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南北朝时代:谢灵运和山水诗 鲍照和乐府诗

南北朝时代:谢灵运和山水诗 鲍照和乐府诗

时间:2021-07-06 00:56:28

相关推荐

南北朝时代:谢灵运和山水诗 鲍照和乐府诗

南北朝时代,诗歌的发展与魏晋时代颇有不同。刘宋时代谢灵运的山水诗,鲍照的乐府诗,不仅题材内容上有所发展,而且形式技巧上更有新的变化。齐代沈约、谢眺,作诗运用声律,初步形成了具有格律的新诗体,这更是重要的成就。但是形式主义的创作倾向也同时有所发展,齐梁以后形式主义的诗风统治着整个诗坛,梁陈宫体诗的流行,更是诗风的堕落。北朝文人诗坛本来是一片荒凉,直到庚信由南入北,才带来新的转机。

晋宋之际,山水诗代替了玄言诗,这是南朝诗歌的一个重要变化。在玄言诗里有时也出现一些山水诗句,作为玄学名理的印证和点级,但仍然无法改变那种枯燥无味,令人生厌的面目。直到东晋后期,谢混有少数集中刻画山水景物的诗篇出现,才开始给玄言诗笼罩的诗坛带来了一点新鲜的空气。到刘宋初期,谢混的侄子谢灵运继续从这个方向去开拓诗境,大量地创作山水诗,终于确立了山水诗在诗坛上的地位。因此可以说谢灵运是我国山水诗的奠基人。

谢灵运(公元385一435年)世居会稽(今绍兴),出身世家大族,是谢玄的孙子,袭封康乐公,故称谢康乐。入宋后不见用,常怀愤愤。为永嘉太守,常恣意遨游郡中名山秀水,以咏诗为乐。

他的山水诗,绝大部分是在做永嘉太守以后写的,诗里描绘了永嘉、会稽、彭蠡湖等地的自然景色,有孤清闲适的情调,刻划生动细致,“极貌写物”,“穷力追新”(刘勰语),给人以清新之感。如写暮春是:“春照绿野秀,岩高白云屯”(《入彭蠡湖口》),写秋:“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初去郡》),写冬:“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岁暮》),写山景:“密林含余情,远峰隐半规”,写暮色是:“林壑敛瞑色,云霞收夕霏”(《石壁精舍还湖中作》)等等。这些诗句从不同角度揭示了大自然的美,“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鲍照语),给人以艺术的享受。

谢灵运虽不乏名句,但绝少佳篇。他的诗有一种“叙事—写景—议论”的模式,总是拖着一条玄言的尾巴。即如代表作《登池上楼》,结尾处也不能免其弊。

谢灵运摹山描水达到巧似,但是雕琢多,偶句多,议论多,不免流于繁冗堆砌,尚不能达到情景交融,物我而一的境界。

总之,谢灵运是扭转玄言诗风,开创山水诗派的第一个诗人,同时又是一个全力雕章琢句的诗人,在这方面他为齐梁新诗体的产生准备了一定的条件。

鲍照(公元414?一466年)字明远,本是上党人,后迁居东海(今山东郊城一带)。出身寒微,曾从事农耕。后虽步入仕途,但在门阀特权盛行的时代很难施展自己的才能。

鲍照和谢灵运、颜延之都以诗文著称,合称“元嘉三大家”。而鲍照的成就高于颜、谢。他的诗继承汉乐府民歌和建安文学的传统,以乐府诗的成就最为突出,其中七言和杂言尤著。

鲍照诗歌的内容主要是表现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以及对门阀制度的不满和反抗。如《代出自蓟北门行》描写边塞战争,歌颂将士们誓死卫国的决心,表现自己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又如《拟古》其三写幽并少年报国的志愿,如同曹植的《白马篇》一样,表现了诗人自己的理想。

《拟行路难》十八首,是鲍照的代表作,大抵以抒写悲喷为主,突出地表现了对门阀制度的不满和反抗。如第四首: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这是作者在仕途上受挫之后的哀怨之词,诗内饱含着血泪的倾诉和无法排遣的愤懑。第六首显系受打击以后所作,感情更加激愤: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 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这首诗满怀悲愤地控诉了门阀制度压抑“方正”之士的罪行。

鲍照的诗不仅内容丰富深刻,而且艺术上也颇有特色。他的诗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感情慷慨奔放,词采新奇丰盛,音节激昂顿挫。形成了俊逸豪放,奇矫凌厉的艺术风格。

鲍照是大力学习和写作乐府诗的作家,特别是他对七言诗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曹王的《燕歌行》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存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诗,但它是每一句都押韵,而鲍照的七言诗已经是隔句押韵,并且可以自由换韵,这就为七言诗开拓了广阔的道路。

总之,鲍照是南北朝时期继承建安传统,学习民间乐府,而取得杰出成就的诗人,他对唐代的李白、杜甫、高适、岑参等都有较明显的影响。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