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脱贫攻坚先进单位总结范文怎么写(实用20篇)

脱贫攻坚先进单位总结范文怎么写(实用20篇)

时间:2021-02-24 10:51:46

相关推荐

脱贫攻坚先进单位总结范文怎么写(实用20篇)

脱贫攻坚先进单位总结范文怎么写好

总结可以提升我们的思考能力和自我反省能力,促使我们更好地成长和进步。总结要围绕学习、工作等方面的主要内容展开。以下是一些成功人士的总结体会,或许能给我们的学习和工作带来一些启示。

脱贫攻坚先进单位总结范文怎么写篇一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这是。

习近平。

总书记。

在20_新年贺词上引用的话。自从临近毕业到如今,曾无数次谈论过时间流逝之快,快得如一匹疯马,只能眼看着任它远去。就像小时候盼望过年,盼着盼着就已经走过了许许多多的年岁。如今不在盼望,只祈祷时光慢些吧。

网上比较火的一句评论说“上大学以后,故乡只有冬夏,工作以后,故乡只有冬天”,这话大约是说进了很多人的心坎里。

芸芸众生中的平凡人,为了生活不得不离家远去。每年遇着春节这样盛大而充满仪式感的节日才有回家团聚的机会。我和众多的上班族一样,在临近年关的时候匆匆赶回已经阔别半年之久的家中,走时到处苍翠如幕,归时百草枯黄。

在近家的路口,瞧见常常坐在大树下眺望远方的大爷,如今已然80高龄,只是如今却不再直愣愣的眺望远方,而是拿着一把半旧的扫帚打扫路边的落叶。见到我这个归乡人,笑着和我打招呼,笑得让脸上的沟壑似乎都挤到一块去了。我连忙跨步上前问候他,为何在这寒冬腊月在这寒风中扫落叶。大爷说,往年一年到头,也没什么好期盼的。如今当地政府的各种慰问和补助让他的生活不再只是寒冷和孤独,也能有一个过年的样子了。

整洁的环境。

我沉默一小会,想到自己既是站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的人,也是脱贫攻坚的受益人。如今见到家乡的人和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也是从另一面对自己工作价值的肯定和鼓励。

匆匆回乡,尽管时节短暂,但却在心中注入了定心针和强心剂,带着新的心情踏上新的征程。

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感悟与体会篇三,是脱贫攻坚决胜之年,是全面实现贫困人口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在扶贫的道路上,无数扶贫干部付出了巨大的艰辛和努力,他们一年四季朝夕奔波在各个山村,为村民的吃穿住行倾尽全力出谋划策,为祖国走向繁荣富强鞠躬尽瘁奉献青春,用他们最热诚的心为贫困人民送去了党的关怀和温暖,他们是脱贫攻坚战场上“最美的风景”。

民终于走出大山了!你穿越山野丛地,洒满了汗水,却播下了希望的种子。路通了,然而村民要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还得继续奋斗。这时,我们的扶贫干部走村入户协调村民旧房改造、搞拆迁、引水源、拉电线,落实国家房屋改建政策补贴,为村民成功地搭建起了漂亮的新房子。放眼望去,满山村矗立着一栋栋明亮的小楼房,充满生机的夜晚,村文化广场响起了动听的歌声,村民跳起了欢快的舞蹈,看着温馨的家园,村民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整个小山村沉浸在一片幸福温暖的氛围中。这道道“最美的风景”在山野丛地认真绘制着画卷,让人民过上美好的生活,为一个个善良淳朴的乡村农民播下了希望的种子。盼望着,盼望着,人民终于焕然一新了!你陷入田间泥坑,污浊了脚步,却迈向了胜利的港湾。房子建好了,就该认真思考如何解决生计,发展产业促进村民经济增收了。我们的扶贫工作队难题又来了,要如何让我们这群憨厚淳朴但无专项技能的村民改变陈旧的思想去实现劳动致富呢?要如何让我们的山野田地发挥的作用带来劳动丰收呢?于是他们召集村民搞创业培训,做思想工作,拉投资赞助,成立农村合作社,联系本地企业工厂,帮助村民稳岗就业。山上的茶花开起来了,地里的果实红起来了,家里的猪牛壮起来了,就业的人多起来了,口袋的钞票满起来了,文明礼貌的习惯、干事创业的作风好起来了。朝霞倒映在田间,这道道“最美的风景”在脱贫胜利的港湾中不断发光闪亮。盼望着,盼望着,人民终于富起来了!

闪烁在脱贫攻坚战场上的这一道道“最美的风景”,是支撑群众脱贫致富的脊梁,他们的默默付出与奉献,带着满腔热忱与激情来到这片热土,希望能留下坚实的脚印,洒下辛勤的汗水,收获一份喜悦与自豪,成功托起贫困人民阔步奔向小康的希望。

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感悟与体会篇四“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古代圣贤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正是。

习近平。

总书记。

立身行事、治国理政的生动写照。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过瓜分豆剖、国破家亡的悲惨遭遇,才更能理解家国一体、命运与共的深刻道理。回首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走过的风雨历程,感悟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感受中国人民从任人欺侮到自立自强的命运转折,广大党员干部要深深懂得:没有国家繁荣发展,就没有家庭幸福美满。同样,没有千千万万家庭幸福美满,就没有国家繁荣发展。

人睦千秋福,家和万事兴。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也是社会发展的基石。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倡导孝老爱亲、尊老爱幼。常言道,“百善孝为先”。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在全社会大力提倡尊敬老人、关爱老人、赡养老人,大力发展老龄事业,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应有之义。

20_年也是我国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把家国情怀扎根基层,让每一个贫困户感受到自己的家庭充满爱与温暖,更感受着一个大国国家的关怀,让真情大义像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心中将始终洒满阳光,前行的步伐将始终充满力量。

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感悟与体会篇五当前,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已到了攻坚拔寨的阶段。剩下的脱贫工作可以说是贫中贫、困中困,还有些贫困户极易在贫困和脱贫之间反复。在这个时候,难免会出现畏难情绪。“狭路相逢勇者胜。”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有“亮剑”精神。

要有“亮剑出鞘更待何时”的大勇,以化作“一心一意拔穷根”的坚定决心。“大勇收全胜。”在历次战斗中,攻占最难的阵地时,都要有冲锋的劲头,这就需要大勇。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比“只要敢冲锋就能胜”的战斗都难。因为脱贫工作既要能拔穷根,又要做好人的工作,做人的工作也是最难的。此时,需要把握好时间节点,还要能出细活,更需要心无旁骛,一心一意。“平常时刻能看得出来,关键时刻能冲得出来,危难时刻能豁得出来。”这是新时期共产党人应有的品质。在脱贫攻坚的决胜时刻,党员干部要能冲得出、豁得出,“亮剑出鞘”。冲得出、豁得出不是冲动,也不是急躁。“亮剑出鞘”更不是比划两下就行的。要把“亮剑出鞘”的大勇,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全心全意、久久为功“拔穷根”的坚决,不破楼兰终不还。

善用智慧。要把握好“天时”。全国脱贫攻坚正如火如荼地推进,各项政策的集中效应凸显,各项互动合力效应不断辐射,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天时”,一定要抢抓机遇,顺势而上。要用好“地利”。立足地区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把产业发展和生态有机融合,在修复生态保护中让贫困地区的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形成与生态和谐发展。关键要形成“人和”。扶贫先扶志。“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要进一步充分激发贫困群众致富的内在动力,形成内外合力挖掉穷根。对于因病因残等致贫的群众,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一户一册、一人一档的脱贫举措,在精准施策中“纾难解困”。

要有“直为去贫困”的大爱,以励志为民“润如酥”的点滴深情。“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为民的大爱,是“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具体体现。大爱在心中,更在行中。要把对民的大爱转化到为民的点滴小事之中。群众无小事,把小事做好就是大爱。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也是凝聚民心民意的过程,体现着党员干部对群众的深情。“一枝一叶总关情。”在决战决胜的关键时刻,要与群众同甘共苦、同进共退,让群众时刻感受到党员干部引领脱贫致富的强大力量,让党员干部深刻体悟到在攻坚关键时刻群众坚实的依靠。患难见真情,患难更能凝聚真情,更能筑牢干群关系信任的“基石”。要“春风化雨”,在脱贫攻坚克难中如“小雨”般为民“润如酥”,用心用情为贫困群众送来“贵如油”的致富“及时雨”,实现让贫困群众在不知不觉的坚定追随中实现脱贫致富。

“亮剑”精神是一种不畏难、不怕难的精神。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中要用好“亮剑”精神,力争剑锋所指,所向披靡,如期赢得脱贫攻坚的胜利。

脱贫攻坚先进单位总结范文怎么写篇二

麦积区元龙镇党委专职副书记王军锋表示,今后,要以张小娟同志为榜样,铭记自己的初心,把责任扛在肩上,让每位贫困户稳定脱贫,努力做一名新时代基层满意的扶贫干部。

作为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孙泽涛深切地体会到扶贫干部的艰辛和身负责任之大、任务之重。他说:“学习了张小娟同志的事迹后,既为她失去年轻的生命感到惋惜,又被她的精神所深深打动。作为同龄人,我要学习她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坚守初心,勇挑重担,多为群众办实事、谋幸福,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点燃贫困群众致富的希望。”

“张小娟同志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扶贫干部的初心和使命,用青春和生命谱写出一首壮丽的赞歌,她的事迹非常值得我们基层干部学习。”康县平洛镇党委书记高继富说,要学习她兢兢业业、脚踏实地干工作,学习她勤勤恳恳、一心为民的赤子情怀,在脱贫攻坚这条路上,努力用苦干实干的业绩为群众谋福祉,真正把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为推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不竭动力。

平凉市委政研室副主任王伟说:“张小娟同志的先进事迹为我们树立起了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作为一名机关干部,就要以张小娟同志为榜样,牢固树立为党尽责、为民分忧的意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落实到工作、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融入日常行为的点点滴滴。”

“张小娟同志走遍了舟曲的山山水水,为贫困户的脱贫来回奔走,这种务实的工作作风值得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学习。”兰州市城关区委组织部干部刘伟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时刻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脚踏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把黄河之滨建设得更美。

脱贫攻坚先进单位总结范文怎么写篇三

张小娟生前系甘肃省舟曲县扶贫办副主任。10月7日晚,张小娟在下乡扶贫工作结束返回县城途中,因车祸不幸殉职,年仅34岁。12月,张小娟被追授“全国脱贫攻坚模范”称号、“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张小娟先进事迹的观后感学习心得,方便大家学习。

青春不语,苍天含泪。时间见证了我们因为一位青年扶贫干部离去的哀伤。

10月7日晚,国庆假期即将结束。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扶贫办副主任张小娟结束了脱贫成果验收工作,坐上回县里的车,打算加班写验收报告。不料途经陇南武都区两水镇时,车辆坠河,张小娟不幸遇难,年仅34岁。

张小娟是藏族人,1985年出生于甘肃省甘南州舟曲县曲瓦乡城马村,父母都是普通农民。20,她考入中央民族大学,攻读历史学和旅游管理双学位专业,20毕业。20,成为舟曲县立节镇的一名驻村干部。20,被选拔纳入甘肃省优秀80后年轻干部后备库。,被评为舟曲县“最美扶贫人”、甘肃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今年5月,舟曲县成立了脱贫攻坚“三大行动”办公室,张小娟被抽调过去担任副主任。谁也没想到,这朵生长在甘南扶贫一线的格桑花,刚刚盛开,就凋零了。

听到张小娟遇难的消息时,很多她生前的同学和老师都难以接受这个现实。

“我听说消息后,第一时间找人再三核实。我不敢相信这是我们的孩子,但这真的就是我们的孩子。”10月10日,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蒙曼告诉《中国青年》记者,她反复确认,这位牺牲在一线的扶贫干部,竟然真的就是自己的学生张小娟。

“念书的时候,小娟属于不前不后,不声不响的女孩子,如果不是因为我带了她们班去湘西实习,可能都不会留下太深的印象。”蒙曼回忆说。

张小娟大学室友乌兰得知张小娟遇难的噩耗后,在朋友圈写道:“那次相聚还想着以后白头再聚首,没想到竟然没有以后。”

了解张小娟的人都说,她是一个爱笑的人。乌兰告诉《中国青年》记者,她们大学宿舍过生日的时候,大家会买好多吃的,一起玩儿棋牌游戏。每次小娟当杀手的时候眼睛都瞪得很大,表情很严肃。“小娟给我的印象很深刻,长得漂亮,小麦肤色,眼睛雪亮,黑白分明,乌黑的头发,笑起来很爽朗,很能感染他人。”

“那时候觉得她最大的特点就是爱笑,是大大咧咧的那种笑,好像永远没有烦心事似的。嗓门大,爱唱歌,尤其擅长《青藏高原》,每次唱k的时候,最后的高音部分总要请她来压轴。”张小娟的大学同学张新宇说。

张小娟出身普通农家,家境一般。她在上大学期间,勤工俭学,努力赚钱补贴家用。在艰苦的条件下,她总是乐观开朗,积极向上。在乌兰的记忆中,张小娟特别懂事,“上大三的时候,她兼职给学生补课,补课很辛苦,课余时间基本不在宿舍,发工资后还请我们吃饭,她是个既节省又大方的好姑娘。”

张小娟的大学室友赖虹回忆说,在本科期间,张小娟并不是班里成绩最突出的学生,但她读书很认真,一到考试通宵背书时,总是满头乱糟糟,让头发做发愁状。“她在我心中永远是22岁时,意气风发,善良开朗的样子。”

张新宇还记得,快毕业的时候,他问小娟,以后最想做什么,她说就想一直坐在国图那棵银杏树下看书,听着风吹树叶的声音,等着太阳慢慢转过来照在南边那一排窗户上。“小娟描述的特别有画面感,一切鲜活地就像昨天发生的一样,而她的人生已经再也没有了想象中的可能。”

“毕业后的一个春天,我们在学校附近小聚,席间得知那天正好是她的生日。就在魏公村的转角处,同学们买了一大束太阳花送给她。她欣然接受,紧接着便展露出了标志般的笑容。谁知道那一面竟成了永别。”张新宇悲伤地说。

年少时的分别,虽然也会难过,但同学们觉得天大地大,相见有期。她留给大家的最后印象,就是像那束太阳花一样,永不凋零的笑容。

“把人生奋斗汇入时代洪流,以青春之我贡献青春之国家……应该成为我们超越小我的最大梦想。”“对于来自脱贫攻坚最前线的我们而言,实现我青春梦想的方式,就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好这不平凡的工作。”

5月4日,甘肃舟曲县“舟曲扶贫”公众号发表了一篇题为《攻坚路上,青春绽放》的文章,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舟曲县扶贫办副主任,她的名字叫张小娟。

10月7日19点40分许,甘肃省陇南市两水镇发生一起车辆坠江事故,舟曲官方“花开舟曲”公众号发布的信息中称:当日,舟曲县一辆载有6人的五菱宏光小型客车在行驶至陇南市武都区两水镇烟墩沟白龙江大桥南口时,不慎坠入江中,截至10月12日12时,事故除1人获救外,造成3人遇难2人失踪。

据悉,这次事故的遇难人员中就包括张小娟。当天,张小娟结束了一天的下乡扶贫督察验收工作,在返回舟曲途中不幸遇难。时年34岁的藏族女干部、共产党员张小娟用自己的行动为青春的誓言做了最为悲壮的注解。

“10月7日下午5点多,我给小娟打了个电话,我问她到哪里了,她说当天的工作已经结束,正准备返回。”张小娟的丈夫刘忠明告诉记者。

8点多,刘忠明再次给妻子打了电话,他一连打了三次,电话一直没接通。但刘忠明并没多想什么,因为在他的概念中,一进入工作状态,妻子的电话十有八九是打不通的,平常即使在家也有接不完的电话。

8点半左右的时候,刘忠明接到了一个同学的电话,问小娟是不是下乡了,同学含糊地说,可能出了点事。

下乡能有什么事?舟曲这边下乡路大都是曲折狭窄的山路,路很不好走,刘忠明的第一反应肯定是车祸,他的腿一下就有点软了。

两水镇属于陇南市武都区,但去往舟曲县的几个乡,这里却是必经之路。从舟曲到两水镇,大都是依山傍水的曲折山路,有五六十公里。当刘忠明赶到事发地时,他并没有看到妻子和出事车辆,随后刘忠明得知,妻子等人坐的车当天坠入了江中。

熟悉的白龙江、熟悉的山路,突如其来的事故,却是刘忠明怎么也没料想到的。

“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婚姻。

刘忠明告诉记者,妻子张小娟和他是高中同学,但直到大学毕业后两人参加省上的一次优秀年轻干部选拔考试才认识。那次考试张小娟考了第一名,刘忠明考了第二名。在年“8·8”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中,他是医生,已经在乡镇上工作的张小娟是救灾志愿者,在救灾工作中,两人真正相识、相知,逐渐走到了一起。底,两人幸福步入婚姻。

“小娟是一个阳光、开朗、生活态度特别积极的人,对任何事任何人她从来不会抱怨!”刘忠明说。

在刘忠明的眼里,妻子是个很大度、大气的人,她的朋友圈很大,无论她到哪个单位,都和那里的同事处得特别好。包括在家里,张小娟也是最能融洽家庭关系和调节气氛的那个人,让一家人一团和气。比如一大家人去外面吃饭,只要妻子在场,她总能很好地活跃气氛,让大家高高兴兴地吃上一顿饭。平时无论多忙,每次妻子下班回到家,总会让婆婆休息自己去做饭。

“小娟和我妈、我姐她们关系都处得特别好,那种好有时让我都不由得会嫉妒。以至于有一次我甚至向母亲抱怨妻子才是她亲生的。”

“结婚8年,小娟和我妈没有闹过一次矛盾。我和小娟没有黑过一次脸,说良心话,我们俩连吵架的时间都没有,她太忙了!”刘忠明告诉记者。

张小娟到扶贫办工作后,刘忠明最大的感受是她更忙了,工作时间不用说,每次回到家仍旧有接不完的电话。加班几乎是家常便饭,经常是加班到一两点才一脸疲惫回到家。对此刘忠明有时也会有些抱怨,但妻子负责扶贫业务工作非常辛苦,心疼妻子之余,他只能在生活中更多地支持妻子。

“小娟每次加班都要很晚才回家,女同志回来至少梳洗一下才休息,她总是悄悄把包一放,连把脸都不洗就睡了。有时我还在和她说着话,她已经睡着了!”刘忠明向记者回忆。

刘忠明告诉记者,妻子张小娟是10月5日开始加班的。6日早上,妻子连早饭都没顾上吃就从家里匆匆出发了。当天张小娟因工作没顾上回家,直到7日事发。

从10月7日晚到达事故现场,刘忠明和其他事故家属在江边整整守望了一夜,那一夜他跪在地上无数次在心里为妻子祈祷,“我求老天给她一条命,让她活下来……”

他甚至希望妻子不会被发现,那样妻子也许只是被冲到江边的某块石头上昏睡过去了。

10月8日上午,张小娟的遗体被搜救人员发现并打捞上来,当天,还有两名遇难人员的遗体也被打捞上来。

当刘忠明在武都区殡仪馆看到妻子遗容的那一刻,他失声痛哭,他再也等不回来自己的妻子,他失去了自己最爱的人!

“她是那种让人从心底里喜欢的人”

“小娟是那种接触起来就让人舒服,让人从心底里喜欢的人。”一提起“张小娟”这个名字,舟曲县妇联主席任秀红眼圈就红了。

任秀红告诉记者,她最初是从别人口知道张小娟的。年张小娟调入县扶贫办担任副主任后,任秀红才在工作中和张小娟熟悉起来。

在县上召开的一次扶贫工作会议上,张小娟所做的扶贫政策解读,无论从文字的组织、表述,还是对政策的理解、解读都非常精准、精彩,赢得了大家一致认可,这让任秀红印象深刻。

扶贫工作千头万绪,在任秀红和舟曲县的广大干部和群众眼中,张小娟就是扶贫工作的“移动数据库”和“活词典”。“她业务熟练,对待工作从不会拖延,有问必答,很快就能提供相关内容”。任秀红说。

东山镇一位干部回忆:张小娟下乡检查工作非常认真,不容许有一点儿错误存在。有一次,张小娟去该乡一个村里检查大数据管理工作,早上吃过早点后,张小娟就一直在村上查看数据,直看到晚上9点多,她才吃了点泡面。

“日复一日地上山下乡、进村入户,我们必须掌握最真实的贫困状况、废寝忘食地分析贫困人口结构、分析脱贫退出的难点短板,我们必须确保扶贫工作靶向精准。”

“我们引以为傲的,是能够脱口而出的各类扶贫数据,是烂熟于心的各种政策依据,是村村落落全部走遍的记录,是如数家珍的村情户情介绍……”

上面这些文字是张小娟写的一篇文章中的话,是张小娟对自己工作的真实记录。

认识或熟悉张小娟的人这样评价、回忆她:

“小娟是那种很爱学习、喜欢钻研问题的人。她热心开朗,别人遇到困难她总会去帮助。”张小娟的好朋友桑桃花说。

“上学时,张主任和她弟弟在学校学习成绩就特别好,张主任是他们那届甘南州的高考文科状元!”一位年轻的干部对记者说。

“张小娟的两个孩子生病都来我们医院看,每次都是孩子的父亲带着来看病,张小娟总是匆匆忙忙露个面看看孩子就走了!”县某医院的一位医生告诉记者。

“她是县政协委员、常委,我听过她作为政协委员为妇女儿童工作呼吁的发言,她讲得特别好!”一位干部向记者回忆说。

……。

“小娟能干事、敢干事,也能干成事;她真正称得上是德才兼备的一名年轻女干部,这样的干部真的很少见!”任秀红对张小娟这样评价。

“孩子是我们的希望”

“再崎岖的路,也是过得去的!”

