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古时“作家”是用来讽刺人的吗?他和李白为何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古时“作家”是用来讽刺人的吗?他和李白为何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时间:2019-10-01 17:07:27

相关推荐

古时“作家”是用来讽刺人的吗?他和李白为何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国学知识让观众“大开眼界”。

在古代,“作家”竟然还是个贬义词吗?

而在词汇的演变过程中,也有曾经是贬义如今却来了个大反转的,譬如“作家”一词的演变就更加戏剧化。如今“作家”都是从事文学创作的人群,而在古代,“作家”可不是用来形容文人的,并且大诗人王维还曾用这个词来讽刺过一个文人。

“《晋书·食货志》中记载说:‘桓帝不能作家,曾无积蓄’,指桓帝不能管理好自己的家产,所以就没有什么积蓄。这里的‘作家’指的是管家、治家、理家的意思。”华少解读道,“而演变也是因为王维。《太平广记·唐朝有个宰相叫王璵,好为人做碑制,有送润毫者,有一次误扣了右丞相王维的大门,王维就对其说:‘大作家在那边。’在王维看来,写碑文是别人的家事,而不是文人该干的事,而王璵替人写碑文是在插手别人家事,便用‘大作家’一次来讽刺王璵好管别人家事。”王维自己也许不会想到,“作家”一词后来竟逐渐成为了文人的代名词。

如果你熟悉这两位诗人,那么你一定会发现他们之间惊人的相似。二人都出生于公元701年,而王维逝世于公元761年,李白恰好也在隔年溘然长逝。他们都是年少成名的风流才子,又同在长安为官,李白受道教影响颇深,而王维也是好道之人,同时,两人还有一个共同的至交好友孟浩然。李白和孟浩然是一见如故的朋友,二人曾相约游历江夏,把酒言欢,抵足而眠。

后来分别时,在黄鹤楼上李白怀着一腔不舍之情,挥毫写下了“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的千古绝唱,足见两人感情之深厚。王维和孟浩然合称“王孟”,是志同道合的知音,相同的写作风格,相似的人生经历,感情同样好得不行。但历史妙就妙在这里,本应该顺理成章成为朋友的王维和李白却仿佛拉黑了彼此的“朋友圈”一般,尽管有这么多“在一起”的理由,在你在任何文献都找不到两个人一丝半点的交集。李白很喜欢道教,年少时曾赴青城山修道,恰巧此时唐玄宗妹妹玉真公主一为修行二为避开宫廷争斗,也在青城山中。两个人在青城山上的故事虽然已湮灭在浩如烟海的历史中,但李白与公主关系很好是可以肯定的。

因为当李白游历天下来到长安时,他选择的第一个落脚点就是玉真公主的别馆,他还曾为玉真公主写了一首《玉真仙人词》,“玉真之仙人,时往太华峰,清晨鸣天鼓,飙欻腾双龙”,把公主描绘的如仙女一般浪漫。而另一边的王维,他同样与玉真公主关系亲密。二人首次见面是在公主的哥哥宁王举办的宴会上,彼时王维年轻俊秀、气度非凡,而且精通音乐、文学,刚一见面,玉真公主就被王维吸引住了,在王维弹奏一曲《郁轮袍》赢得满座喝彩后更是芳心暗许。

大唐的开放人所共知,三下五除二,玉真公主就把王维“拿下”了。然而公主毕竟是公主,她与两个大诗人虽然都关系颇深,后来或许是朝廷干涉、或许是个人原因,最终玉真公主与李白、王维都渐行渐远,不再联系。但李白和王维也许就从这里结下了“梁子”。

汉江临泛

【原文】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译文及注释】译文楚国边塞连接着三湘之水,荆门山下茫茫九派相汇合。江水滚滚似奔流天地之外,青山延绵水雾中时时隐现。波涛汹涌城郭仿佛飘江上,大浪翻滚远空好似在摇晃。襄阳的风光真是无限美好,愿与山翁留此地长醉不归。注释⑴汉江:即汉水,流经陕西汉中、安康,湖北十堰、襄阳、荆门、天门、潜江、仙桃、孝感,到汉口流入长江。诗题在元代方回的《瀛奎律髓》中题名为“汉江临眺”,临眺,登高远望。汉江从襄阳城中流过,把襄阳与樊城一分为二(合称“襄樊”),以及襄樊周围大大小小的无数城郭(包括襄阳城门外的许多“瓮城”),一个个都像在眼前的水道两旁漂浮。临泛江上,随着小舟在波澜中摇晃,感觉远处的天空都在摇动,非常恰当地扣题,写出“临泛”的独特观感。假如是“汉江临眺”,就不会有这样的感觉。所以此诗还是应题为《汉江临泛》为是。⑵楚塞:楚国边境地带,这里指汉水流域,此地古为楚国辖区。三湘:湘水合漓水为漓湘,合蒸水为蒸湘,合潇水为潇湘,总称三湘;一说是湖南的湘潭、湘阴、湘乡合称三湘。古诗文中,三湘一般泛称今洞庭湖南北、湘江一带。⑶荆门:山名,荆门山,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的长江南岸,战国时为楚之西塞。九派:指长江的九条支流,长江至浔阳分为九支。相传大禹治水,开凿江流,使九派相通。这里指江西九江。⑷郡邑:指汉水两岸的城镇。浦:水边。动:震动。⑸好风日:一作“风日好”,风景天气好。⑹山翁:一作“山公”,指山简,晋代竹林七贤之一山涛的幼子,西晋将领,镇守襄阳,有政绩,好酒,每饮必醉。《晋书·山简传》说他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当地习氏的园林,风景很好,山简常到习家池上大醉而归。这里借指襄阳地方官。一说是作者以山简自喻。

