滋生,在二次入朝没有留任的时候心病很重了。在陪伴梁怀王的时候,因为怀王坠马而死耿耿于心不能释怀,最终郁郁而亡。

“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

王安石认为汉文帝并没有轻视贾谊,从历史来看这也是属实的。汉文帝长贾谊3岁,年龄相仿共同语言必然很多,在初期的时候汉文帝对于贾谊的策略很多都是听取的,特别是《论积贮疏》,大部分内容都获得了执行。有些政策因为时机不成熟没有推广,后期晁错很多政策也是和贾谊一脉相承的。梁王事件后,汉文帝也并没有追究贾谊的责任,并按照他的建议对梁王封地进行安排。

很多史实都可以说明汉文帝并没有亏待贾谊,那为什么会出现贾谊被贬不得志的事情?因为朝居!汉文帝的帝位是靠运气得来的!23岁的刘恒在莫名其妙的情况下被群臣拥戴称帝,这对于一直战战兢兢过小日子的代王来说,在朝居没有任何根基!想要一下子撼动错综复杂的朝廷简直是痴心妄想,一不小心都会把自己玩完。而贾谊,就是在汉文帝刚登基的时候被重视的,被朝廷排斥也是必然的!

贾谊认清了自己,认识了汉文帝,但却没有认清朝居!如果要归结贾谊的遭遇,生不逢时可能更适合,如果再晚几年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而后人在咏叹贾谊的时候,也只是看到了所谓的怀才不遇,并没有看清事情的真正原因。

唐朝文人咏贾谊,不同角度折射出不同的情怀

从目前可以统计到的唐诗来看,和贾谊直接有关的诗赋有129首。诗句里面含贾谊的有65首,含贾生的有43首(在唐朝贾岛也被人称为贾生,已排除),诗名含有《贾谊》的5首含《贾生》的有3首,其他的如“洛阳才子”的有13首含“贾太傅”的2首,还有其他以长沙、屈原相关联提到的贾谊没有列入统计。

在文化繁荣的唐朝,写贾谊相关的诗人就超过了60人,而超过3首诗的有13人,最多的是白居易。这些诗人大都是当时非常出名的诗人,我们耳熟能详的李白杜甫刘长卿也都写了七八首。梳理这些诗人咏贾谊的诗句,大概可以分成赞叹其才能的,同情其遭遇的,反思其人生和自认为感同身受怀才不遇这四种。

有8个诗人写的诗作都是在感慨自己怀才不遇的,有3个诗人是同情贾谊的遭遇,白居易是以叹其才能为主,王维是以反思人生为主。再深入地去分析,从每个人的经历及职位可以看出,能够进入到朝廷核心的都是持认可和同情的态度,而远离朝廷难于入仕的都是感慨自己怀才不遇的抒情为主。

这些诗人贯穿了唐朝的各个时期,写的也都是以贾谊个人相关的作品,并未对贾谊所在的时局进行深入的分析,也未对贾谊的个人性格以及贾谊和汉文帝的关系进行深入的分析,只是简单以贾谊被贬长沙始终不得志的角度进行创作,其诗作的局限性也相对的比较大。

唐朝文人怀不怀才遇不遇,从三个维度来分析

正常来说所谓的怀才不遇,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第一种是从来没有被遇上过的,第二种是没有把握住机会的,第三种是遇上了却被贬谪的。而这三种情况我们可以从个人才能、上升通路和入仕表现三个维度来分析。

“汉朝之儒,唯贾生而已。”

贾谊的才能天下所共识。而贾谊在年轻的时候就展现出其天赋,协助吴公治理河南郡获得全国冠军,并通过吴公直接对接到了汉文帝,整个上升通路是非常通畅的。入仕表现前期才能也是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因为没有处理好朝廷关系被排斥,从这个角度来说,贾谊是属于第三种的。

唐朝选举官员的方式是推荐制和科举制并行的选拔方式,在隋朝开始的科举制度是人才选拔的一大创举,唐朝对科举进行了发扬光大。而从咏贾谊怀才不遇最多的8位诗人来分析,除了做好本职诗人的工作外,其他的表现都是比较一般的,大部分都是屡试不中,后来有机会入仕了,表现也都是非常一般的。

“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的杜甫,感慨“贾谊徒忠贞”,在不得志的时候“伤时哭贾生”。而在梳理杜甫从仕的情况来看,他并没有教出一份很好的答案,在长安十年没有人肯帮,难得入仕却不明事理得罪了皇上。个人才能除了诗才以外,政治才能一般,上升通道已经打开了结果没有把握住,在入仕表现上非常的一般。所以他是属于第二种没有把握住机会的。

被崔珏说成“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的李商隐,经常“空闻迁贾谊”,也经常感叹“贾生兼事鬼”,来表达自己对皇帝沉迷道教的不满。在自己考不上的时候,令狐家族帮了他,结果他却为了仕途和老婆投奔到别人怀里,这个在当时是非常不齿的。个人才能除了诗才表现一般,上升通道因为自己的“作”两边都得罪了,入仕表现非常一般,没有像样的政绩。李商隐也是典型的第二种情况。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的孟浩然,感慨“贾谊才空逸”,自己又经常“长沙贾谊愁”。留恋山水被逼入仕的他,奔波一生终无所获。个人才能除了诗作,其他的一般,交友几十年也没有人帮忙推荐,更没有入仕的表现。所以只能是第一种情况没有机会入仕。

结语

“文帝时,可当大臣者,惟贾太傅一人。”贾谊不仅在政治,在文学、军事、经济和民族和思想等方面都有建树,成就斐然。年轻气盛的他少年得志容易“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因此贬谪对他来说更是一种历练,只是他自己没有看开想开导致英年早逝。我们伟人写的《贾生》:“贾生才调世无伦,哭泣情怀吊屈文。梁王堕马寻常事,何用哀伤付一生。”

而唐朝很多文人墨士喜欢以古喻今,特别是对自己所谓的怀才不遇。文中我们分析了几个例子就能看出,除了诗写得好,很多文人在其他方面的才能其实是一般的。而诸如张九龄等有才有能的政治家,他们看待贾谊的时候更是从同情的角度而不是借题发挥的角度。

没有相应的才能,没有全盘的去看待贾谊的历程而去攀附贾谊,是对贾谊最大的不尊!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