这是10月5日下午13点14分张小娟在舟曲县立节镇下乡途中发的一条微信,微信还配了途中拍的一张在高处俯瞰盘山路的照片,照片中的山路蜿蜒曲折,很壮观也很险要。这是张小娟生命中发的最后一条微信。两天过后的10月7日傍晚,在走过最崎岖难走的山路后,她的生命定格在了扶贫路上。

青春不语,苍天含泪。时间见证了我们因为一位青年扶贫干部离去的哀伤。

10月7日晚,国庆假期即将结束。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扶贫办副主任张小娟结束了脱贫成果验收工作,坐上回县里的车,打算加班写验收报告。不料途经陇南武都区两水镇时,车辆坠河,张小娟不幸遇难,年仅34岁。

张小娟是藏族人,1985年出生于甘肃省甘南州舟曲县曲瓦乡城马村,父母都是普通农民。年,她考入中央民族大学,攻读历史学和旅游管理双学位专业,年毕业。,成为舟曲县立节镇的一名驻村干部。,被选拔纳入甘肃省优秀80后年轻干部后备库。,被评为舟曲县“最美扶贫人”、甘肃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今年5月,舟曲县成立了脱贫攻坚“三大行动”办公室,张小娟被抽调过去担任副主任。谁也没想到,这朵生长在甘南扶贫一线的格桑花,刚刚盛开,就凋零了。

“她笑起来很爽朗,很能感染他人”

10月7日晚,下乡扶贫的甘肃舟曲县扶贫办副主任张小娟与该县融媒体中心的4名记者一同乘车返回县城途中,车辆经陇南市武都区两水镇两水桥时,翻入白龙江。目前,同车司机已脱险,张小娟与其中2名记者被打捞上岸,已确认遇难,另有2名记者失联。

10月9日中午,红星新闻从舟曲县委宣传部获悉,同行的4名记者为3男1女,平均年龄约28岁。在8日晚8时30分被打捞上来的人员中,除张小娟外,另有1男1女两名记者。

“打捞上来的3人均已死亡,其他2人还在救援中,但难度较大。”舟曲县应急管理局相关工作人员告诉红星新闻,由于张小娟等人坠入的白龙江水流急、水深,搜救难度较大,“武都区公安、消防等力量正在全力搜救另2名失联的记者。”

“十年扶贫十年奉献。我的姐姐张小娟,几乎将所有的爱与心血都倾注在扶贫事业上了。10月7日,她永远地倒在了工作岗位上。”张小娟的亲人在得知噩耗时,通过微博连发多条博文悼念张小娟。张小娟弟弟告诉红星新闻,他的姐姐是舟曲有名的扶贫人,一直在一线,“一年中,她至少有一半的时间奔赴在各个贫困村,大部分周末也用于加班。”

此外,一名正在舟曲县某乡工作的乡镇干部也告诉红星新闻,她曾在工作中接触过张小娟,“业务能力很强,很优秀的一名同事。”她说,张小娟一直都是他们乡镇干部的榜样,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张小娟就经常奔走在各个山区,“据我所知,这次返程她是搭记者们的便车,绝不是网友臆测的带着4个记者下乡作秀的人,这对她来说是诽谤,也不公平。”

据舟曲县人民政府官网以及微信公众号“青春舟曲”发布的《盛开在扶贫一线的格桑花——张小娟》资料显示,1985年出生的张小娟任舟曲县扶贫办副主任,参加工作,先后在立节镇、县政府办、曲瓦乡任职,相继获得“舟曲县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舟曲县三八红旗手”、“舟曲县优秀党务工作者”、“第十六届中国九色甘南香巴拉旅游艺术节暨第二届藏乡江南舟曲民俗风情楹联文化艺术节先进个人”等多个荣誉称号。,张小娟被选拔纳入甘肃省优秀八零后年轻干部后备库;,张小娟当选为政协舟曲县第十五届政协委员(常委);,张小娟获评甘肃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张小娟获评甘南青年五四奖章。

脱贫攻坚先进单位总结范文怎么写篇四

xx,男,汉族,生于1969年12月,现任任山村村主任。该同志任任山村村主任以来,始终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以来,该同志在镇党委、政府,村支部的带领下,积极履行自己的承诺,积极思考、制定本村的发展规划,引领村民致富,尤其是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有突出表现。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升自身素质。

1/64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始终做到思想和行动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强化政策学习。认真学习各级农业政策,把握时事动态和政策方向,增强业务知识,使自己真正成为有知识、懂业务,胜任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

二、抢抓政策机遇,助力扶贫攻坚。

任山村属于县级贫困村。以来,xx结合全村实际情况,科学制定任山村精准扶贫规划,确定了建设“精品农业观光旅游”发展目标。按照《任山村“十大实事”实施方案》规划安排,努力改变基础条件,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帮扶,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明显。

2/64计12月底前完工;新建村卫生室,预计12月底前完工;新建1组公路桥项目预计12月中旬完工。抓好易地扶贫搬迁,1户年完成易地搬迁安置。年前开工建设3个易地扶贫搬迁配套设施建设,力争明年2月底前全面完工。

3/64困户成为电商平台最大受益者,有力助推贫困户增收致富。预计该网点今年实现销售额50余万元,辐射、带动全村贫困户发展种植、养殖业,累计销售生姜12万斤、芋头4.8万斤、土鸡蛋8000余个,实现贫困户人均增收450元。

3.倾心助民脱贫。自以来,积极为贫困户开展茶叶种植、养鸡帮扶,为贫困户制定脱贫目标,确保每户均有帮扶措施。今年以来,任山村脱贫攻坚工作重、任务紧,为加快任山村脱贫攻坚步伐,该同志于今年6月份放弃在陶瓷企业担任厂长的职务,毅然放弃高薪回到本村,一心为全村精准扶贫工作服务,因为他认为钱挣得再多都没有能为父老乡亲服务有意义。在担任村主任三年时间里,xx用他的勤劳朴实,用他的真心实意,用他的踏实肯干,获得村民广泛的认可和赞扬。

8月,我被县发改局选派到县甘霖镇板。

4/64桥村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任职以来,在县委组织部、派出单位和甘霖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与板桥村广大干部群众一道,紧紧围绕农村工作大局,按照“五个一批”、“三本台帐”、“十个不准”要求,坚持从扶贫攻坚重大部署入手,通过抓班子,带队伍,兴产业,促发展,迅速掀起农村改革发展热潮。

一、板桥村情况概况。

板桥村地处丘区,东邻新场镇江山村、北邻新场镇普益村、西邻甘江镇大坪村、南邻青神县罗波乡,距夹江县县城18公里,区域面积6.69平方公里,成乐高速公路横穿境内。全村11个农业社、465户、1426人;党支部1个,有3个党小组,党员34人;耕地面积1430亩,水库1座,山坪塘25口;村道3.8公里和社道20余公里已全面硬化。全村以农林、养殖为主,生猪每年出栏2000头以上,蔬菜种植面积500余亩,茶叶1000亩、苗木40亩。

板桥村为县级贫困村,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6。

5/64户,、已脱贫11户,33人;已脱贫7户,24人;预脱贫8户,9人。

二、认真履职,扶贫工作初显成效。

1、深入开展党组织建设,谋求发展合力。作为第一书记,我从抓班子、带队伍、强堡垒入手,通过全村党员大会载体,来凝聚发展合力。宣讲县委、县政府扶贫攻坚政策,征求广大党员干部对板桥村脱贫发展的各种意见建议,通过党员大会的召开,增强全村党员干部想干事、干成事信心,增强组织的战斗力。

2、加强产业项目发展。“农村要发展,产业支撑是关键”,鉴于板桥村地处丘区的实际状况,为了确保产业开发规模效益和群众长期受益,本着实地适生、实效、市场前景看好的原则,选择黄金茶、食用油茶树、沃柑为板桥村主导产业。,板桥村2队、7队引进新栽种食用油茶树1000亩,黄金茶300亩,沃柑200亩,实现主导产业规模化。

6/643、成立专业农合社。自开展扶贫工作以来,板桥村委会成立了干冲油茶合作社1个、农岗堰油茶合作社1个和感恩水果合作社1个。用以在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如资金短缺、经验交流、技术培训等方面。

4、加强农技知识学习和技能培训。为使产业项目健康发展,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一方面于去年9月份主动“走出去”学习,去山西省丰城市大众高产油茶基地、自贡市荣县长山镇油茶种植基地向专家学习请教,把好的经验、好的成果带回来;另一方面,板桥村委会分别于11月、月8月组织两次产业扶贫技术培训会,邀请农业方面专家现场指导示范,及时摒除不好的种植、养殖方法,借鉴和保留成熟的经验、技术,确保产业项目健康稳定发展。

7/641队、2队、3队、4队、5队、6队村道硬化2.3公里。

6、整治板桥村水库一座,于12月竣工完成对板桥村水库的维修加固,彻底解决了因年久失修水库渗水现象,既保障了水源充盈,又消除了安全隐患。对全村7口山坪塘进行维修加固整治,计划再维修加固整治7口山坪塘。

7、强化村党支部政策、信息、工作宣传,加强村户广播宣传建设。村委会广播器具因年久老化,无法播放出声音,通过工作协调,已落实资金5000元,重新购置广播器具,使板桥村村户广播覆盖率达到80%以上。

8、做好结对帮扶,为切实解决困难群众的燃眉之急,分别向30户贫困户每户给予了1000元慰问金的帮助,钱虽不多,但在农户紧要关头发挥了积极作用。

8/649、成功举办板桥村九九重阳节文艺汇演,村党支部组织人员自编自演,邀请了全村能歌善舞的干部群众组织编排了10余个文艺节目,在九九重阳节来临之际,为全村老人群众献上了一场精彩的文艺表演,获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让全村老人们过上了一个难忘愉快的重阳节。

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基层工作经验还不足,扶贫工作相关业务还需进一步加强学习。由于在一直在机关工作,基层工作经验较少,很多工作都是按照上级安排开展,对扶贫工作相关业务需要加强学习,为今后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9/64的发展,利用好相关的扶贫政策,努力提升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水平。

三是扶贫工作创新力度不够。当前开展扶贫工作主要是按照上级扶贫办的部署安排,按部就班,工作中缺乏自主创新。工作中还需要加强创新力度,积极带动村民发展经济,提高家庭经济收入。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1、发展壮大产业项目,争取到底,扩种油茶树2000亩,黄金茶200亩,沃柑200亩,不断壮大产业规模,稳定产业收益。

2、继续抓好易地搬迁政策落实,,板桥村易地搬迁4户,共10人,按照规划到村、设计到户,科学选址,严格监理等要求,现已全部建成搬迁入住。板桥村易地搬迁拟定2户。

10/64米,7社社道1400米,9社社道2360米,加宽1社、3社、6社社道3800米。

4、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下一步计划修建深水井及水塔1座,新建垃圾池2个,新建50平方米电脑房及老年文化活动室,加宽村委会院坝,增添篮球桩、健身器材等设备设施,新建村委会活动舞台。

5、加强精准扶贫培训。积极参加县委、政府组织的各类精准扶贫培训,加强自身学习,充分发挥第一书记作用,把政策用好,把头带好,把队伍建设好,争取板桥村能早日摘掉贫困村帽子。

xx,男,53岁,中共党员,大专文化,自8月被县粮食局派驻歇马乡立新村任“第一书记”开展扶贫工作以来,工作兢兢业业,始终不忘初心,牢记党的宗旨,尽显优秀党员本色,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将立新村的扶贫攻坚工作推上新的台阶。

11/64一、深入百姓,摸清家底。

8月底,在与驻村工作组完成工作对接后,与驻村扶贫工作组其他同志一道立即开展入户调研工作。坚持白天入村入户调查,晚上组织村民小组座谈开会,宣传党的精准扶贫政策,让农民实实在在感受到党中央和各级政府的关心和关怀,从最初的怀疑、观望改变到接受与配合,每天超负荷工作超过14小时以上,奋战在精准扶贫第一线,周末经常加班,提前完成了上级下达的精准排查与识别任务,确保零误差。通过精准识别后本村贫困户由原来的31户清退了18户,现在只有13户;低保户由原来的25户增加为29户。

12/64亡现象,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和村民收入。四是该村矛盾较多且有2个重点稳控对象长期越级缠访,信访维稳任务重。

通过全面了解全村基本概况、经济结构以及社情民意,并结合实际制定了《歇马乡立新村“第一书记”“一村一策”扶贫方案》,建立了三本台账。

二、结对帮扶,点亮希望。

13/64生张甜甜因家庭贫困无钱入学报名的情况后,争取县粮食局和县总工会筹集4000元资助她,他自己也捐助她300元现金,同时积极鼓励她要奋起拼搏,努力学习,用知识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使该生顺利入学。xx调动各种有利资源,凝聚各方力量,在精准的教育扶贫做出了富有成效的工作。

三、多管齐下,助贫增收。

(一)积极带动贫困户发展种养殖业,增加收入,走产业脱贫之路。

14/64困户种植石斛9000株,给予每户2000元政策性补助。3月,争取了世界宣明会对立新村无偿捐助核桃苗16000株,在立新村7个社种植面积800亩(折合人民币24万元),3年后,每亩核桃收入5000至10000元;3月,到县林业局为该村争取到优质香樟树苗50亩种植项目,现在核桃树、石斛、台湾青木、香樟树苗长势很好。

在发展养殖业方面,10月,争取县粮食局帮扶该村20户贫困户,向他们发放了400只小鸡(每只重约2.5斤),200斤鸡饲料和鸡药,折合人民币10000元,已全部长大出售,每户增收1600元以上;今年8月,争取县粮食局向该村15户贫困户发放仔猪15头(每头重约20公斤),折合人民币10000元,现长势良好。出栏后,每户将增加收入2000元左右。

15/64大的实际和群众的强烈愿望,通过召开村民大会、调整土地、动员个体户,发动群众,在上级部门支持下于10月动工修建长1500米宽3米的林区通道,现已投入使用,有效增加了山区农民林业收入,方便了周边群众生产、生活。

(三)为老百姓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帮助贫困户脱贫摘帽。

10月,在xx的努力下,向上争取项目,于本村2、3、4、5、7社修建了过滤池、蓄水池共7个,解决了当地人、畜长期饮用地表水的问题,有效保障了山区村民健康。在全面了解掌握村民生活情况和贫困情况的基础上,积极向县、乡民政申报,为立新村沈位平等4户(9人)申请到了农村低保帮扶。

11月,为该村3户人(低保户和贫困户)争取了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共计19000元。春节期间,向县级部门争取对10户贫困户、困难老党员和孤儿送去慰问物资折合人民币4000元。

16/648月至今介绍贫困户外出务工5人,每人每月收入近2000多元。

经过一年来努力,该村3户贫困户实现脱贫,全村贫困户人均年收入已达3500元以上,实现全村贫困户预脱贫。争取贫困村摘帽。

(四)强化思想组织建设,维护社会稳定。经过调查研究,xx同志发现农村基层党组织普遍存在组织涣散、党员作风疲软,党组织可有可无,形同虚设的情况后,积极开展党建思想工作,凝聚人心,促进团结发展。

一是认真开展基层组织建设。积极推动实施“堡垒提升工程”,组织全村党员学习“亲情工作法”,“两学一做”强化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党员1名,入党积极分子2名。

二是积极化解信访难题,维护社会稳定。通过主。

17/64动下访,建立信访台账;对该村3社自1988年起长期到北京,省、市、县各级上访的群众采取促膝谈心、政策宣传、亲情感化等方式,8次到他家做工作,协同有关部门于10月成功化解了该群众长达27年的信访难题,有效维护了该村和谐与稳了。

一年来,xx努力工作,每周坚持到村开展工作至少4天,并认真写好扶贫周记,得到了县、乡党委和群众的一致认可,被评为歇马乡度优秀共产党员,被推选为“中共歇马乡第十六次党代会”党代表,今年4月受到县委组织部通报表扬。11月30日参加夹江县驻村“第一书记”述职演讲比赛中荣获优胜奖。

xx,男,45岁,200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2年起进入圣本村村级班子,二十多年的时间,该同志脚踏实地、做事公正、敢于担当、努力创新,积极引导圣本村全面发展。

18/64在镇党委、政府和村支部的正确领导下,该同志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的工作要求,团结带领全村人民,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实施民生工程,维护社会稳定,较圆满地完成了党委、政府交办的各项任务,努力为全村的各项事业发展尽职尽责。

贫穷不是农村的象征,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只有时刻牢记为民宗旨,尽到公仆之责,才能更好地为村民谋利益。自上任以来,该同志心里始终装着圣本村871名村民,根据全村地处丘陵,离省道305线较近的区位优势,提出了“内外并举,优化产业结构”的工作思路,即:对内,改善村里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椪柑和标准化蔬菜种植;对外,利用资源和地理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发展其他农业项目。

一、加强管理,推动村级事务发展。

19/64村级资产、资源、资金即“三资”进行了全面清理。摸清了“家底”,扎实的推进了该村“三资”清理工作。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力争村务、财务公开,切实维护好村级党风廉政建设成果。

(二)加强民防应急。在镇武装部的的带领下,与村书记认真学习民防应急工作法,根据该村实际,成立专门机构加强应急管理,制定了村总体应急预案及地质灾害、重大动物疫情、地震、火灾、卫生、信访、道路交通、建筑物倒塌等专项应急预案,并且各项制度上墙。同时加强应急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各类应急培训、认真开展应急演练、大范围开展应急科普教育宣传,从而使该村民防应急工作上了新的台阶。

二、发展产业,尽力促进群众增收。

(一)发展标准化蔬菜种植产业。为避免蔬菜价格波动影响菜农收入,去年以来,多次到双碑、万华等村调查摸底,最终确定以反季节优质蔬菜占领市场的思路,引进黄瓜、无筋豆、海椒等名优品种10多个,20/64全面推进标准化蔬菜生产种植,长期给成都、重庆等大中城市的超市供货,切实提高了农民收入。

(二)推进圣本椪柑培管销售。在全体村干部的积极努力下大力培育椪柑,引进先进种植管理技术,大力推行测土配方,有针对性地使用专用肥料,采用树冠覆膜保鲜技术,让果实留树继续发育提升品质,按果实大小一致、果实形状一致、果实色泽一致等“三个一致”标准推广分级技术,提高椪柑销售均价。积极争取镇政府资金10万元打造圣本村椪柑培育基地150亩,树立“圣本椪柑”品牌,组织开展技术培训4期次,培训果农1500余人次,全面完成了椪柑增收培训工作,一年来为果农增收26万元以上。

21/64连续工作十多个小时,水都顾不上喝,饭也顾不上吃,经过大力协调,在白杨坳村社干部的支持下,成功拓宽社道至4米。

(二)推进民政、计生等工作。下社入户挨家调查摸底“低保”“五保”名单,集体评议“低保”“五保”“特困”“残疾人”名单,复核“两保”人员18户。申报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5人,发放奖励扶助金36人。

(三)“农家书屋”建设和管理工作。在镇文化站的带领下,圣本村“农家书屋”开展如火如荼的建设,对书籍进行了接收、搬运、登记、分类、编号等,3000余册书籍全部落实到位。督促图书管理员做好借阅登记和卫生服务,有效地解决了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学习难”等问题。

22/64行了测量,确保了村级宅基地确权发证工作的顺利完成。

(五)接受全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验收工作。严格按照镇党委、政府安排,制定了《圣本村接受全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验收方案》,成立了村级领导小组,落实了保洁员8人,修建垃圾池10个,村规民约全部上墙,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桶全部发放到户,组织人员对全村的沟渠、道路及房前屋后垃圾进行了全面清理,以确保顺利通过验收。

xx,男,1980年3月出生,大学本科文化,现任麻柳乡佛鹰村第一书记。到村任职后,该同志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风貌开展工作。他始终站在脱贫攻坚第一线,与村支两委形成合力,真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受到全村上下普遍赞誉和一致好评。

23/64一、立场坚定、心系贫困。

刚到村上,xx就急切地问:“村里有辍学的儿童吗?有孤儿吗?”直到村里的吴书记肯定地回答“没有!”,他才放下心来。“我就是因为家里穷,很小就辍了学,是党和政府给了一根‘救命’稻草,将我送入军营,现在转业地方,又到最贫困的山区扶贫,如果还有孩子重蹈我的覆辙,我将不会原谅自己。”在xx看来,让更多的人脱离苦海是报答党恩最好途径,也是亲身经历贫困后的理解。佛鹰村地广人稀,居住分散,拥有公路33.6公里。到村不到一周,xx就把每一条路,每一个角落都跑遍了。他总是担心还有没被识别的贫困户,还有像自己一样需要“救命稻草”的孩子。

