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东非蝗灾肆虐印度 对我国有何影响?看看古人灭蝗 纯靠祭天大法

东非蝗灾肆虐印度 对我国有何影响?看看古人灭蝗 纯靠祭天大法

时间:2020-01-01 13:44:39

相关推荐

东非蝗灾肆虐印度 对我国有何影响?看看古人灭蝗 纯靠祭天大法

伊始,相信大家已经充分感受到这个庚子年的不同寻常,除了困扰我国的新冠病毒以外,世界其它国家似乎也显得不太平。

4000亿只蝗虫日前已经进入巴基斯坦和印度境内,这是一场破坏力毫不亚于新冠病毒的天灾。最近笔者在上网的时候发现一些国民有趣的论调,说已经架好油锅等待这4000亿只蝗虫入境,这些话当然更多的是一种调侃。

中国人爱吃,这是古代历史上饿出来的下意识的习惯,但这种调侃本身是对大自然缺乏敬畏的一种心理,相信中国人已经因为这张贪吃的嘴得到了很深刻的教训。

不过,若要和4000亿只蝗虫组成的超级吃货团相比,中国人自然也是要甘拜下风的,因为人类用了100年的时间才把总数将近50亿只的北美旅鸽吃到灭绝,但对蝗虫来说,尤其是4000亿的量级,估计要不了一个星期就能把呼伦贝尔大草原给变成一片光秃秃的黄土地。

当前的主流观点认为蝗灾大概率影响不到我国,这首先是因为这次的蝗虫种类主要为沙漠蝗,尽管这种蝗虫是最具破坏力的种类,但是其习性适宜生活在炎热温暖的热带地区。

这批沙漠蝗虫想要进入中国,喜马拉雅山脉就是它们其次要面临的一道阻碍。因此,即便这些蝗虫能够进入中国,大概率只能止步于云南的南部地区,总之因为地理和气候的不同,这一次的东非蝗灾对我国的影响概率将会很小。

各位网友们架上油锅等待蝗灾来临的期盼也只能是落空了,而在当前时期,恐怕吃货们已经叮叮当当作响的锅碗瓢盆是用不上了,估计还没有出村门口就被劝返回家。

蝗灾在我国历史上是一种常见的天灾,但蝗灾并不是单独发生的灾难,它属于旱灾的伴生灾难,我国古代就有“旱极而蝗”的说法。一般来说,蝗灾的出现也意味着出现了旱灾。

这是因为蝗虫是将其虫卵产在土壤之下,倘若湿度过高,蝗虫的虫卵就会无法顺利孵化,而现在南方已经开始进入梅雨时节,有些地方已经开始回潮,再过半个月,南方阴雨绵绵的季节就会到来,这也是这次东非蝗灾无法进入中国的原因。

而当旱灾发生时,土壤的含水量快速下降,在含水量10%~20%这个区间乃至更低的干旱时,是最适合蝗虫孵化的环境。因此大家会发现,蝗灾一旦出现都是突然的集中爆发。

这就是因为当旱灾来临时,大量的蝗虫开始产卵孵化,所以在短时间里能够迅速的组成一支吃货大军,所谓蝗虫过处,寸草不生。而干旱又因为导致其它农作物无法生长,就会导致蝗虫就行大规模的迁徙,到那水草茂盛的地方开辟新的领地。

可见这是一个多米诺骨牌式的连锁反应,干旱为蝗虫提供了温床,但是无法供它们生存,为了填饱肚子,只好迁徙。不得不说大自然的安排可谓是环环相扣,都给你算得死死的。

现代防治蝗灾主要是从环境治理下手,譬如保持植被的完整,气候的均衡,避免土地沙漠化,这是从长期的防治角度来说。大家会发现,像植被茂密的森林,牧场是不会发生蝗灾的。

但在植被稀少,且容易干旱的地区,蝗灾总是时而发生,所以过度开垦和放牧,导致植被退化也是造成蝗灾的原因之一。短期防治主要是通过药剂把蝗虫灭杀在摇篮里,或者放生一些蝗虫的天敌,如蛙类,鸟类,都能限制蝗灾的形成。

说了这么多,我国古代是怎么防治蝗灾的呢?