【作品鉴赏】《汉江临眺》以淡雅的笔墨描绘了汉江周围壮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追求美好境界、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歌颂了地方行政长官的功绩之意此诗可谓王维融画法入诗的力作。“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语工形肖,一笔勾勒出汉江雄浑壮阔的景色,作为画幅的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湖北、湖南等地都属于楚国,而襄阳位于楚之北境,所以这里称“楚塞”。诗人泛舟江上,纵目远望,只见莽莽古楚之地和从湖南方面奔涌而来的“三湘”之水相连接,汹涌汉江入荆江而与长江九派汇聚合流。

诗虽未点明汉江,但足已使人想象到汉江横卧楚塞而接“三湘”、通“九派”的浩渺水势。诗人将不可目击之景,予以概写总述,收漠漠平野于纸端,纳浩浩江流于画边,为整个画面渲染了气氛。“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以山光水色作为画幅的远景。汉江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前句写出江水的流长邈远,后句又以苍茫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诗人着墨极淡,却给人以伟丽新奇之感,其效果远胜于重彩浓抹的油画和色调浓丽的水彩。而其“胜”,就在于画面的气韵生动。

王世贞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是诗家俊语,却入画三昧。”而“天地外”、“有无中”,又为诗歌平添了一种迷茫、玄远、无可穷尽的意境,所谓“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首联写众水交流,密不间发,此联开阔空白,疏可走马,画面上疏密相间,错综有致。接着,诗人的笔墨从“天地外”收拢,写出眼前波澜壮阔之景:“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正当诗人极目远望,突然间风起浪涌,所乘之舟上下波动,眼前的襄阳城郭也随着波浪在江水中浮浮沉沉。风越来越大,波涛越来越汹涌,浪拍云天,船身颠簸,仿佛天空也为之摇荡起来。风浪之前,船儿是平缓地在江面行驶,城郭是静止地立于岸边,远空是不动地悬于天际;风浪忽至,一切都动了起来。这里,诗人笔法飘逸流动。

明明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却说是前面的城郭在水面上浮动;明明是波涛汹涌,浪拍云天,却说成天空也为之摇荡起来。诗人故意用这种动与静的错觉,进一步渲染了磅礴水势。“浮”、“动”两个动词用得极妙,使诗人笔下之景活起来了,诗也随之飘逸起来了,同时,诗人的一种泛舟江上的怡然自得的心态也从中表现了出来,江水磅礴的气势也表现了出来。诗人描绘的景象是泛舟所见,舟中人产生了一种动荡的错觉,这种错觉也正好符合诗句中的汉水的描写,所以这两个词用得极其恰当。

《汉江临眺》写众水交流,密不间发;开阔空白,疏可走马;由远而近,远近相映,笔墨酣畅;直抒胸臆,表达作者的热爱之情“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诗人要与山简共谋一醉,流露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此情也融合在前面的景色描绘之中,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尾联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留恋山水的志趣。这首诗为读者展现了一幅色彩素雅、格调清新、意境优美的水墨山水画。画面布局,远近相映,疏密相间,加之以简驭繁,以形写意,轻笔淡墨,又融情于景,情绪乐观,这就给人以美的享受。王维同时代的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说:“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此诗很能体现这一特色。【名家点评】《王孟诗评》:顾云:此等处本浑成,但难拟作,恐近浅率。《瀛奎律髓》:右丞此诗,中两联皆言景,而前联尤壮,足敌孟、杜《岳阳》之作。《增订评注唐诗正声》:郭云:气象涵蓄,浑浑无际,浅率者拟学不得。《唐诗归》:钟云:真境说不得(“江流”句下)。《唐诗解》:第四句对巧,五六上句较胜。《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刘辰翁曰:无意之意。魏庆之曰:三四轻重对法,意高则不觉。吴山民曰:起有注《水经》笔意。《唐诗意》:胸中有一段浩然广大之致,适于泛江写出,可风亦可雅。《唐诗成法》:前六雄俊阔大,甚难收拾,却以“好风日”三字结之,笔力千钧。题中“临泛”,不过末句顺带而已,此法亦整嗾鲙《唐贤三昧集笺注》:三四气格雄浑,盛唐本色。五六即第三句之半。《茧斋诗谈》:“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学其气象之大。《瀛奎律髓汇评》:冯舒:澄之使清矣,“壮”字不足以尽之。陆贻典:顺题做法,落句推开,查慎行,第一、第三句中两用“江”字。不但此也,“三江”、“九派”、“前浦”、“波澜”,篇中说水处太多,终是诗病。纪昀:三四好,五六撑不起,六句尤少味,复衍三句故也。无名氏:壮句仍冲雅,见右丞本色。《唐诗近体》:三句雄阔,四句缥渺,此换笔之妙。《唐宋诗举要》:吴曰:雄伟有气力,学者宜从此等入手。

作者介绍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开元十九年(731年),王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本 名王维别 称王右丞字 号字摩诘 号摩诘居士所处时代唐朝民族族群汉人出生地蒲州(今山西运城永济市)出生时间701年,一说699年去世时间761年主要作品《王摩诘文集》等主要成就创造了水墨山水画派;近体诗严守声律,意态豪放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