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900字范文 > 【福建日报·莆田观察】海岸长城立千年 它是莆田人的"父亲堤"

【福建日报·莆田观察】海岸长城立千年 它是莆田人的"父亲堤"

时间:2023-04-27 17:13:44

相关推荐

【福建日报·莆田观察】海岸长城立千年 它是莆田人的"父亲堤"

83期 4版

它把“沧海桑田”割据东西,北向背负兴化湾海潮,南向庇护广袤的南洋平原。它以全长3.4公里的石脊扼住太平洋之风吼、东海之潮涌、兴化湾之波兴、三江口之浪摔,日夜捍卫着南洋平原76个村庄30万人与22.5万亩耕地。它是兴化平原的“海岸长城”,我省第一大堤,被人称为“闽邦第一堤”的镇海堤。

有1200余年历史的镇海堤,是莆田人民的“父亲堤”,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评为省级水利风景区。今年7月,福建省政府批复通过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镇海堤保护规划》,千年一堤即将开启新节点,历代楷模接力修堤护堤的“镇海”精神,也迎来接棒续写新篇章的时机。

本期《莆田观察》文化版推出莆田"国保"探秘系列报道之三:

海岸长城——镇海堤

福建日报全媒体记者 林爱玲 文/图

守护兴化悲情与使命

明弘治《兴化府志》载:唐建中年间,吴兴拦海筑堤开发北洋,并筑延寿陂,灌田400顷。唐元和年间,福建观察使裴次元筑镇海堤开发南洋。宋钱四娘、李宏、林从世等先后创建木兰陂,自陂头至三江口两岸,各筑堤25公里,称为南北洋海堤,是木兰陂灌溉区南北洋平原的屏障。总长近百公里的南北洋海堤中,黄石镇的东甲、徐厝至遮浪间的海堤,称镇海堤,全长3.4公里,古称东甲堤。

先民择地筑堤围垦而得肥沃的南洋平原,是莆田的主要产粮区之一,自古是鱼米之乡、富庶之乡,千百年沧桑成就历史文化重镇。曾有水利专家形容:“木兰溪是莆田的母亲河,镇海堤是莆田的父亲堤。”自古以来,莆田是个多台风、多暴雨的地方。木兰溪木兰陂以下的干流“感潮段”两岸的南北洋防护堤,每年都要经受强台风催生的强海潮、大暴雨带来的大洪水的上下猛烈夹攻,一旦失守,万顷良田覆灭。其中,镇海堤地段历来是最重要、最关键、也最惨烈的地段。

清代闽浙总督孙尔准的题字

不仅天灾难防,镇海堤的命运在1387年还被重创改写。那一年,江夏侯周德兴将镇海堤石料悉数拆运修砌平海、莆禧两城,仅留下原来附石的土堤,致海堤高度降低,堤身损坏,抗潮能力下降,造成1397年海堤溃决。海水淹至壶公山麓,南洋平原9万亩农田受淹,三年绝收。而镇海堤这座被撕裂的“水岸长城”,失去了守疆护土的长臂,随后成为海水随意淹没、吞噬的对象,水患反复在兴化平原上出现。据史料记载,从1397年至1602年间,镇海堤屡修屡溃,前后共有10余次被海水大范围淹没,农田被淹、作物绝收。三年涤卤,去掉海水的侵浸,恢复土壤的肥沃,方可耕作。

此后,伴随着一次次充满海腥味的水患侵扰,南北洋海堤内的人们时不时掀起兴修水利的高潮,这些亡羊补牢的举动,仍维持着兴化平原的辽阔与希望,直到现代。

接力筑堤责任与传承

“浪涌海滨东角筑堤遮浪,风吹石顶西头起寺御风”,这副题写在镇海堤纪念馆的楹联涵盖海滨、东角、遮浪、石顶、西头、御风各地名,千年一堤不愧“镇海”之名。镇海堤纪念馆建在离堤坝数百米远处,亦称报功祠。祠内纪念历代修堤人9位,并用石刻记载了历代修堤的400多位有功人士的事迹。

兴化一堤为镇海,千年来数百位筑堤人接力修堤也凝结出了感人的镇海精神,翻开历史:

1534年,兴化知府黄一道在原堤基上重修石堤,但未完工就被解官离去,同知谭铠续修石堤。1563年秋,台风、洪涝侵袭,海堤尽溃,海水泛滥,漫流至城外。江南道御史林润疏请帑金修堤,奏准,东甲海堤得以粗略维修。