二、攻坚克难、义无反顾。

三、爱岗敬业、身心投入。

xx是今年6月刚接替“第一书记”工作的。任职后,他不了解村情民情,就找村社干部寻根问底;不熟悉扶贫对象,就逐社逐户登门拜访;不清楚扶贫政策,就四处查阅文件资料。对于扶贫户产业发展情况,他熟悉得像自己家一样;村里的道路哪些地方容易塌方、哪些已经塌方,如何筹资解决,这些他都挂在心间。截止目前,xx已同村支两委一道,为贫困户争取鸡苗、25/64白芨、易地搬迁、“一事一议”等项目、经费共计70余万元;硬化道路5.5公里;修缮道路跨方7处500多个立方;搜集解决群众意见建议30余件……。12月,佛鹰村还顺利通过省市县抽查、检查和第三方评估验收,成功地摘掉贫困村的帽子。

四、精准施策、一心为民。

在村里,xx做得最多的是走访摸底,说得最多的是扶贫先扶志。他是县司法局选派过来的,对民主、法治很看重。每次开会,他都请大家多提意见建议,不管对错,都要坚持论证。有村民反映称自己家也很困难,为什么不能享受扶持待遇?还有自愿放弃易地搬迁政策后又反悔的群众,换种方式称自家房屋被白蚁危害,需要及时解决住房。但真正实地查看后,不是标准不够,就是情况不实。对此,xx用政策武器来回宣传,同农户一道逐一比对贫困标准,又用艰苦奋斗精神鼓励他们积极面对生活。

佛鹰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普遍文化层次不高,对。

26/64政策的理解主要靠宣传解释。几个月来,xx先后通过会议和个别交流等形式,宣传解答政策10余场次;邀请普法讲师团、法律顾问开展法治讲座3场。

组织部门要求村里健全“农村夜校”,xx像发现“新大陆”,兴奋地到处搜集资料,他把群众最需要的知识做成教案,就等着集中时间把它传播出去。

欲问秋果何所累,自有春风雨潇潇。xx同志就是这样,心系贫困山区痴情不改,情牵广大群众无怨无悔,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真心、真情、实干的工作激情抒写人生的壮丽诗篇,以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怀。

27/64个人”。接手精准扶贫工作以来,提早上班,推迟下班,周末加班,都是家常便饭。担任黄土镇扶贫办主任以来,认真贯彻省、市、县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一系列安排部署,不断强化帮扶意识、健全工作机制、拓宽帮扶思路、落实帮扶项目、解决农村实际困难。作为一名扶贫工作者,以“为穷人说话,为穷人办事,扶真贫,真扶贫”为自己的座右铭。

一、仔细排查,确保精准识别。

按照贫困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回头看”要求,严格按照“六个精准”的总体要求,在严格执行“十退出”标准的同时,充分考虑无房(危房)、重病、残疾、因病返贫、因灾、因学致贫、无劳动能力等困难家庭实际情况,按照贫困户申请,村社干部会初选,“第一书记”和镇村干部走访,党员群众代表大会评议,紧紧抓住精准识别第一关,拟定贫困户名单公示等程序进行,所有程序环环相扣,并公布县、镇扶贫办监督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

28/64二、深入调查研究,谋划扶贫开发工作思路为了准确把握贫困户、贫困村状况,有针对性地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经常进村入户访贫问苦,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了真、细致的调研摸底,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掌握了第一手资料,科学合理的为贫困户、贫困村确定了扶贫开发项目,落实工程建设资金,争取资金,让贫困户早日脱贫,贫困村早日摘帽。扶贫就是要做到雪中送炭,不搞锦上添花。只有走到百姓中间,才能真正摸清那里的致贫原因,才能准确把握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

三、精神扶贫,重拾生活信心。

对于贫困户的来说,他们的心理很脆弱,尤其是对于那些因残、因病致贫的贫困户来说,他们的心理更为脆弱,有些甚至于接近崩溃的边缘。俗话说“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在落实各项脱贫措施的时候十分注重对这类贫苦户的心理疏导,采取精神扶贫,消除贫困户等靠要思想。

29/64四、依托项目,解决贫困户急需。

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引导群众在发展种、养殖业做文章,通过募捐资金为5户贫困户购买鸡苗200只、饲料0.5吨。利用扶贫开发项目,为82户贫困户实施了三批到户增收项目,落实项目资金8.92万元,第四批项目正在抓紧实施中。通过产业帮扶,促使贫困户自我发展,群众增收明显,尤其是有更多的贫困户通过发展种、养殖业脱贫致富。

标题是公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则公文的“眼睛”,也是一个单位的窗口。公文标题写作是项严肃、庄重的工作,同样也是件需要运用美学原理的技术活。受特定行文目的和规定程式等因素的影响,公文标题与一般文章的标题不同,它要求主旨鲜明、重点突出、文字简洁、格式规范。一则好的公文标题往往蕴含着可贵的美学因子,包括标题结构的严谨之美、语言的简约之美、表述的精准之美、外观的规范之美。这就要求公文撰制者、审核者加强美学修养,自觉从美学视角来审视和指导公文撰拟实践,不断提升公文整体质量、擦亮单位窗口形象。依笔者的浅见,公文标题之美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标题结构的严谨之美。

32/64为《××集团有限公司关于推行全员健身活动的通知》;再如,《××集团有限公司表彰决定》尽管标题三要素兼有,但要素之间缺少连接词,且事由未作具体说明,不能笼统用“表彰”二字概括,应改为《××集团有限公司关于表彰××××的决定》。

二、标题语言的简约之美。

33/64首届二次职工代表大会三个文件”,瘦身成“《××集团有限公司关于印发公司首届二次职工代表大会三个文件的通知》”,如此则容易记住、便于传达,给人的感觉就不一样了。

34/64练。综合来看,这则标题若改为《××职业技术学院关于拨付危房改造专项经费的请示》,则既礼貌得体又干净利落,彰显简约之美。

此外,对于有多层转发、批转关系的情况,公文标题的事由概述更应简明扼要。如某集团公司转发××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已经转发的《关于加强建筑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其标题如下:《××集团有限公司关于转发××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转发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建筑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的通知的通知》。可见,一个标题中出现多个介词“关于”、多个助词“的”和多个文种名称“通知”,显得十分臃肿,读起来别扭,理解起来也困难,使阅文者不知所云。对这类公文标题的处理,可以省去中间的所有转发环节,直接由发文单位转发,并可省略两个“关于”和“通知”,因此这则标题可改为:《××集团有限公司转发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建筑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从转变文风、作风的35/64角度而论,笔者认为,应当彻底扫除长期以来层层转发文件的积习,让一级转发一级、照搬照抄照转的做法退出历史舞台,为确保政令畅通、决策执行、精神落实赢得时间和空间。具体到涉及需要转发上级文件的情况,可以采用工作要点提取法,将上级文件中明确要求本单位贯彻执行和组织开展的工作,提取成本单位发文的事由,必要时可在事由前强调“贯彻/落实xx单位指示/要求”。据此,上例可做如下修改:《××集团有限公司关于坚决落实国家住建部和××省住建厅要求切实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或《××集团有限公司关于切实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作为事由的核心元素,明确此次部署的安全生产工作与以往的不同或侧重,具体以上级文件中所作的专项要求为依据)。

三、标题表述的精准之美。

36/64通过准确提炼,全面、清楚地反映出公文的主旨,避免出现事由概括不准、表意不清而引起歧义、费解甚至误解等问题。要使阅文者通过标题即可了解发文机关的行文目的,以及公文的基本精神和中心内容,从而提高公文阅读和流转的效率。例如,《××大学关于土地问题的请示》这则标题便让人无法从字面上获取关键信息,是单位想申请划拨用地还是转让现有土地,是解决校舍用地面积不足问题还是协调土地权属纠纷问题?属于典型的表意含糊,阅文者只能通读文件后才能得知发文机关请示的真正意图。特别是若出现同一单位需要在同一问题上多次发文的情况,不论是对发文单位还是收文单位,都会造成公文收发办理、档案查找借阅等多个环节的不便或麻烦。公司标题事由表述精准、到位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37/64象的关系,也能反映出行文的基本意图。办什么事,用什么文种,这是拟制公文应当遵循的起码原则。公文文种的界限非常明确,文种的选用也是非常严格的,文种使用不对或不妥,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公文的质量和效用,也会影响受文者的感受及其对文件的处理意见,直接关系到文中所反映的问题能否顺利得到解决,行文目的能否得以实现。比如,同样用于表彰和嘉奖先进,公文文种可用“令”“决定”“通报”,但三者在行文单位层级、表彰规格、适用范围、行文目的和侧重点、行文格式及发布形式、法定效力等方面又各异;同样用于请求办理事项,上下级相隶属机关之间用“请示”,而同级或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则用请求批准性“函”。因此,要深刻认识各文种的特点和彼此的联系与区别,切不可把行文方向弄错、把行文关系搞乱,以免造成笑话、贻误工作、影响形象。

毋庸置疑,一则从内容到形式都充满美的标题,能为公文整体质量添色不少,能引起公文流转办理者、38/64审核阅批者的重视和好感,从而使公文得到有效传达和快速办理,否则将一定程度上影响公文处理效率和单位外部形象。这就要求广大文秘工作者从把好公文标题写作关入手,着力培养自身认识美、体验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共同提升公文处理工作水平。

四、标题外观的规范之美。

除了标题结构的严谨之美、标题语言的简约之美、标题表述的精准之美,公文标题还要讲究外观形式的规范之美。一直以来,国家党、政、军等各类机关都对公文标题的美观性做了相应的要求。如2000年版《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规定公文标题的位置在“红色反线下空2行,用2号小标宋体字,可分一行或多行居中排布;回行时,要做到词意完整,排列对称,间距恰当”,版《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则进一步提出“回行时,要做到词意完整,排列对称,长短适宜,间距恰当,标题排列应当使用梯形或菱形”。

从规定中可见,公文标题排版的美观性主要体现。

39/64在其所处位置、语句断行和整体排布形状上。当公文标题字数不多、可一行排下时,排版的美观性自然不成问题,居中排布即可。关键是标题字数偏多、需要分行排列时,应把握好标题排布的原则,即分行时须有所讲究,不要把各行上下对齐排成等长,行与行字数相差也不可太悬殊。有两行时,可排成“上短下长式”或“下短上长式”;需三行时,可排成从上往下递减式的“倒梯形”或从上往下递增式的“正梯形”,也可排成“上下短中间长”的菱形。要避免使用上下长度一样的长方形或上下长、中间短的沙漏形。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断行时要避免割裂题意,尽量保持词或词组的完整性以及字数搭配上的匀称,不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字的词组拆开排在不同行的首尾,回行时不要把人名、地名、单位名称等专用名词拆开,尽量保持词或词组的完整性,这是保持标题美观、庄重的一个重要方面。

毋庸置疑,一则从内容到形式都充满美的标题,40/64能为公文整体质量添色不少,能引起公文流转办理者、审核阅批者的重视和好感,从而使公文得到有效传达和快速办理,否则将一定程度上影响公文处理效率和单位外部形象。这就要求广大文秘工作者从把好公文标题写作关入手,着力培养自身认识美、体验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共同提升公文处理工作水平。

意见是办公室文秘人员在来文处理过程中所撰写的应由哪位领导审批、哪一部门承办以及承办过程中可能涉及到的事项提出的初步处理意见,它是供领导批办文件的重要参考依据,是办公室在文件处理时发挥参谋助手作用、节省领导工作时间的有效措施之一。拟办意见的撰写非常重要,要根据来文的内容和需要解决的事项,视不同问题、不同要求、不同情况撰写不的“拟办意见”,不要统统写成“请××领导阅示”或“请××领导批示”等一个模式。

一、拟办意见撰写的范围。

41/64并非所有来文都要撰写拟办意见,一般来说,以下四种来文需要撰写拟办意见。

(一)上级机关主送本机关并需要贯彻落实的文件;

(二)本机关所属部门或下级机关主送本机关需要答复的文件;

(三)平级机关或不相隶属机关主送本机关需要答复的文件;

(四)一些重要的保密性较强的资料以及所属部门、下级机关主送机关的情况报告和信函。

二、拟办意见撰写的前期准备。

拟办意见的撰写看似简单,但要写出恰当的拟办意见并非易事。要写好拟办意见,首先必须认真阅读文件,吃透文件内容,全面了解文件所提出的问题和要求,具体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前期准备工作:

(一)弄清来文主送和抄送机关,已发或应发的42/64领导和部门,初步确定批办和阅知范围。

(二)根据文件的标题和内容,确认来文是请示性还是报告性文件,来文中提出了什么问题,是否需要办理。如果来文在结尾写有“如有不妥,请批示”,“不妥之处,请予批示”等,就属于可办可不办的范围。掌握的原则是有问题需要答复为“批办”,无问题不需要答复为“阅知”。

(三)弄清来文的内容与何人何部门有关系,是何人何部门主管,需要何人何部门了解,从而根据领导分工确定由谁或哪个部门承办,涉及到几个部门承办的由哪个部门牵头,应由哪位领导批示需要哪些领导和部门阅知。

(四)弄清来文的密级和紧急程度,以便分清急缓,本着方便工作、有利保密的原则,确定分送范围。对绝密文件按绝密文件的处理规定办理。

三、拟办意见的写法。

43/64拟办意见的撰写无固定不变的格式,但总的原则是文字要准确,观点要鲜明,要简明扼要,使人一目了然。具体来讲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对上级机关主送本机关并需要贯彻落实的文件,要根据文件的要求和需要落实的问题,提出拟请哪位领导批示,由哪个部门承办以及需送哪些领导和部门阅知的意见。对需要几个部门承办的来文,拟办意见要写明主办部门或主办人。拟办意见的写法一般是“请××领导批示,请××领导审阅,拟请××部门办理”或“请××领导审示,拟请××部门会同××部门办理”或“请××批示,拟请××部门商××部门承办”。对上级下发的阅知性文件和重要的保密性较强的资料以及所属部门、下级机关主送本机关的情况报告和信函,要根据其内容提出阅知和分送意见,拟办意见的写法一般是“请××领导阅处”或“请××领导审阅请××部门阅”,或“请××领导及××领导(部门)阅酌”

(二)对本机关所属部门及下级机关主送本机关。

44/64需要答复的文件,要根据文件所请示的需要答复的问题和要求,提出由哪个部门承办和如何办理的拟办意见。对涉及面广、内容比较复杂的请示性文件,要根据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拟办意见。拟办意见的写法一般是:“请××领导阅示,××部门阅办”或“请××领导批示,拟以××部门主办,会同××部门阅办”。紧接着简明扼要拟提如何办理的意见。

(三)对平行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主送本机关需要答复的文件,要根据文件提出的需要办理的事项,商洽的问题,提出由哪位领导审批或哪一部门承办和如何办理的拟办意见。拟办意见的写法一般是“请××领导批示,××部门承办”。紧接着拟提如何办理意见。

(四)对重大问题不便撰写拟办意见或者不能确定应该由哪个部门来承办的,则拟办意见一般只写“请××领导批示”或“请××领导阅示”即可。

四、撰写拟办意见应注意的事项。

45/64(一)对一些难以提出拟办意见的,或认为所提拟办意见没有把握,应先与来文机关或有关部门联系商洽,确有把握再撰写拟办意见,以免拟办意见不准而造成公文旅行。

(二)为使领导准确批示来文,拟办意见要随有关资料、政策依据、背景材料一并呈送,供领导批办时参考。如果来文同本机关、其他机关以前发的文件有关,应将有关文件一并附上;如果来文以前涉及过同类问题,应将过去的来文和处理情况附上;如果有关领导对此类来文过去作过批示,最好仍请原领导批示,若原领导不在或调离或调整,拟请其他领导批办时,应将原领导批办意见附上或在拟办意见中注明,以免天长日久批办人很难件件记清或批办人不同导致批办意见前后不一致。

(三)对承办部门提出处理意见后转回来的文件,应根据承办部门所提意见及要求再次写出拟办意见。

(四)对抄送本机关的请示性文件,一般不写拟。

46/64办意见,只分送有关领导和部门阅知。

如何写好新闻稿应该是大家共同的难题,很多人会说我又不是学新闻专业毕业的,不会写,写作其实并没有那么难。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写好新闻稿呢?第一、学会阅读和模仿。

学会阅读和模仿,这是显而易见、立竿见影的方法,很多优秀的写手都是从阅读开始的,阅读他人的新闻稿件,学习他人的写作的技巧,把学习都到东西变成自己的,形成自己的风格。

第二、尽可能的多写。

47/64情投入的写,练得越多,你的写作水平就提高的更快。

第三、善于请教他人。

好稿件是改出来的。一篇好的稿件,只有反复修改、润色才能以最好的形式呈现给读者。修改稿件是很痛苦的事情,自己写自己改永远都不知道自己的缺点。这个时候你可以多请教善于写作的人员,让其帮忙修改,在从中学习他人的写作方式,经他人精心修改的稿件会带给你最大程度的惊喜。

第四、寻找不同的角度。

结合我们的工作实际,可能会有许多相同的稿子需要写,我们许多活动,从时间上来说,都带有周期性循环的特点。要写好一篇新闻稿件,可以注重这样几个角度:

48/64文关怀等方面来写,包饺子活动的意义就不一样了。

二、特色角度,结合节日开展活动每年都大同小异,但我们如果找准了该活动的特色内容进行报道,就能写出有价值的新闻。

三、工作角度,要注意研究职工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竟紧密相连、普遍关心的问题,注意上级布置的任务,注意工作中的新举措等等,又可以写成一篇报道。

四、时间的角度。要注意有的事实发生在去年算不了新闻,但发生在今年却要算新闻了,一定时期内能成为职工关注的焦点。

第五、增强新闻敏感性。

49/64的新闻稿件。

通知是公文中使用最多,使用范围最广的一种文体,现就其行文问题谈点看法。

一、通知的使用要恰当。就是说要搞清什么样的文件需以通知下发,什么样的文件不可以通知下发。需用通知下发的文件大体有三类:一是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二是需要下级机关办理和周知的事项;三是转发上级机关、同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这三类公文均可用通知下发,但也并不是说非用通知下发不可。如同样需下级遵守的规章性的公文亦可用指示、规定发文;需要下级机关办理和周知的还可用?决定?、?意见?、?方案?、?通报?等红头文件直接发文。这就有一个准确把握通知特点,恰当使用通知的间题。通常在以下三种情况下使用通知较为恰当。

50/64。

脱贫攻坚先进单位总结范文怎么写篇五

张小娟生前系甘肃省舟曲县扶贫办副主任。10月7日晚,张小娟在下乡扶贫工作结束返回县城途中,因车祸不幸殉职,年仅34岁。月,张小娟被追授“全国脱贫攻坚模范”称号、“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张小娟先进事迹的观后感学习心得,方便大家学习。

张小娟出生在舟曲县一个藏族农家,以当年舟曲县文科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央民族大学。那一年,18岁的张小娟,从故乡贫瘠的土地上走来,背负着父老乡亲殷切的期望,刻苦学习。

正如她生前最尊敬的老师、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蒙曼所说的那样:“小娟的意外牺牲令人痛心,而无私奉献一直符合她的人生轨迹。她将青春和生命奉献给了民族地区,奉献给了扶贫事业,是新时代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直接体现和党员榜样,作为老师,我心里充满了敬意。”

“我以后有本事了,会回报家乡。”这是张小娟当年考上大学时的承诺。大学毕业后,带着最初的梦想,拿到中央民族大学双学士学位的张小娟主动放弃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义无反顾地回到家乡。感恩奋进,成为她始终坚守的人生信条。

舟曲是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县,贫困发生率高,基础条件薄弱,是脱贫攻坚的难中之难、坚中之坚。初到舟曲工作时,张小娟担任立节镇驻村干部,经常跋山涉水走村入户,而且很快就和群众打成一片。她还组织成立社火队、罗罗舞队在春节等节庆期间赴县城参加表演,通过开展活动把农村群众生产生活的精气神提起来。

“5·12地震灾后重建时,正值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农村留守在家的大都是老人孩子,许多农户的房子在维修时缺乏劳力,刚参加工作的张小娟见此情形,主动申请帮助群众改造危房。”当年和张小娟一起驻村的一位干部回忆说,在尘土漫天的土坯房和村道上,每天和钢筋水泥、砖头土块打交道,很多老太太很难把这个“土干部”和刚从北京来的“洋学生”联系在一起。

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发生后,只有党员突击队才能到最危险最艰苦的地方参加救援工作。为了冲到第一线,张小娟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她始终冲在抗灾救援的最前线,积极进行一线救援和物资运输工作,已具备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觉悟和品质。”立节镇党委在她的火线入党材料中如此评价道。

作为一名党员,张小娟始终不忘初心和使命,在工作中处处作表率。在担任曲瓦乡副乡长期间,即便乡上的工作再忙、事情再多,她几乎每天都要去村里,开展送政策进农户、谋划产业发展、帮助危房改造、协调解决就医上学等工作;在担任曲瓦乡纪委书记期间,她认真钻研纪检监察业务,对群众来访来信做到热情接待,每件必定过问办理,做到及时办处。

