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陶渊明的写作意蕴有什么值得我们后人学习的吗?

陶渊明的写作意蕴有什么值得我们后人学习的吗?

时间:2023-01-30 01:33:35

相关推荐

陶渊明的写作意蕴有什么值得我们后人学习的吗?

“意象”一词最早出现在《周易系辞》中:“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人之思想为“意”,物之表象为“象”,“言”是表述“象”以传达“意”的媒介,“言”中未尽的“意”可通过“象”来体会。纵向来看,古典诗歌意象群由作者选取的多种同类意象组成,如各类不同名称的花构成诗歌中的花意象群;横向来看,个别作家的作品中有典型的独特意象,这些意象组合成个体诗人的意象群。意象之间并非割裂的关系,对意象的选取体现了诗人独特的观念,也能反映出诗人内心深埋的情感。通过对意象所代表内涵的深入挖掘,可以透视诗歌的风格、特点与内在情感等深层意蕴。

“意象”概念在文学领域的使用始于刘勰的《文心雕龙》,这里“意象”的内涵已与《周易》等前期典籍所言有所不同;王夫之的“意象说”理论建立了“一个以审美意象为中心的美学体系”,其“诗无达志”意在指出诗歌意象具的多义性。现代文学理论家童庆炳为“意象”所下定义为:“意象,这里主要指审美意象,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指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荒诞性为其基本特征的达到人类审美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从古至今,对意象的表述莫衷一是,但可以清晰地概括出意象所具备的特点,即以客观实体为手段表达作者主观思想。意象的最大特征即意蕴丰富,有内外双层涵义,互相勾连。陶诗中的意象种类很多,本章将其分为自然意象与人文意象两种;同时,陶诗意象选取的频次多寡不一,但这并非唯一的考量因素,有些出现次数很少的意象如“菊”意象出现5次,却是不可回避的陶诗经典意象,因此本文着重分析陶诗中因独特经历而留下深刻个人痕迹的特殊意象,探究陶渊明赋予这些意象的多元内涵。

中国古代的文化生态环境处于以陆地文明与农耕文明为中心的封闭性状态,这使得中国古代诗人往往选取自然界中的动物、植物等作为意象寄托主观生命的感受。这些自然意象承载着诗人的意绪,进而被赋予与情感相关的文化内涵,能够引发读者的情感体验与共鸣。自然意象在不同诗人的笔下既有共通性又独具诗人个人特色,成为理解诗歌情感意蕴的媒介。本节将探讨陶诗中最具代表性的三类自然意象的象征意义,并揭示诗人借助它们所抒发的悲凉情感。

栖栖失群鸟鸟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动物之一,历代诗人吟咏后形成了一种固定意象。溯源到《诗经》,其中有个灵动的鸟世界;汉魏六朝时许多诗人作品曾借飞鸟承载孤寂之情,如阮籍《咏怀诗》其一:“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曹植《杂诗》:“孤雁飞南游,过庭长哀吟。”陶渊明也继承了这一传统。陶诗中的鸟被烙上了更加鲜明的个体印记,有黄鸟、仓庚等具体鸟类,也有灵凤、精卫等仙鸟,还有归鸟、高鸟、晨鸟等泛称的鸟。魏正申曾指出:“陶集除六首专题咏鸟之外,尚有四十二处之多,而且大都有比喻或象征的意义。”这些飞鸟意象与陶渊明的人生经历及个体精神相勾连,投射出了陶诗背后的悲凉底蕴。飞鸟本身有自由、飘逸的感觉。少年的陶渊明写下许多诸如“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句子,展现大鹏般高飞志向;追逐理想的过程中,陶渊明体会了太多世俗的约束与限制,他不能自由翱翔而成了笼中“羁鸟”;时刻思念旧林的他想化作“归鸟”飞回田园。

飞鸟也寄托着许多陶渊明生命中难以承受的苦痛。初入仕途满怀抱负的陶渊明所经历的与期待的落差甚大,看到飞鸟后开始怀疑自己,甚至有惭愧心理。由形所役的陶渊明“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不同于少年时的猛志,这里的高鸟是自由的象征。陶渊明误落尘网,匡时无望又添无妄之灾;和甘作笼中雀的鸟儿们相比,他又是无法融入的异类。长达十三年的仕宦生涯令陶渊明对官场彻底厌倦,他像被官场的大网阻碍高飞的鸟儿一样痛苦不已。《感士不遇赋》中有言:“世流浪而遂徂,物群分以相形。密网裁而鱼骇,宏罗制而鸟惊。彼达人之善觉,乃逃禄而归耕。”惊惧与束缚是陶渊明为官期间最多的两种感受,如《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里的“羁鸟”是带着镣铐的诗人受约束的象征,官场樊笼令它感到窒息。

陶渊明还在诗中以孤鸟自喻。《饮酒》十五云“班班有翔鸟,寂寂无行迹”,这只鸟儿虽在空中飞翔却无明确目标,也无可止息的落脚之地。这些或惊惧、或孤单的鸟意象,既是客观的物,也是诗人主观情感中寂寞孤苦的投射,是仕宦期间对自我的间接描摹,具有丰富内涵。还有《饮酒》其四: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

倦鸟归巢的黄昏日暮,这只离群鸟不安地在天空孤单飞翔,徘徊寻找憩息的枝头。诗人正如失群鸟般栖栖遑遑,入世以来多次尝试为官,祭酒、参军等小官微不足道,最终于彭泽令上辞官。诗人并非没有为官的才华,是反复思量这官场究竟是否是他的归宿,他的“无定止”是因为自己像缥缈的孤鸿般拣尽寒枝不肯栖啊!最终,诗人选择落在孤生的青松之上,乱世中归隐田园才是不违己志的道路。这条路是孤独的,同行者寥寥,《闲情赋》的“鸟凄声以孤归”说的就是这形单影只的悲哀心情。

鲁迅曾说:“魏晋南北朝文人最大的悲哀即是人不得不为外在的浮名扮演许多不愿扮演的角色,在一种违背真情枉屈意志的生存方式中被世俗之网牵鼻子走。”现实的苦闷被陶渊明细腻地隐藏在鸟意象中,“春燕应节起,高飞拂尘梁”,春天燕子翻飞而起;诗人却像离群的鹍鸟般历经霜秋酷暑,像“边雁”一样“悲无所”,连落身安家都难求,无处栖身。晚年的陶渊明在历尽沧桑后笔锋更加沉痛,在《咏三良》中写道:“荆棘笼高坟,黄鸟声正悲。”这“黄鸟”的悲鸣正是诗人对无边的时代黑暗与动荡社会的悲苦呐喊!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