镇海堤东甲村段

一代筑堤功臣陈池养,清代进士,曾任知县、知州等职。18,辞官还乡的他目睹东甲海堤反复决口,兴化平原丰歉不定,决定重修海堤。他吸收裴次元初筑东甲海堤的经验,内筑土堤,外筑石堤,并串设石涵洞,以泄堤内雨水,同时外堤抛叠乱石以拒海潮,此后又反复数十次修堤并改善水利设施,为兴化平原此后100多年的肥沃与丰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61年9月,莆田连续遭遇两个强台风正面袭击,风力达11级,雨量超过300㎜,三江口海潮水位达到7.42米(历史最高潮位7.39米)。在台风、暴雨、海潮、洪水四大灾害的猛烈袭击下,南北洋海堤绝大部分溃决,损失惨重。当年,重修镇海堤被列为莆田县重点工程项目。1962年,南北洋海堤工程指挥部成立,时任莆田县长的原鲁山任总指挥,日上场劳动力1万多人,分段包干推进施工。3年时间,莆田投入资金200多万元,投工128万工日,修建涵闸9座,修海堤27.5公里。

镇海堤经历代修建、扩建,其中新中国成立后就修建了5次。1200多年来,风潮雨浪不改颜色,但镇海堤的安全指数越来越高,至今仍发挥着重要的排洪、泄洪、防涝、防溃作用,且有新的发展。

久久为功《规划》护“国保”

凭堤远眺,蜿蜒如龙的镇海堤,一头连着千年的风雨,一头伸向文明与发展;半截浸海石堤沉吟至今,半截砌石层阶分明数遍历史功过;堤外纵然大江大浪依旧,勇毅的讨海人依然扬帆起锚,建设起堤乡的文明,而后有了宁海初日、天马晴岚、谷城梅雪、东甲晨光……

1981年,镇海堤被列为莆田县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列为福建省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列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镇海堤旁石像碑园

与别的“国保”不同,镇海堤的保护是处于动态保护中。“镇海堤长年累月受海浪冲击,并且伴随着台风袭击,存在下沉、断裂坍塌的各种问题,都需有人看着管着。”今年78岁的朱桂通退休后成为镇海堤的守堤人。说起对镇海堤的感情,朱老感慨万千:“1945年一次强台风,洪水暴涨,海水倒灌,海里的大船都被冲到村里,灾情严重,我家就有5人在那次洪水中丧生。”在堤乡长大的朱桂通,深知镇海堤“生死防线”之于南洋百姓的重要性。为此,朱老不遗余力地把后半生都献给镇海堤的修缮保护。担任镇海堤文物保护理事会理事长以来,他不仅多方筹措资金投入修堤工程,还拿出退休金、孩子给的养老金补贴工人工资。20多年来,他参与修建防洪堤、排涝河道、纪念碑园等项目资金筹措超过千万元。

因为各种条件不完善,镇海堤保护规划迟迟未定,朱老没有放弃,终于在今年7月等来了好消息:福建省政府批复通过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镇海堤保护规划》。在老家东甲村养病的朱桂通高兴道:“这既是历朝历代修堤筑堤精神的当代延续,也是木兰溪综合治水的实践延伸。”

《保护规划》明确了镇海堤古海堤的保护主体和保护区划,分析文物价值、堤坝残损致因研究,提出保护措施、环境整治等相关内容。《保护规划》一公布,预计明年将落地实施。“念念不忘历史上400多位修堤功臣,还有因修堤意外牺牲的16位先驱,有成绩了更不能忘了他们。”朱桂通祖上曾出过武举人,传承爱国爱乡精神,历代皆是木兰陂、镇海堤的守堤人。如今,年事已高的他希望,能有更多人一起接过守堤一棒,把“父亲堤”的巨臂举得更高,伸得越有力。

记者手记

组建专业守堤队伍迫在眉睫

□林爱玲

如今,镇海堤的近海被围成堤田发展渔业,每逢台风季节,视察堤坝险情、人员安全等工作就落在镇海堤文物保护管理中心肩上。作为群众组织,镇海堤文物保护管理中心工作大多是村民义务在做。年迈的朱桂通有意将守堤任务交接给年轻人,而身边愿意接力的王金荣也已经是个60岁的老人,护堤队伍人员捉襟见肘。

作为省内最古老、依然发挥着重要的防洪防溃作用的古海堤,建设一支专门、专业的镇海堤文物保护管理队伍具有现实意义。

根据我国的《文物保护法》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文物保护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承担文物保护工作的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文物保护实施监督管理。荔城区文管办主任刘鹏志向记者介绍:“区文体局负责文物保护实施的监管工作,很多具体事务还是需要属地政府实施。”他坦言,在当地成立一支有编制的管理队伍将对镇海堤提供更专业和更全面的保护。眼下,木兰溪综合治水理念正在莆田全域践行,刚公布的镇海堤《保护规划》又是个契机,是否成立一支“守堤正规军”值得当地政府部门案头一议。

编辑:陈汉儿

编审:陈荣富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