心中升腾着信仰,脚下便会充满着力量。,张小娟调任县扶贫办担任副主任,对于她来说,变动的是工作岗位,不变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她不仅仅把为人民服务、为群众办事挂在嘴边,更扎扎实实地体现在行动上,把为民情怀写在了舟曲的山山水水,写在了群众的田间地头、房前屋后。

“她到县扶贫办报到的情景,我记得很清楚。”舟曲县扶贫办干部赵冬梅告诉记者,“当时大概九点多钟了,她从楼梯口匆匆忙忙跑上来。她说当天在乡镇交接工作有些迟了,一结束就赶紧过来了,想早点开始工作。她对工作的热情、主动和积极一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她是个非常敬业的人!扶贫工作最忙的时候,司机、车辆都不够用,有时候我给她们单位开车,从山后下乡回来都半夜十一二点了,张主任经常是让同事们休息,自己却跑到办公室加班去了,我们都看着心疼!”给县扶贫办开车的张师傅说。

舟曲县贫困人口基数大、贫困属性复杂,要想开展好精准扶贫,必须精准掌握政策。为此,张小娟十分注重提升自身政策理论水平,以确保每一项因户施策精准无误,并随时做好对乡镇、部门的工作协调和指导建议。3年时间里,经过大量的知识积淀和实践经验,她做到了对各类脱贫数据、标准、规定、政策的精准掌握,也因此成为各乡镇、各部门24小时在线的“业务联络员”,更被誉为舟曲扶贫的“移动数据库”和“活词典”。

“别人看到穷人都想帮一把,我专门做这件事,更应该把工作干好。”这是张小娟经常说给丈夫刘忠明的一句话。

张小娟被评为甘肃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被授予甘南青年五四奖章。

“我们对脚下的土地充满敬意,要以一名共产党员的忠诚和热爱,对脱贫攻坚事业矢志不渝。”在一篇文章中,张小娟道出了在扶贫一线的基层党员干部的铮铮誓言。正因如此,在这条路上,她始终牢记党的信任和重托,用柔弱的肩膀勇挑重担,把群众的幸福高高举过自己的头顶,用平凡而短暂的一生,谱写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赞歌,树起了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

日前,省人社厅、共青团甘肃省委、甘肃省青年联合会决定,追授张小娟同志“甘肃青年五四奖章”。

决定指出,张小娟同志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指引下成长起来的优秀青年代表,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先进典型,是脱贫攻坚一线挥洒血汗、忘我奉献的基层党员干部的缩影。张小娟同志把青春和热血都献给了脱贫攻坚事业,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用短暂而精彩的人生谱写了一曲新时代共产党员的奉献之歌,是政治进步、品德高尚、贡献突出的先进典型,彰显了当代甘肃青年的精神品格和价值追求,昭示了当代甘肃青年正确的人生方向和成长道路。

省人社厅、共青团甘肃省委、甘肃省青年联合会号召,广大团员青年要向张小娟同志学习,以张小娟同志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开拓进取,不懈奋斗。各级团组织要把学习张小娟同志先进事迹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结合起来,同正在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结合起来,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学习宣传活动。引导广大团员青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先进人物为榜样,主动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斗者、开拓者、奉献者,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谱写新的华章、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连日来,舟曲县扶贫办原副主任张小娟同志的先进事迹在我省广大干部职工中引发强烈反响。大家一致表示,张小娟同志是脱贫攻坚主战场上广大党员干部的优秀代表,一定要以她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力以赴干好本职工作,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作出应有贡献。

“她是父母的孩子,丈夫的妻子,两个孩子的母亲,更是奋斗在脱贫攻坚一线的战士,是我们所有扶贫干部的骄傲!”得知张小娟牺牲的消息后,东乡县赵家乡墙头村强头山社包社干部刘小威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说,张小娟同志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始终把人民利益置于首位,舍小家顾大家,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值得每一名扶贫干部学习。

平凉市委政研室下派乡镇挂职的扶贫干部吴波桦说,张小娟同志是扶贫路上的“最美之花”,她将短暂的生命奉献给伟大的事业,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作为一名在脱贫一线工作的“85后”干部,面对繁重而艰巨的工作,要摒弃急躁态度,主动沉下心、扑下身,以实际行动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

会宁县侯川镇扶贫工作站副站长李伟说,张小娟同志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扶贫干部应该坚守的初心,她虽不能再同我们一起呐喊、一起冲锋,但她敢于担当、无私奉献的精神将永远留在消除贫困的战场上。今年,是会宁县脱贫的决胜之年,我们要在张小娟同志的精神激励下,向贫困发起最后的总攻,奋勇向前、攻坚拔寨,一举摘掉贫困帽子。

“当听到张小娟同志的事迹后,我的心情久久难以平复。在进村入户的路上,我一直在思索张小娟同志是为了什么,又是怎么做的。最近,我终于找到了答案,那就是践行新时代基层扶贫干部应有的担当和使命。”

麦积区元龙镇党委专职副书记王军锋表示,今后,要以张小娟同志为榜样,铭记自己的初心,把责任扛在肩上,让每位贫困户稳定脱贫,努力做一名新时代基层满意的扶贫干部。

作为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孙泽涛深切地体会到扶贫干部的艰辛和身负责任之大、任务之重。他说:“学习了张小娟同志的事迹后,既为她失去年轻的生命感到惋惜,又被她的精神所深深打动。作为同龄人,我要学习她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坚守初心,勇挑重担,多为群众办实事、谋幸福,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点燃贫困群众致富的希望。”

“张小娟同志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扶贫干部的初心和使命,用青春和生命谱写出一首壮丽的赞歌,她的事迹非常值得我们基层干部学习。”康县平洛镇党委书记高继富说,要学习她兢兢业业、脚踏实地干工作,学习她勤勤恳恳、一心为民的赤子情怀,在脱贫攻坚这条路上,努力用苦干实干的业绩为群众谋福祉,真正把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为推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不竭动力。

平凉市委政研室副主任王伟说:“张小娟同志的先进事迹为我们树立起了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作为一名机关干部,就要以张小娟同志为榜样,牢固树立为党尽责、为民分忧的意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落实到工作、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融入日常行为的点点滴滴。”

“张小娟同志走遍了舟曲的山山水水,为贫困户的脱贫来回奔走,这种务实的工作作风值得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学习。”兰州市城关区委组织部干部刘伟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时刻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脚踏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把黄河之滨建设得更美。

秋风如泣,山野无声。10月10日下午,张小娟遗体告别仪式在舟曲县殡仪馆举行。院子里挤满了闻讯赶来送别的人,人们排着队与张小娟作最后的告别。

张小娟的父亲含泪告诉记者:“小娟母亲曾经劝说她,工作太忙了,不行就辞职吧。可小娟却坚定地对母亲说,‘现在是全县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我一定要把脱贫攻坚任务拿下来’。小娟是个心中有大爱的人,她是为了国家扶贫事业牺牲的,只是她的两个小娃太可怜,至今也不知道妈妈去了哪里。”

“这么好的人,咋就这么早走了?她为了我们贫困户能实现脱贫,真是没少操心。”峰迭镇水泉村的已脱贫户桑建邦难以抑制悲痛的心情,早早地赶到了殡仪馆。

桑建邦的父亲因病常年卧床,加之孩子年龄尚小,夫妇二人只能靠在村里打零工和亲戚接济过日子。张小娟了解情况后,经常到他们家去,动员他们夫妇“搞点产业,稳定提高收入”。由于桑建邦和同村几户贫困户的土地都在半山腰,山坡很陡,汽车无法直接到达,张小娟每次都要徒步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深入实地,到田间地头了解情况,为的就是帮助贫困户找到“对路子”的产业。

“在小娟的引导下,我和同村的8户贫困户成立了养殖山鸡的合作社,如今已经养了500多只鸡,去年我们几户平均收入都在四五万元。贫困户的‘帽子’再也不用戴了,可是她却再也回不来了!”桑建邦哽咽着说,我们一定要把养殖场办好,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的,“我想这是小娟最愿意看到的。”

江盘乡已脱贫户冯万顺也是专门赶来殡仪馆为张小娟送行的。

冯万顺的女儿长期患病,家庭生活很困难。张小娟对他家格外上心,主动找上门鼓励他的妻子李海霞学会了拉面技术。看到他家2亩多地的核桃树一直挂果不好,今年3月,张小娟又请来农业技术推广站的技术员上门指导。“张主任经常到我们家里来,鼓励我们要学个技术,靠技能‘吃饭’,她就像我的亲妹妹一样。”冯万顺说。

“送别小娟!”“小娟姐一路走好!”排成长队送行的人们默默垂泪。没到现场的人,在网上留言:“你用生命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你是最可爱的人。”“初心不灭,青春无悔,你我虽未曾谋面,虽相隔万里,但你在扶贫路上的点点滴滴让我热泪盈眶!”……这是对一位始终心系群众、把生命和热血献给党的事业的共产党员的最高致意。

群众跟张小娟亲近,不仅仅是因为她心里装着群众,更因为她把群众的事真正当成了自己的事。

城关镇西半山村村民杨许舂曾因做心脏手术负债,两个孩子也不得不辍学。张小娟听到消息,主动上门帮他办理大病救助等手续,使两个孩子重返校园。

舟曲县曲瓦乡头沟坝村党支部书记赵朝德至今还清晰地记得:从开始,头沟坝村发展苗木种植产业,村里70%的村民都种上了苗木,然而,苗木价格下跌且严重滞销。那一年,张小娟到曲瓦乡任副乡长,为了减少群众损失,她创建了“曲瓦”微信公众号,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推广当地苗木。次年,张小娟又主动联系技术人员改良树种,有力促进了当地苗木产业发展。如今,苗木种植已成为头沟坝村的支柱产业和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来源。

在舟曲县各乡镇采访时,总能听到很多干部群众说,“扶贫办那个小丫头(指张小娟)为人实在,很热情”,有很多村民有事都愿意联系张小娟,找她拉家常、诉诉苦、商量事。

立节镇立节村村民杨瓜海身患残疾,母亲80多岁了,母子俩相依为命,家里脱贫难度较大。张小娟得知情况后,每次到立节镇下乡,都惦记着要去杨瓜海家看看。“小娟每隔一半个月就来我家一趟,和我拉家常,有时还帮忙扫院子,和我们一起干农活。”杨瓜海的母亲说。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有了坚定的信念,平凡的岗位也会变得不平凡。为了舟曲的脱贫事业,张小娟几乎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和汗水。多少个日日夜夜,在乡镇村组,在田间地头,在农家院落,都留下了她奔走的身影和坚实的脚步,她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一个基层党员干部的公仆情怀。

张小娟同志是我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是脱贫攻坚主战场上广大党员干部的优秀代表,她的先进事迹和宝贵精神催人奋进,为全省、全市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榜样。

白银区强湾乡川口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陶维霞:她用精彩而短暂的生命践行着脱贫攻坚的历史使命,书写了无私奉献的为民初心,我们作为一名奋斗在扶贫一线的驻村干部,要以张小娟同志为榜样,深入民心和群众打成一片,不怕苦、不怕累,用自己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精神服务人民,争取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会宁县新添堡回族乡党委副书记牛克虎:张小娟同志她把自身的价值与党的事业相连接,把个人使命与群众期盼相融合,她的这种精神是我们每一位共产党人学习的榜样,尤其是我们作为一名乡镇基层干部,我们要把人民群众的冷暖放在首位,把人民群众的利益记在心中,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谋福祉。

大家表示,要像张小娟同志那样勇于担当、崇尚实干,以不怕吃苦、追求卓越的作风履职尽责,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奋力拼搏、干事创业。

靖远县东湾镇扶贫专干刘兴团:张小娟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宝贵精神生动感人,为我们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榜样,她勤奋敬业,默默奉献,始终把责任抗在肩上,把事业放在首位,我今后要以“张小娟”同志的精神激励自己,以更强的责任感、使命感,以最大的决心和勇气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会宁县新添堡回族乡扶贫工作站副站长梁令:作为一名基层扶贫干部,我们要认真学习张小娟同志的先进事迹,把个人的初心和使命自觉融入到脱贫攻坚中心大局,心系群众、扎根基层,认真排查解决贫困群众在“两不愁、三保障”中的问题,确保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不落一人。

脱贫攻坚先进单位总结范文怎么写篇六

张小娟生前系甘肃省舟曲县扶贫办副主任。10月7日晚,张小娟在下乡扶贫工作结束返回县城途中,因车祸不幸殉职,年仅34岁。月,张小娟被追授“全国脱贫攻坚模范”称号、“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张小娟先进事迹的观后感学习心得,方便大家学习。

全国妇联日前作出决定,追授甘肃省甘南州舟曲县扶贫开发办公室副主任张小娟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

张小娟9月参加工作,常年奔波于脱贫攻坚一线。10月7日,时任县扶贫办副主任的张小娟在完成曲告纳镇上大年村脱贫攻坚县级抽样调查工作后,返程途中所乘车辆不慎坠江,因公殉职。

决定指出,张小娟被当地干部群众称为脱贫攻坚的“活字典”“移动数据库”、藏区群众的“贴心人”、党和人民的“连心桥”。她深入研究贫困识别、贫困退出、扶贫资金管理、项目建设等工作,成为各乡镇、各部门24小时在线的“业务联络员”;她遍访建档立卡贫困户,提出深度贫困村发展建议;她创办舟曲扶贫微信公众平台,以简明易懂的形式向群众宣讲各项扶贫政策。她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是全国广大妇女学习的优秀榜样。

全国妇联号召广大妇女向张小娟学习,学习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忠于党和人民的高尚品格,学习她担当实干、在条件艰苦的基层一线挥洒汗水、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拼搏奋斗的崇高精神,以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创造不凡业绩,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巾帼力量。

舟曲县扶贫办原副主任张小娟,将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扶贫路上,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连日来,她的先进事迹在我省引起强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像她那样,始终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不怕吃苦、勇于担当,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奋力拼搏,向着伟大的小康梦想砥砺前行。

听到张小娟牺牲的消息后,甘肃省税务局驻镇原县三岔镇的8名驻村干部举行仪式,集体默哀致敬。“风华正茂的年纪就突然走了,令人惋惜,她的事迹令人敬佩。”国家税务总局甘肃省税务局驻镇原县三岔镇周家庄村工作队总队长成富军表示,作为驻村帮扶工作队成员,将以张小娟为榜样,学习她敬业奉献的人格和品格,全身心投入驻村工作,有一分光,发一分热,为实现全省脱贫攻坚目标奉献力量!

“张小娟誓言要改变家乡落后面貌,怀着深情把生命和热血奉献给扶贫事业,她是绽放在陇原大地上最美的格桑花。”张小娟的先进事迹让省商务厅驻靖远县永新乡永新村干部朱燕深受感动,她说,张小娟用实际行动为全省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榜样。作为一名和张小娟同龄的驻村干部,要像张小娟那样勇于担当、崇尚实干,以不怕吃苦、追求卓越的作风履职尽责,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兰州海关派驻康乐县莲麓镇扎那山村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赵政说,张小娟是甘肃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优秀代表,她上学时品学兼优,毕业后回乡奉献家乡。她心系群众、为民务实,跋山涉水、走村入户,摸情况、提建议、解难题、抓落实,用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推动扶贫举措落地见效,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誓言和担当。她舍小家顾大家,无暇关心和照顾家人,一心扑在工作上,直至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献出宝贵的生命。张小娟的先进事迹和宝贵精神生动感人,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兰州海关驻村工作队将以张小娟等脱贫攻坚一线先进人物为标杆,勇于拼搏、攻坚克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履职尽责、扎实工作,为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作出应有的贡献。

“张小娟是我们一线扶贫工作者的杰出代表,她的事迹感人至深,她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礼县马河乡孟泉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帮扶队队长刘小平说,为了脱贫攻坚任务,张小娟几乎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和汗水,无数个日日夜夜奔走在乡镇村组、田间地头,她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基层党员干部的公仆情怀。她大公无私、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怀和事迹,将成为每一位扶贫干部攻坚克难的精神力量。

10月7日,甘南州舟曲县扶贫办副主任张小娟同志,在完成曲告纳镇上大年村脱贫攻坚县级抽样调查工作返回舟曲县城途中,因所乘车辆坠入白龙江,不幸因公殉职,年仅34岁。张小娟同志是我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是脱贫攻坚主战场上广大党员干部的优秀代表。为表彰先进、弘扬正气,进一步动员全省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守初心、担使命,坚决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省委决定,追授张小娟同志“甘肃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张小娟,女,藏族,甘肃舟曲人,中共党员,1985年4月出生,中央民族大学历史学与旅游管理专业毕业,历史学、管理学双学士学位。209月至2月在舟曲县立节乡政府工作,202月至1月,先后任舟曲县曲瓦乡副乡长、纪委书记,201月任舟曲县扶贫办副主任。张小娟同志出生在普通的藏族农民家庭,上学期间品学兼优,大学毕业后返回贫困家乡参加工作,一直坚守在藏区农村基层和脱贫攻坚一线。张小娟同志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指引下成长起来的优秀党员干部,她认真学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对党忠诚、政治过硬,自觉在艰苦岗位和急难险重任务中接受党性锻炼、提升人生境界,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乡镇工作时,她坚持深入群众宣传党的政策,组织群众丰富文化生活,积极为群众发展致富产业出主意、想办法,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乖女儿”。到扶贫部门工作后,她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刻苦钻研扶贫政策和业务知识,被誉为舟曲扶贫的“活字典”和“移动数据库”。她勇于担当、埋头苦干,在年“5·12”地震灾后重建和“8·8”舟曲山洪泥石流抢险救灾中,不惧危险、冲锋在前,用实际行动兑现入党誓词。她心系群众、为民务实,倾注自己全部的时间和精力,跋山涉水、走村入户,摸情况、提建议、解难题、抓落实,探索采取漫画图解等通俗易懂的方法让贫困户了解党的惠民政策,用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推动各项扶贫举措在乡村落地见效。

她勤奋敬业、默默奉献,始终把责任扛在肩上、把事业放在首位,面对艰巨而繁重的扶贫工作任务,一以贯之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作为基层领导干部和业务骨干,她坚持与身边的同志干在一起、苦在一起、乐在一起,用人格力量感染和温暖周围的每个人;作为家中的女儿、妻子和母亲,她舍小家顾大家,无暇关心和照顾家人,一心扑在工作上,直至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献出宝贵的生命。张小娟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宝贵精神生动感人,为全省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榜样。

省委号召,全省广大党员干部要向张小娟同志学习。像张小娟同志那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不移学习和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做到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像张小娟同志那样勇于担当、崇尚实干,以不怕吃苦、追求卓越的作风履职尽责,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奋力拼搏、干事创业;像张小娟同志那样胸怀大爱、忘我奉献,带着对党、对人民的深厚感情,脚踏实地、勤奋工作,用自己的“辛苦指数”赢得群众的“幸福指数”,努力作出无愧于新时代的新业绩。全省各级党组织要把学习张小娟同志先进事迹纳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结合起来,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结合起来,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宣传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以张小娟同志为榜样,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和嘱托,守初心、担使命,立足本职、开拓进取,攻坚克难、顽强拼搏,坚决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谱写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的时代篇章!

