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品读一首除夕诗 感受“清代李白”黄仲则独自过年的孤寂

品读一首除夕诗 感受“清代李白”黄仲则独自过年的孤寂

时间:2021-05-29 13:04:58

相关推荐

品读一首除夕诗 感受“清代李白”黄仲则独自过年的孤寂

属于中国的诗歌,似乎在唐王朝落幕时便随之而去,之后,我们所听到的多是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诗真的远了吗?其实诗从来没有走远,它藏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中,藏在眼中的一草一木中,只是后人很少会像唐朝的文人,那般怀着一颗诗心去发现生活、对待红尘。

不过,虽然少,但总还是有的,宋朝有黄庭坚、苏轼、王安石等大诗人,明朝有高启、陈子龙等人,清朝则有被称为“清代李白”的黄仲则。今天便来品读“乾嘉第一诗人”黄仲则的一首除夕诗。

在不同人的眼里,黄仲则有着不同的个性、不同的诗风。有人从他诗中读出了杜甫的沧桑凄苦:“那更平生感华屋,一时长怮过西州”;有人从他诗中读出了李商隐的深情:“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更有许多人从他诗中读出了李白的气势豪迈“太白高高天尺五,宝刀明月共辉光”。

黄仲则之所以风格迥异,是因为他在短短三十五载生涯中,历尽了生活的困苦与艰辛。即便是一年一度的除夕佳节,在他的笔下也尤为沉重,试看其《辛卯除夕》:

倏忽流光吹剑过,年年此夕非吟哦。历穷讵有绳堪续,面改难如镜可磨。廿载偏忧来日促,一身但觉负恩多。遥知慈母尊前意,念子今宵定若何?

此诗写于乾隆三十六年的除夕,也就是公元1771年,当时的黄仲则只有22岁,这个年纪的我们,或许还在大学的宿舍中打着游戏,不过黄仲则已经漂泊数载,这一年,他在安徽学使朱筠府中做幕僚。

首联前半句的“过”应读平身,黄仲则在用韵上选择了“下平五歌”,这个韵部,有一股叹息之意蕴含其中,如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其二》:“春风不改旧时波”。所以这个除夕,在诗人心中是感慨叹息的。

时光匆匆,短暂的令人猝不及防,“吹剑过”是说时光从剑环中穿梭而去,形容渺小微毫,这与朱自清笔下的“时间从指隙”中溜走是同一种写作技巧,都是化无形为有形,来形容光阴易逝的道理。

后半句说每年的这一晚上,都令人惆怅,只能以诗抒怀,所谓的“此夕”便是除夕了,漂泊异乡的黄仲则,只能望着万家璀璨的灯火独自伤神。首联奠定的感情基调,我们很容易读出是沉郁悲戚,之后三联,则将这种悲戚层层递进。

颔联前半句,历穷是指一年过尽,上古时代没有文字,结绳记事,这半句整个意思是诗人自嘲,一年过尽,一事无成;后半句则感慨岁月如水,不能复返,苍老的面孔,不能像旧铜镜,磨一下就恢复光彩了。

颈联则是在承接上一联含义的基础上,荡开情感,说自己二十多岁,今后的路有多坦荡还不知,但是回首望去,感觉负恩良多,心有愧意。

最后一联,则将忧愁转移到了家中的慈母,黄仲则知道,家中的老母亲,肯定在挂念着自己。黄仲则没有用“料得”、“还应”这类猜测的词语,而是用了“遥知”,这是一种充满自信的笃定,从这种笃定,我们也能感受到他们母子二人之间的深情。

黄仲则早年丧父,后来哥哥又不幸早夭,正是因为如此,他们母子对彼此尤为关切,诗人说的是母亲想自己,但他何尝不是对母亲思念尤甚呢?最后一联,虽然不说“思念”二字,但思念之情,已经跃然纸上。

黄仲则七言律诗成就颇高,此诗学杜甫,并得其精髓,工整自由的对仗、凝练的语句、无斧凿之痕的用典,无一不彰显着这位诗人的才气,但是22岁的年纪,写出如此沧桑之句,诗人背后的磨难,亦是难能想象的。

因为临近除夕佳节,故而想到此诗,古人交通不便利,通讯不发达,每次佳节,都是他们最为悲苦的时候,这些悲苦,都是因为无法与亲人团聚所带来。慈母思念游子,从古至今,都不会改变,希望这个除夕,我们不再重现黄仲则之孤寂,都能顺利踏上回家的旅程,与家人父母过一个开心的除夕春节!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