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散文的自由与不自由

散文的自由与不自由

时间:2019-06-14 23:54:51

相关推荐

散文的自由与不自由

问题补充:

散文是自由的吗,还是根本就不自由,所谓的形散神不散是不是介于自由和不自由之间?

答案:

散文是自由的。

散文因其取材比较宽广、篇幅比较短小、写法比较灵活而具有较大的自由性。

几乎没有什么领域的生活内容不能用来写散文,大至宇宙空间、高山大海,小至滴水珠光、针钱丝缕均能在散文家的笔下生发出非同一般的新意。这里重要的不是写的什么,而是写出了什么。既不可能有写尽了的题材,更不可能有挖掘尽了的新意。所以说,散文具有非常广阔的驰骋空间。

篇幅比较短小无疑有其便于驾驭的一面。从心路上到视觉上,勾串整篇和纵览全局较之小说等一般说来有相当多的主动性。这种比较短小的篇幅也便于施展构思时的凝缩工夫,当天笔时往往已烂熟于心。当然,散文不都是短小的,七八千字以至万余字者也能偶见,但短小精悍毕竟是优秀散文的重要特征之一。

散文的写法理应是灵活的。谁也没有规定下散文只能有一种写法或几种写法,更没有谁公开声音新的八股文是散文必须遵循的戒律。一个好的散文家必然是笔底十分灵活,游刃有余,多姿多彩。其如何写的依据取决于所表现的内容以及具体的思想感情状态;甚至有意识地使其灵活多样,以避免单调和僵化。

以上都说明了散文创作灵活自由的必然性。

不少散文的热心读者给散文刊物来信中谈到了他们的感受:还没有其它文学形式更能使他们如此及时地看到祖国建设的新貌,五洲四海的景物风情,不同角落社会动太,各行各业的人物精神。一个散文作家在“浓缩的十天”中行程万里,即能笔录乐山大佛,讴歌春城新貌,状描贵州各路民歌手盛况,实写郑州车站纷乱嘈哪样,最后又为琅琊山醉翁亭雨景抒情,以琅琅上口的短句一唱三叹:“亭中无雨,泉下溢情;醉翁不醉,诗仙有灵;文杰可匹,名篇无朋。”人到笔到,随处有声,人、事、情、景,跃然纸上。这一点,比起其它文学样式来,不唯及时真切,而且挥洒自如。

谋篇的多样与笔调的灵活是相辅相成的。同一个作者的一本散文 集中便可看出散文的这种特具的随意性。将雄阔的大海脊背与客轮服务员负重的脊背相互映衬叠印,写法的精巧染化了文章的立意;先状山与天紧紧紧相连而攀山人顽强地在山天之间挤开一条缝然后消失在山那边,隐隐听到大海送来回声,写法的奇谲突显了人能“挤”天的伟力;将训练中的伞兵伞喻为半空白莲,而偏偏落在红莲盛开的荷塘边上,写法的轻俏点染出创造与爱情的妙趣;参观齐都故址遇雨而想象到此雨必有两千多年前临淄居民拥挤中蒸发的汗津,笔调的深沉恰合怀古之幽情;对一个“草民”忘年交的怀念,写法平易中见深挚,可说是心中不泣血就不足以感动他们……。如此丰富多样,充分说明散文具有因情运笔、随意选择的广阔天地。