日前,省委追授张小娟同志“甘肃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高度肯定今年10月7日不幸遇难的舟曲县扶贫办副主任张小娟的先进事迹和宝贵精神,号召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向张小娟学习。

张小娟出生在普通的藏族农民家庭,大学毕业后返回贫困家乡参加工作,一直坚守在藏区农村基层和脱贫攻坚一线,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指引下成长起来的优秀党员干部。她勇于担当、埋头苦干,不惧危险、冲锋在前,用实际行动兑现入党誓词;她心系群众、为民服务,用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推动各项扶贫举措在乡村落地见效;她勤奋敬业、默默奉献,面对艰巨而繁重的扶贫工作任务,一以贯之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张小娟是我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是脱贫攻坚主战场上广大党员干部的优秀代表,她用年轻的生命,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为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同志树立了榜样。

张小娟的先进事迹和宝贵精神生动感人,是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全省广大党员干部要像她那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不移学习和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做到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像她那样勇于担当、崇尚实干,以不怕吃苦、追求卓越的作风履职尽责,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奋力拼搏、干事创业;像她那样胸怀大爱、忘我奉献,带着对党、对人民的深厚感情,脚踏实地、勤奋工作,用自己的“辛苦指数”赢得群众的“幸福指数”,努力创造出无愧于新时代的新业绩。

当前,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正在深入开展,全省各级党组织要把学习张小娟同志先进事迹纳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与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结合起来,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结合起来,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宣传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以张小娟同志为榜样,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和嘱托,守初心、担使命,立足本职、开拓进取,攻坚克难、顽强拼搏,坚决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

榜样催人奋进,使命呼唤担当。让我们以张小娟同志为榜样,从她身上汲取强大精神力量,争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各项事业的奋斗者、开拓者、奉献者,奋力谱写新时代陇原发展新篇章。

“我们深爱的家乡,一天天变富了、变美了,我们所有的辛苦,在看到父老乡亲幸福生活的那一刻,全部变得值得……将来有一天,当我们回忆过去,这场脱贫攻坚的伟大征程中,有我们年轻而坚定的足印;小康社会的丰硕成果中,有我们的青春如歌的奉献。”

这是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扶贫办副主任张小娟生前写在笔记里的一段话。

芬芳年华,无私大爱,这位年仅34岁的藏族女干部、共产党员,用精彩而短暂的生命践行着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历史使命,书写了无私奉献的为民初心。她把人民利益置于首位,把奋斗追梦化为日常,对党忠诚,勇于担当,在工作岗位上倾心尽力为脱贫攻坚事业奋斗,直到生命最后一刻。

披星戴月,将生命融入扶贫事业。

走进张小娟生前的办公室,一摞厚厚的文件静静地摆在办公桌上,抽屉内十几本工作笔记密密麻麻记录着舟曲县脱贫攻坚的内容。

办公桌旁一块小白板上字迹工整地写着工作安排:

“10月1日至3日,跟进(全县脱贫的)乡镇自验,完成(县级脱贫)验收操作手册;4日,(全县脱贫验收巡回督导组)各组组长、副组长、联络员召开碰头会……”

两水镇白龙江大桥地处武都区境内,周围全是连绵不断的大山,一条盘山公路蜿蜒曲折、高低不平,这里是从博峪、曲告纳两个镇通往舟曲县城的必经之路。

10月7日晚,张小娟的丈夫刘忠明接到电话后立即赶到事故搜救现场。

寒夜里,江风瑟瑟,江水冰冷,刘忠明在江边整整守了一夜。

……。

想着想着,刘忠明的泪水不禁夺眶而出,跪在江边不停地默默为妻子祈祷。

第二天清晨,噩耗传来:张小娟的遗体在白龙江下游被发现。

张小娟34岁的年轻生命就此定格。这天,她原本计划着和同事们一起,到其他乡镇继续验收督导。

“再崎岖的路,也是过得去的!”这是张小娟在下乡途中发的一条微信,微信还配了途中拍摄的一张在高处俯瞰盘山路的照片。这是她生命中的最后一条微信,也成为她奔波在扶贫路上的永恒定格。

坚守初心,担当实干把群众当家人。

秋风如泣,山野无声。10月10日下午,张小娟遗体告别仪式在舟曲县殡仪馆举行。院子里挤满了闻讯赶来送别的人,人们排着队与张小娟作最后的告别。

张小娟的父亲含泪告诉记者:“小娟母亲曾经劝说她,工作太忙了,不行就辞职吧。可小娟却坚定地对母亲说,‘现在是全县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我一定要把脱贫攻坚任务拿下来’。小娟是个心中有大爱的人,她是为了国家扶贫事业牺牲的,只是她的两个小娃太可怜,至今也不知道妈妈去了哪里。”

“这么好的人,咋就这么早走了?她为了我们贫困户能实现脱贫,真是没少操心。”峰迭镇水泉村的已脱贫户桑建邦难以抑制悲痛的心情,早早地赶到了殡仪馆。

桑建邦的父亲因病常年卧床,加之孩子年龄尚小,夫妇二人只能靠在村里打零工和亲戚接济过日子。张小娟了解情况后,经常到他们家去,动员他们夫妇“搞点产业,稳定提高收入”。由于桑建邦和同村几户贫困户的土地都在半山腰,山坡很陡,汽车无法直接到达,张小娟每次都要徒步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深入实地,到田间地头了解情况,为的就是帮助贫困户找到“对路子”的产业。

“在小娟的引导下,我和同村的8户贫困户成立了养殖山鸡的合作社,如今已经养了500多只鸡,去年我们几户平均收入都在四五万元。贫困户的‘帽子’再也不用戴了,可是她却再也回不来了!”桑建邦哽咽着说,我们一定要把养殖场办好,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的,“我想这是小娟最愿意看到的。”

江盘乡已脱贫户冯万顺也是专门赶来殡仪馆为张小娟送行的。

冯万顺的女儿长期患病,家庭生活很困难。张小娟对他家格外上心,主动找上门鼓励他的妻子李海霞学会了拉面技术。看到他家2亩多地的核桃树一直挂果不好,今年3月,张小娟又请来农业技术推广站的技术员上门指导。“张主任经常到我们家里来,鼓励我们要学个技术,靠技能‘吃饭’,她就像我的亲妹妹一样。”冯万顺说。

“送别小娟!”“小娟姐一路走好!”排成长队送行的人们默默垂泪。没到现场的人,在网上留言:“你用生命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你是最可爱的人。”“初心不灭,青春无悔,你我虽未曾谋面,虽相隔万里,但你在扶贫路上的点点滴滴让我热泪盈眶!”……这是对一位始终心系群众、把生命和热血献给党的事业的共产党员的最高致意。

群众跟张小娟亲近,不仅仅是因为她心里装着群众,更因为她把群众的事真正当成了自己的事。

城关镇西半山村村民杨许舂曾因做心脏手术负债,两个孩子也不得不辍学。张小娟听到消息,主动上门帮他办理大病救助等手续,使两个孩子重返校园。

舟曲县曲瓦乡头沟坝村党支部书记赵朝德至今还清晰地记得:从开始,头沟坝村发展苗木种植产业,村里70%的村民都种上了苗木,然而,苗木价格下跌且严重滞销。那一年,张小娟到曲瓦乡任副乡长,为了减少群众损失,她创建了“曲瓦”微信公众号,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推广当地苗木。次年,张小娟又主动联系技术人员改良树种,有力促进了当地苗木产业发展。如今,苗木种植已成为头沟坝村的支柱产业和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来源。

在舟曲县各乡镇采访时,总能听到很多干部群众说,“扶贫办那个小丫头(指张小娟)为人实在,很热情”,有很多村民有事都愿意联系张小娟,找她拉家常、诉诉苦、商量事。

立节镇立节村村民杨瓜海身患残疾,母亲80多岁了,母子俩相依为命,家里脱贫难度较大。张小娟得知情况后,每次到立节镇下乡,都惦记着要去杨瓜海家看看。“小娟每隔一半个月就来我家一趟,和我拉家常,有时还帮忙扫院子,和我们一起干农活。”杨瓜海的母亲说。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有了坚定的信念,平凡的岗位也会变得不平凡。为了舟曲的脱贫事业,张小娟几乎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和汗水。多少个日日夜夜,在乡镇村组,在田间地头,在农家院落,都留下了她奔走的身影和坚实的脚步,她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一个基层党员干部的公仆情怀。

脱贫攻坚先进单位总结范文怎么写篇七

张小娟出生在舟曲县一个藏族农家,以当年舟曲县文科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央民族大学。那一年,18岁的张小娟,从故乡贫瘠的土地上走来,背负着父老乡亲殷切的期望,刻苦学习。

正如她生前最尊敬的老师、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蒙曼所说的那样:“小娟的意外牺牲令人痛心,而无私奉献一直符合她的人生轨迹。她将青春和生命奉献给了民族地区,奉献给了扶贫事业,是新时代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直接体现和党员榜样,作为老师,我心里充满了敬意。”

“我以后有本事了,会回报家乡。”这是张小娟当年考上大学时的承诺。大学毕业后,带着最初的梦想,拿到中央民族大学双学士学位的张小娟主动放弃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义无反顾地回到家乡。感恩奋进,成为她始终坚守的人生信条。

舟曲是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县,贫困发生率高,基础条件薄弱,是脱贫攻坚的难中之难、坚中之坚。初到舟曲工作时,张小娟担任立节镇驻村干部,经常跋山涉水走村入户,而且很快就和群众打成一片。她还组织成立社火队、罗罗舞队在春节等节庆期间赴县城参加表演,通过开展活动把农村群众生产生活的精气神提起来。

“5·12地震灾后重建时,正值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农村留守在家的大都是老人孩子,许多农户的房子在维修时缺乏劳力,刚参加工作的张小娟见此情形,主动申请帮助群众改造危房。”当年和张小娟一起驻村的一位干部回忆说,在尘土漫天的土坯房和村道上,每天和钢筋水泥、砖头土块打交道,很多老太太很难把这个“土干部”和刚从北京来的“洋学生”联系在一起。

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发生后,只有党员突击队才能到最危险最艰苦的地方参加救援工作。为了冲到第一线,张小娟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她始终冲在抗灾救援的最前线,积极进行一线救援和物资运输工作,已具备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觉悟和品质。”立节镇党委在她的火线入党材料中如此评价道。

作为一名党员,张小娟始终不忘初心和使命,在工作中处处作表率。在担任曲瓦乡副乡长期间,即便乡上的工作再忙、事情再多,她几乎每天都要去村里,开展送政策进农户、谋划产业发展、帮助危房改造、协调解决就医上学等工作;在担任曲瓦乡纪委书记期间,她认真钻研纪检监察业务,对群众来访来信做到热情接待,每件必定过问办理,做到及时办处。

心中升腾着信仰,脚下便会充满着力量。,张小娟调任县扶贫办担任副主任,对于她来说,变动的是工作岗位,不变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她不仅仅把为人民服务、为群众办事挂在嘴边,更扎扎实实地体现在行动上,把为民情怀写在了舟曲的山山水水,写在了群众的田间地头、房前屋后。

“她到县扶贫办报到的情景,我记得很清楚。”舟曲县扶贫办干部赵冬梅告诉记者,“当时大概九点多钟了,她从楼梯口匆匆忙忙跑上来。她说当天在乡镇交接工作有些迟了,一结束就赶紧过来了,想早点开始工作。她对工作的热情、主动和积极一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她是个非常敬业的人!扶贫工作最忙的时候,司机、车辆都不够用,有时候我给她们单位开车,从山后下乡回来都半夜十一二点了,张主任经常是让同事们休息,自己却跑到办公室加班去了,我们都看着心疼!”给县扶贫办开车的张师傅说。

舟曲县贫困人口基数大、贫困属性复杂,要想开展好精准扶贫,必须精准掌握政策。为此,张小娟十分注重提升自身政策理论水平,以确保每一项因户施策精准无误,并随时做好对乡镇、部门的工作协调和指导建议。3年时间里,经过大量的知识积淀和实践经验,她做到了对各类脱贫数据、标准、规定、政策的精准掌握,也因此成为各乡镇、各部门24小时在线的“业务联络员”,更被誉为舟曲扶贫的“移动数据库”和“活词典”。

“别人看到穷人都想帮一把,我专门做这件事,更应该把工作干好。”这是张小娟经常说给丈夫刘忠明的一句话。

张小娟被评为甘肃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被授予甘南青年五四奖章。

“我们对脚下的土地充满敬意,要以一名共产党员的忠诚和热爱,对脱贫攻坚事业矢志不渝。”在一篇文章中,张小娟道出了在扶贫一线的基层党员干部的铮铮誓言。正因如此,在这条路上,她始终牢记党的信任和重托,用柔弱的肩膀勇挑重担,把群众的幸福高高举过自己的头顶,用平凡而短暂的一生,谱写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赞歌,树起了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

日前,省人社厅、共青团甘肃省委、甘肃省青年联合会决定,追授张小娟同志“甘肃青年五四奖章”。

决定指出,张小娟同志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指引下成长起来的优秀青年代表,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先进典型,是脱贫攻坚一线挥洒血汗、忘我奉献的基层党员干部的缩影。张小娟同志把青春和热血都献给了脱贫攻坚事业,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用短暂而精彩的人生谱写了一曲新时代共产党员的奉献之歌,是政治进步、品德高尚、贡献突出的先进典型,彰显了当代甘肃青年的精神品格和价值追求,昭示了当代甘肃青年正确的人生方向和成长道路。

省人社厅、共青团甘肃省委、甘肃省青年联合会号召,广大团员青年要向张小娟同志学习,以张小娟同志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开拓进取,不懈奋斗。各级团组织要把学习张小娟同志先进事迹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结合起来,同正在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结合起来,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学习宣传活动。引导广大团员青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先进人物为榜样,主动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斗者、开拓者、奉献者,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谱写新的华章、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连日来,舟曲县扶贫办原副主任张小娟同志的先进事迹在我省广大干部职工中引发强烈反响。大家一致表示,张小娟同志是脱贫攻坚主战场上广大党员干部的优秀代表,一定要以她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力以赴干好本职工作,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作出应有贡献。

“她是父母的孩子,丈夫的妻子,两个孩子的母亲,更是奋斗在脱贫攻坚一线的战士,是我们所有扶贫干部的骄傲!”得知张小娟牺牲的消息后,东乡县赵家乡墙头村强头山社包社干部刘小威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说,张小娟同志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始终把人民利益置于首位,舍小家顾大家,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值得每一名扶贫干部学习。

平凉市委政研室下派乡镇挂职的扶贫干部吴波桦说,张小娟同志是扶贫路上的“最美之花”,她将短暂的生命奉献给伟大的事业,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作为一名在脱贫一线工作的“85后”干部,面对繁重而艰巨的工作,要摒弃急躁态度,主动沉下心、扑下身,以实际行动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

会宁县侯川镇扶贫工作站副站长李伟说,张小娟同志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扶贫干部应该坚守的初心,她虽不能再同我们一起呐喊、一起冲锋,但她敢于担当、无私奉献的精神将永远留在消除贫困的战场上。今年,是会宁县脱贫的决胜之年,我们要在张小娟同志的精神激励下,向贫困发起最后的总攻,奋勇向前、攻坚拔寨,一举摘掉贫困帽子。

“当听到张小娟同志的事迹后,我的心情久久难以平复。在进村入户的路上,我一直在思索张小娟同志是为了什么,又是怎么做的。最近,我终于找到了答案,那就是践行新时代基层扶贫干部应有的担当和使命。”

麦积区元龙镇党委专职副书记王军锋表示,今后,要以张小娟同志为榜样,铭记自己的初心,把责任扛在肩上,让每位贫困户稳定脱贫,努力做一名新时代基层满意的扶贫干部。

作为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孙泽涛深切地体会到扶贫干部的艰辛和身负责任之大、任务之重。他说:“学习了张小娟同志的事迹后,既为她失去年轻的生命感到惋惜,又被她的精神所深深打动。作为同龄人,我要学习她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坚守初心,勇挑重担,多为群众办实事、谋幸福,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点燃贫困群众致富的希望。”

“张小娟同志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扶贫干部的初心和使命,用青春和生命谱写出一首壮丽的赞歌,她的事迹非常值得我们基层干部学习。”康县平洛镇党委书记高继富说,要学习她兢兢业业、脚踏实地干工作,学习她勤勤恳恳、一心为民的赤子情怀,在脱贫攻坚这条路上,努力用苦干实干的业绩为群众谋福祉,真正把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为推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不竭动力。

平凉市委政研室副主任王伟说:“张小娟同志的先进事迹为我们树立起了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作为一名机关干部,就要以张小娟同志为榜样,牢固树立为党尽责、为民分忧的意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落实到工作、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融入日常行为的点点滴滴。”

“张小娟同志走遍了舟曲的山山水水,为贫困户的脱贫来回奔走,这种务实的工作作风值得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学习。”兰州市城关区委组织部干部刘伟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时刻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脚踏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把黄河之滨建设得更美。

秋风如泣,山野无声。10月10日下午,张小娟遗体告别仪式在舟曲县殡仪馆举行。院子里挤满了闻讯赶来送别的人,人们排着队与张小娟作最后的告别。

张小娟的父亲含泪告诉记者:“小娟母亲曾经劝说她,工作太忙了,不行就辞职吧。可小娟却坚定地对母亲说,‘现在是全县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我一定要把脱贫攻坚任务拿下来’。小娟是个心中有大爱的人,她是为了国家扶贫事业牺牲的,只是她的两个小娃太可怜,至今也不知道妈妈去了哪里。”

“这么好的人,咋就这么早走了?她为了我们贫困户能实现脱贫,真是没少操心。”峰迭镇水泉村的已脱贫户桑建邦难以抑制悲痛的心情,早早地赶到了殡仪馆。

桑建邦的父亲因病常年卧床,加之孩子年龄尚小,夫妇二人只能靠在村里打零工和亲戚接济过日子。张小娟了解情况后,经常到他们家去,动员他们夫妇“搞点产业,稳定提高收入”。由于桑建邦和同村几户贫困户的土地都在半山腰,山坡很陡,汽车无法直接到达,张小娟每次都要徒步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深入实地,到田间地头了解情况,为的就是帮助贫困户找到“对路子”的产业。

“在小娟的引导下,我和同村的8户贫困户成立了养殖山鸡的合作社,如今已经养了500多只鸡,去年我们几户平均收入都在四五万元。贫困户的‘帽子’再也不用戴了,可是她却再也回不来了!”桑建邦哽咽着说,我们一定要把养殖场办好,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的,“我想这是小娟最愿意看到的。”

江盘乡已脱贫户冯万顺也是专门赶来殡仪馆为张小娟送行的。

冯万顺的女儿长期患病,家庭生活很困难。张小娟对他家格外上心,主动找上门鼓励他的妻子李海霞学会了拉面技术。看到他家2亩多地的核桃树一直挂果不好,今年3月,张小娟又请来农业技术推广站的技术员上门指导。“张主任经常到我们家里来,鼓励我们要学个技术,靠技能‘吃饭’,她就像我的亲妹妹一样。”冯万顺说。

“送别小娟!”“小娟姐一路走好!”排成长队送行的人们默默垂泪。没到现场的人,在网上留言:“你用生命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你是最可爱的人。”“初心不灭,青春无悔,你我虽未曾谋面,虽相隔万里,但你在扶贫路上的点点滴滴让我热泪盈眶!”……这是对一位始终心系群众、把生命和热血献给党的事业的共产党员的最高致意。

群众跟张小娟亲近,不仅仅是因为她心里装着群众,更因为她把群众的事真正当成了自己的事。

城关镇西半山村村民杨许舂曾因做心脏手术负债,两个孩子也不得不辍学。张小娟听到消息,主动上门帮他办理大病救助等手续,使两个孩子重返校园。

舟曲县曲瓦乡头沟坝村党支部书记赵朝德至今还清晰地记得:从开始,头沟坝村发展苗木种植产业,村里70%的村民都种上了苗木,然而,苗木价格下跌且严重滞销。那一年,张小娟到曲瓦乡任副乡长,为了减少群众损失,她创建了“曲瓦”微信公众号,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推广当地苗木。次年,张小娟又主动联系技术人员改良树种,有力促进了当地苗木产业发展。如今,苗木种植已成为头沟坝村的支柱产业和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来源。

在舟曲县各乡镇采访时,总能听到很多干部群众说,“扶贫办那个小丫头(指张小娟)为人实在,很热情”,有很多村民有事都愿意联系张小娟,找她拉家常、诉诉苦、商量事。

立节镇立节村村民杨瓜海身患残疾,母亲80多岁了,母子俩相依为命,家里脱贫难度较大。张小娟得知情况后,每次到立节镇下乡,都惦记着要去杨瓜海家看看。“小娟每隔一半个月就来我家一趟,和我拉家常,有时还帮忙扫院子,和我们一起干农活。”杨瓜海的母亲说。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有了坚定的信念,平凡的岗位也会变得不平凡。为了舟曲的脱贫事业,张小娟几乎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和汗水。多少个日日夜夜,在乡镇村组,在田间地头,在农家院落,都留下了她奔走的身影和坚实的脚步,她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一个基层党员干部的公仆情怀。

张小娟同志是我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是脱贫攻坚主战场上广大党员干部的优秀代表,她的先进事迹和宝贵精神催人奋进,为全省、全市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榜样。

白银区强湾乡川口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陶维霞:她用精彩而短暂的生命践行着脱贫攻坚的历史使命,书写了无私奉献的为民初心,我们作为一名奋斗在扶贫一线的驻村干部,要以张小娟同志为榜样,深入民心和群众打成一片,不怕苦、不怕累,用自己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精神服务人民,争取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会宁县新添堡回族乡党委副书记牛克虎:张小娟同志她把自身的价值与党的事业相连接,把个人使命与群众期盼相融合,她的这种精神是我们每一位共产党人学习的榜样,尤其是我们作为一名乡镇基层干部,我们要把人民群众的冷暖放在首位,把人民群众的利益记在心中,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谋福祉。

大家表示,要像张小娟同志那样勇于担当、崇尚实干,以不怕吃苦、追求卓越的作风履职尽责,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奋力拼搏、干事创业。

靖远县东湾镇扶贫专干刘兴团:张小娟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宝贵精神生动感人,为我们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榜样,她勤奋敬业,默默奉献,始终把责任抗在肩上,把事业放在首位,我今后要以“张小娟”同志的精神激励自己,以更强的责任感、使命感,以最大的决心和勇气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会宁县新添堡回族乡扶贫工作站副站长梁令:作为一名基层扶贫干部,我们要认真学习张小娟同志的先进事迹,把个人的初心和使命自觉融入到脱贫攻坚中心大局,心系群众、扎根基层,认真排查解决贫困群众在“两不愁、三保障”中的问题,确保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不落一人。

脱贫攻坚先进单位总结范文怎么写篇八

“把人生奋斗汇入时代洪流,以青春之我贡献青春之国家……应该成为我们超越小我的最大梦想。”“对于来自脱贫攻坚最前线的我们而言,实现我青春梦想的方式,就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好这不平凡的工作。”

5月4日,甘肃舟曲县“舟曲扶贫”公众号发表了一篇题为《攻坚路上,青春绽放》的文章,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舟曲县扶贫办副主任,她的名字叫张小娟。

10月7日19点40分许,甘肃省陇南市两水镇发生一起车辆坠江事故,舟曲官方“花开舟曲”公众号发布的信息中称:当日,舟曲县一辆载有6人的五菱宏光小型客车在行驶至陇南市武都区两水镇烟墩沟白龙江大桥南口时,不慎坠入江中,截至10月12日12时,事故除1人获救外,造成3人遇难2人失踪。

据悉,这次事故的遇难人员中就包括张小娟。当天,张小娟结束了一天的下乡扶贫督察验收工作,在返回舟曲途中不幸遇难。时年34岁的藏族女干部、共产党员张小娟用自己的行动为青春的誓言做了最为悲壮的注解。

脱贫攻坚先进单位总结范文怎么写篇九

张小娟还成了西部开发助学工程助学金获得者。这项助学金的筛选极为严格,只有品学兼优的学生才会被选中。有了这项助学金,张小娟大学学费基本不愁了,还能有一些生活补助,从而大大缓解了家里要供读三个孩子的经济压力。

离开家乡到北京求学那天,附近的邻里乡亲都来给父女俩送行。淳朴的老乡们,有的拿了些梨、核桃、蜂蜜,有的则直接塞给她五十、一百元钱,直到把她的包塞得满满当当。面对乡亲们的浓情厚谊,张小娟强忍住了泪水。在北上的列车上,她告诉父亲:“等将来有能力了,这些我都一定会还的!”

