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距离感:唯小人与女子为难养也

距离感:唯小人与女子为难养也

时间:2019-05-17 14:55:15

相关推荐

距离感:唯小人与女子为难养也

孔子有句名言:“唯小人与女子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的圣人之言,越品越有味道。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良有以也。

崇尚侠文化的我,相信一见如故、一见钟情,凡事自来熟,喜欢交朋友,愿意迅速和陌生人拉近距离。孔夫子学生里的子路,最对我的胃口,“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无憾!”武侠小说里一掷千金、急人之难的侠客,水浒传里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秤分金的豪杰,都是我的偶像。

可是,随着年龄渐长,阅历渐深,我发现,那样的侠客、豪杰,极少极少,像金子一样珍贵。环绕左右的,大多是酒肉朋友,“有酒有肉皆兄弟,危难何曾见一人?”要么就是充满小农意识或者小市民气味的猥琐油腻男,和理想中“侠”的璀璨人格相去不可以道里计。其实龚自珍早就说过,“吟到恩仇心事涌,江湖侠骨恐无多”。

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身边的人,永远是君子少而小人多。与人相交,不要急着全身心投入,不分彼此,还是保持一定距离为好。亲切但不狎昵,客气但不疏远,不远不近,若即若离,在“不逊”和“怨”之间的这个中间地带最好,算是“安全距离”吧。

不是所有人都值得我们倾心结纳,我们也不可能和所有人都成为朋友。这一点韩非子看得最准,他说,儒家的那一套不是不好,而是这人世间善人少而不善人多,对付他们,儒家那一套“迂远而阔于事情”,不管用,还是用法家的酷烈最有效。再说,如果世上都是君子,也用不着法律和武力了。大意如此。

从自身经历来讲,为朋友付出真心,付出时间、精力、财力,有时候却得不到一点真心,有的只是虚伪、敷衍、欺骗,甚至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式的抱怨。教训太多太多了,内心深处伤痕累累。所以,有一度,我曾经愤世嫉俗。

令狐冲的师娘在临终前,嘱咐他以后待人不要心地太好了。其实与人相处,要充分认识到人性卑劣的一面,要有距离感。用东北话说,“别拿自己不当外人”。

保持适当的距离,对人对己,都有好处。距离太近了,再往前走荆棘丛生,甚至有时候要付出惨痛的代价。看过一本犯罪心理学的书,那里面说,经统计,绝大多数的凶杀案都发生在亲近的人中间,而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发生在陌生人之间。

举个典型例子,金庸老爷子在《袁崇焕评传》里沉痛的说:“而最令人感到痛心的,是袁崇焕亲信谢尚政的叛卖。谢尚政是东莞人,武举,袁崇焕第一次到山海关、第一次上奏章就保荐他,说是自己平生所结的"死士",可见是袁崇焕年轻时就结交的好朋友”,“兵部尚书梁廷栋总觉得要杀袁没有甚么充分理由,便授意谢尚政诬告,答允他构成袁的罪名之后可以升他为福建总兵。谢尚政利欲熏心,居然就出头诬告这个平生待他恩义最深的主帅。以袁崇焕知人之明,毕竟还是看错了谢尚政。要了解一个人,那是多么的困难!”

实际上,袁崇焕就是太“不拿自己当外人”了,吃了大亏。朋友从背后捅刀子不说,就连他一心想要拯救、保护的老百姓,也不一定说他的好:

第一次宁远大战,他把妻儿老小都接到宁远,誓与此城共存亡。敌军攻势猛烈,眼看城破在即,老百姓就纷纷抱怨,袁爷为了他自己,害死了我们满城百姓!最终宁远大捷,清军解围而去,这些老百姓又满城大哭,纷纷拜谢救命之恩。但到了北京保卫战,他就没这么幸运了:“袁崇焕被绑上刑场,刽子手还没有动手,北京的众百姓就扑上去抢着咬他的肉,直咬到了内脏。刽子手依照规定,一刀刀的将他身上肌肉割下来。众百姓围在旁边,纷纷叫骂,出钱买他的肉,一钱银子只能买到一片,买到后咬一口,骂一声:汉奸!”金庸老爷子分析说,“这种盲目的群众心理,实在是很可怕的,近代的群众心理学书籍中常有提到。第一次宁远大战,清兵猛攻,眼见城破在即,百姓就大骂袁崇焕害人,清兵退后,便即大哭拜谢。据动物学家的调查报告,合群的动物(如老鼠)在遇到危难时,往往会撕杀同类,或许是出于同一心理。”

很不幸,我们身边往往不乏这样的“老鼠”,卑微如尘土,扭曲如蛆虫。但和袁崇焕相比,我还是幸运的,最起码没有让发小出卖,也没让广大“吃瓜群众”给吃了。

当然,也不能一竿子打死一船人,世上还是有好人的,就像袁崇焕最终还是有知己的一样:

“有一个没有任何功名职位的布衣程本直,在这时候显示了罕有的侠义精神。这样的事,纵然在轻生重义的战国时代,也足以轰传天下。程本直与袁崇焕素无渊源,曾三次求见都见不着,到后来终于见到了,他对袁钦佩已极,便投在袁部下办事,拜袁为老师。袁被捕后,程本直上书皇帝,列举种种事实,为袁崇焕辩白,请求释放,让他带兵卫国。这道白冤疏写得怨气冲天,最后申请为袁崇焕而死。崇祯大怒,将他下狱,后来终于将他杀了,完成他的志愿。”

那篇《白冤疏》沉郁顿挫,荡然有奇气,在明末那个烂泥塘里发出耀眼的光芒。个人认为可以和司马迁的《报任安书》相互辉映,值得每个正直的人认真诵读。末尾一段,尤其感人:“臣于崇焕,门生也。生平意气豪杰相许。崇焕冤死,义不独生。伏乞皇上骈收臣于狱,俾与崇焕骈斩于市。崇焕为封疆社稷臣,不失忠;臣为义气纲常士,不失义。臣与崇焕虽蒙冤地下,含笑有余荣矣。”

“人生得一知己,可以无憾矣。”从这个意义上讲,袁崇焕又是幸运的。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