然而,另一方面,散文又是很不自由的。

首来,从题材上说,按说本来应是无处不到。但不可否认的是,某些生活面、某种人情更易调动感情,写来也容易见效果。诸如为国仇家恨激发而奋起;至爱亲朋突遭殇折之痛楚;生荒野林鸟兽出没之历险;平凡中见不凡之英烈行为,等等。反之,有时事虽重大但较难奏效。这说明,不同的题材对于散文作者并不享有同等的幸运。更多的情况是,长期以来,特别自“五四”以来,散文家的眼光似乎更多的是注意某几个方面,反映的生活面还不够十分广阔、后来效之,愈写愈窄,大有形成比较固定的“散文题材”之弊。或游山赏水,或花草虫鱼,或儿时小忆,新意渐寡。于是,其他大量可开掘的生活面,可留意的人和事,则为人视若畏途。愈不采掘愈硬,愈少用笔愈难,这样便在散文题材领域中造成畸形状态:一部分(恐怕还是一小部分)是非常自由的,而另一部分则是滞阴不自由的。我认为,这种“不自由”是后来人为形成的,而并非我国的散文传统如此。试看我国古代山水散文,细读之,很少有纯写景物而不寄寓深刻思想者。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欧阳亭的《醉翁亭记》等,均非单纯游山玩水之作,其深记得内涵至今仍值得玩味揣摩。至于诸葛亮的《出师表》这类情理事极相融合感人至深的散文,今已十分罕见。大凡论理文章分工给了社论,而偏重说理的散文则多为杂文之类。那种既有论理性又有浓郁抒情味的散文,不知是多不为之,还是想写而感难度太大?

以上曾提到篇幅短小易于驾驭的方便,但也有许多缺乏充分准备便不易克服的局限。唯因篇幅比较短小,很容易在谋篇和结构上造成不经意的重复;由于思想上的习惯成自然,极易形成“套活”和“标准件”,有如工业生产胎模里的产儿。这种弊病,就连某些有经验的作者也未能完全摆脱。常有这种情况,只看其单篇散文,还觉不错;观其结集,则多有构思雷同之作,看得出作者思路囿于樊篱,而未能回旋自由。再者,篇幅短小则要求凝练,如思想浮浅或功力不足,则容易造成单薄虚浮,篇幅短而单薄更难以补救,也不能“遮丑”。这是否意味着,写好散文在思想尝试和艺术功力的要求上不仅不可稍低,而且应有多方面的修养和更成熟的驾驭文字的能力。当然,也听到一种说法:写小说剩下的边角料也可当作一篇散文。虽然这不能说绝对不可以,但大半不会是一篇立意深刻、意味浓郁、文字凝练的优美散文。以轻率的方式去突破散文不自由一面的局限,往往不会取得满意的结果。

写法的灵活只是散文创作上本应表现出的特长,但同样由于种种原因,反而约束了这一特长的发挥。由于缺乏创造性,亦步亦趋,避难就易,便使灵活变成了轻率,便利变成了滥用,优势变成了劣势,自由变成了不自由。甚至连用语上也形成了“游记词句”、“回忆词句”等等。如果再加以某些文学词典的推波助澜,这类用语就更加固定化。如写登山观景的散文常常是复述当时过程,而且多半无一遗漏,竟至连团体名目也要标明:“我们xx作家笔会x月x日在某地举行,x月x日乘xx牌面包车向xx山驰去,在山脚下停车站下车,然后步行登山”云云。如单从记事角度上说也许是必要的,但过多的过程交待则未免乏味。至于完全以时间顺序和空间推移指挥作者的笔,则是另一种形式下的不自由。这样的篇章如剔除过程性的文字,真正有情有味的散文部分其实已所剩无几。把本来是灵活的篇章写死了,成为类似导游线和说明书的文字。

看来,散文的自由与不自由是对立的两个方面。从这种文学样式上看,本来具有非常自由的因素;但如弄不好,另方面潜在的不自由之弊就会突现出来,限制了作者的思想和文笔,使应有的自由所长得不到的充分发挥。

结论是:自觉掌握规律则自由,违反和不适应规律者则不自由;善在有限篇幅中寻求突破者则自由,囿于樊篱而不善回旋者则不自由;愈能求新求难广辟蹊径者自由,愈是亦步亦趋走惯轻车熟路者反而不自由;灵活多变见机行事者自由,不择地不循情笔路单一者不自由。

但终归散文是具有很大自由的一种文学形式,不然缘何自古以来约定俗成定名为“散文”。如果我们不把它误解为“松散”“散漫”的话,那么就不妨理解为最自由最利于创造的含义。问题在于,这种自由性,不仅有赖人们去自觉认识它,而且要有力把握它,更要充分发挥它。

散文的自由性是固有的,但要成为现实的美文还需人为的努力。人为的因素可以见其长,也可以显其短,我们的努力就是要扬长避短,获得最大自由。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