第一次来到首都,看着干净整洁的街道和高素质的首都人民,张生财由衷希望女儿将来能离开黄土地,在这里扎根。他语重心长地对女儿说:“娟娟儿,大学一定要好好学习,以后争取留在这里。”

当张小娟背着一大袋的核桃来学校报到时,的确让室友吃了一惊。父亲走后,张小娟把核桃放在宿舍阳台上晾干,而后一个个剥开、蘸上蜂蜜,送到每个同班同学手中。淳朴,就成了同学们对她的第一印象。

此后,张小娟每次从家里返校,都会给同学们带一些家乡特产,如核桃、蜂蜜、腌腊肉。就是这样一位对同学朋友无比大方的姑娘,在生活上却节俭得紧,据张小娟的大学班长、室友乌兰回忆,张小娟是宿舍的节省标杆,晚饭基本上就在一块钱以内。

脱贫攻坚先进单位总结范文怎么写篇十

作为****分管扶贫工作负责人,本人仅仅紧紧围绕县委、政府脱贫攻坚总体决策部署,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努力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狠下功夫,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高度重视落实责任,强力推进脱贫攻坚任务。

及时成立了以联系乡县领导担任总指挥,乡党委书记、乡长任副总指挥,各包联乡领导为成员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全乡****贫困村相应成立领导机构,乡党委书记与包联乡领导、村党支部书记、工作组组长层层签订责任状,细化了脱贫任务,挂图作业、按图销号。

二、摸清底数精确识别,精准发力因贫施策。

一是摸清底数,心中有数抓落实。按照“3446”贫困人口识别法,组织各级干部第一时间深入农户家中实地摸底,一户一户填卡留档、一人一人交心把脉,对所有贫困户做到心中有数,对符合贫困标准的一户不漏,不符合贫困标准的一户不进。经5次“回头看”“挤水分”,全乡最终确定贫困人口****户****人,未出现群众不满反应。

二是完善档案,脱贫攻坚打基础。为提高贫困户建档立卡数据质量、规范整理档案资料,通过召开培训班,邀请县扶贫办主任开展精准扶贫培训,委派包联领导到村督促、讲解贫困户档案填写等各项举措,全面纠偏改错,确保档案资料数据准确,并将各类档案资料进行规整,统一装订成册,便于查找。三是精准施策,脱贫摘帽定措施。按照一村一领导、一户一方案,靶向施策、对症下药,对照贫困户需求制定帮扶计划,准确反映收入现状、帮扶措施、产业扶持、到户增收等情况,做到数据完整、真实,并结合贫困户实际需求申报扶贫项目,进一步夯实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础。通过一年来的帮扶,全乡****贫困村达到退出条件,****户****人实现“两不愁三保障”要求,经民主评议、核查验收达到脱贫要求,全乡贫困发生率控制在2.5%以内,各项指标基本完成,符合验收标准。

三、大力营造宣传氛围,精准扶贫深入人心。

为提高贫困户脱贫摘帽的积极性,本人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宣传力度,提升群众知晓率。通过上墙公示扶贫内容、张贴扶贫标语、制作扶贫展板、走村入户、召开村民大会、座谈会等形式,实现扶贫信息公开、透明。截止目前,已在主干道悬挂扶贫宣传横幅10余条、各村主干道围墙喷绘宣传标语50余条、制作扶贫展板40余张、召开村民大会100余次、印制《****乡脱贫攻坚政策宣传单》6000余份,营造出“人人知晓,人人参与”的工作氛围。同时,结合全国第三个扶贫日,开展了“扶贫济困、我们行动”的宣讲和“奉献爱心”主题捐助活动,共募捐****余元。

四、科学谋划创新模式,扎实推进精准扶贫。

一是多措并举,助推项目落实。坚持落实每半月召开一次例会,督促项目推进落实;制定了村级扶贫项目验收表,由住村工作组、村委会牵头,联系贫困户干部作为项目验收人。二是科技培训,助推技能提升。始终把提高贫困户科技文化素质和生产技能水平放在第一位,利用****在我乡****村住村的便利条件,及时对贫困户进行林果业管理技术、牲畜养殖与防疫、地毯编制、手工刺绣、计算机等贫困户急需提升的技能进行了全方位培训。三是电商扶贫,助推产业转型。依托省农职院举办了电子商务培训班,建立电子商务平台,从电商营销技巧、网络营销、农产品电子商务等方面对部分文化素质较高的村干部、贫困户进行了初步培训,从而实现“授人以渔”以及精准扶贫的目标,初步实现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四是劳务输出,助推就业脱贫。拓宽致富门路,对贫困户中的闲散劳动力进行地毯式的排查,全面摸清贫困户就业意愿,安排专人到省内外企业进行对接,及时向省内外输送劳动力转移就业,劳务输出成为农牧民脱贫的主要路径。五是贴息贷款,助推产业发展。扶贫小额贷款是贫困户发展产业实现脱贫的“助推器”,我乡高度重视,积极向贫困户宣传扶贫小额贷款政策,鼓励贫困户在信用社进行小额贷款发展产业,脱贫致富。同时,为拓宽贫困户贷款渠道,我乡积极争取农业银行贴息贷款试点工作。六是专款专用,确保资金正常使用。及时发放项目资金,确保扶贫资金不挪用、不滞留。截止目前;第一批扶贫项目补助资金****万元,项目已全部实施完毕,资金拨付率100%,报账率100%;第二批扶贫项目补助资****万元,项目已全部实施完毕,资金拨付率100%,报账率100%;第三批扶贫项目补助资金****万元,资金拨付率100%,报账率100%。

五、脱贫攻坚措施有力,精准脱贫成效显著。

一是贫困户自主脱贫意识明显增强。一年来,通过对贫困户的教育引导,大部分贫困户积极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在扶贫项目、贴息贷款等措施引导贫困户自力更生、自主创业,大部分贫困户自主、自愿脱贫意识明显提高。二是贫困户产业设施明显改善。今年共下达我乡各类扶贫资金****万元,涉及****等十大类项目,通过项目实施,基本确保每村有一个发展壮大村集体产业,贫困户脱贫致富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三是贫困户致富能力明显提升。完成林果业技能培训****余人次、牲畜养殖与防疫培训****余人次、计算机培训****余人次,从而实现从“数量型”向“质次、地毯编制培训****余人次、手工刺绣培训****余人量型”的转变,贫困户致富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四是贫困户庭院改造步伐明显加快。结合“美丽乡村”和庭院改造项目,全面启动庭院硬化、美化围墙工程,贫困户庭院环境明显好转,村容村貌有了较大改善,建设美丽家园的意识明显增加。五是贫困户劳务增收的意识明显增强。全年累计劳务输出****人,其中贫困人口****人,劳务创收达****万元,人均创收****元,通过劳动力转移就业,基本实现了“转移就业脱贫一批”的目标要求。六是贫困户贴息贷款发展产业意识明显增强。通过小额贷款,解决了贫困户发展种养殖资金短缺困难的问题,现已审批小额担保贷款****人,发放贷款资金****万元。贫困户贷款积极性非常高。

脱贫攻坚先进单位总结范文怎么写篇十一

周xx,1974年9月出生,1994年3月参加工作,1997月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xx镇计生办、林站、党政办、公路养护站、经济发展办、环保所等部门工作,历任xx镇政府环保所所长、经济发展办主任、xx脱贫责任组组长,曾兼任xx镇英雄村、xx村党支部书记,生前系xx镇经济发展办主任、xx镇派驻村工作队成员。xx年11月11日早上9时30分,在办公室为脱贫攻坚县级核查工作做准备时,突发心肌梗塞,不幸离世,年仅44岁。

为深入学习宣传周xx同志的先进事迹,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建设向上向善、旅居福地新xx的实践中砥砺奋进、建功立业,即日起,本网推出周xx同志先进事迹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台柱子”

xx年,周xx接受xx镇党委重托,到xx镇英雄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

20xx年,周xx再次接受xx镇党委重托,到xx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

两次不同的任命,却是同样艰巨的任务。

“村里没有负责人、群众矛盾频发……”据xx镇政府的一名老同志回忆,周xx到任之前,这两个村的情况十分相似,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主任空缺,群众对村里的工作不认可、不支持,各项工作都处于停滞状态,情况十分棘手。

两次不同的任命,却是同样令人满意的结局。

任命前,两届镇党委的负责同志提前和周xx谈话,他都欣然接受任务。“一口答应,是根‘台柱子’”,曾任xx镇党委书记的高健立回忆,考虑到当时他还要承担镇上部分工作,提出他可以将自己的工作分配给其他同志,但是他却说:“没问题,能干了”。

“到村后,村里变化大着呢!”xx镇英雄村老党员赵长怀说。在英雄村,他领着大家改善村容村貌,直到村班子完整建起来,他才把村里的工作脱手。

“不管什么时候,你都是俺村的人”,xx村村干部许爱武回忆,xx村的班子建成后,周xx要离开xx村了,交接工作时,村里有几个小组长都悄悄嘱咐周xx。

“定心石”

“周xx到村后,新修的那块绿草坪让全村人定了心”,xx镇英雄村现任村支部书记贾庆红回忆。

xx年,周xx到英雄村兼任村支部书记,到村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村委门口的荒坡变成了风景。

当时的村委门口有一块儿将近400平方米的小土坡,杂草丛生,垃圾遍地,周xx请来专业的园林规划设计人员,设计了一个小游园。

有的村干部不理解,觉得在村里建这种游园就是“玩花样”,“把人心聚起来的一个办法,就是让环境好起来,群众更方便”,周xx这样解释。

贾庆红介绍,那时候,他在镇上工作,每次上下班经过这片又脏又乱的荒坡,总觉得心里不舒服。小游园建成了,地下是平整的草坪,还栽上了彩叶树和果树,一下子就觉得村里有希望了。

“不光我这么想,村里人都说,现在的村干部是真心想着咱老百姓”,贾庆红说,大家私下里都纷纷讨论,从此以后,要支持xx和村干部们的工作。

“药引子”

在xx镇英雄村老党员赵长怀的印象里,周xx就是英雄村班子组建的“药引子”。

办?他干脆拒绝了。

谁知道,第二天,周xx又来了。

“咱是党员,关键时刻不挑起担子来,咱村里的1000多口人往后咋办?”周xx的这句话让赵长怀下了决心。“一个乡镇干部都能为俺村的百姓着想,我更不能拒绝。”

接着,赵长怀和周xx一道到其他村干部候选人家里做工作,动员他们参加选举,为村里的发展出份力。

最终,赵长怀也顺利入选村干部,“这一干又是好几年”,赵长怀感叹,“那时候只要想起xx,就想着得好好干。”

一杆秤。

xx年,某企业要在xx英雄村建尾矿库,根据国家政策,一共需要搬迁34户群众,镇上的工作人员去了解情况,26户群众明确反对。

“这么大的反对比例,压力太大”,当时负责征迁工作的镇政府工作人员范来顺说,他立马找到了在英雄村担任支部书记的周xx。

“走,有啥难的,咱挨个说去”,周xx得知这个情况后,跟范来顺一块儿前去做工作。

都同意搬迁。

搬迁事宜确定后,房屋丈量还没开始,就有人提意见:“咋保证公平、公正?”

周xx从自己的同学宋现伟家里开始量起,等到宋现伟的赔偿面积公示后,大家就没意见了。

“大家都信得过周xx这杆秤”,范来顺说,一个星期,他们顺利完成丈量开始拆房。

领路人。

对于xx村的村干部许爱武来说,周xx更像领路人。

xx村地理位置偏僻,洛栾高速公路部分路段在此施工,运输材料的大货车把路压得坑坑洼洼,群众出行很不便。

“当时村里很困难”,村干部许爱武回忆。可是,周xx一再坚持:“咱村干部就是这个职责,就得帮群众们想办法、解决困难。”

周xx和村干部四处争取资金,总算凑了一点修路的启动资金。

终于开始修路了,“村干部有首要责任看管好工程”,为保证路的质量,周xx带领大家轮流值班,每班有两个村干部,一人查看搅拌机内的搅拌质量情况,一人在路上查看铺路情况。

米的路终于修通,村民们心里乐开了花。

脱贫攻坚先进单位总结范文怎么写篇十二

,是脱贫攻坚决胜之年,是全面实现贫困人口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在扶贫的道路上,无数扶贫干部付出了巨大的艰辛和努力,他们一年四季朝夕奔波在各个山村,为村民的吃穿住行倾尽全力出谋划策,为祖国走向繁荣富强鞠躬尽瘁奉献青春,用他们最热诚的心为贫困人民送去了党的关怀和温暖,他们是脱贫攻坚战场上“最美的风景”。

你奔向河流小溪,浸湿了肺腑,却架起了幸福的桥梁。要致富,先修路,要变好,先建桥,人民要富起来,需通过发展经济、发展产业来促进增收,如此一来,修路建桥变得格外重要,它不仅是大山村通往繁荣富强的成功大门,更是老百姓通往幸福安康的温暖之门。此时,我们扶贫干部站出来了,他们组建的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协同我们的村干部以及无数帮扶责任人共同构建起强大的扶贫队伍。清澈的河流倒映着山清水秀,沉鳞在灿烂的朝霞下自由竞跃,这一道道“美丽的风景”映衬在安静的小沙滩上,用他们的辛勤奋斗为村民建起一条条宽广的大道,搭起一座座幸福的桥梁。盼望着,盼望着,人民终于走出大山了!你穿越山野丛地,洒满了汗水,却播下了希望的种子。路通了,然而村民要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还得继续奋斗。这时,我们的扶贫干部走村入户协调村民旧房改造、搞拆迁、引水源、拉电线,落实国家房屋改建政策补贴,为村民成功地搭建起了漂亮的新房子。放眼望去,满山村矗立着一栋栋明亮的小楼房,充满生机的夜晚,村文化广场响起了动听的歌声,村民跳起了欢快的舞蹈,看着温馨的家园,村民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整个小山村沉浸在一片幸福温暖的氛围中。这道道“最美的风景”在山野丛地认真绘制着画卷,让人民过上美好的生活,为一个个善良淳朴的乡村农民播下了希望的种子。盼望着,盼望着,人民终于焕然一新了!你陷入田间泥坑,污浊了脚步,却迈向了胜利的港湾。房子建好了,就该认真思考如何解决生计,发展产业促进村民经济增收了。我们的扶贫工作队难题又来了,要如何让我们这群憨厚淳朴但无专项技能的村民改变陈旧的思想去实现劳动致富呢?要如何让我们的山野田地发挥的作用带来劳动丰收呢?于是他们召集村民搞创业培训,做思想工作,拉投资赞助,成立农村合作社,联系本地企业工厂,帮助村民稳岗就业。山上的茶花开起来了,地里的果实红起来了,家里的猪牛壮起来了,就业的人多起来了,口袋的钞票满起来了,文明礼貌的习惯、干事创业的作风好起来了。朝霞倒映在田间,这道道“最美的风景”在脱贫胜利的港湾中不断发光闪亮。盼望着,盼望着,人民终于富起来了!闪烁在脱贫攻坚战场上的这一道道“最美的风景”,是支撑群众脱贫致富的脊梁,他们的默默付出与奉献,带着满腔热忱与激情来到这片热土,希望能留下坚实的脚印,洒下辛勤的汗水,收获一份喜悦与自豪,成功托起贫困人民阔步奔向小康的希望。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心得体会篇三当前,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已到了攻坚拔寨的阶段。剩下的脱贫工作可以说是贫中贫、困中困,还有些贫困户极易在贫困和脱贫之间反复。在这个时候,难免会出现畏难情绪。“狭路相逢勇者胜。”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有“亮剑”精神。

要有“亮剑出鞘更待何时”的大勇,以化作“一心一意拔穷根”的坚定决心。“大勇收全胜。”在历次战斗中,攻占最难的阵地时,都要有冲锋的劲头,这就需要大勇。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比“只要敢冲锋就能胜”的战斗都难。因为脱贫工作既要能拔穷根,又要做好人的工作,做人的工作也是最难的。此时,需要把握好时间节点,还要能出细活,更需要心无旁骛,一心一意。“平常时刻能看得出来,关键时刻能冲得出来,危难时刻能豁得出来。”这是新时期共产党人应有的品质。在脱贫攻坚的决胜时刻,党员干部要能冲得出、豁得出,“亮剑出鞘”。冲得出、豁得出不是冲动,也不是急躁。“亮剑出鞘”更不是比划两下就行的。要把“亮剑出鞘”的大勇,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全心全意、久久为功“拔穷根”的坚决,不破楼兰终不还。

要有“一剑能当百万师”的大智,以练就“纾难解困”的独门绝技。“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要善用智慧。要把握好“天时”。全国脱贫攻坚正如火如荼地推进,各项政策的集中效应凸显,各项互动合力效应不断辐射,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天时”,一定要抢抓机遇,顺势而上。要用好“地利”。立足地区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把产业发展和生态有机融合,在修复生态保护中让贫困地区的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形成与生态和谐发展。关键要形成“人和”。扶贫先扶志。“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要进一步充分激发贫困群众致富的内在动力,形成内外合力挖掉穷根。对于因病因残等致贫的群众,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一户一册、一人一档的脱贫举措,在精准施策中“纾难解困”。

要有“直为去贫困”的大爱,以励志为民“润如酥”的点滴深情。“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为民的大爱,是“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具体体现。大爱在心中,更在行中。要把对民的大爱转化到为民的点滴小事之中。群众无小事,把小事做好就是大爱。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也是凝聚民心民意的过程,体现着党员干部对群众的深情。“一枝一叶总关情。”在决战决胜的关键时刻,要与群众同甘共苦、同进共退,让群众时刻感受到党员干部引领脱贫致富的强大力量,让党员干部深刻体悟到在攻坚关键时刻群众坚实的依靠。患难见真情,患难更能凝聚真情,更能筑牢干群关系信任的“基石”。要“春风化雨”,在脱贫攻坚克难中如“小雨”般为民“润如酥”,用心用情为贫困群众送来“贵如油”的致富“及时雨”,实现让贫困群众在不知不觉的坚定追随中实现脱贫致富。

“亮剑”精神是一种不畏难、不怕难的精神。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中要用好“亮剑”精神,力争剑锋所指,所向披靡,如期赢得脱贫攻坚的胜利。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心得体会篇四“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古代圣贤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正是。

习近平。

总书记。

立身行事、治国理政的生动写照。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过瓜分豆剖、国破家亡的悲惨遭遇,才更能理解家国一体、命运与共的深刻道理。回首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走过的风雨历程,感悟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感受中国人民从任人欺侮到自立自强的命运转折,广大党员干部要深深懂得:没有国家繁荣发展,就没有家庭幸福美满。同样,没有千千万万家庭幸福美满,就没有国家繁荣发展。

人睦千秋福,家和万事兴。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也是社会发展的基石。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倡导孝老爱亲、尊老爱幼。常言道,“百善孝为先”。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在全社会大力提倡尊敬老人、关爱老人、赡养老人,大力发展老龄事业,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应有之义。

20_年也是我国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把家国情怀扎根基层,让每一个贫困户感受到自己的家庭充满爱与温暖,更感受着一个大国国家的关怀,让真情大义像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心中将始终洒满阳光,前行的步伐将始终充满力量。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心得体会篇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是脱贫攻坚战的收官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脱贫攻坚带来新的困难和挑战,这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