简单来说,唯一的办法就是没有办法,除了进行有限的捕杀以及捕食以外,古人面对蝗灾只能任其自由发展,然后落得个一地鸡毛的最终结局。这些都是因为科学技术的落后导致的,如今人类有各种药剂和手段可以应对蝗灾,不过也够呛,毕竟数量太大,一旦形成就会十分棘手。

上次看到一个有趣的提问,说古代人发生蝗灾时为什么不吃蝗虫?

其实也是吃的,但是吃并不能够解决问题,这可能要让架起油锅的许多吃货伤心了。这是因为蝗灾的迁徙活动极快,若比起吃的速度,人类虽然嘴巴大,一张嘴能够塞个数十只蝗虫,但是架不住蝗虫量级大,迁徙速度快的特点。

譬如这一次的东非蝗灾,从去年12月开始,这批蝗虫大军已经从东非直接跑到了巴基斯坦和印度,横跨大半个地球,这种速度显然是人类的进食速度无法消弭的。

明代大臣于谦写了一首诗歌叫做《荒村》来描述蝗灾之后的景象说:

村落甚荒凉,年年苦旱蝗。老翁佣纳债,稚子卖输粮。壁破风生屋,梁颓月堕床。那知牧民者,不肯报灾伤。

宋代诗人张耒(lei)也写了一首描写蝗灾之后的诗歌《田家》说:

门外青流系野船,白杨红槿短篱边。旱蝗千里秋田净,野秫萧萧八月天。

可见,古人是拿蝗灾没有办法的。

正因为古代人拿蝗灾没有办法,只能寄希望于老天爷,于是诞生了封建时代的特殊文化产物,虫王庙。古代人认为一旦出现灾难,都是上天迁怒于人间的举动,所以必须通过祭祀的方式来达到让老天爷息怒的目的。

正因为古代人民深知蝗灾的厉害,毕竟在那个生产力落后单一的年代,一场蝗灾就会让人们一年到头来的辛苦付诸东流,这种对自然的畏惧因此让虫王庙这种产物诞生。

那么这位虫王指的是谁呢?

据传是一位叫做刘猛的将军,古人将虫王人格化了,所以只要祭祀这位虫王爷,来年可能就不会遇到蝗灾了。或者如果遇到蝗灾,就跑到虫王庙里去祭祀虫王,希望他能够出手解决。

一般认为农历正月十三日是虫王爷的诞辰,所以在这一天不仅百姓会自发的进行祭祀,官府也会组织老百姓进行祭祀,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不要出现蝗灾。

《贞观政要》记载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说:

贞观二年六月,京畿旱蝗时,太宗在皇苑中掇蝗祝之曰:“人以谷为命,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遂吞之,是岁蝗不为灾。

说的是贞观年间京师附近发生了蝗灾,你看这段资料就写“旱蝗”,说的就是旱灾和蝗灾是双生天灾的客观事实。古人拿蝗灾没有办法,唐太宗只好亲自出面祭天祷告,还吃了一只蝗虫,意思你要吃就吃我的心吧,不要吃老百姓的粮食。

不久,蝗灾果然消失了,故事当然不能当真,但说明古人面对蝗灾确实毫无还手之力。倘若没有飞机药剂,现代人也不见得好到哪里去,所以架起油锅只是一种玩笑话,调侃轻松气氛可以,但是不能当真。

对于大自然人类应该永远怀有敬畏之心,就像这一次的疫情一样,人类虽然创造了各种高科技,但在大自然面前依然不堪一击,保持敬畏,就是保护自己。

最后,我觉得应该值得庆幸的是,幸亏这些蝗虫不吃肉。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