凝心聚力,狠抓“落实”。行百里者半九十,在冲刺收官的关键节点,中央召开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既是重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坚定决心,也是向最后的贫困堡垒发起总攻的总号令。冲锋号已经吹响,有利于进一步统一思想行动,凝聚起脱贫攻坚不放松的强大合力,从而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确保如期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只要严格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层层压实责任,级级传导压力,就能推动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生动局面,切实把各项工作抓实抓细抓落地,确保全面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

精准扶持,突出“实干”;“非干,无以为进,无以为胜。”落实是成事之基,实干是落实之行,只有扎扎实实动起来、干起来,才能扬起得胜之旗、结出必胜之果。目前脱贫攻坚依然面临不少尖锐的任务,全国还有贫困县未摘帽、贫困村未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脱贫,广大党员干部必须一鼓作气、乘势而上,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列出问题清单,逐项整改清零,逐户对账销号,切实补齐短板,打牢基础,以干部辛苦指数换取贫困群众的幸福指数,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从严从实,织密“督查”。“凡事成于真、兴于实,败于虚、毁于假”,脱贫攻坚容不得半点虚假,要严格考核开展普查,坚决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对存在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迁就;要加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减轻基层负担,做好工作、生活、安全等各方面保障,让基层扶贫干部心无旁骛投入到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中去;开展督查巡查,加强常态化督促指导,继续开展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对各地脱贫攻坚成效进行全面检验,确保贫困地区群众真实脱贫、稳定脱贫、高质量脱贫,确保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

脱贫攻坚先进单位总结范文怎么写篇十三

深度贫困地区是决定脱贫攻坚进展和成效的关键区域,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更有力的举措、更扎实的行动,全方位深入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确保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当下,脱贫攻坚工作任务艰巨,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须做到精准扶贫,花大力气解决贫困老百姓”两不愁三保障“的突出问题,做好产业扶贫、健康扶贫等工作。

虽然自己没有直接参与扶贫工作,但是也不能置身事外,也该通过学习、汲取和借鉴扶贫领域的相关内容,从自己身边小事做起,为打好脱贫攻坚战尽一份力。

首先要始终保持为人民服务的心,心系群众利益,切实贯彻落实走群众路线,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积极为群众解决困难。

其次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端正工作态度,保持工作热情,尽心将群众交代的大事小事办好,并自觉做好自己职责范围的事情。

最后要坚持严于律己,无论在神说还是工作中,都要严明政治纪律,执行党中央的各项工作,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时刻为群众树立好榜样,不辜负组织的重托以及人民的期望。

打赢脱贫攻坚这场仗,就必须深刻领会脱贫攻坚会议精神,准确把握,要有持之以恒的决心,撸起袖子加油干,只有这样,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脱贫攻坚先进单位总结范文怎么写篇十四

令张小慧想不到的是,那个令全家人无比骄傲、待人接物皆为同辈亲戚之榜样的妹妹,真的于当年6月底,放弃了留在北京的机会,选择回到家乡。弟弟张建平说,从那时起,他就知道,二姐心中的另一个梦想彻底破碎了。

张小娟的这一选择究竟有多特殊?舟曲一中副校长王稳强告诉《中国青年》记者,由于当地教育资源和办学条件落后,在学校65年办校史上,竟无一人考入清华或北大,武大、川大、中央民大已是当地学生能考上的最好高校,从这里考出去的学子,很多都选择留在了北京、天津、兰州等地。而且,多年以来,舟曲一中所培养的文科状元中,毕业后返回舟曲本地工作的,也仅有两人,张小娟便是其中之一。全县文科状元毕业后回到舟曲一事,也很快在当地传开了,还引发过一段议论。

回到家乡的张小娟,先是在舟曲县立节镇成为一名司法助理员,同时兼任党委秘书和驻村干部,很多老同事记得她穿着运动服轻盈地奔忙于乡镇村组调解矛盾、宣传政策的情景。因为担心自己在相对慢节奏的乡镇环境中变得怠惰,好学上进的张小娟还完成了兰州大学在职研究生课程。

在立节镇工作两年,因为功底深厚、踏实肯干,张小娟的工作能力很快在全县乡镇干部中脱颖而出,成为很多缺人的县直部门“觊觎”的对象。,张小娟参加了全省80后优秀年轻干部选拔考试,取得全县第一的成绩。

上天虽有好生之德,却没有给予舟曲这片土地多少怜悯。这里本就是滑坡、泥石流、地震三大地质灾害多发区,被大地震震松了的山体在两年后,又给舟曲人民降下一场浩劫。

脱贫攻坚先进单位总结范文怎么写篇十五

10月7日晚,国庆假期即将结束。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扶贫办副主任张小娟结束了脱贫成果验收工作,坐上回县里的车,打算加班写验收报告。不料途经陇南武都区两水镇时,车辆坠河,张小娟不幸遇难,年仅34岁。

张小娟是藏族人,1985年出生于甘肃省甘南州舟曲县曲瓦乡城马村,父母都是普通农民。20,她考入中央民族大学,攻读历史学和旅游管理双学位专业,毕业。,成为舟曲县立节镇的一名驻村干部。20,被选拔纳入甘肃省优秀80后年轻干部后备库。20,被评为舟曲县“最美扶贫人”、甘肃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今年5月,舟曲县成立了脱贫攻坚“三大行动”办公室,张小娟被抽调过去担任副主任。谁也没想到,这朵生长在甘南扶贫一线的格桑花,刚刚盛开,就凋零了。

脱贫攻坚先进单位总结范文怎么写篇十六

听到张小娟遇难的消息时,很多她生前的同学和老师都难以接受这个现实。

“我听说消息后,第一时间找人再三核实。我不敢相信这是我们的孩子,但这真的就是我们的孩子。”10月10日,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蒙曼告诉《中国青年》记者,她反复确认,这位牺牲在一线的扶贫干部,竟然真的就是自己的学生张小娟。

“念书的时候,小娟属于不前不后,不声不响的女孩子,如果不是因为我带了她们班去湘西实习,可能都不会留下太深的印象。”蒙曼回忆说。

张小娟大学室友乌兰得知张小娟遇难的噩耗后,在朋友圈写道:“那次相聚还想着以后白头再聚首,没想到竟然没有以后。”

了解张小娟的人都说,她是一个爱笑的人。乌兰告诉《中国青年》记者,她们大学宿舍过生日的时候,大家会买好多吃的,一起玩儿棋牌游戏。每次小娟当杀手的时候眼睛都瞪得很大,表情很严肃。“小娟给我的印象很深刻,长得漂亮,小麦肤色,眼睛雪亮,黑白分明,乌黑的头发,笑起来很爽朗,很能感染他人。”

“那时候觉得她最大的特点就是爱笑,是大大咧咧的那种笑,好像永远没有烦心事似的。嗓门大,爱唱歌,尤其擅长《青藏高原》,每次唱k的时候,最后的高音部分总要请她来压轴。”张小娟的大学同学张新宇说。

张小娟出身普通农家,家境一般。她在上大学期间,勤工俭学,努力赚钱补贴家用。在艰苦的条件下,她总是乐观开朗,积极向上。在乌兰的记忆中,张小娟特别懂事,“上大三的时候,她兼职给学生补课,补课很辛苦,课余时间基本不在宿舍,发工资后还请我们吃饭,她是个既节省又大方的好姑娘。”

张小娟的大学室友赖虹回忆说,在本科期间,张小娟并不是班里成绩最突出的学生,但她读书很认真,一到考试通宵背书时,总是满头乱糟糟,让头发做发愁状。“她在我心中永远是22岁时,意气风发,善良开朗的样子。”

张新宇还记得,快毕业的时候,他问小娟,以后最想做什么,她说就想一直坐在国图那棵银杏树下看书,听着风吹树叶的声音,等着太阳慢慢转过来照在南边那一排窗户上。“小娟描述的特别有画面感,一切鲜活地就像昨天发生的一样,而她的人生已经再也没有了想象中的可能。”

“毕业后的一个春天,我们在学校附近小聚,席间得知那天正好是她的生日。就在魏公村的转角处,同学们买了一大束太阳花送给她。她欣然接受,紧接着便展露出了标志般的笑容。谁知道那一面竟成了永别。”张新宇悲伤地说。

年少时的分别,虽然也会难过,但同学们觉得天大地大,相见有期。她留给大家的最后印象,就是像那束太阳花一样,永不凋零的笑容。

脱贫攻坚先进单位总结范文怎么写篇十七

张小娟生前系甘肃省舟曲县扶贫办副主任。10月7日晚,张小娟在下乡扶贫工作结束返回县城途中,因车祸不幸殉职,年仅34岁。月,张小娟被追授“全国脱贫攻坚模范”称号、“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张小娟先进事迹的观后感学习心得,方便大家学习。

10月7日晚,国庆假期即将结束。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扶贫办副主任张小娟结束了脱贫成果验收工作,坐上回县里的车,打算加班写验收报告。不料途经陇南武都区两水镇时,车辆坠河,张小娟不幸遇难,年仅34岁。

张小娟是藏族人,1985年出生于甘肃省甘南州舟曲县曲瓦乡城马村,父母都是普通农民。考入中央民族大学,攻读历史学和旅游管理双学位专业,毕业。,成为舟曲县立节镇的一名驻村干部。,被选拔纳入甘肃省优秀80后年轻干部后备库。,被评为舟曲县“最美扶贫人”、甘肃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今年5月,舟曲县成立了脱贫攻坚“三大行动”办公室,张小娟被抽调过去担任副主任。

谁也没想到,这朵生长在甘南扶贫一线的格桑花,刚刚盛开,就凋零了。

听到张小娟遇难的消息时,很多她生前的同学和老师都难以接受这个现实。

“我听说消息后,第一时间找人再三核实。我不敢相信这是我们的孩子,但这真的就是我们的孩子。”10月10日,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蒙曼告诉记者,她反复确认,这位牺牲在一线的扶贫干部,竟然真的就是自己的学生张小娟。

“念书的时候,小娟属于不声不响的女孩子,如果不是因为我带了她们班去湘西实习,可能都不会留下太深的印象。”蒙曼回忆说。

张小娟大学室友乌兰得知张小娟遇难的噩耗后,在朋友圈写道:“那次相聚还想着以后白头再聚首,没想到竟然没有以后。”

张小娟出身普通农家,家境一般。她在上大学期间,勤工俭学,努力赚钱补贴家用。不管处在怎样的艰苦环境中,她都积极向上,乐观处事。

在乌兰的记忆中,张小娟特别懂事,“上大三的时候,她兼职给学生补课,补课很辛苦,课余时间基本不在宿舍,发工资后还请我们吃饭,她是个既节省又大方的好姑娘。”

张小娟的大学室友赖虹回忆说,在本科期间,张小娟读书很认真。

“她在我心中永远是22岁时意气风发、善良开朗的样子。”

年少时的分别,虽然也会难过,但同学们觉得天大地大,相见有期。她留给大家的最后印象,就是像那束太阳花一样,永不凋零的笑容。

连日来,舟曲县扶贫办原副主任张小娟同志的事迹在靖远县广大干部职工中引发强烈反响。大家认为,张小娟同志是在脱贫攻坚一线心系群众、埋头苦干、履职尽责、忘我奉献的基层党员干部中的先进代表,是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

东湾镇扶贫工作站的干部通过网络、报纸等多种形式认真学习了张小娟同志的先进事迹。大家表示,要争当“张小娟”式扶贫干部。脱贫攻坚工作意义重大,作为东湾镇的扶贫干部,滕建炜和刘兴团深切体会到肩上的责任之大、任务之重。在工作中,他们认真分析制约脱贫的瓶颈因素,挖掘加快发展的优势潜力,重点了解贫困户内发生的新变化、新问题,根据户内实际对“一户一策”帮扶计划及时进行动态管理,及时调整增收计划和帮扶措施,做到村情户情一口清,让帮扶工作真正抓在实处、帮出实效。

【靖远县东湾镇扶贫工作站副站长滕建炜】听到张小娟同志的事迹后,我深受感动,她心系群众,为民服务,跋山涉水,走村入户,作为一名扶贫干部,我们要以她为榜样,脚踏实地,勇于担当,把脱贫攻坚工作时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用绣花功夫细化工作举措,提升脱贫攻坚质量水平。

【靖远县东湾镇扶贫专干刘兴团】张小娟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宝贵精神生动感人,为我们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榜样,她勤奋敬业,默默奉献,始终把责任扛在肩上,把事业放在首位,我今后要以“张小娟”同志的精神激励自己,以更强的责任感、使命感,以最大的决心和勇气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格桑花喜爱高原的阳光,不畏严寒风霜,是高原上生命力最顽强的一种野花。在中国特别是西北地区,人们经常借着格桑花表达和抒发美好的情感,流传着很多赞颂格桑花的诗歌和故事。格桑花在藏族人民心中具有很高的位置,被百姓视为爱与吉祥的圣洁之花,成为他们追求幸福吉祥和美好情感的象征,同时也因它美丽而不娇艳,经常成为形容女强人的代名词。

日前,全国妇联作出决定,追授甘肃省甘南州舟曲县扶贫开发办公室副主任张小娟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务院扶贫办亦追授张小娟同志“全国脱贫攻坚模范”称号。张小娟同志是中国共产党党员,藏族,生前为甘肃省舟曲县扶贫办副主任。10月7日晚,她在下乡扶贫工作结束返回县城途中,因车祸不幸殉职,年仅34岁。芳华绝代谱写奉献担当,一心扶贫尽显赤胆衷肠,她,就是绽放在西北高原上的一朵最美的格桑花,给人们以对美好生活的希望和不断奋进的力量!

扶贫事业重而迫,扶贫道路阻且长。扶贫,是党和国家对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关注与关爱,是实现我们“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担当。伟大的时代昭示着伟大的使命,伟大的使命呼唤着伟大的担当,无论是在解放战争时期,还是当今我们的和平建设年代,都需要引领潮流、勇担使命的奋斗者、开拓者、奉献者。张小娟,用其朴实无华的忠诚与奉献、赤诚与牺牲,谱写下新时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时代赞歌,为人民所敬仰,受百姓的爱戴,无愧于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她,就是新时代的巾帼英雄、奋斗奉献的标兵!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将生命献给国家事业、献给人民的幸福生活,这就是生命最光辉闪耀的绽放!

“她是父母的孩子,丈夫的妻子,两个孩子的母亲,更是奋斗在脱贫攻坚一线的战士,是我们所有扶贫干部的骄傲!”谁不想可以伺奉在父母左右,谁不想陪在家人身旁,谁不想坐在办公室里舒适地工作?困难的工作、艰苦的环境,共产党员不去谁去?党和人民的事业,共产党人不带头担当让谁来担当!张小娟身上体现的是对党和国家忠诚、对人民体恤热爱的赤诚,和对自己人生价值人生信仰的秉诚。“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党和人民的幸福事业不是“飞来峰”,必须要由党,和党的代言人党员干部带领民众、汇集民智民力去共同创造、共同奋斗!

舟曲的山山水水留下了张小娟不息的足印,舟曲的百姓心中永远留下一个甜美干练的笑容。她是党的好儿女,更是老百姓的贴心人、小棉袄。

伟大往往出自平凡,平凡的奉献奋斗、担当尽职铸就了人生的伟大。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张小娟,一个娟秀的名字,一个柔弱的身影,却迸发出了磅礴的力量,不断激励着我们接续奋斗,继续坚守于各自建设的岗位上,矢志不移、艰苦奋斗、奉献担当,向着榜样铸就的灯塔,沿着爱国奋斗的航标,朝着民富国强的彼岸,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从小到大,我去哪儿都喜欢带着妹妹,但今天,我只带来了她的名字。”讲台上,张小慧忍不住拭去泪水,话语停顿了下来。此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是安慰,是鼓励,更是敬佩。这是12月12日下午,甘肃省甘南州举办的“张小娟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上发生的动人一幕。

一个人,感动一座城。当天下午的甘南州大剧院内座无虚席,6位报告团成员满含深情地讲述了张小娟生前一个个感人的事迹。

作为姐姐,张小慧心中的妹妹是倔强坚强的向日葵,在日日夜夜不知疲惫中追寻心中的太阳。“我们这个时代的理想就是小娟心中的理想,她是带着最深沉最质朴的爱去融入、去奉献的,她的青春是无悔的青春。”张小慧动情地说。

舟曲县扶贫办干部赵冬梅是报告团的一员,她以《你的足迹,我们的梦想》为题,讲述了张小娟扎根于基层、全身心投入脱贫攻坚工作的事迹。“多少天来,她微笑的脸庞、忙碌的身影,总是浮现在我的眼前,好像那个有理想、有梦想、有激情、有担当的小娟从不曾远去,仿佛我一回头,就会听到她对我说‘冬梅,准备好了吗,咱们下乡去……’”讲到这时,台上的赵冬梅哽咽了,“亲爱的战友,我们会接过您肩头的责任与担当,完成您牵挂的事业,我们的脱贫攻坚事业也一定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典型是最好的教科书,榜样是有形的价值观。舟曲县委书记石华雄、舟曲县博峪镇卧欧诺村党支部书记薛代花、舟曲县自然资源局干部毛文娟和舟曲县坪定镇人大主席李红燕也分别作了报告。在他们的报告中,张小娟胸怀大爱、忘我奉献的感人足迹清晰而完整起来。这种奉献精神,就是新时代奋斗者的价值追求。

“她把生命献给了最热爱的事业,她所做的一切,对我们来说,值得好好地思考。”甘南州妇幼保健院检验科主任刘芳感慨地说,每一位共产党员都应该像张小娟这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张小娟,女,藏族,现年34岁,中共党员,生前系舟曲县扶贫开发办公室副主任。

参加工作前几年,她一直在乡镇工作,她立志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主动请缨担任驻村干部,经常跋山涉水进村入户,鼓励引导群众大力发展药材种植、土鸡养殖,成为当地产业精准扶贫的典型。

初,她被选拔调任县扶贫办副主任,主要负责全县建档立卡、项目资金管理和扶贫政策宣传等重点工作。她孜孜不倦研读扶贫政策文件,创造性地以“漫画图解和语音播报”形式宣传解读扶贫政策,让扶贫政策及时走进千家万户;她一丝不苟检查指导扶贫工作,足迹遍布全县所有乡镇和行政村,贫困群众几乎无人不知“张小娟”这个名字,也赢得赞誉无数;她将各类扶贫数据烂熟于心,被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形象地称为舟曲扶贫的“移动数据库”和“活词典”,也因此成为24小时在线的“扶贫业务联络员”;她将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唯一标准,从严从细检查贫困对象识别和扶贫项目进度及质量,较真碰硬的工作作风令人敬仰。10月7日,张小娟在督查指导脱贫攻坚验收工作返回县城途中,因所乘车辆坠入河中不幸遇难,因公牺牲,年仅34岁。

她曾荣获公务员三等功1次;206月被中共舟曲县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年10月被中共舟曲县委、舟曲县人民政府授予“舟曲县‘最美扶贫人’”荣誉称号;2月被甘肃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授予“全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4月被共青团甘南州委授予“20‘甘南州青年五四奖章’”,11月被省委追授为“甘肃省优秀共产党员”。

脱贫攻坚先进单位总结范文怎么写篇十八

习近平。

总书记。

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听取脱贫攻坚总结评估汇报并发表重要讲话。

总书记。

高度赞扬了新时代开展脱贫攻坚战的奋斗历程,充分肯定了我国脱贫攻坚取得的重大成就,全面揭示了脱贫攻坚重大胜利的历史意义。

总书记。

的重要讲话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注入了强大动力,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指明了前进方向。

抚今追昔,沧桑巨变。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多年的持续奋斗,换来了翻天覆地的脱贫成就,不仅让“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实现,极大增强了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打下坚实基础,而且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彻底改变了贫困地区的面貌,让中华民族全面小康的千年梦想照进了现实。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任务依然艰巨。脱贫摘帽无法保证一劳永逸,刚刚实现脱贫的地区和群众还存在着返贫的风险。我们不能满足于已经取得的脱贫成绩,而是应该继续坚持人民至上、以人为本,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让脱贫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

扶贫要必须扶志、扶智。为了让脱贫攻坚成果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各级党委和政府在政策上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以科学理论和决策指导巩固脱贫成果实践;机制上,要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继续开展监测,定期核查,及时发现,及时帮扶,动态清零;具体举措上,要持续发展壮大扶贫产业,做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兜住民生底线,既让脱贫群众获得生活保障,又让脱贫群众拥有更美好的生活希望。

决胜脱贫攻坚,是长期奋斗的成果,更是启航新征程的动员。我们要深刻领会扎实贯彻。

习近平。

总书记。

重要讲话精神,继续发扬守望相助、团结协作的优良传统,依托脱贫攻坚的良好基础和成功经验,在新历史起点坚定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的信心和斗志,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在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新步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坚实基础。

脱贫攻坚先进单位总结范文怎么写篇十九

“把人生奋斗汇入时代洪流,以青春之我贡献青春之国家……应该成为我们超越小我的最大梦想。”“对于来自脱贫攻坚最前线的我们而言,实现我青春梦想的方式,就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好这不平凡的工作。”

205月4日,甘肃舟曲县“舟曲扶贫”公众号发表了一篇题为《攻坚路上,青春绽放》的文章,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舟曲县扶贫办副主任,她的名字叫张小娟。

10月7日19点40分许,甘肃省陇南市两水镇发生一起车辆坠江事故,舟曲官方“花开舟曲”公众号发布的信息中称:当日,舟曲县一辆载有6人的五菱宏光小型客车在行驶至陇南市武都区两水镇烟墩沟白龙江大桥南口时,不慎坠入江中,截至10月12日12时,事故除1人获救外,造成3人遇难2人失踪。

据悉,这次事故的遇难人员中就包括张小娟。当天,张小娟结束了一天的下乡扶贫督察验收工作,在返回舟曲途中不幸遇难。时年34岁的藏族女干部、共产党员张小娟用自己的行动为青春的誓言做了最为悲壮的注解。

10月10日到11日,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来到舟曲县、白龙江畔凭吊,追寻这位“80后”扶贫干部最后的足迹。

三个未接通的电话。

“10月7日下午5点多,我给小娟打了个电话,我问她到哪里了,她说当天的工作已经结束,正准备返回。”张小娟的丈夫刘忠明告诉记者。

8点多,刘忠明再次给妻子打了电话,他一连打了三次,电话一直没接通。但刘忠明并没多想什么,因为在他的概念中,一进入工作状态,妻子的电话十有八九是打不通的,平常即使在家也有接不完的电话。

8点半左右的时候,刘忠明接到了一个同学的电话,问小娟是不是下乡了,同学含糊地说,可能出了点事。

下乡能有什么事?舟曲这边下乡路大都是曲折狭窄的山路,路很不好走,刘忠明的第一反应肯定是车祸,他的腿一下就有点软了。

两水镇属于陇南市武都区,但去往舟曲县的几个乡,这里却是必经之路。从舟曲到两水镇,大都是依山傍水的曲折山路,有五六十公里。当刘忠明赶到事发地时,他并没有看到妻子和出事车辆,随后刘忠明得知,妻子等人坐的车当天坠入了江中。

熟悉的白龙江、熟悉的山路,突如其来的事故,却是刘忠明怎么也没料想到的。

“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婚姻。

刘忠明告诉记者,妻子张小娟和他是高中同学,但直到大学毕业后两人参加省上的一次优秀年轻干部选拔考试才认识。那次考试张小娟考了第一名,刘忠明考了第二名。在20“8·8”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中,他是医生,已经在乡镇上工作的张小娟是救灾志愿者,在救灾工作中,两人真正相识、相知,逐渐走到了一起。底,两人幸福步入婚姻。

“小娟是一个阳光、开朗、生活态度特别积极的人,对任何事任何人她从来不会抱怨!”刘忠明说。

在刘忠明的眼里,妻子是个很大度、大气的人,她的朋友圈很大,无论她到哪个单位,都和那里的同事处得特别好。包括在家里,张小娟也是最能融洽家庭关系和调节气氛的那个人,让一家人一团和气。比如一大家人去外面吃饭,只要妻子在场,她总能很好地活跃气氛,让大家高高兴兴地吃上一顿饭。平时无论多忙,每次妻子下班回到家,总会让婆婆休息自己去做饭。

“小娟和我妈、我姐她们关系都处得特别好,那种好有时让我都不由得会嫉妒。以至于有一次我甚至向母亲抱怨妻子才是她亲生的。”

“结婚8年,小娟和我妈没有闹过一次矛盾。我和小娟没有黑过一次脸,说良心话,我们俩连吵架的时间都没有,她太忙了!”刘忠明告诉记者。

张小娟到扶贫办工作后,刘忠明最大的感受是她更忙了,工作时间不用说,每次回到家仍旧有接不完的电话。加班几乎是家常便饭,经常是加班到一两点才一脸疲惫回到家。对此刘忠明有时也会有些抱怨,但妻子负责扶贫业务工作非常辛苦,心疼妻子之余,他只能在生活中更多地支持妻子。

“小娟每次加班都要很晚才回家,女同志回来至少梳洗一下才休息,她总是悄悄把包一放,连把脸都不洗就睡了。有时我还在和她说着话,她已经睡着了!”刘忠明向记者回忆。

刘忠明告诉记者,妻子张小娟是10月5日开始加班的。6日早上,妻子连早饭都没顾上吃就从家里匆匆出发了。当天张小娟因工作没顾上回家,直到7日事发。

从10月7日晚到达事故现场,刘忠明和其他事故家属在江边整整守望了一夜,那一夜他跪在地上无数次在心里为妻子祈祷,“我求老天给她一条命,让她活下来……”

他甚至希望妻子不会被发现,那样妻子也许只是被冲到江边的某块石头上昏睡过去了。

10月8日上午,张小娟的遗体被搜救人员发现并打捞上来,当天,还有两名遇难人员的遗体也被打捞上来。

当刘忠明在武都区殡仪馆看到妻子遗容的那一刻,他失声痛哭,他再也等不回来自己的妻子,他失去了自己最爱的人!

“她是那种让人从心底里喜欢的人”

“小娟是那种接触起来就让人舒服,让人从心底里喜欢的人。”一提起“张小娟”这个名字,舟曲县妇联主席任秀红眼圈就红了。

任秀红告诉记者,她最初是从别人口知道张小娟的。年张小娟调入县扶贫办担任副主任后,任秀红才在工作中和张小娟熟悉起来。

在县上召开的一次扶贫工作会议上,张小娟所做的扶贫政策解读,无论从文字的组织、表述,还是对政策的理解、解读都非常精准、精彩,赢得了大家一致认可,这让任秀红印象深刻。

扶贫工作千头万绪,在任秀红和舟曲县的广大干部和群众眼中,张小娟就是扶贫工作的“移动数据库”和“活词典”。“她业务熟练,对待工作从不会拖延,有问必答,很快就能提供相关内容”。任秀红说。

东山镇一位干部回忆:张小娟下乡检查工作非常认真,不容许有一点儿错误存在。有一次,张小娟去该乡一个村里检查大数据管理工作,早上吃过早点后,张小娟就一直在村上查看数据,直看到晚上9点多,她才吃了点泡面。

“日复一日地上山下乡、进村入户,我们必须掌握最真实的贫困状况、废寝忘食地分析贫困人口结构、分析脱贫退出的难点短板,我们必须确保扶贫工作靶向精准。”

“我们引以为傲的,是能够脱口而出的各类扶贫数据,是烂熟于心的各种政策依据,是村村落落全部走遍的记录,是如数家珍的村情户情介绍……”

上面这些文字是张小娟写的一篇文章中的话,是张小娟对自己工作的真实记录。

认识或熟悉张小娟的人这样评价、回忆她:

“小娟是那种很爱学习、喜欢钻研问题的人。她热心开朗,别人遇到困难她总会去帮助。”张小娟的好朋友桑桃花说。

“上学时,张主任和她弟弟在学校学习成绩就特别好,张主任是他们那届甘南州的高考文科状元!”一位年轻的干部对记者说。

“张小娟的两个孩子生病都来我们医院看,每次都是孩子的父亲带着来看病,张小娟总是匆匆忙忙露个面看看孩子就走了!”县某医院的一位医生告诉记者。

“她是县政协委员、常委,我听过她作为政协委员为妇女儿童工作呼吁的发言,她讲得特别好!”一位干部向记者回忆说。

……。

“小娟能干事、敢干事,也能干成事;她真正称得上是德才兼备的一名年轻女干部,这样的干部真的很少见!”任秀红对张小娟这样评价。

“孩子是我们的希望”

“再崎岖的路,也是过得去的!”

这是10月5日下午13点14分张小娟在舟曲县立节镇下乡途中发的一条微信,微信还配了途中拍的一张在高处俯瞰盘山路的照片,照片中的山路蜿蜒曲折,很壮观也很险要。这是张小娟生命中发的最后一条微信。两天过后的10月7日傍晚,在走过最崎岖难走的山路后,她的生命定格在了扶贫路上。

不敢,不愿想象。

在冰冷的河水里。

你曾有过怎样的绝望。

惟愿那寒水。

因你而泛起柔波。

也曾想你。

是否有那么一刻的后悔。

用生命的代价去扶贫。

但我猜测,答案是不曾。

这首不知名网友的诗,刘忠明说他读一次哭一次,因为这首诗写出了他的心声。

刘忠明和张小娟有两个孩子,女儿7岁,儿子三岁。10月8日是小儿子三岁生日,张小娟却在儿子生日的前一天,倒在了扶贫路上。平时张小娟就难得在家陪陪孩子,这次,她永远缺席了儿子的生日。

“小娟是一个有着大爱的人!孩子还小,还不懂,等他们长大了,我要教育孩子们懂自己的妈妈!”“小娟不在了,孩子就是我们的希望!”在妻子离开的日子里,刘忠明感到对妻子有了更深的理解。

10月15日,甘南头条发布:发生在陇南市两水镇的甘南舟曲县小型客车坠江事故,在10月15日16点40分,最后两名失踪人员遗体已找到。据悉,事故遇难者中除张小娟外,另外4名遇难者为舟曲融媒体中心记者,他们分别是:陈文燕(女),闵江伟、闫文卓、王彦辉。通报称,事故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记者从国务院扶贫办获悉,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务院扶贫办作出决定,追授张小娟“全国脱贫攻坚模范”称号。

张小娟,女,藏族,中国共产党党员,1985年出生在甘肃省舟曲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生前为甘肃省舟曲县扶贫办副主任。10月7日晚,她在下乡扶贫工作结束返回县城途中,因车祸不幸殉职,年仅34岁。

决定指出,张小娟同志206月主动放弃北京工作,毅然回到深度贫困地区的家乡工作,历任驻村干部、副乡长、乡纪委书记、县扶贫办副主任,在舟曲泥石流抢险救灾现场火线入党。她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遍访全县208个村,遍访87个贫困村所有贫困户,了解群众需求,解决群众困难,干部群众称她为“藏乡好女儿”“群众知心人”。她熟练掌握扶贫政策,被干部群众称为扶贫“移动数据库”和“活字典”。她采用漫画、微信语音播报等多种形式宣传扶贫政策,不断推动各项政策落实落地,几乎把所有时间和精力都奉献给脱贫攻坚事业。

因公殉职年仅34岁。

张小娟年参加工作,常年奔波于脱贫攻坚一线。先后在立节镇、县政府办、曲瓦乡任职,其中大部分的时间都在与群众直接接触的一线岗位。年,张小娟被选拔纳入甘肃省优秀八零后年轻干部后备库。,张小娟同志当选为政协舟曲县第十五届政协委员(常委)。206月,张小娟主动放弃北京工作,毅然回到深度贫困地区的家乡工作,历任驻村干部、副乡长、乡纪委书记、舟曲县扶贫办副主任。

10月7日19点40分许,甘肃省陇南市两水镇发生一起车辆坠江事故,舟曲官方“花开舟曲”公众号发布的信息中称:当日,舟曲县一辆载有6人的五菱宏光小型客车在行驶至陇南市武都区两水镇烟墩沟白龙江大桥南口时,不慎坠入江中,截至10月12日12时,事故除1人获救外,造成3人遇难2人失踪。

这次事故的遇难人员中就包括张小娟。当天,张小娟结束了一天的下乡扶贫督察验收工作,在返回舟曲途中不幸遇难。时年34岁的藏族女干部、共产党员张小娟用自己的行动为青春的誓言做了最为悲壮的注解。

全国妇联号召广大妇女向张小娟同志学习,学习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忠于党和人民的高尚品格,学习她担当实干、在条件艰苦的基层一线挥洒汗水、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拼搏奋斗的崇高精神,以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创造不凡业绩,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巾帼力量。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务院扶贫办号召全国扶贫战线广大干部群众向张小娟同志学习,坚决攻克深度贫困堡垒,着力补齐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和安全饮水短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舟曲,是藏语的“龙江”之意,因白龙江穿城而过得名,素有“陇上桃花源”“藏乡小江南”的美称。这里是秦岭西端与青藏高原东部的山脉交汇之地,山大沟深、交通不便,从外省进入这里,通常要绕道四川广元,或先至年通航的成县机场,而后至陇南市,再坐两小时客车方到舟曲。

溯江而上,目之所及,皆是巍峨雄峰,白龙江好似一条被驯服的白龙,从两山夹缝中温顺地游出,极其吝啬地给两岸民众让出一亩三分地,供人们在山脚褶皱里依山傍水而居、耕耘生息繁衍。

10月7日晚,甘肃省舟曲县扶贫开发办公室副主任张小娟在完成该县博峪镇与曲告纳镇贫困退出县级验收工作后,与结束新闻采访任务的舟曲县融媒体中心新闻工作者陈文燕、王彦辉、闵江伟一同乘车返回,途经陇南市武都区两水镇时,因车辆坠入白龙江,不幸遇难。他们短暂的生命就此定格在了扶贫路上。

扶贫路上。

10月5日13:44,张小娟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张图片:崎岖的盘山公路从山谷往上,在陡峭的山坡上七弯八绕,直至拍摄者所处的半山坡或山梁上,犹如一条游弋在山间的白龙。

10月5日13:44,张小娟在前往曲瓦乡开展贫困退出县级验收工作途中,发了一张当地崎岖山路的照片,并配上文字“再崎岖的路,也是过得去的。”

按时间推算,那时,她应是结束了上午在曲瓦乡的工作后在赶往立节镇的途中。当日,也是舟曲县贫困退出县级验收全面展开、开始下乡入户的第一天。在实地验收正式开始时,或许是为了给自己和同事们加油鼓劲,张小娟为图片配上文字:“再崎岖的路,也是过得去的。”这也成了张小娟在微信朋友圈发布的最后一张图片动态。

10月6日清晨7时许,张小娟吃完早饭后和丈夫刘忠明道了个别,说要下乡入村进行脱贫验收,便和往常一样匆匆出了门。没想到,这一别竟是永别。

自1月正式担任舟曲县扶贫办副主任以来,张小娟给家人、同事、亲朋好友们留下的印象永远是忙碌、下乡、加班,一年中几乎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都驱驰奔波于这样的山路上,或者是在农户家中开展工作,大部分节假日也都在加班,甚至连一双年幼的儿女生病时也顾不上在医院多陪护一会儿。

近三四年来,张小娟几乎是没日没夜地早出晚归、走乡入户,以至于在三十出头的年纪,额头前便已白发渐生,甚至要靠染发才能遮住早生的银丝。母亲杜条先时常为此感到心酸不已,她不明白小女儿的工作为什么那么辛苦。

“要不跟着你大姑子和二姑子去给别人刷墙刮涂料吧!早上8点出门,晚上6点就能回家,不用那么劳心劳力,还挣得比你多。”母亲好几次跟小女儿打趣道,而张小娟却总嘻嘻哈哈地回应:“哎呀,谁让你把我培养得这么优秀呢,我可不是光挣钱啊,我是有重要事情要去做的。”

舟曲县19个乡镇的干部,几乎没人不认识县扶贫办副主任张小娟。而她对扶贫政策和扶贫工作数据的熟稔度,全县亦无人能出其右,以至于被亲切地称为舟曲“脱贫攻坚的数据库”和“政策业务活字典”。

全县扶贫干部在遇到政策疑问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打电话向张小娟咨询,正因如此,张小娟总有接不完的电话。家人给她打十次电话,基本有七次都显示“正在通话中”。即便是晚上回到家,张小娟也是手机不离手,往往在做饭时还要接着电话,以至于一顿饭要等很久。

在舟曲县民政局工作的弟弟张建平,见到二姐张小娟最多的地方,不是在家里,而是在县上脱贫攻坚的会议上。由于工作繁忙,周末时,张小娟也经常带着年幼的女儿来办公室,自己加班,孩子就在一旁写作业。而翻开她的朋友圈,90%以上都是与脱贫攻坚有关的内容,或者是政策解读,或者在加班,或者是去哪个乡、哪个村。

如今,走进舟曲县的村村镇镇,家家户户门口墙壁上,都张贴着一张漫画图——舟曲“精准扶贫政策图解”。近几年,贫困人口到户政策力度不断加大,但不少农户在政策理解上存在偏差,一些贫困户由于文化程度低,对于自己享受的政策并不清楚,遇到生病就医、娃娃上学的事就会一筹莫展,也不知道有政策扶助。

为此,县里将各项到户到人惠民政策进行精简整理,梳理出48条,配以形象的漫画图片制成政策图解,发放到农户家中。这样,享受了哪些政策、哪些政策还达不到享受条件、将来还能享受哪些政策,都能按户情实际看得一清二白。一张图文并茂的挂图,就让所有农户深切感受到了党和国家的关怀,大大提高了扶贫政策的知晓度和满意度。

“从小到大,我去哪儿都喜欢带着妹妹,但今天,我只带来了她的名字。”讲台上,张小慧忍不住拭去泪水,话语停顿了下来。此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是安慰,是鼓励,更是敬佩。这是12月12日下午,甘肃省甘南州举办的“张小娟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上发生的动人一幕。

一个人,感动一座城。当天下午的甘南州大剧院内座无虚席,6位报告团成员满含深情地讲述了张小娟生前一个个感人的事迹。

作为姐姐,张小慧心中的妹妹是倔强坚强的向日葵,在日日夜夜不知疲惫中追寻心中的太阳。“我们这个时代的理想就是小娟心中的理想,她是带着最深沉最质朴的爱去融入、去奉献的,她的青春是无悔的青春。”张小慧动情地说。

舟曲县扶贫办干部赵冬梅是报告团的一员,她以《你的足迹,我们的梦想》为题,讲述了张小娟扎根于基层、全身心投入脱贫攻坚工作的事迹。“多少天来,她微笑的脸庞、忙碌的身影,总是浮现在我的眼前,好像那个有理想、有梦想、有激情、有担当的小娟从不曾远去,仿佛我一回头,就会听到她对我说‘冬梅,准备好了吗,咱们下乡去……’”讲到这时,台上的赵冬梅哽咽了,“亲爱的战友,我们会接过您肩头的责任与担当,完成您牵挂的事业,我们的脱贫攻坚事业也一定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典型是最好的教科书,榜样是有形的价值观。舟曲县委书记石华雄、舟曲县博峪镇卧欧诺村党支部书记薛代花、舟曲县自然资源局干部毛文娟和舟曲县坪定镇人大主席李红燕也分别作了报告。在他们的报告中,张小娟胸怀大爱、忘我奉献的感人足迹清晰而完整起来。这种奉献精神,就是新时代奋斗者的价值追求。

“她把生命献给了最热爱的事业,她所做的一切,对我们来说,值得好好地思考。”甘南州妇幼保健院检验科主任刘芳感慨地说,每一位共产党员都应该像张小娟这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全国妇联日前作出决定,追授甘肃省甘南州舟曲县扶贫开发办公室副主任张小娟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

张小娟9月参加工作,常年奔波于脱贫攻坚一线。10月7日,时任县扶贫办副主任的张小娟在完成曲告纳镇上大年村脱贫攻坚县级抽样调查工作后,返程途中所乘车辆不慎坠江,因公殉职。

决定指出,张小娟被当地干部群众称为脱贫攻坚的“活字典”“移动数据库”、藏区群众的“贴心人”、党和人民的“连心桥”。她深入研究贫困识别、贫困退出、扶贫资金管理、项目建设等工作,成为各乡镇、各部门24小时在线的“业务联络员”;她遍访建档立卡贫困户,提出深度贫困村发展建议;她创办舟曲扶贫微信公众平台,以简明易懂的形式向群众宣讲各项扶贫政策。她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是全国广大妇女学习的优秀榜样。

全国妇联号召广大妇女向张小娟学习,学习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忠于党和人民的高尚品格,学习她担当实干、在条件艰苦的基层一线挥洒汗水、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拼搏奋斗的崇高精神,以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创造不凡业绩,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巾帼力量。

脱贫攻坚先进单位总结范文怎么写篇二十

“张小娟誓言要改变家乡落后面貌,怀着深情把生命和热血奉献给扶贫事业,她是绽放在陇原大地上最美的格桑花。”张小娟的先进事迹让省商务厅驻靖远县永新乡永新村干部朱燕深受感动,她说,张小娟用实际行动为全省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榜样。作为一名和张小娟同龄的驻村干部,要像张小娟那样勇于担当、崇尚实干,以不怕吃苦、追求卓越的作风履职尽责,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兰州海关派驻康乐县莲麓镇扎那山村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赵政说,张小娟是甘肃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优秀代表,她上学时品学兼优,毕业后回乡奉献家乡。她心系群众、为民务实,跋山涉水、走村入户,摸情况、提建议、解难题、抓落实,用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推动扶贫举措落地见效,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誓言和担当。她舍小家顾大家,无暇关心和照顾家人,一心扑在工作上,直至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献出宝贵的生命。张小娟的先进事迹和宝贵精神生动感人,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兰州海关驻村工作队将以张小娟等脱贫攻坚一线先进人物为标杆,勇于拼搏、攻坚克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履职尽责、扎实工作,为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作出应有的贡献。

“张小娟是我们一线扶贫工作者的杰出代表,她的事迹感人至深,她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礼县马河乡孟泉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帮扶队队长刘小平说,为了脱贫攻坚任务,张小娟几乎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和汗水,无数个日日夜夜奔走在乡镇村组、田间地头,她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基层党员干部的公仆情怀。她大公无私、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怀和事迹,将成为每一位扶贫干部攻坚克难的精神力量。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